圖片來源網絡 侵刪
第二杯半價的促銷口號經常會在我們大家身邊出現,一般在餐飲行業比較常見,尤其在那些快餐店,銷售冰淇淋或者飲料時用得比較多。當銷量不好的一種飲料經過這樣的方法促銷,銷售往往比較火爆,但這種促銷方法很少用價格成本較高的商品上。
第二杯半價其實不會一直順延下去,都會截止到第二杯或第二件,不會出現第三杯半價的情況。那麼當你買到第二杯時真的得到實惠了嗎?商家真的讓利了嗎?答案是否定的,常言到買的沒有賣的精,商家怎麼可能做虧本的買賣呢?其實大家只是從概念或者感覺上得到實惠了,結果一點沒有少掏錢甚至還要多付錢。
這是怎麼回事呢?讓我們算一帳就明白了。一般銷量不好的商品才會搞促銷,成本相對也比較低,比如一杯飲料成本價格是4元,平時可能非促銷時賣5元,搞第二杯半價促銷時賣10元,這樣的價格設置,一開始就把利益牢牢鎖定了。平時賣一杯利潤是1元,促銷時賣第一杯變成了6元,賣第二杯後兩杯就變成了7元,因為第三杯後再不延續,每兩杯由平時的賺2元就變成了賺7元。所以說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
通過以上的分析大家可能就清楚了第二杯半價的促銷手段,作為商品,既然有賣的就有人買。尤其這飲料行業都是在繁華的商圈,年輕人出沒的地方愛喝飲料,第二杯半價很有誘惑力,沒有具體的價格數字,感覺很實惠,這種促銷手段有它的存在市場,周瑜打黃蓋一個願打一個願挨。如果你覺得不划算可以不買,實在又想喝而又不想多花錢那就和別人合買嗎!
大家說說是這麼一回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