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上教學」中出現的問題有哪些
今春前後,我國疫情的出現,讓國人們猝不及防,各行各業、各個領域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響。教育也是如此。
鑑於疫情的迅猛發展,教育主管部門早在寒假期間,就做了重要地、積極地指示和部署,「停課不停學——線上教學」工作在全國迅速而全面地鋪開。
隨著各地各校開學時間的依次到來,又鑑於必須延遲開學,該項工作的開展也越來越深入,相應的措施、配套的軟體、網絡資源等鋪天蓋地而來。一時間,老師和家長拋下其他,開始行動了起來。
線上教學是一個龐大的人文工程,其涉及的地域之廣、人員之多、程序之複雜、形式之多樣,不亞於一場大規模戰爭的啟動與實施。由於線上教學的首次開展,欲將其系統化、規範化,顯然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難免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
為此,我專門對農村學校和城鎮學校、小學與初級中學做了大量的調查與了解,得出的結果是——
一、教學資源的使用不統一。由於網絡上的教學資源非常豐富,又沒有明確的官方強調,導致教師在使用教學資源時的千差萬別。
二、參與的學生數大打折扣。特別是農村學校的孩子,限於家長的不重視、或學生學習成績較差、或有些學生家長過早地外出不在家、或家庭條件限制等,導致這些學生無法參加或不願意參加線上教學,往往幾十個學生的班級,參加人數居然達不到50%。
三、難以真正落到實處。在廣大的農村地區,五十歲以上的教師,往往電腦技術、手機使用很不熟練,對上級的工作要求的確是力不從心,只能做一些簡單的微信互動或轉發一些上級推出的連結等。
四、教學任務不明確。網絡的發達,信息多得讓人眼花繚亂,難辨真偽。針對各地的不同要求,難免有傳達或理解的偏差。就上不上新課來說,有的說以複習為主;有的說進行新課;有的又說正式上課時,必須從頭按部就班授課,讓人心中沒底。還比如作業的批改,該如何批改作業呢?像造句、小字、大字還好改些,但是作文、讀書筆記、習題測試題,在網絡上實在難以批閱。一方面看不清,一方面極其耗時和精力。那麼,到底要求如何批閱呢?不得而知。
五、家長有怨言。由於各班級、各教師的要求和線上教學的方式不一樣,家長們對老師就心生怨言,對老師提出這樣那樣的要求。還有的家長懶得過問孩子,或者是確實沒有能力輔導孩子,或不能理解和領會老師對學生提出的學習要求,便牴觸這種線上教學。他們擔心這樣下去他們的孩子的成績跟別的孩子的差距會越拉越大,他們寧可不要線上教學,希望等開了學後再在學校裡集體共同學習。
當然,問題可能還有不少。我深切地感受到,在廣大的農村地區,線上教學真的是差強人意,他需要更成熟的方案、更切合實際的操作規範和網絡技術和線上教學系統的完善。
大家有何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