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孩子學習壓力的不斷增大,有報告曾指出,目前我國晚睡年齡層正在逐年減小。近期,很多帶孩子來太原天使兒童醫院看診矮小的家長反映,孩子都有一些晚睡的習慣。
就在昨天,院內幾位孩子的家長就反映,孩子們不長個和日常生活中的作息也有很大原因,其中,小雨(化名)媽媽說:「一開始,檢查出孩子矮小症的時候,都沒覺得孩子的日常生活有什麼不對,後來才知道,一個好的生活習慣,確實會影響孩子的身高,影響孩子的健康成長。」
在孩子康復治療時期,家長的配合工作做得很好,按時完成給孩子制定的作息方案,一個療程下來,孩子的身高,確實在我們當時的預估康復效果範圍內,一個良好的日常習慣,是會給孩子的康復起到很大的作用。
孩子最終的身高=70%的遺傳+30%的後天發育,除了遺傳外,還有一下日常因素也很重要,在這裡,要再次給家長們規避一些不利於孩子長個的「壞習慣」,在日常的生活中,儘量避免這些問題。
1、晚睡
很多父母都是晚上12點才睡覺,寶寶們相應睡的也很晚。人體生長激素分泌最為旺盛的時間是深夜11點至凌晨4點,如果能在這段時間內熟睡,可以有助於發揮生長激素的生理效應,促進身高發育。孩子進入睡眠狀態大約需要30分鐘,所以平時儘量讓孩子在晚上10點前上床睡覺,這樣才能在深夜11點左右進入熟睡狀態。
2、起太早
家長早早要趕去上班,只能是早一點叫寶寶起床。但過早地叫醒寶寶,也會影響到他的身高發育!寶寶要長高個子,要保證寶寶有足夠的睡眠,每天至少確保8小時以上。寶寶只在睡眠時才分泌生長激素,清醒時並不分泌。爸媽儘量每天保證寶寶的充足睡眠,儘量做到「自然醒」。
3、少坐多動
寶寶愛玩,家長往往喜歡買一大堆玩具給孩子,希望能夠促進寶寶大腦發育,變得更聰明。但寶寶長期坐著一動不動,特別影響身高發育。爸爸媽媽平時要重視寶寶的體育鍛鍊,寶寶運動時,尤其走、跑、跳等運動,會拉扯關節,使身體的長骨受力,從而刺激骨骼兩端軟骨的發育,刺激身體分泌生長激素,幫助孩子長高。
4、吃太多
很多家長都想要寶寶營養充足,快點長大,都喜歡讓寶寶吃飽一點。然而,人在飢餓狀態下,會促進腦垂體更多地分泌生長激素,這可以刺激兒童骨骼生長。相反,吃得過飽反而會影響生長激素的分泌。家長要注意寶寶每頓飯不可塞太飽,另外還要注意均衡營養,重視蛋白質和蔬菜水果的攝入。
怎麼判斷孩子是不是矮小症?矮小症的臨床表現有哪些?
矮小症臨床表現:
1、體型矮小不對稱,患有矮小症的孩子一般身材矮小,身各個部位發育不成比例,而且容易造成軟骨發育不良,成骨不全和甲狀腺功能減退。
2、一些矮小症患兒體型正常,但是生長緩慢,與正常兒童相比身材矮小,但生這是生長激素缺乏造成的。
3、以兒童身高的增長率為標準。兒童的生長速度3歲前小於7釐米/年;3歲到青春期小於5釐米/年;青春期小於6釐米/年。
其次,家長們可以記錄孩子的生長速度,如果孩子2歲以後到青春發育前,每年生長的高度不到5釐米,家長就應該及時帶孩子去看看。或者直接帶孩子去醫院查孩子骨齡情況。
孩子患有矮小症不僅讓家長們很苦惱,對孩子的身心健康也會有很大的影響,如果家長們發現孩子有矮小症的症狀一定不要忽視大意,要帶孩子到正規醫院檢查確診,對於矮小症的診斷,一旦發現之後,要及早的進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