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社會以海德格爾的一句「一切實踐傳統都已經瓦解完了」為嚆矢。濫觴於家庭與社會傳統的期望正失去它們的借鑑意義。但面對看似無垠的未來天空,我想循卡爾維諾「樹上的男爵」的生活好過過早地振翮……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引發巨大爭議,很多人直呼看不懂的文章,憑什麼獲得滿分。
短短的第一段,我就有兩個字不認識,兩個詞不知道什麼意思。
嚆矢……
振翮……
相信很多人也跟我一樣,被這些字這些詞以及後文中那些專業術語給嚇懵逼了。
三個老師裡,第一個打了39分,後兩個打了55分,最終評為滿分。
如果我是閱卷老師,估計也會跟第一個一樣。
這樣的文章,讀著太累了。
這樣的學生,以寬廣的知識面與極強的記憶力,對閱卷者進行了毫不留情的擊刺。
老師震驚了。
嚇壞了。
(驚了 圖源UNSPLASH)
當然,這都是我的想像。
如果我是閱卷者,那麼,這就是我的真實想法。
我也給不了高分。
儘管,我知道,當年我的作文,肯定是高分。但誠如用網友的話所說,我的,起碼講的是人話。
並非說這位同學講的是鬼話。
作家馬伯庸認為——
問題在於,沒這個必要。作文裡要表達的意思,完全可以用更平實、樸素的詞句來組織,信息一點不會損失。四個字來總結就是:辭不配位。 他認為,真正的問題,出在閱卷老師身上。這位作者有閱讀量,有知識面,也有表達能力,戰術上選擇也沒問題,未來必有前途。只是在戰略上,千萬不要覺得這麼寫是一條好的出路。
——除了這最後一句,有點前浪對後浪的無故擔憂之外,其它我都很認同。
當然,我們認不認同有什麼所謂呢?這麼多網友在唧唧歪歪,其實無非是——
唯有作文,都能講上幾句,都能插一槓子。
如果不是看到這篇文章後備受打擊,覺得自己在這位同學面前就像是文盲,否則,我懷疑,根本不會有多少人有吐槽的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