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社區變身藝術空間,多個文創品牌進駐

2020-12-20 大洋網

一年多以前,這裡還是西關版的「七十二家房客」,舊廠房改造的宿舍裡容納了23戶人家和諧相處。如今,經過整體加固和翻新改造,設計師獨立工作室進駐後,這裡成為一個滿載創意、理想和溫度的集合體。這裡就是位於荔灣區金花街僑興新街的敬梓裡文創社區,集零售、手工、課程、獨立品牌、工作室、輕食、休閒等功能的藝術綜合體。

改造舊廠房,為年輕設計師創造土壤

從中山七路轉進西門口廣場西側的小巷子,會經過生鮮超市倉庫的出入口,穿越忙碌出入的送貨小哥人群,路左側就可見到網紅咖啡店手心咖啡和Xpecial D,再往前走可見一扇鐵門旁掛著「敬梓裡文創社區」的牌子,十分低調。這個很容易被忽略掉的入口,仿佛一個「時空隧道」的入口,走進便發現別有洞天。

據了解,敬梓裡文創社區所處的大樓是三棟兩層高的連體建築,上世紀60年代曾是工廠廠房,到80年代改造成工人宿舍,曾居住了23戶人家。2019年,作為創始人之一,馮正敏跟隨華南理工大學教授郭謙第一次走進這棟建築,參與舊廠房活化,開啟了這份西關小巷裡的緣分。美術科班出身的馮正敏在東山口運營了ART11藝術機構,對於文藝+社區的營造有一定的經驗。「荔灣歷史悠久,有很多老廣州的故事,這個場地位於地鐵站附近,交通便利,有很大的優勢,所以聽說有這個舊廠房活化改造項目,我很感興趣。」

馮正敏說:「第一次來的時候,這裡的結構很吸引我,有點像72家房客的感覺。這裡原有23戶人家,各家各戶有獨立的空間,但是又有公共衛生間和廚房的區域,可以說既各自獨立,也有一定交集。我們團隊的設計師經過反覆研究論證,打通了部分牆體,營造出現在這個整體上開放連通,細節處也有獨立空間的結構。」

依託結構特色,打造品牌活動

幽長的走廊、狹窄的樓梯、木製的橫梁、舊時的瓦片、牆體上帶有歷史痕跡的工廠宣傳語,走進敬梓裡文創社區,仿佛穿越時空走進上個世紀。分布其中的首飾、插畫、皮具、服裝等新潮小眾的獨立設計師工作室又把人從時空隧道拉回到現實。因為由三棟連體樓打造而成,在敬梓裡文創社區裡,從一樓到二樓不只有一種方法,錯綜複雜的樓梯結構加上空間間隔的靈活性,把這裡營造成一個「迷宮」。所以自從正式開放以來,「迷宮實集」是這裡一直運營的品牌活動。

市民陳先生是咖啡愛好者,他在附近喝咖啡的時候發現了敬梓裡文創社區,「這裡真的像迷宮一樣,只看外面完全想不到裡面有這樣的藝術空間。我看到這邊有一些畫展,不同的工作室還有一些有創意的手作產品銷售,挺特別的,就像一個小型博物館。聽說這裡晚上還經常有電影放映,準備約朋友一起過來看一下。」陳先生從小在西關長大,家門口發現這樣的創意空間對他來說是一個驚喜。

目前,敬梓裡文創社區中進駐了7個品牌,其中包括一家書店和6個原創設計師工作室,還有不少空間待開發和利用。馮正敏認為,敬梓裡文創社區的意義在於,它並非一個簡單的聯合工作室,也不是單一的產品展銷場所,這裡將會成為立體的、多元的文化創意空間,「設計師們可以在這裡交流、創作,既相互獨立,又有一個碰撞的平臺,對於受眾來說,可以了解一個品牌從創作到產品產出的整個過程。未來我們還計劃引入更多的文創品牌,同時也策劃一些展覽和活動。」

多方聯動,助力社區建設

馮正敏說,像敬梓裡文創社區這樣,集設計師獨立工作室、展銷空間等功能於一體的案例還不多,他們還在持續的探索中,「我們會不斷收集來自當地政府、居民還有參觀者反饋的信息,從而摸索出一條專屬於敬梓裡的特色之路。」馮正敏介紹,進駐以來,文創社區也與附近的一起開工社區、西門口廣場等進行了交流,將於本月底共同開展一次大型公益活動,希望未來能開展區域聯動,促進社區氛圍營造,帶來流量增長。

在華南理工大學建築學院教授郭謙看來,敬梓裡文創社區最大的特點在於,這是一處由運營者、使用者共同設計、締造而成的,受到年輕人歡迎的藝術空間。這裡通過改造保留了有城市記憶的老建築,活化了歷史空間,是一次民間力量參與城市更新改造的成功實踐。

記者從金花街了解到,敬梓裡文創社區的進駐,無疑為老城區帶來了新活力,街道目前也正策劃組建一支社區網紅店聯盟,聚集有流量的組織、機構以及網紅店鋪等多方力量,為社區的建設注入有創造性的年輕血液。


專題撰文 信息時報記者 李元源

專題攝影 信息時報記者 陳文杰


相關焦點

  • 文藝青年青睞的50個文創品牌,很會「玩」
    ❸ 發力社群經濟,小眾品牌逐漸走俏 多個文創品牌著眼於具有共同需求、興趣愛好的消費圈層,從產品和活動運營上發力,激活社群商業價值。典型品牌如【BBICN】和【日日煮】,分別打造了模玩粉絲和烹飪愛好者的聚集地。
  • 東方美學文創品牌「舍時」進駐凡向,願卿尋得為舍,用到方為時
    凡向生活是七客聯創投資孵化的一個關於生活方式的品牌,營造我們對審美追求與生活藝術的場景,也是一個多元的思想平臺,集合來自全世界的靈感與創意。凡向生活文創產品我們持續不斷的與原創品牌和設計師合作,引進大量賞心悅目的文創產品,用心提供每一件物品,以溫柔的存在,在每一個平凡日子裡默默給予你生活的力量。最近,舍時正式進駐凡向生活。
  • 高雄百年老糖廠變身文創園區 重尋新生命
    如今糖業與工廠功能不再,在即將沒入成為廢墟之際,文創的進駐成了滋養百年糖廠的青春活水。深耕南臺灣的「十鼓」近年來在全球鼓樂界竄起,在努力經營下更把橋頭這座百年糖廠變身為遠近馳名的鼓文化園區。「十鼓橋糖文創園區」成立於2010年10月,位於高雄市橋頭糖廠(北區倉庫群),十鼓文創注入鼓樂藝術之新生命於這百年文化遺產,以「守舊創新」融入理念,將停產閒置的糖倉空間再造,進而保留臺灣糖廠歷史原貌,化古老為神奇地創造出兼具藝術人文內涵的自然環境、擊樂表演融合的場域,園區內不僅適合休閒、旅遊、校外教學,更是一處充滿文化知性的觀光新景點。
  • 全國有調性的商場,偏愛引進哪些文創品牌?
    新興品牌上榜30家,其中,新興跨界複合店、書店、DIY手工坊均上榜5家及以上,為文創創新主力。 ☆新興品牌定義:2014年及以後進駐中國內地購物中心的品牌 【G-TAKAYA】 2016年中國首店進駐南京金鷹國際購物中心,由有「世界最美書店」之稱的日本TSUTAYA(蔦屋書店)公司設計,引進200餘家知名文具及文創類品牌。
  • 深讀臺灣文創園區 野趣華山 VS 秀氣松煙 創意變身
    這幾年華山朝綜合性園區發展,打造一個讓文創、跨界藝術與生活美學等競技的創意江湖平臺,成就品牌、引領趨勢,不但吸睛也開始吸金,終於在經過5年的慘澹經營後,於去年轉虧為盈,獲利2千多萬元新臺幣。李永萍在「立法院」推動華山園區保存時,松山煙廠也同時保存下來,然而,松煙園區的處理跟開發卻晚華山好幾年。
  • 昊藝術設計商店進駐北京王府中環 美術館的新業態是大生意
    故宮的口紅,大英博物館的小黃鴨、國家博物館的書籤,這些帶著「網紅」標籤的文創產品,已將中國藝術衍生品市場推向火熱。故宮博物院超過一萬種文創產品創下的15億銷售額,成為中國文創產業高速發展中的佼佼者和縮影。更多的美術館和博物館,則在思考設計怎樣的藝術衍生品以吸引更大受眾,以及如何拓展文創產品的商業空間和銷售渠道。
  • 久宅之後,文藝潮咖「必逛」的50個新文創品牌丨WIN DATA榜單
    年度文創品牌發展關鍵詞   文化消費客群迭代更新,二次元用戶、95後網生一代,引領文創消費新潮流;城市「新中產階層」崛起,擴大文創消費核心主體。「探索式消費」逐漸取代「清單式消費」成為主流,潮玩IP、盲盒、原創「國潮」、沉浸式文化空間,點燃新生代消費熱情。
  • 文創品牌只賺情懷不賺錢?成都文創圈兒表示不服!
    商業地產的發展早已不是消費場景這麼簡單,主題化、新零售、黑科技、重體驗、文創風、講情懷......商業成為不斷展現都市人們多彩生活的社交空間。國際快時尚品牌不再是購物中心引流的唯一選擇,越來越多的購物中心開始把文創品牌融入其中,用藝術對話點燃新的消費體驗,用生活美學拉長顧客停留時間。   據贏商大數據中心監測,全國一二線城市購物中心的文創業態佔比逐年攀升。
  • 以創意孵化夢想 盤點臺灣地區別具特色的文創園區
    (贏商網報導)有句電影臺詞說,文創產業「就像漆黑夜裡的螢火蟲」,總是那麼光彩奪目,隨時能夠給人帶來創意的驚喜。而臺灣文創園區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在臺灣,「文創」是一個既高大上同時又可以非常接地氣的詞語。臺灣的文創產業覆蓋了吃、住、遊、購、娛、休閒體驗等多個門類,已經構建了完整的產業體系。   為何在臺灣,創意可以如此勃發?
  • 以創意孵化夢想 盤點臺灣那些別具特色的文創園區
    有句電影臺詞說,文創產業「就像漆黑夜裡的螢火蟲」,總是那麼光彩奪目,隨時能夠給人帶來創意的驚喜。而臺灣文創園區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在臺灣,「文創」是一個既高大上同時又可以非常接地氣的詞語。臺灣的文創產業覆蓋了吃、住、遊、購、娛、休閒體驗等多個門類,已經構建了完整的產業體系。   為何在臺灣,創意可以如此勃發?
  • 走一趟變身後的臺北迪化街 不止是文創
    走一趟「變身」後和你想像完全不一樣的迪化街,你會發現不論是飲食、文化、歷史、創意……每一樣都能成為旅行中微小但令人難忘的深刻體驗。臺北曾經繁華一時的大稻埕除了滿布南北乾貨,近來也有不少創意店家進駐,帶來全新遊逛趣味。落坐店內特意為我們保留的最後一張空桌,謎底揭曉,原來鹹花生的迷人之處,出於它自成一格的創意態度。看來很有個性的老闆解釋,光是大稻埕早午餐的麵包盤,就搭配了佛卡夏、橙皮黑麥、核桃老面等口味麵包,而且都是自家廚房用心烘焙的成果。
  • 蘇州誠品今日開業:100多個品牌首進蘇州 有哪些看點
    1、10餘家文創品牌首進大陸/蘇州   蘇州誠品部分首進文創品牌一覽      2、誠品書店(需求面積:15000-30000平方米):另闢4大特色空間,3家店中店   誠品書店橫跨2-3樓,佔地近13000平方米,分為中外文學、人文社科、藝術設計、生活風格、趨勢學習5大書區。
  • 探訪松山文創園區 感受原創的魅力
    【解說】如果你是一個文藝青年,那麼來到臺北,松山文創園區一定是你必去的地方。它是臺灣工業遺址改為藝術園區的典範,是臺北文化創意地標。  來到位於臺北忠孝東路四段的松山文創園,高大的倉庫比鄰而立。各大卡通展覽將原本單調空曠的廠房布置得活潑可愛。一到園區門口,一個創意飾品店映入眼帘,仔細一瞧,原來這裡本是一處檢查室。
  • 深圳華潤萬象天地亮點搶先看 9.27開業進駐品牌率先曝光
    ,將匯聚了創新、時尚、人文、藝術、社交等豐富體驗,力求為深圳打造一處全新的「漫步式城市創作空間」。該劇場邀請臺灣大師級建築師姚仁喜親自操刀設計,希望給年輕的深圳帶來一個能觀劇、可參與、可以激發城市活力和想像空間的文化場所。   該劇場規劃將引進眾多的知名經典劇目,為深圳觀眾帶來一年上百場的藝術演出。   四、發布首個空間營造計劃-Space+   作為華潤置地全新商業作品,毫無疑問,萬象天地將許多最新的商業思考。
  • 廣西首家文創酒店莎多堡進駐盛天領域品牌發布會圓滿舉行
    莎多堡&盛天領域6#樓,廣西首家6米層高的酒店,廣西首家主題文創酒店。其以東協10+1國文化為主題,打造廣西真正意義上的首家文創酒店,除了滿足住宿,更為客人帶來主題體驗。 而莎多堡,這一來自臺灣的奇幻酒店的進駐,更為盛天領域帶來了別具一格的特色體驗與文化風貌。它的每個房間都是純高六米LOFT的空間,越晚入住房間價格越便宜。它除了可以滿足你的住宿需求,還能讓你感受東協10+1國的文化體驗。
  • 皇庭國際戴維斯商業啟示錄:文創情懷品牌備受年輕消費市場青睞
    提到文創行業,來自臺灣的文創品牌能給到我們不少商業啟示,臺灣分布著眾多如臺北松山文化創意園區這樣的文創基地,本土各式各樣的文創品牌迸發了無窮的創造力,也正因為臺灣文創生活類塑造了華語文化圈「佼佼者」的地位,近年來不少從臺灣引進的品牌都深受消費者喜愛!
  • 變身網紅打卡地!洛陽這些舊廠房的華麗變身,創意園區令人驚豔
    在洛陽有很多老舊廠區通過創意改造,華麗變身成為文藝街區,成為了城市特別的存在。接下來跟著小編一起看看這些老舊廠區的華麗變身記吧!園區包括文化創意、創新創業、文化廣場、運動中心、主題酒店、餐飲休閒、配套服務等七個功能區,包括文化創意設計及文創辦公工作室、健身房、電影院、婚宴酒店、民俗文化住宿類酒店、生活服務配套休閒餐廳、幼兒園、親子閱讀遊樂餐廳等。東方文創園已成為洛陽夜生活的聚集地之一。
  • 香城國際藝術港,藝術教育主題文創先行者
    記者: 周芸先生您好,能不能請周先生講解一下藝術港的「藝術教育+文創」的具體呈現形式呢?周:多年來,從少兒藝術教育到高考藝術教育,四川、甚至西南地區一直缺乏高端藝術教育品牌,大多都是小機構,存在覆蓋區域小、教育不系統、不正規等問題。
  • 臺熱門觀光景點:高雄「798」駁二藝術特區
    2002年,高雄市對倉庫進行了整建,打造駁二藝術特區。駁二目前由高雄市文化局經營管理,是高雄文化觀光路徑的延伸。由於都市產業結構的改變,閒置場所的變身是許多城市都面臨的問題。高雄市希望把閒置空間景觀化、把產業空間變身文化空間。   城市記憶就是特色和文化   在駁二,有很多以貨櫃碼頭、漁業聚落為主題的文創作品,有彩繪、有雕塑。
  • 2019UABB龍崗|大象空間帶你看「坂田文創」如何用創意玩轉城市
    「坂田文創」展項發起方張達利設計/大象空間團隊是一支創意設計團隊,20年來跨界平面、空間、公共藝術及數字多媒體多個領域,曾屢次在國內、國際上斬獲大獎。通過全面整合策劃創意、空間展示、公共藝術、互動科技、平面設計等跨界行業,已形成空間設計、展覽展示與施工的管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