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話題#老爸的心思有多細膩#,衝上了微博熱搜
老爸的心思,究竟有多細膩?
他們看起來粗枝大葉,但對孩子的愛,卻細緻入微。
他們即使不善表達,但一個表情、一個動作,都會告訴孩子,有爸爸在不怕!
父親,是力量的象徵,是孩子眼中的超級英雄。
近日,瀋陽就有一位「超級英雄」爸爸,為兒子造日地月三球儀引發關注。
原來,最近入冬了,媽媽去幼兒園接孩子時,孩子看到放學時天黑了,於是發出疑問:「為什麼冬天天黑得早?」
媽媽一直給他解釋為什麼,孩子卻一直不懂。
媽媽對爸爸說起這事時,爸爸說:「這事好辦。」
於是他網購了一些材料,自己費時15天,為孩子造了一個「日地月三球儀」,為孩子成功解惑。
這位爸爸是一位理工男,曾從事畫圖工作,精通機械、電器、程序編輯。
他因工作喉部意外受傷,導致發音吃力,目前病退在家。
「太陽直射的點,始終圍繞赤道上下動」,爸爸通過三球儀演示給兒子看;
爸爸的做法,果然比嘴上說得更有力度,也讓兒子對天文學充滿了濃厚的興趣。
對此,網友們評論:「別人家的爸爸。」
有爸爸陪伴長大的孩子,太幸福了!
父愛,是孩子成長曆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份子;孩子在六歲之後,強烈需求父愛的陪伴與引導。
於孩子而言,父親的愛,就像是茫茫夜空裡的啟明星;世界再大,有父親的指引與照亮,孩子都不怕迷失方向。
但是,在我們現實生活中,有太多的爸爸在子女的教育當中「缺位」甚至是「缺失」。
近年來,「喪偶式育兒」這個詞備受關注,更是扎中了多少寶媽的心。
爸爸的陪伴,遠遠比你想像得更重要!
爸爸缺席的家庭教育,影響孩子一生的事業,乃至家庭幸福。
對此,著名育兒專家李玫瑾曾說過:
長時間缺少爸爸陪伴的孩子,除了難管教,長大後還有這3種缺陷
01孩子越來越難管教
在東野圭吾的經典之作《白夜行》中,主人公雪穗的母親被殺死,兇手卻是雪穗本人。
她自幼喪父,家境貧寒,希望能夠通過弒母來擺脫命運對自己的不公,企圖能讓自己找到一個更好的家庭。
這雖然是個虛構的故事,但這種被禁錮在字裡行間的惡,在現實生活中也有發生。
曾有新聞報導,湖南一12歲男孩持刀殺害了自己的母親。
原來,他在學校被懷疑吸菸;這事情被母親知道後,母親用皮帶抽了他;他因不滿母親的管教,持刀將母親殺害。
為何一個12歲的孩子,這麼難管教?背後的原因令人深省。
這個男孩從小由爺爺奶奶帶大,是個留守兒童。
這事出了之後,有很多人置喙這位母親的管教方式過於粗暴;
殊不知,這位孩子的父親,一直在外打工,從來沒有時間關注孩子。
心理學家弗洛姆說:「父親是教育孩子、向孩子指出通往世界之路的人。」
一個男孩長期在父親缺席的環境下成長,在通往世界之路時他會迷失方向,最終導致他走上極端。
美國父教組織的調查數據顯示:
儘管只有20%的未成年孩子生活在單親家庭中,卻有70%的少年犯出自單親家庭。
父親缺席的童年,是孩子永遠的短板,讓他們的人生容易誤入迷途。
02孩子沒有安全感
曾有一位老教師說過一個例子:
班裡一個小男孩特別內向,不愛說話,也總是被人欺負,而且不敢還手;他很懂事,也很讓人心疼。
老師經過了解後,發現孩子是由媽媽帶大的,爸爸常年不在家。
父親的缺席,導致孩子沒有安全感,做什麼都畏畏縮縮,哪怕被欺負了也只想息事寧人。
而長此以往,這樣的孩子容易形成怯懦、孤僻且自卑的性格。
心理學家格爾迪說:「父親的出現是一種獨特的存在,對培養孩子有一種特別的力量。」
父親象徵「外向的力量」;父親良好的陪伴,能讓孩子獲得安全感,讓他有勇氣融入社會。
03孩子社交能力差
有研究表明:
小時候媽媽陪伴得多、爸爸陪伴少的孩子,喜歡以自我為中心,不願意聽取別人意見;他們享受被捧在手心的感覺。
而父親的作用是:
能引導孩子走出「舒適區」,豐富孩子閱歷,能培養孩子樂觀開朗的性格,有利於孩子未來的社交。
而這些教育,媽媽給不了,必須由爸爸來給。
今年暑假時,曾有一則這樣的新聞:一名14歲的少年在暑假期間,和父親一起24天騎行318國道川藏線2200公裡;
父子二人一天最多的時候,曾翻過4座4000米的高山,每天的路程相當於一個全程馬拉松。
沿途的艱辛與坎坷,在父親的陪同下全部化作前進的力量。
途中,父子倆不僅要強忍著高原反應帶給身體的痛楚、還要面對一天時間裡變化無窮的惡劣天氣。
兒子因為高原反應經常流鼻血,吃的也很簡單,多數時候他們就依靠方便麵來作為身體的補給。
兒子之所以能夠在艱難的環境中堅持下來,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
「爸爸跟我在一起,爸爸能夠做到,我也要做到。」
父親的用心陪伴,可以給孩子帶來無窮的力量,讓孩子陽光、自信、勇敢。
父親不缺席成長的孩子,他們長大後更容易成為優秀的人。
04影響孩子的婚戀觀
電影《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講述的是,主人公松子先後被七個男人拋棄的故事。
每一個在松子心裡都認為能長期陪在她身邊,並一直相伴到老的丈夫;可最後,這七個男人都以不同的方式拋棄了她。
原因,是松子的內心太渴望被愛了;
「缺愛感」像個魔咒一樣讓她輕易陷入感情,又要承受一次又一次的拋棄。
這份內心愛的缺失,其實來源於松子生命裡的第一個男人,也就是她父親。
小時候因為父親看松子扮鬼臉會笑,她就一直扮鬼臉來獲得父親的關注;而她的努力卻不及體弱的妹妹一聲咳嗽。
正是父親的缺位,才讓松子終其一生都在渴求父愛。
父親陪伴和教育的缺失,會導致孩子成長中一系列的問題。
一個好爸爸,往往勝過100個好老師。
有父親陪伴長大的孩子,是幸福的,長大後他們也更優秀自信。
作為家庭頂梁柱的爸爸,如何在孩子成長中不缺位呢?
1、再忙也要抽時間陪孩子
很多爸爸確實很忙,忙著賺錢,忙著疲於奔命。
但是再忙的人,也會有空閒的時間。
在家庭生活中,父親可根據自己的時間,制定家庭歡樂日,陪孩子玩遊戲、進行戶外運動等。
在父親的這些陪伴中,不僅能建立親密的父子關係,更能激發孩子的積極性,有益於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長。
2、不失信於孩子
父親在孩子眼中如山,父親的話也應該一言九鼎。
父親要重視與孩子的約定,這是對孩子最起碼的尊重。
父親做到不失信於孩子,才能走入孩子的心靈與他們溝通交流。
在孩子面前,我們做一個言而有信的人,也有利於養成孩子誠實守信的品格。
3、重視孩子的「重要事情」
孩子的生日、家庭聚餐、學校的運動會、家長會,父親們都要做到儘量不缺席;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父親即使默默地當個觀眾,孩子的內心也會備受關注與注視。
父親的參與,會讓孩子內心覺得幸福,他們也會更加充滿安全感。
孩子的成長只有一次,爸爸的陪伴是孩子一生最珍貴的禮物。
願諸位爸爸都能用心陪伴、細心呵護、全心引領孩子,直至他們長大成人。
願孩子們在爸爸無條件的愛中,都能收穫一生的自信和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