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部:財政收入少導致教育投入比重不足4%

2020-12-11 高考網

   財政部教科文司司長趙路        3月25日,教育部舉行今年第三次例行新聞發布會。此次發布會由教育部、財政部和國家發改委聯合組織召開。財政部教科文司司長趙路介紹了我國教育資金投入的情況,並對我國教育財政投入仍未能達到4%這一問題回答了記者的提問。         2008年教育投入將達9080億,呈連年增長態勢         趙路首先介紹了自「九五」的10幾年來我國財政教育投入的情況:1996年,就是「九五」的第一年,我們全國財政教育投入是1211億元,到了2001年,也就是「十五」的第一年,我們全國財政教育的投入是2582億元,到了2006年,也就是「十一五」的第一年,我們全國財政教育的投入是5464億元。2007年我們財政教育投入將增加75億元,2008年預算財政教育投入將達到9080億元,在這十幾年裡,國家財政對教育的投入呈現了連年增長的態勢。         教育投入GDP比重4%為何8年未實現         針對有記者提出的我國財政教育投入未達GDP的4%的標準的問題,趙路表示:實現財政教育經費佔GDP的4%,是我們國家確定的一個目標。已寫入了中央的有關文件,也列入了國家十一五的發展規劃。93年《中國教育改革發展綱要》第一次提出的時候,它的目標設定實現是2000年,現在已經到了2008年,仍然沒有實現。究其原因有以下幾點:         第一,與財政收入佔GDP的比重相關         談到教育投入佔GDP的比重,要先考慮我們國家的財政收入佔GDP的比重是多少。07年全國財政收入是51300億,大致上是佔GDP的20.8%。而發達國家的財政收入佔GDP的比重基本上都在35%以上,甚至40%接近50%。許多發展中國家的財政教育收入佔GDP的比重,一般也都在25%以上,所以說我們國家的財政收入佔GDP的比重偏低。也就制約了我們國家拿出更多的錢用於教育事業的投入和發展。         第二,與政府教育撥款在財政支出當中佔的比重相關         還有一個指標,就是各級政府財政教育投入強度的指標,即財政對教育的撥款在財政支出當中佔的比重,反應出政府對教育投入的程度。我們國家大致上是不到15%,因為每個年份略有不同。統計一些發達的國家財政教育投入強度,大概也是15%、16%。這說明中國各級政府在財政收入佔GDP低比重的條件下,經過努力,在財政投入的強度上給予了很大的提高,作了艱苦的努力。         第三,教育投入受體制、機制的影響         中國是有五級政府五級財政,在教育投入上,中央政府承擔什麼樣的投入責任,省級政府承擔什麼樣的投入責任,地市級政府承擔什麼樣的投入責任,縣級政府承擔什麼投入責任,都得講清楚。比如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的改革,趙路認為,首先不是經費投入的問題,而是制度設計的問題。05年12月,國務院發了43號文件,「關於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的第一條原則就是要明確各級責任,需要建立科學的機制。在這個制度設計帶動下,從2006年到2010年,農村義務教育經費累計新增將達2600多億。再比如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就學問題也是靠制度設計。去年國務院頒發了高等學校、中職學校的國家新的助學政策體系的文件,建立了國家獎學金、國家勵志獎學金、國家助學金,進一步推進國家助學貸款,學校還要用一部分收入來開展助學。在這個制度之前,中央財政用於大學學生的助學經費只有18個億,2008年要達到223個億。所以,設計出一個好的經費保障的機制和制度,才是解決教育經費投入的根本。         (本文根據教育部例行新聞發布會實錄整理,轉載請註明來源。)           

相關焦點

  • 李華罡:教育投入不足並非源於財政收入低
    有報導云:對於為何中國教育經費佔GDP比例沒有達到4%,有財政部官員解釋,其中原因之一是,中國財政收入佔GDP的比重偏低,他舉例說,據統計,去年全國財政收入51300億元,佔GDP的比重大致是20.8%,而發達國家財政收入佔GDP的比重基本上都在35%以上。如果媒體報導時沒有斷章取義,那麼,這個觀點難以令人信服。
  • 財政部: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佔GDP比重達到4%
    財政部: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佔GDP比重達到4%   中新網12月20日電 據財政部網站消息,12月20日,全國財政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
  • 安徽:本省高校學科發展水平與財政投入不相稱
    一、省級財政努力保障教育投入近年來,我省各級財政部門認真落實中央、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加大教育投入,2019年全省財政一般公共預算教育支出1223.9億元,佔財政支出的比重為16.6%,超過財政部核定我省支出比例的1.6個百分點【國務院明確要求,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佔國內生產總值(GDP)一般不低於4%,鑑於各省GDP的差異,財政部為落實上述要求,換算成各省教育支出佔財政支出的比重
  • 今年第四季度財政收入形勢如何?財政部解讀
    中新經緯客戶端10月17日電 在17日舉行的2019年三季度財政收支情況新聞發布會上,財政部國庫支付中心主任劉金雲表示,展望第四季度,經濟將繼續運行在合理區間,去年四季度財政收入基數較低,加上去年10月份提高個人所得稅起徵點翹尾減收因素沒有了,預計全國財政收入增長將有所回升。
  • 華泰證券:3-4季度中國財政政策後勁不足
    從2015年1-2月份經濟數據來看,目前經濟下行的壓力還比較大,財政政策的作用更加重要。在經濟內生動力不足的情況下,2-4季度經濟走勢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財政發力的情況。由於PPP模式推廣的不確定性,資金來源和投資意願的短板可能會逐漸顯現,3-4季度基建投資將會面臨後勁不足的局面,很有可能重蹈2014年覆轍,出現增速下滑。目前來看,財政政策的持續性存在較大問題。3、資金來源和投資意願兩因素制約財政政策發力:(1)資金來源:預算內資金不足,PPP成關鍵因素。
  • 省財政積極落實財政教育經費投入保障
    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雲南省財政廳切實履行職責,千方百計籌措資金,加大教育經費投入,提高經費使用績效,確保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教育工作的決策部署落實到位。一、確保完成財政教育經費投入「兩個只增不減」(一)健全投入機制。
  • 張毓輝:應確保衛生投入在中央和地方財政中的優先地位
    張毓輝:新醫改以來,我國堅持衛生事業回歸公益性,政府衛生投入不斷增加,2018年政府投入規模達到16399億元,是2009年(4816億元)的3.4倍,政府衛生投入佔財政支出的比重上升到7.4%,比2009年增加6個百分點。
  • 一直在減稅,財政收入卻快速增加,怎麼回事?
    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副院長白景明對今年前四個月「財政收入增速跑贏GDP增速」評論道。5月14日,財政部公布今年前四個月財政收支情況顯示,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69019億元,同比增長12.9%;全國政府性基金預算收入20559億元,同比增長33.7%。兩者之和逼近9萬億元,創歷史新高。
  • 財政部:2018年財政收入將繼續保持向好態勢
    財政部:  2018年財政收入  將繼續保持向好態勢  ⊙記者 李苑 ○編輯 林堅  記者25日從財政部2017年財政收支情況新聞發布會上獲悉,2017年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72567億元,同比增長7.4%。
  • 已持續8年保住4%!教育部將繼續保持財政教育投入強度
    一是堅持用服務國家戰略保4%。充分發揮教育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文化傳承等方面的優勢,主動對接國家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爭取更多的教育投入增量。中央財政近三年新增70億元資金專項支持實施「三區三州」地區教育脫貧攻堅行動,近兩年新增70億元資金專項支持職業教育改革以及高職百萬擴招等事項。  二是堅持用落實支出責任保4%。
  • 財政部發布2019年上半年財政收支情況並答問
    1-6月累計,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07846億元,同比增長3.4%。其中,中央一般公共預算收入51589億元,同比增長3.4%;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本級收入56257億元,同比增長3.3%。全國稅收收入92424億元,同比增長0.9%;非稅收入15422億元,同比增長21.4%。
  • 雲南省財政廳:積極落實財政教育經費投入保障
    雲南省財政廳:積極落實財政教育經費投入保障 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雲南省財政廳切實履行職責,千方百計籌措資金,加大教育經費投入,提高經費使用績效,確保黨中央、國務院和雲南省委、省政府教育工作的決策部署落實到位。
  • 適應公共教育需求的財政體制研究
    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弗裡德曼認為,獲得人力資本的資金比獲得有形資本投資的資金更為困難,其原因在於:第一,缺乏有形的投資殘餘可回收;第二,教育投資存在很大風險,意外死亡、傷殘及個人能力、運氣方面的差異導致教育投資收益的波動幅度很大;第三,股權融資方法在教育投資中很難實施,不易獲取真實的收入信息,加上契約持續的實踐過於漫長,這都會導致管理契約的費用過高。
  • 財政部部長劉昆:我國的中央和地方財政關係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8月13日訊 財政部網站今天全文刊載了財政部部長、黨組書記劉昆所做的題為「我國的中央和地方財政關係」的講座報告,報告中,劉昆介紹了中央和地方財政關係的基本理論和通行做法、中央和地方財政關係的發展變化等四方面內容。
  • 財政部曬2019年帳本:個稅人均少交1842元
    (原標題:財政部曬2019年帳本:增值稅越減越「賺」,個稅人均少交1842元)
  • 重構我國公共財政體制下的義務教育財政體制
    1 義務教育經費總量不足  近年來,各級政府不斷加大對於義務教育的投入力度,但相對於義務教育實際的需求來講,義務教育經費的絕對量和相對量都嚴重不足:  (1)義務教育公共支出佔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偏低。
  • 財政部修改《財政票據管理辦法》,取消非稅收入專用票據等
    【大河財立方消息】日前,財政部公布《財政部關於修改<財政票據管理辦法>的決定》(財政部令第104號,以下簡稱《決定》),對《財政票據管理辦法》(財政部令第70號,以下簡稱《辦法》)進行了修改。
  • 財政部 教育部關於印發《現代職業教育質量
    2018年起,當各地年生均財政撥款水平全部不低於12000元時,中央財政將進一步加大改革績效獎補力度。改革績效獎補分配因素包括基礎因素、投入因素、管理創新因素。其中:基礎因素(權重60%)下設訂單班畢業生比重、雙師型教師比重、生師比等子因素。投入因素(權重20%)下設生均財政撥款水平、民辦高職院校生均舉辦者投入水平等子因素。
  • 教育經費硬指標首次實現佔GDP4%目標
    掙扎了多少年的「4%」,終在2012年達標。  日前,財政部部長謝旭人在全國財政工作會議上指出,「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佔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4%。」  這是財政部負責人首次明確表示,「4%目標」達成。
  • 地方財政收入不足2億元,脫貧縣砸7億建豪華中學
    (鎮安中學/視頻截圖)一個剛脫帽不久的深度貧困縣,地方財政收入不足據新華視點調查,鎮安縣2019年地方財政收入不足2億元,鎮安縣需連續12年、每年至少償還5000餘萬元貸款。據新華視點報導,作為2019年5月摘帽的深度貧困縣,2019年鎮安縣完成地方財政收入1.78億元,公共預算支出主要靠財政轉移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