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立冬沒有霜,春來地光光」是啥意思?

2021-02-08 農醫士

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面的藍色字體「農醫士,再點擊「關注」這樣您就可以免費收到經典文章了。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

再有八九天就該立冬了,因此,在與老農聊天的時候會更多地聊一些立冬時節的話題。今天在與一位老農聊天時老農說:咱們農村有句俗語----「立冬沒有霜,春來地光光。」如果立冬的時候,天氣仍然這樣暖和,那麼,明年的農業生產可就慘了。

「什麼?咱農村還有這麼一句俗語的嗎?這句俗語所要表達的意思是什麼呢?」我不解地問。咱們農村的確有這麼一句俗語。如果你不明白這句俗語所要表達的意思,那麼,我就可以給你絮叨絮叨。接下來,老農就開始給我講解起這句俗語來。老農說:立冬是二十四節氣之一,當太陽黃經達到225°時就到了立冬季節。一般情況下,每年公曆的11月7日或8日為立冬日。到了立冬日,就表示自此開始季節已經進入到了冬季。此時,陽退而陰生,所有有生氣的植物全部閉蓄,萬物開始收藏。天氣開始轉變為寒冷,地面應該出現霜凍現象。

如果到了立冬季節仍然沒有出現霜凍現象,那麼,就意味著冬季會推遲到來,而一旦出現了冬季遲來的現象,那麼,冬季的時間就會拖後,就會在春季的時候出現倒春寒的現象。原則上來講,春季是溫度回暖的季節。在這個季節裡,許多農作物都需要播種,同時,也都需要發芽生長。倘若在這個季節裡出現了倒春寒現象,就容易造成早稻爛種、爛秧。而早稻一旦出現了爛種、爛秧的現象,那麼,就無法栽種了,田地裡就會出現光禿禿的、沒有秧苗的現象。在近幾十年當中,倒春寒的現象已經多次出現,比如,1951年、1969年、1970年、1976年都出現過倒春寒現象。在出現倒春寒現象的頭年冬天,到了立冬時節時溫度仍然很高,地面上根本沒有出現地面凝霜的現象。而倒春寒現象出現之後,很多地方的早稻都沒有辦法栽種,從而導致田地裡光禿禿的一片,給農業生產帶來了巨大的損失。

僅僅在1976年,湖南、江西、湖北三省就損失谷種達7億斤。同時,倒春寒還極易導致北方地區已經播種的棉花、花生等喜溫作物因遭受凍害而死亡。
據稱,1941年,到了小雪的時候氣候仍然很溫暖,地面根本沒有出現凝霜的現象。因此,第二年的寒冷天氣一直持續到4月初,從而導致許多農作物無法播種,大片農田都是「光光的」,什麼作物都沒有。當年僅南方地區外出逃荒的人群就已經達到了兩千多萬人。作為農民來說,就害怕天氣出現異常情況,就害怕到了立冬時地面仍然沒有凝霜。聽了老農的解釋後,我才算是真正明白了這句俗語的意思。由此看來,農村人常說的「該熱不熱,五穀不結;該涼不涼,來年賣房」是非常有道理的。所以,希望今年立冬的時候一定要徹底冷下來,從而保證明年的糧食作物都能夠有一個好的收成。

相關焦點

  • 立冬來臨,「立冬沒有霜,春來地光光」啥意思?暖冬咋就不好呢?
    時間過得真快,一轉眼,2020年秋季剩無幾日,馬上就要「立冬」了。立冬是24節氣的第十九個節氣,每年11月7日或8日就會如期而來,而今年是11月7日,農曆9月22。作為秋冬交替的重要節氣,立冬自然有許多相關農諺俗語,大多都是歷代農民通過立冬這一天天氣如何,來預測整個冬季,乃至來年春天天氣變化走勢的,就像「立冬晴,一冬凌」,是說立冬晴天,整個冬季就會很冷,冷冬出現的可能性大。除了反應冬天冷的外,也有表示冬天比較暖和出現暖冬的,比如,「立冬沒有霜,春來地光光」,說得就是如此。
  • 明天立冬,農村俗語「立冬沒有霜,來年凍死秧」,今年冬天冷嗎?
    在農村裡,進入到了冬季以後幾乎是沒有農活的,也是屬於農閒的時間,就像現在我國的東北地區已經出現了降雪的天氣,所以說我國中北部地區進入到了冬季之後,基本上不需要幹太多的農活,農民也是清閒,就像農村到了農閒的時候,很多的人會聚在一起聊天,比如就聊一些農村的俗語之類的話題,尤其是到了某個節氣之後,農民們都會聊些節氣的俗語,那麼俗語「立冬無見霜,來年凍死秧」是什麼意思呢
  • 立冬將至,農村俗語「立冬不見霜,春來凍死秧」,今年是暖冬嗎?
    隨著時間的推移,沒有多久就到了立冬節氣了,立冬就是冬天的開始,這時候萬物收藏,陽退陰生。很多地方的氣溫開始逐漸下降,而在我們農村當中關於立冬節氣卻有很多諺語,比如「立冬不見霜,春來凍死秧」,這是什麼意思?今年的冬季是冷冬還是暖冬?
  • 俗語「立冬到,薅小春,犁田、耙田要抓緊」啥意思
    導讀:俗語「立冬到,薅小春,犁田、耙田要抓緊」啥意思?今天已經是11月8號了,昨天早上入立冬,意味著冬季開啟了,寒冷冬季就要來臨了,農民們要做好各項準備,包括鋤地、翻地、曬地、防寒保暖工作。說到立冬,我們要知道立冬是氣象學上的入冬時間,也是冬季六個節氣的開始,在每年的11月初來臨,今年在7號到來。其實離現實中的寒冷冬季還是有很大差別的,也就是說,雖然已經到立冬節氣了,但是氣溫條件還沒有到達寒冷的標準,現在很多地方,特別是長江以南的地方下霜都沒有開始呢。立冬到了,農民還有很多農活要幹呢?
  • 立冬將至,農村俗語「立冬落雨會爛冬,吃得柴盡米糧空」啥意思?
    現在已經到了深秋季節,沒有多久就到立冬節氣了。而立冬節氣也代表著冬天的開始,這時候萬物走將進入另一個階段。農村老人常說,天地萬物,從生長到死亡都要經歷四個階段。那就是春生、夏長、秋收、冬藏。而農民們在長期的勞作中也總結出來很多的諺語,他們通過觀察立冬天氣變化來預測往後的天氣狀況。
  • 立冬將至,農村俗語「立冬不倒股,就怕雪裡捂」,下瑞雪不好嗎
    導讀:立冬將至,農村俗語「立冬不倒股,就怕雪裡捂」啥意思?下瑞雪不好嗎?今天已經是11月2號了,11月是正式入冬的月份,立冬至,萬物收藏,寒冬開始,農民也要做好防寒保暖工作了。雖說立冬節氣快到了,但是對於農民來說,這個時候正是秋播的時候,比如現在種植生長的冬小麥,有的地方從秋分節氣秋收之後,就立馬播種小麥了,也有的是在寒露節氣播種小麥,還有的地方是在「立冬遲,寒露早,霜降種麥正當時」,也就是說霜降節氣也是可以播種小麥的,當然也有的說「秋分種高山,寒露種平川,迎霜種的夾河灘」。
  • 立冬將至,俗語:「立冬有食補,春來勇如虎」,立冬吃什麼?
    導讀:立冬將至,俗語:「立冬有食補,春來勇如虎」,立冬吃什麼? 隨著時間的流逝,立冬節氣也越來越近。在農曆的九月二十二,將會迎來二十四節氣之中的:立冬。這也宣告著冬季正式的拉開帷幕,天氣將會越來越冷。
  • 俗語:「眉粗眼小福祿少,眉細眼大貧來擾」究竟是不是真的?
    與一位農村老人聊天,聊到了人的相貌話題上,老人說:相貌能夠影響人的一生,尤其是人的眉毛和眼睛對人的一生影響很大。
  • 農村俗語「春打五九尾,家家邁不開腿」啥意思?五九尾打春不好嗎
    來源:文玩班農村有句俗語「春打五九尾,家家邁不開腿」是啥意思呢?五九尾打春不好嗎?自古以來人們就很重視節氣,並在長期的勞動生產實踐中,總結了許多關於節氣對莊稼收成的影響,比如說:瑞雪兆豐年啊等等,它都是以一些天氣變化的前兆來推測出將來田地裡的莊稼收成怎麼樣啊?面臨豐收或者減產等等,由此可見勞動人民的聰明與才智!
  • 明日霜降,農村俗語「霜重見晴天,霜打紅日曬」,什麼意思?
    霜降同時也是我國深秋之後的最後一個節氣,霜降顧名思義就是下霜的意思。一般到了這個時候我國南北各地農事更加繁忙,比如多地農村紅薯要趕緊採收,南方稻穀最後搶收時段等等。而霜降過後的天氣也是農民們特別關注的,在農村人們常說「霜重見晴天,霜打紅日曬」,這是指什麼意思呢?隨著深秋持續推進,我國四季變化在慢慢地進行著。
  • 俗語「九月霜降無霜打,十月霜降霜打霜」啥意思?今年哪天霜降?
    摘要:俗語「九月霜降無霜打,十月霜降霜打霜」啥意思?今年哪天霜降?文/農夫也瘋狂天氣越來越冷了,看天氣預報這幾天我們這個小縣城又要降雨降溫了。在農村的老農民就很擅長「看雲識天氣」,而他們的依據就是一些古人留下來的老俗語。今天農夫要和大家介紹的這句俗語,就和即將到來的霜降節氣有關:「九月霜降無霜打,十月霜降霜打霜」說的是什麼意思呢?今年是哪天霜降呢?霜降是24節氣中的第18個節氣,也是秋天的最後一個節氣。霜降節氣到了,也就意味著秋天就要結束了。
  • 俗語「立冬晴,養窮人」啥意思?立冬晴天好不好
    這句話同時也反映了,農村以前的生活狀況,是非常的貧窮,不僅吃不飽,就更不要說穿暖了,所以氣候的變化都會讓他們無法應對。但是這句話代表的冬天氣候變化方面的信息,卻是非常準確的,也是不容置疑的,但這句話的深層含義現在也沒有必要去計較了。
  • 再過幾天立冬,農村這句「立冬晴,養窮人」的俗語,說得有道理嗎
    比如說在農村就經常能聽到一些老人家朗朗上口地說些農村俗語,而農村這些俗語,也正是我們祖先們通過自己的生產活動總結出來的經驗。而農村的俗語,可以說也是我國文化中的組成部分。這些農村俗語裡也包羅了我們生活中的各個方面。今天就跟大家分享一句俗語。再過幾天馬上就要立冬了,我們今天給大家分享的就是跟立冬有關的俗語。
  • 後天霜降,「霜重見晴天,霜打紅日曬」啥意思?今年是寒冬嗎
    導讀:後天是霜降節氣,「霜重見晴天,霜打紅日曬」啥意思?今年是寒冬嗎?今天是陽曆的10月21號,過了明天就到23號,這一天是今年的霜降節氣,俗話說「氣肅而凝,露結為霜」,霜降節氣來臨,天氣就要開始下霜了。霜降節氣是農村重要的節氣,因為農民在這個時候基本要把今年的農作物都收割完了,比如說南方的雙季晚稻,還有糯稻都已經要收割,紅薯也要採挖了。
  • 農村俗語「春打六九頭,喝水像喝油」,啥意思?今年啥時候立春?
    導讀:農村俗語「春打六九頭,喝水像喝油」,啥意思?今年啥時候立春?隨著冬至的到來,數九連天也正式地拉開了帷幕,數九是從冬至開始計算,度過漫長的九九八十一天之後才算完結。對於數九天氣。印象之中是最為寒冷的季節。
  • 農村老人常說冬冷看立冬、立冬晴、一冬凌是什麼意思?你們知道嗎
    文/隨風飄散老人言:兩春夾一冬,十個牛圈九個空,說的是什麼意思呢?下面小編就為大家介紹幾個俗語,看看你們知不知道這些俗語的意思,第一個俗語是白露打核桃、霜降下柿子、立冬吃軟棗,這句俗語的意思是說在每種時節都可以吃到不同的水果,在白露時節的時候,人們可以吃到核桃,而在霜降的時候人們可以看到柿子,而到了立冬的時候,人們就可以吃到軟棗了,現在還有幾天就要到立冬了,所以喜歡吃軟棗的人可以買一點食用哦
  • 農村俗語「立春在臘月,天寒在三月」,啥意思?
    導讀:農村俗語「立春在臘月,天寒在三月」,啥意思?進入臘月之後,年味就更濃了,冬天的氣息也從大雪紛飛中更佳了,寒冬臘月裡,我們期待春節的到來,春節快到了,春天還會選嗎?春季啥時候到來?從氣象學上說,春天應該是按照二十四節氣來安排的,二十四節氣分辨四季,一季有六個節氣,四季是這樣區分的:春節: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夏季: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秋季: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冬季: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從以上可知,春季是從立春節氣開始的。
  • 農村俗語「三九不冷看六九,六九不冷倒春寒」,今冬啥時候冷?
    導讀:農村俗語「三九不冷看六九,六九不冷倒春寒」,今冬啥時候冷?,冬至也是開始孕育著春天的含義,也被叫做冬至乃春之母,所有這裡的逢壬,指的是孕育著春天。農村有句俗語叫做「三九不冷看六九,六九不冷倒春寒」,說的是什麼意思呢?這句老話說的是如果三九的時候不冷的話,那麼在六九的時候將會比較的寒冷,如果六九也沒有出現寒冷的氣溫,那麼很有可能將會出現倒春寒極端天氣的發生,倒春寒是立春之後春季萬物復甦的時候,一場氣溫極低的寒潮來襲,極低的氣溫帶來的危害是相當嚴重的。這句老話有沒有道理呢?
  • 立春到了,俗語「立春下雨是反春」是啥意思?立春下雨有啥說法?
    摘要:立春到了,俗語「立春下雨是反春」是啥意思?立春下雨有啥說法?不知不覺中,春節就要過完了。在2月4日,也就是正月十一日就要迎來今年的第一個節氣——立春了。在過去立春不僅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氣,而且還是很重要的節日。
  • 重陽節到來,俗語「重陽無雨看立冬,立冬無雨一冬幹」啥意思?
    重陽節作為我國一個很重要的傳統節日,這時候農村很多地方這時候通過祭祀祖先以緬懷,還有重陽賞菊、登高祈福等等。而在農村地區,人們常說「重陽無雨看立冬,立冬無雨一冬幹」啥意思」?重陽節歷史悠久,它和我們的除夕、清明節、中元節一起被稱為我國的四大傳統佳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