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的繁榮應該建立在降低信息不對稱的基礎之上,讓信息變得更加對等"。近日,宣布品牌升級的京東金融,邀請到了知名科普視頻製作者、人大附中物理老師"李永樂老師",與京東數科副總裁謝錦生進行了一場跨界對談。對談的主題為"科技如何讓每個人更平等的面對金融",針對這樣極具話題性的內容,兩位嘉賓的分享內容可謂精彩十足。
李永樂:"市場的繁榮應該建立在降低信息不對稱的基礎之上,讓信息變得更加對等。"
李永樂老師首先分享了關於1792年美國紐約股市動蕩的故事。當年,由於當時沒有股票交易所,大家買入、賣出股票時並沒有標杆可參考,於是在財政部工作、懂金融的杜爾的價格就成為大家的統一標準,這也為後來杜爾操作股市埋下了引線。然而當杜爾在一夜之間破產,大家對股市的信心跌入谷底,股市大動蕩也就隨之而來。也是在這次事件之後,經紀人們對股票交易做出了新的自律規定:場內交易且互惠互利。正是因為有了這些有資質的經紀人,溝通了股市和普通人的交易,美國的股票市場才得以再次繁榮起來。
李永樂老師談到,紐約證券交易所之所以能越做越大,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它消除或者降低了信息的不對稱,讓普通人也能夠清楚、明白地融入金融市場當中。"經紀人制度也是我們現在一個標準的制度,包括基金、證券、保險,它都是有從業準入制度的,這個準入制度一方面要求你具備很高水平的金融知識,但同時你要保證自律,保證你能為所有的人提供正確的知識,這樣就可以適當地降低不對稱性。正因為降低了這種不對稱性,市場才繁榮起來。
謝錦生:"普通用戶已經可以獲得足夠多的信息,但卻無法篩選、甄別和整合。"
而京東數科副總裁謝錦生卻認為,當前信息的豐富程度已經不可與百年前同日而語,普通用戶已經可以獲得足夠多信息,卻難以從中挑選出對自己有用的信息。"舉一個例子,最近新發基金很火,一出來大家都搶。大家都知道新發基金是沒有歷史業績可以去參考的。如果你買了一支已經發行了5年的基金,你可以看到過去5年它的收益率怎麼樣,但是面對剛上市的新發基金,我們怎麼去做判斷、去做選擇呢?"
謝錦生提到,對於這種信息的獲取,大部分人會選擇諮詢身邊朋友的意見,進而幫助自己決策究竟入手哪只產品。但是很顯然,朋友的意見與專業機構的意見,其專業性是完全不能比的。但是京東金融卻可以做到這一點,為你提供這隻產品的基金經理是誰,過去他管理過哪些基金、業績如何、定位是什麼、投向怎樣等等,這些都是有專業人士給出、能夠真正幫助用戶做出個人金融決策的有效信息,讓京東金融來做你身邊那個"懂金融的朋友"。
李永樂:"10多年前因為不懂電子產品,曾在中關村花兩倍多價格買了一臺印表機。"
聊起年輕時候踩過的坑,李永樂老師分享了自己在中關村買印表機被坑的故事。"那時候大家買電子產品都去中關村,我也去那買印表機,挑來選去最後花了1600塊買了一臺。"回想起當時的場景,李永樂老師感慨歷歷在目。"但是回家之後在網上一查,我發現其實只要700塊,就感到非常憤怒,但是最終的處理結果也只是賠了我一個優盤。再後來,我有個朋友想買電腦,他和賣電腦的講價講半天,忍不住質問'你知道京東賣多少錢嗎?你怎麼賣這麼貴?'這是我第一次知道有京東這麼一個品牌。"
從那之後,李永樂老師就慢慢了解到,京東這個品牌可以自己避免在這麼多亂七八糟的信息裡面胡亂篩選,因為大家在了解了這麼多東西之後,依然不知道自己該買什麼,也不知道哪個價格貴,哪個價格便宜。"所以,有一個可以信賴的品牌,讓我避免自己選擇的時間,而且價格又比較便宜,我還可以保證正品,我為什麼不選擇它呢?"
謝錦生:"我們把知識傳送簡化,用知識對抗不信任。"
針對李永樂老師談到的專業平臺、品牌的問題,謝錦生表示,為了解決用戶"知識弱勢"的問題,京東金融做出了很多方面的努力。首先,用戶需要獲取金融知識的渠道。金融行業作為一個專業門檻比較高的領域,普通人難以在短時間內抓取到自己需要的信息,而京東金融通過打造"花生社區",為用戶營造了一個與專業金融人士交流的平臺,有效提高了信息獲取效率。
其次,金融在很多人眼裡是一個高風險的領域,因此,專業平臺、專業渠道、專業產品就成為用戶格外關注的重點。京東金融聯合近千家持牌金融機構,為用戶提供了近萬款專業理財產品,以強大的金融機構背書和安全可靠的專業能力,成為用戶可以信賴的"朋友"。此外,京東金融憑藉科技實力,為用戶和金融機構提供了防範風險的技術手段,也為用戶提供了智能化匹配個性訴求的產品,進一步提高了金融決策的安全性與專業性。
在李永樂老師看來,金融面前大部分個體都處於"知識弱勢"的地位,想要獲取正確的金融信息、做出正確的金融決策,需要有一個懂金融的朋友在旁指點。而正如謝錦生所分享的,京東金融正在發揮其平臺化、智能化和內容化的核心優勢,不僅為用戶帶來豐富的金融產品,更要打造擁有強大科技實力的金融決策平臺,努力成為所有金融用戶、金融機構身邊首選的"一個懂金融的朋友",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