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咀嚼就能刺激大腦!想變聰明、預防失智就從吃飯多咬幾下開始

2020-12-18 新誠智慧

現代人因為生活節奏快,比較難有時間慢慢吃一頓飯,最常見的就是一邊吃飯一邊辦公的人,不僅大人、小孩也是如此。下文新誠智慧提供了應該細嚼慢咽的 3 個原因,想必看完以後會意識到咀嚼的重要性。

經常咀嚼有助於提升腦部血液循環

人在咀嚼時,頭腦會逐漸變得清醒。反之,咀嚼的次數較少時,則會變得有氣無力,也會開始恍惚出神。這是因為顎骨內側有著名為靜脈叢和靜脈竇的血管,顎骨的運動會促進血液循環,使血液能夠順利供給至腦部。咀嚼次數若是減少,循環當然也會不好。

不僅血液循環,咀嚼的動作還能夠直接刺激腦部。以老鼠進行的實驗當中,也證明了咬合較為良好的那一組,學習能力較高。

在快速發育的小學生時期,尤其要讓孩子們多做咀嚼運動以增強腦部的活性化,提升他們的學習能力。

想要牙齒好必須「多咀嚼」

隨著時代演變以及世代交替,人類咀嚼的次數逐漸減少。

每餐咀嚼的次數隨時間正在逐次減少,據研究公元前大約 4000 次,18世紀為 1500 次,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是 1400 次,現在則是 600 次。讓人擔心的是,現代人當中,有些可能每餐只咀嚼了 300 次。

適當食用堅硬食物

截至目前為止,營養學探討的重點都在於該攝取多少食品中含括的營養素,或是該如何有效率地攝取必要的營養,很少思考食物原料的形狀與硬度。另外,富足充裕的社會也縱容大眾不吃堅硬的食品,追求柔軟又美味的食物。

但是,若只食用不會造成牙齒負擔的營養素,無法擁有強健的身體,會如同不運動的人般虛弱。所以一定要經常咀嚼有韌性的堅硬食物,如此才能夠培育出既健康又穩固的「好牙」。

瘦身秘訣在咀嚼

咀嚼時間延長,可以避免讓吃進太多食物。試想過去狼吞虎咽的進食是不是不僅吃得快、吃得多甚至吃飽以後還想吃?這是因為大腦沒有認識到你已經吃飽了。其實只要延長咀嚼時間、咀嚼次數,大腦就比較容易接收到「飽足訊號」,就比較不會在已經吃飽的前提下還想吃。

並且多咀嚼可以替我們的腸胃分擔消化壓力。當我們吃得太快、太大口、食物沒有在口腔中充分分解,腸胃為了分解消化大塊的食物就需要更「努力」,因此多咀嚼是有助於腸胃健康的,並且還能鍛鍊臉部肌肉。老人常說細嚼慢咽,每吃一口儘量咀嚼 25 下,是比較適當的咀嚼次數。

相關焦點

  • 一位失智症醫生得知自己失智後給大家寫下了這封信!
    是個不會失智的生活習慣如果大腦是銀行,你的存款夠多嗎?儲備充足的腦力存款,從今天開始。有人問知名的神經學家斯默爾(GarySmall)醫師:年齡多大就太遲了?就算改變壞習慣,也不能保護自己的腦子?斯默爾醫師說,「請聽我大聲說明白:永遠不嫌晚,只要今天開始改善生活型態,就可以開始修復昨天的損傷。」
  • 把握咀嚼訓練黃金期,養成聰明寶寶
    ,從小開始訓練咀嚼,咬得好才能吃得好,多項研究表示咀嚼能夠有效提高記憶力和學習能力!1.跟變聰明有何關係?>隨著血液進入大腦,提高記憶力跟學習力。降低齒列不整危機寶寶鍛鍊咀嚼時,可以刺激萌芽,並讓寶寶口腔肌肉得到充分鍛鍊,更有利於顎骨發育,降低齒列不整危機;咀嚼可以強化下顎骨及肌肉,使臉龐看上去更瀟灑、秀麗。
  • 老咬到舌頭,是嘴饞了想吃肉?不一定,可能是身體生病的信號
    相信很多人都有過這樣的經歷,就是喝水吃飯的時候,或者是在說話的時候,一不小心咬到舌頭了。有的人是在吃肉時,吃得快容易出現咬舌頭的情況,所以民間對經常咬到舌頭的調侃,是說明你嘴饞了想吃肉。饞肉的人容易咬到舌頭?
  • 鍛鍊孩子大腦的41種方法,想不聰明都難!
    鍛鍊大腦的方法很多,而且並不難,只要稍微改變一下你的生活方式,比如換隻手刷牙、閉著眼吃飯、發發呆、玩玩填字遊戲、適量運動,一個嶄新而聰明的你就出爐了。    3、用手指分辨硬幣  隨時在口袋裡放幾枚不同面值的硬幣,沒事時拿手指的指尖去嘗試著分辨,這樣可以刺激大腦皮層,從而挖掘出大腦隱藏的一些能力。
  • 鍛鍊孩子大腦的41種方法,想不聰明都難
    閉上眼睛,靠其他感官去尋找食物,再送到嘴裡,這樣可以刺激觸覺、味覺和嗅覺,從而增強大腦中相關區域的功能。,沒事時拿手指的指尖去嘗試著分辨,這樣可以刺激大腦皮層,從而挖掘出大腦隱藏的一些能力。,並加以確認,它所帶給大腦的刺激要比默讀多得多,因此記憶也更加深刻。
  • 鍛鍊孩子大腦的41種方法,想不聰明都難
    1、閉眼吃飯為了有意識地用腦,你可以阻斷一些信息,比如視覺信息。閉上眼睛,靠其他感官去尋找食物,再送到嘴裡,這樣可以刺激觸覺、味覺和嗅覺,從而增強大腦中相關區域的功能。3、用手指分辨硬幣隨時在口袋裡放幾枚不同面值的硬幣,沒事時拿手指的指尖去嘗試著分辨,這樣可以刺激大腦皮層,從而挖掘出大腦隱藏的一些能力。
  • 3歲前是大腦發育的「黃金期」,多「刺激」寶寶,能促進大腦發育
    哈佛大學兒童發展中心,花費了二十年對大腦進行研究,得出結論:出生後頭3年是最重要的大腦發育期,甚至決定了人一生的智力水平!多接受外部刺激,能促進大腦發育。通俗地講,就是突觸越多,大腦越聰明!而突觸的數量,與環境和感官刺激有關,刺激越多突觸越多。但是這種神經元聯結(突觸的形成)的發展要遵循一個規律:「用進廢退」。
  • 吃飯時,總是會咬舌頭,是哪裡出了問題?是什麼「預警信號」?
    當人們面臨休息不足的時候,會使得身體調節出現異常,對於口腔的神經是有影響的,口腔出現異常,會影響到正常的咀嚼肌,咀嚼肌活動受到阻礙,會導致人們吃飯時咬到舌頭。對於很多老年人來說,吃飯時咬到了舌頭,往往會考慮是不是得了中風,確實如此,伴隨著腦部出現了梗塞,或者大腦血管出現了硬化,將會導致大腦神經調節出現了異常,此時不能正常的協調舌頭、口腔,將會時不時咬舌頭。尤其是現如今,出現這個意外情況的人越來越多,更需要大家提高警惕,注意科學的護理、預防,那麼需要怎麼做呢?
  • 看這46招……-聰明,大腦,智商 ——快科技(驅動之...
    鍛鍊大腦的方法很多,而且並不難,只要稍微改變一下你的生活方式,比如換隻手刷牙、閉著眼吃飯、發發呆、玩玩填字遊戲、適量運動,一個嶄新而聰明的你就出爐了。3.用手指分辨硬幣隨時在口袋裡放幾枚不同面值的硬幣,沒事時拿手指的指尖去嘗試著分辨,這樣可以刺激大腦皮層,從而挖掘出大腦隱藏的一些能力。4.關掉聲音看電視阻斷聲音,僅靠畫面去分析電視裡正在播放的內容。這樣做能刺激大腦皮層,並訓練自己集中注意力去做一件事情。
  • 「咀嚼」會幫助孩子提高注意力,讓大腦更聰明嗎?
    >變的更聰明!?」所以,在小時候,每次快到了考試的時候,吃飯我都會細嚼慢咽,故意提醒自己多嚼幾下飯菜。甚至到了考試前,也會臨時「抱佛腳」,買一些口香糖來「嚼、嚼、嚼」……現在,我就納悶了,小時候是從哪聽來的「秘訣」,到底有沒有作用呢?我們用科學研究來解釋一下!
  • 吃飯經常咬舌頭?說不定是腦梗塞了!
    每個人都有過咬舌頭的經歷,民間認為「咬舌頭是想吃肉了」!可專家卻說,經常咬舌頭別當成小事,也可能是大病徵兆。與咬舌有關的兩種病一、腔隙性腦梗塞上了年紀的人,反應會比較遲鈍,吃飯時偶爾咬到舌頭很是常見。
  • 用左手能讓人變聰明?腦科學:左右利手形成並非由大腦控制
    文|全文共2093字,閱讀時間約3分鐘周六中午全家人一起吃飯,先生燉了哥哥最喜歡吃的紅燒肉。開始吃飯的時候,卻發現哥哥磨磨唧唧拿著筷子,遲遲不肯開始吃飯。我納悶地問:「你這是怎麼啦?飯菜不合胃口?」哥哥才說:「我們班胡晨晨說左撇子才聰明,可是我用左手根本夾不住菜,所以想用勺子試試。」聽完哥哥的話,先生沒忍住笑出來,說:「傻孩子,那聰不聰明和左撇子有啥關係,好好吃飯才能變聰明。」哥哥雖然吃完了飯,但我能看出來他悶悶不樂。
  • 育兒家:1歲內寶寶有這幾種「小怪癖」是在變聰明,未來的小學霸
    帶JoJo去鄰居家找哥哥玩,一進鄰居家門,就看到滿地狼藉,玩具丟了一地,滿地的紙巾碎屑,連下腳的地方都沒有。一開始JoJo媽以為是哥哥在調皮或是發脾氣,弄得如此亂糟糟,一問鄰居,才知道,是9個月的小妹妹的「功勞」,才9個月的一個小屁孩,破壞力竟如此之大。
  • 育兒家:1歲內寶寶有這幾種「小怪癖」是在變聰明,未來的小學霸
    育兒學家說,科學研究表明,越是調皮愛亂搞的寶寶越聰明,1歲內的寶寶如果有以下這幾種「小怪癖」,其實是在意味著孩子的腦力智力在發育,是寶寶在變聰明,很有可能成為未來的小學霸。研究表明,手部動作與大腦發育存在很大的相關作用,手指精細動作越靈活,寶寶的思維和大腦發育越敏銳。2)咬玩具如果撕紙巾一樣,這是寶寶探索世界的方式,寶寶通過咬,感知到不同材料的特性。咬玩具既能幫助寶寶磨牙,緩解出牙期的不適,又能滿足寶寶口欲期需求,刺激寶寶大腦發育。
  • 吃飯老咬到腮幫子和舌頭,別大意,十有八九是身體的求助信號
    吃飯老咬腮幫子和舌頭,是暗示哪些健康問題?牙齒壞掉了,人們吃飯都必須用到牙齒咀嚼食物,食物只有被牙齒粉碎了,才能進入身體消化吸收。而且,牙齒還有一個作用就是保護舌頭,不過,要是牙齒壞掉了,保護罩有缺口,人們在吃飯的時候,很容易咬到舌頭,牙齒也容易錯位咬到腮幫子上的肉。
  • 吃飯經常咬到舌頭,不一定是吃太快,要先排除5種病
    一般來說,吃飯時經常咬到舌頭,一種可能是由於咀嚼時舌頭「打結」了,也就是術後舌頭的運動暫時性失調而導致牙齒咬到了舌頭。另外也可能是神經方面的障礙導致。比如當病灶在大腦組織的左側時,就會不自制地咬到舌頭。比如腔隙性腦梗死,會出現口角流涎,說話不流利,常咬自己舌頭等症狀,這就是由於大腦局部微血管發生梗死,支配作用減弱,讓舌頭失去了靈活性。如果伴有頭暈、走路不穩,語言不清等,可能是中風前兆。
  • 關愛「老年失智症」,我們一直在行動——魁玉社區:「激活大腦...
    關愛「老年失智症」,我們一直在行動——魁玉社區:「激活大腦」預防失智症第三期團體活動9月20日下午,魁玉社區聯合煙臺市紅蘋果社會工作服務中心,舉辦了「激活大腦預防失智症」第三期團體活動,旨在讓社區老年居民及時發現病情並做好預防,降低老年人健康安全風險。
  • 吃東西經常無意中咬到舌頭?不要大意,可能是身體在發出警示信號
    偶爾咬到舌頭有可能和以下幾個方面有關:一是,睡眠質量不好,休息不夠。人在缺少睡眠的情況下經常會出現注意力不集中、反應遲鈍、容易走神等情況,大腦注意力渙散,支配不了面部神經,就會導致舌頭與牙齒「打架」的情況出現。二是,咀嚼東西時太快。人一緊張就容易犯錯,更何況舌頭了。如果吃東西太快,有時候大腦必然顧不上舌頭和牙齒的安排,很容易就會咬到舌頭。
  • 多讓寶寶做這4個動作,大腦會一天比一天聰明,媽媽趕快行動起來
    當然,媽媽若是想要寶寶大腦更聰明,也需要給他們更多的外來刺激,特別是平時要讓寶寶多做這4個動作,相信智力提升會更快!俯趴0-6個月是寶寶俯趴的黃金期,而且對他身體和大腦發育很有幫助。寶寶在趴著時,他們小手會用力支撐床面,頭、頸、肩部位肌肉能得到很好的鍛鍊,進而促進抬頭、抬胸等運動的發展。
  • 孩子聰不聰明,從「手」上就能看出端倪,家長要多注意
    文 | 小蔣談育兒(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日本的一位兒童專家說過:倘若想培養出智力開闊、頭腦聰明的寶寶,那就必須經常鍛鍊手指的活動能力,通過手指的活動而刺激腦髓中的手指運動中樞,就能促使全部智能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