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交流:黃曉星教授(Ester Bianchi)應邀至翻譯小組交流

2021-02-18 道教學術翻譯與研究

應胡銳、張崇富兩位老師邀請,黃曉星教授9月17日上午來翻譯小組交流講學,段玉明、哈磊、歐福克(Volker Olles)、王大偉和吳華五位老師也一併應邀參與。張崇富老師首先代表小組歡迎黃曉星教授來此交流,簡要說明了黃曉星教授的研究方向,並將小組中的新同學向各位老師一一介紹。

      

交流期間,黃曉星教授提及當代佛教「戒律復興」的趨勢下,漢地佛教、藏傳佛教與南傳佛教的相互關係,尤其是20世紀以來,南傳佛教在戒律上對漢地佛教的影響明顯,力圖在歷史文獻考察和實際現象的觀察中推進當代佛教戒律等相關問題的研究。討論中,王大偉老師從自身研究出發提到:當前佛教的戒律復興浪潮,不一定只為南傳佛教所有,或當從整個佛教的大傳統中看待這一趨向。而且漢傳佛教並非不重視戒律,只是在禪宗的影響下、有意淡化了此類觀念。黃曉星教授及時回應了此一觀點,並補充說研究調查中見到漢傳佛教在戒律和修行方式(如打坐)等方面確實受到南傳佛教的影響。

     黃曉星教授還回憶起自己23年前在四川大學的求學時光,從那時起開始對漢、藏佛教產生興趣研究,其碩士論文«鐵像寺:現代中國的一所藏傳佛教比丘尼寺»(已出版,見前文)即以四川鐵像寺為研究對象,在廣泛的田野調查和實際了解後寫成,書中保留了相關的鐵像寺原始資料。隨後,黃曉星教授交流了一些其他的學術成果:包括中國佛教史上重要的一面——漢、藏佛教之間的來往,並以能海法師為例,展示關於「密教復興運動(Movement of tantric revival)」的研究成果;提到了民國及當代的佛教發展現象,如五明佛學院的興起等;以及菩薩戒等戒律觀念的變化研究。

此外,黃曉星教授提及與臺灣學者聯合進行的「當代中國大陸和臺灣地區的戒律復興」調查研究,涉及「受戒儀式的改革」、「戒律的調適:傳統模式和現代世界」和弘一法師研究等內容。其新近研究方向則為「南傳佛教在當代中國的傳播與影響」。黃曉星教授還言及其所在學校將與四川大學相關學院建立學科往來、合作關係,以推動兩校人類學等學科交流互補,自己屆時也會擔任訪問教授,期待到時與中國學者進行更深入的了解和彼此間的研究支持。

     

     隨後的自由討論時間,胡銳老師首先代表小組感謝黃曉星教授帶來信息量豐富的研究成果分享,並問到前面偶爾提及的「泛亞洲」佛教研究概念。多位老師作出回應,指出這是在全球化視角和背景下看待外來因素對某一區域佛教發展的影響;同時提出漢傳佛教、藏傳佛教等之間彼此吸收、利用的事實,而民國時期太虛法師等人為佛教自我復興作出的弘法努力,即有借用於藏傳佛教之處。

黃曉星教授則從以往的研究、探討經歷,專門提出對於「復興」這一觀念,中外學者巨大的理解差異問題,就其對應的英文當為「Revival」或者「Resurgence」,又或是其他切近的詞語提出了自己的疑惑與看法。

(自其本人講稿可知黃曉星教授選擇的是「Resurgence」一詞)

段玉明老師用「舊瓶新酒」這一說法作出解答,指明大陸及港臺學者多從近代以來所借用的「文藝復興」一詞中的「復興「之意去理解該詞語,從而漢語語境下的「復興」和實際情況並無太大出入;但歐美等學者從英文或其母語語境出發,不管是「Revival」、「Resurgence」,或是其他相近語詞的詞義,在理解實際現象中宗教的「復興「一詞時總帶有一定的偏差,因此難以定論。胡銳老師提議或可用漢語的「復甦」一詞替換「復興」,以兼顧中西不同的語境。

     

     

此後,在談論到當下中國的宗教生活時,哈磊、歐福克老師都做了相關介紹和補充。吳華老師還分享了自己關於當下佛教「商業化」等現實問題的研究。歐福克老師並就此從容談起現當代宗教研究的意義和方法。在回答黃曉星教授關於「大陸和港臺之間當代道教的交流情況」問題時,參加討論的老師各從自己的研究經歷予以肯定回答,交談還旁涉現代川劇與道教音樂的相互吸納現象。

     胡銳老師注意到黃曉星教授著作中有《高僧法顯傳》義大利文譯著,特別與其交流了學術翻譯過程中的難點,討論翻譯近代外國學人研究著作與古代經典的區別。兩位老師一致同意翻譯工作應首重版本,做好文本上的校正補充工作,再談翻譯;另則學術翻譯過程中,地名、人名等專有名詞的譯介需要處理的問題多、難度大。同時,對於翻譯古代經典,黃曉星教授認為要尤其注意這類著作中的「註疏」內容,其翻譯和解釋更為複雜。

     黃曉星教授和各位老師另分享了個人收藏的一些鐵像寺原貌圖片,間或談到過往研究生活中對自己有過啟發和幫助的陳兵、莫尼卡(Monica Esposio)等學者以及隆蓮法師時都充滿了感激之情。張軍龍、付騰月、孫蓉、陳穎以及周金垚五位在校的小組成員也全程參與了交流,討論期間,師生們還廣泛交談唐宋以來的寺院經濟問題。在回溯自己於四川學習、生活和研究的經歷中,黃曉星教授的親身所感為翻譯小組同學提供了不少值得借鑑的研究思路,而其關注現實問題的鮮明態度、在當下尤其值得我們思考。

相關焦點

  • 華南農業大學陸永躍教授應邀到省科學院動物所開展學術交流
    12月3日,華南農業大學陸永躍教授應邀到省科學院動物研究所開展學術交流,動物所50多名科研人員參加了學術交流會,會議由該所學術所長楊星科主持。陸永躍教授結合其研究團隊的科技成果,圍繞紅火蟻的入侵危害現狀、總體研究規劃、主要研究進展、主要科技產出、科技示範應用五大方面作了題為「紅火蟻入侵防控基礎及應用技術」的學術報告。動物所與會人員認真聽取了報告,並就紅火蟻的生物特性、生物防控可能以及外來入侵生物的研究思路、防控技術等問題踴躍地與陸永躍教授進行了探討交流。
  • 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傅傑來河西學院進行學術交流
    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傅傑來河西學院進行學術交流交流座談  6月28日下午,應邀參加復旦-河西第四屆人文與科學高端學術論壇的復旦大學中文系傅傑教授為河西學院文學院、外語學院師生做了題為「漫談文學閱讀」的學術演講。
  • 學術交流 | 中國海洋大學梁興國教授、日本名古屋大學淺沼浩之教授來我校進行學術交流
    6月27日上午,中國海洋大學梁興國教授、日本名古屋大學淺沼浩之教授應邀來我校進行學術交流,在南校區為師生們分別做了題為
  • 日本千葉大學副校長渡邊誠教授應邀來我校交流訪問
    2018年4月18日,日本國立千葉大學副校長渡邊誠教授應邀訪問我校,在家居與工業設計學院為全院師生做題為「服務設計的社會創新」的精彩學術報告
  • 王尚義教授應邀來資環學院進行學術交流
    2020年12月14日下午,應班鳳梅院長邀請,山西省優勢特色學科地理學學科首席帶頭人、山西省高校城鄉統籌協同創新中心主任、汾河流域科學發展中心主任、太原師範學院王尚義教授蒞臨我院進行學術交流
  • 許鈞教授受邀做客北大人文工作坊暢談「文學翻譯、文化交流與學術...
    2017年12月11日14:00,應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世界文學研究所邀請,著名翻譯家、浙江大學文科資深教授、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外國語言文學學科評議組召集人許鈞做客北京大學人文工作坊,作為主講嘉賓在外院新樓501會議廳作了「文學翻譯、文化交流與學術研究的互動——以我和勒克萊齊奧的交往為例」的講座。
  • 北京工商大學副校長謝志華教授應邀訪問中南大學商學院進行學術交流
    2020年9月12日下午,北京工商大學副校長謝志華教授應邀來訪商學院,並在管理樓508教室開展了主題為「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的融合」 的學術講座。會議由商學院黨委書記任勝鋼教授主持,商學院肖序教授、李世輝副教授、修宗峰副教授、劉愛明副教授、金友良副教授等相關教師和研究生參加了本次講座。
  • 美國南佛羅裡達大學約翰·羅賓遜教授來音樂學院學術交流
    新聞網訊 5月25-26日,美國南佛羅裡達大學著名音樂學家、作曲家、演奏家約翰.羅賓遜教授應邀來我校學術交流,與音樂學院的師生們進行了為期兩天的學術講座和交流互動。25日的交流活動中,羅賓遜教授親自帶來了眾多西方古樂器,介紹了文藝復興時期的古樂器魯特琴、彈詩琴、古大提琴,巴洛克時期的吹管樂器古豎笛、雙簧管、英國號等西方古代樂器,並現場展演了這些樂器。在接下來的互動環節,羅賓遜與音樂學院的研究生們共同合奏了幾首音樂作品。往常只有在音樂史教科書上才能學到的樂器,如今能夠現場聆聽專家的演奏,音樂學院師生感到大開眼界,受益良多。
  • 中山大學舉辦「全球觀 家國情」外語與翻譯研究生學術交流周
    央廣網廣州5月15日消息(記者鄭澍)由廣東外國語言學會、廣東省外國文學學會、中山大學國際翻譯學院聯合主辦,國際翻譯學院研究生會承辦的中山大學2018年「全球觀 家國情」粵港澳外語與翻譯研究生學術交流周5月11日至14日在中山大學珠海校區成功舉辦,來自粵港澳三地14所高校的專家學者和
  • 中南大學商學院邀美國伊利諾伊大學芝加哥分校教授進行學術交流
    原標題:美國伊利諾伊大學芝加哥分校Arkalgud Ramaprasad教授應邀來訪進行學術講座與交流  【MBA中國網訊】6月4日上午9點30分,美國伊利諾伊大學芝加哥分校Arkalgud Ramaprasad
  • 煙臺大學校長郭明瑞教授赴臺交流
    華夏經緯網6月6日訊:應臺灣東吳大學法學院院長潘維大教授的邀請,煙臺大學校長郭明瑞教授、山東大學法學院副院長劉保玉教授於4月30日至5月7日赴臺灣參加了「2006年第四屆海峽兩岸民法典學術研討會。  在學術研討會期間,郭明瑞校長在「侵權行為損害賠償之立法建議」第三次研討會議上作為主席之一主持了會議,並應邀在閉幕式上致詞,與臺灣和大陸同行就法學相關問題進行交流與研討。此次學術研討會舉辦得很成功,兩岸專家學者對許多學術問題有了共同的見解,並加強了了解,增進了友誼。大陸學者的論文受到臺灣學者和學生的重視,一些學生還特意詢問到煙臺大學等高校攻讀研究生的相關事宜,希望到大陸學習深造。
  • 美國校友會會長呂銳教授應邀返校交流
    我校北美校友會副會長呂銳教授應邀返校交流,共有400餘名教師、學生參加。解軍副校長主持。呂銳教授以「怎樣做好一名醫生」為題,結合自身的學醫、留學、從醫成長經歷,對比中美兩國醫學人才培養方面的制度、醫療保險現狀、醫患關係等方面做詳細介紹,詳細講述了如何成為一名合格的醫生。最後,他還與同學們進行了互動交流,並耐心細緻地解答了師生的提問,與會現場氣氛熱烈。
  • 臺灣花蓮慈濟醫院王志鴻教授來我院進行學術交流
    臺灣花蓮慈濟醫院王志鴻教授來我院進行學術交流 2019-09-23 12:5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煙臺大學校長郭明瑞教授第三次赴臺交流(組圖)
    郭明瑞校長(右二)在第三次研討會議上作為主席之一主持會議郭明瑞校長應邀在閉幕式上致詞  水母網6月6日訊 應臺灣東吳大學法學院院長潘維大教授的邀請,煙臺大學校長郭明瑞教授、山東大學法學院副院長劉保玉教授4月30日至5月7日赴臺灣參加了「2006年第四屆海峽兩岸民法典學術研討會。
  • 學術講座與學會論文交流——2010~2020學術活動簡況(3)
    自2002年從省電臺借調在雲南省廣電局負責廣電史志編撰工作以後,除出省參加本職工作例會之外,也得本單位支持和所承擔雲南師大「國立西南聯合大學史料長編叢書」課題經費的支持,得以參加文理科各種學術研討會(有時自費),藉以開拓眼界,增長見識,交流成果,向同仁交流學習。學術之路雖寂寞,要蹲冷板凳,鑽故紙堆,投入大量時間精力,但回報也頗豐。更重要的是開闢了新的學術領域,經歷了新的世間人生。
  • 美國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Walter S.Leal教授到理學院進行學術交流
    理學院 供圖本網訊 11月17日上午,美國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傑出教授、巴西科學院院士、國際著名昆蟲學家和化學生態學家、原美國昆蟲學會主席和國際化學生態學學會主席Walter S.Leal應邀來校在西校區理學樓143報告廳以「分子靶標展望設計更好的驅避劑」為主題作了有關蚊蟲驅避劑的學術報告。
  • 清華大學類腦計算國際學術會議:搭建跨學科開放交流平臺
    類腦計算國際學術會議10月28日至30日在北京舉行,來自全球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及企業的近40位科學家應邀參會。主辦方供圖中新網北京10月30日電 (記者 張素)類腦計算國際學術會議28日至30日在北京舉行,來自全球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及企業的近40位科學家應邀參會。
  • 金禾中心海峽兩岸學術交流會議預告
    金禾中心海峽兩岸學術交流會議預告
  • 「文學與翻譯:中法人文交流的智器」學術研討會在巴黎舉行
    中法專家在研討會現場交流國際在線報導(中國國際廣播電臺記者 付旭):第39屆法國圖書沙龍3月15日至18日在巴黎凡爾賽門展覽中心舉行。在此期間,由巴黎第七大學孔子學院主辦,外研社及巴黎七大東亞語言文化研究中心協辦的「文學與翻譯:中法人文交流的智器」學術研討會在巴黎第七大學召開。中國駐法國大使館公使銜教育參贊楊進,巴黎第七大學副校長安託萬·卡澤,巴黎七大原副校長、著名社會學家帕斯卡·迪比,巴黎大學資深教授德溝斯,法國著名文學翻譯家尚德蘭,龔古爾獎中國評委會主席、武漢大學杜青鋼教授等出席研討會並致辭。
  • ...科院法學研究所劉兆興教授來天津大學做外國法與比較法學學術交流
    本站訊(通訊員 呂斯軒) 2015年10月24日至25日,中國法學會比較法學研究會名譽會長劉兆興教授應邀來天津大學開展>外國法與比較法學的學術交流。  學術交流期間,在25樓八層模擬法庭,劉兆興教授首先為法學院師生做了題為「比較法學概論」的學術講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