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好的教育?面對未來,我們教育人應該如何應對?」這些問題都是深圳教育追夢人要探究的話題。此刻,我們的教育坐標定位在深圳光明:作為一座城區,深圳光明承載了國家強化基礎研究、參與國際競爭的展望;作為一所學校,中山大學深圳附屬學校承載了世界一流科學城打造「區域性教育高地」的願景。這所全市最大的九年一貫制學校,體量大、基因強,未出生就備受關注,一出生就必將風華正茂。
985百年名校基因
打造基礎教育和高等教育深度融合樣本
中山大學深圳附屬學校是光明區政府和中山大學合力打造的一所高品質學校,學校標準高,定位高,起點高。學校總投資近10億元,總建築面積約16.1萬平方米。隨著科學城片區人才的增長和學位的需求,學校最終將達到132個班的規模,提供學位6180個。中山大學深圳附屬學校毗鄰中山大學深圳校區、中國科學院深圳理工大學等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學術文化氛圍濃厚。
學校以「互聯互通、社區共享、綠色生態、智慧校園」為設計理念,建有全光網信息模塊化平臺、恆溫泳池、高爾夫球場、室內籃球館、攀巖牆等,在建築設計上實現自然與人文的圓融統一,重構校園學習空間,優雅怡人的校園環境與濃鬱蓬勃的時代氣息融為一體,體現了「百年中大、一脈相承」的辦學理念和「形神兼備、和而不同」的設計理念。
中山大學深圳附屬學校依託中山大學強大的學術背景和資源優勢,打造基礎教育和高等教育深度融合的樣本。學校與中山大學深圳校區的航空航天學院、智能工程學院、材料學院、生物醫學工程學院和電子與通信工程學院多個院系深度對接,開設「博士課堂」、「院士課堂」和「大家講壇」等學術課程和研究課程。
「科學+」理念
打造科技特色學校
光明科學城規劃總面積99平方公裡,以「科學+城市+產業」為發展規劃,一張白紙上將擘畫出光明區基礎教育的標杆。光明區提出,要打造與世界一流科學城相匹配的優質教育,這也為光明教育印下了光明科學城底色。在此背景下,中山大學深圳附屬學校提出「科學+」理念,「科學+」課程橫跨小學和初中九個學段,為每個學生量身打造以科技探究為核心的校本課程:航模、全光網、無人機、樂高機器人、3D列印等。學生將走近科學家,走進科研實驗室,開發溼地研究、海綿城市研究、水科技研究等課題。學校還組織學科骨幹老師編寫了包含物質科學、地球科學、生命科學的《科學+》系列校本教材,培養學生的科學研究精神。
博士顧問、正高校長
構建學校現代治理體系
人才是光明區打造深圳區域教育高地的「底氣」,也是將中山大學深圳附屬學校打造成光明區最優質基礎教育學校的根基所在。
光明區教育局面向全國選聘的創校校長羅燦,是廣東省正高級教師、廣東省特級教師、廣東省三八紅旗手、深圳市地方級領軍人才。該校還聘請全國著名教育家程紅兵、李鎮西擔任學校發展顧問。
「辦理想的學校,做最好的老師」,搭建一支優秀的教育隊伍同樣關鍵。創新學校內部治理體系方面,搭建「扁平、精簡、互聯」的組織架構,著力打造一支務實高效、理念先進的幹部和教師隊伍。創新學校公共治理體系方面,探索「政府+高校」多元主體合作辦學創新模式。該校師資力量雄厚,梯隊合理。現有廣東省、深圳市學科名師、名班主任、教研組長等20餘人,名校博士後、博士、碩士生30餘人。隨著學校的快速發展,學校的師資隊伍將愈發精良、壯大。
「一學生四導師」培養模式
注重每個學生全面發展
學校以「健康、陽光、樂學」為教育哲學,實施「一學生四導師」制度,每個班級安排學校導師、醫生導師、大學導師和學長導師共四位導師。學校導師由校內老師團隊構成,全面負責孩子們的學習和成長;學長導師由中山大學實習生團隊構成,以朋輩的視角幫助孩子們進行生涯規劃指導和心理疏導等;大學導師由中山大學的專家團隊構成,為孩子們的學業學術導航;醫生導師由中山大學附屬第七醫院的醫生團隊構成,為孩子們的身體健康護航。學校與中山大學附屬第七醫院合作開展醫生專家導師合作項目,來自眼科、口腔科、神經科等16個科室共45位醫學導師全面進駐每個班級,為學生健康提供全方位的護航。
學校與龔睿那、謝軍等世界冠軍團隊開發了羽毛球、西洋棋、速滑課程;與區文體局「名教練進校園」項目合作開發了高爾夫、攀巖、跆拳道、柔道課程;截至目前,學校除開設國家必修課程之外,還開設了優質的拓展課程和研究課程:橄欖球、軟式壘球、啦啦操、遊泳、吉他、尤克裡裡、創意衍紙、基礎日語、基礎俄語等,共一百五十餘門,課程內容涵蓋科學、人文、藝體等眾多領域,惠澤全體學生,實現了「一學生一課表」。
該校將立足校情,整合優質的學術和社會資源,不斷研發促進學生健康成長的優質課程,形成具有中山大學深圳附屬學校特色的課程譜系,讓每個學生自由生長、全面發展、幸福成長。
「南粵灣區,山高水長;吾校矗立,蔚為國光;中大基因,遺澤餘芳;深圳精神,改革開放;光明氣質,科技領航」,擁有985百年名校基因的中山大學深圳附屬學校將借著時代的東風,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和世界一流科學城的大背景下,肩負使命勇於擔當,以奮鬥者的姿態趕超奔跑,努力辦成一所與世界一流科學城相匹配,與中山大學百年名校聲譽相匹配的有影響力的品牌學校。
統籌/文:陳蓉 範世華
製版:陳欣 王娟娟 黃永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