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安徽蒙城縣考生徐孟南在每張高考試卷上都違規填寫,交了「0分考卷」。2018年,打工10年後的徐孟南再戰高考,如願上了大學。如今,他已是一名大二學生。過去的12年中,他經歷了打工、娶妻、生子、離異、重考、重讀大學。又是一年高考季,這些年他又是如何一路走來?揚子晚報紫牛新聞通過深度採訪,還原了這些年他的心路歷程。
回憶當初
想吸引眼球,去推廣自創教育理念
在徐孟南看來,現在的日子是人生中最滿意的。每天在家裡上上網課、幫父母乾乾農活、空閒時逗逗孩子,經濟上也沒有多少壓力。現在的他,是安徽一所大專院校的大二學生,受疫情影響,學校只開了19天的課就放暑假了。
時過境遷,再回憶當初「出格」的行為,徐孟南感慨萬千,他說當初就是想以那種方式吸引眼球,引起大眾的關注,去推廣他自創的教育理念。出生於1989年的徐孟南,家中並不富裕,有一個姐姐,還有兩個弟弟。初中時的他成績優異,考上了市重點高中。剛進高一時,在班上能排進前十名。
可高一下學期開始,徐孟南的思想有了轉變,「我把自己的『三人行教育』理念打出來到學校門口去貼小廣告,並在網上很多關注教育名人的博客下去留言,像鄭淵潔啊,韓寒啊,我都留了言,希望他們能幫忙推廣。」可效果很差,「都不回復,不理人。」徐孟南所謂的「三人行教育」,大意是指從初中開始培養學生愛好,學習基礎知識,高中根據愛好分科,再通過選拔進入大學學習。
所有的推廣都失敗後,徐孟南做了一個決定,高考考0分。2008年參加高考時,他故意在每張試卷的答題區域寫上「我的名字叫徐孟南,我的考號是……」並且寫上了自己的理想,明確希望高考能得到0分。雖然最終徐孟南的高考成績是160分,但他覺得目的已達到。
打工十年
過著普通人的日子,也沒有網上說的那麼糟
事後,這種故意「交白卷」的行為確實引起了社會各界關注,可令他傷心的是,自己的教育理念推廣計劃還是失敗了。「大家都覺得我這麼一個孩子能出什麼教育理念,普遍認為沒什麼價值。」徐孟南告訴記者,人們關注的只是他的行為,對於他的教育理念並不認可,甚至認為有些可笑。
這種做法雖然引發了討論,不過,最終只是「曇花一現」,還斷送了他上大學的機會。
意識到問題後,徐孟南覺得當初有些衝動,他的內心其實還是想上大學的。但父母並沒給他後悔的機會,「他們很失望,根本不知道我這麼做到底是幹啥,認為我做的是違法的事,也解釋不了,也不同意我復讀。」
此後10年,徐孟南開始了打工生涯,主要在外地的工廠裡當操作工,偶爾也會幫著親戚管理小廠。其間,他在父母的安排下結了婚,生下一兒一女兩個孩子。不過,感情生活不順,離婚後,女兒由前妻撫養,他帶著兒子。
聊起這10年的打工生活,徐孟南用一個詞來總結:「平常」。「也是走的正常路,沒什麼特別的。打工、結婚生子,過著普通人的日子。」他說,其實也沒有網上說的那麼糟糕。
因為沒上過大學,徐孟南也不會去找那些需要高學歷的工作。他認為自己是一個比較愛學習的人,但因為打工沒有時間,文化課上就沒再投入精力,不過也學會了不少生存技能,「比如電商啊什麼的」。
2002年,徐孟南創辦了「高考0分聲」網站,其中有一個「0分人物」板塊。現實生活中,徐孟南與這些「0分人物」會有接觸,他們聊起各自當初的「出格」行為時,「有說後悔的,也有說不後悔的,還是後悔的比較多吧。」
徐孟南告訴記者,這些人中有失意的,也有成功的。而他給成功下的定義就是:只要是對社會有貢獻的就是成功的,個人生活有質量也是成功,比如說做生意的商人貢獻的就是GDP。
其間,他也曾想過,如果當初上了大學,後來會過一種怎樣的生活。
「再戰」高考
希望通過繼續讀書換個新環境
人生在2018年又迎來轉折。那年3月,徐孟南重回考場,參加了安徽省普通高校分類招生考試。憑藉之前的基礎,他複習了一個多月,以270多分(總分300)的成績被安徽一所大專院校錄取。
對於再戰高考,徐孟南認為這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也並不是為了證明什麼。「之前也想過去繼續上學,但一直沒去做,就覺得到了一個點了,可以改變了。」他覺得只是到了人生的轉折點而已,老在工廠上班也沒什麼意義了,希望通過繼續讀書將來換個新環境。
重回考場,徐孟南比第一次要輕鬆,「與此前的目的不同,這一次是為了提升自己,學個技能。」他告訴記者,重新高考並不一定為了學歷,但同時他也認為學歷也挺重要的,「希望將來能從大專升本科。」
徐孟南笑著告訴記者,其實他的兩次高考經歷,身邊的人都挺不理解的。「第一次是不好好考試他們不理解,第二次我去考試了他們還是不理解,認為我現在不好好賺錢。」徐孟南總結,「大家的觀點是,我沒在適當的時間做適合的事。」
剛開始,徐孟南也會去解釋,說上大學是為了提升自己,也許以後可能會賺更多的錢。「但別人還是不理解,覺得這個年齡再高考,上個清華北大還差不多,其他沒意義。」既然說不通,徐孟南也就不解釋了,他說不在乎別人的眼光,做自己的事就好。
如今反思
如果時光倒流,肯定不會那麼幹了
高考作為國家選拔人才最主要的方式之一,是神聖且重要的。韓寒自己也表示,對當年退學之事充滿了遺憾,認為自己的行為不值得大家效仿,並寫道:讀書改變命運,知識就是力量。那麼,現在的徐孟南又是如何理解的呢?
徐孟南告訴記者,如果時光倒流,以現在的心境來說肯定是不會那麼幹了。「故意考0分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希望別人不要效仿,0分註定是錯誤,是傷害!」他說道。
2011年高考前的一個月裡,徐孟南曾背上宣傳單,帶上乾糧,到全國各地學校告誡可能的後來者不要效仿。「雖然到處受冷落,受驅趕,很勞累,但所幸的是當年沒有出現故意考零分的學生,很欣慰。」他覺得自己的努力沒有白費。
當年韓寒和蔣多多對徐孟南影響很大,如今他告訴記者,對他們並沒「心存芥蒂」,「我覺得對我來說是一個啟蒙,也有好的積極因素。」
對於當年的「出格」行為,徐孟南告訴記者,因為自己又重新高考上了大學,也算沒有遺憾了,現在也沒什麼後悔的了。
網上有人指出,徐孟南當年是在宣揚「知識無用論」。對此,徐孟南覺得這是一種誤解。「對教育改革的想法也是想去改革,希望能改得更好,並不是說知識無用。」徐孟南坦言,當年的高考制度也是因人而異的,「對自己不適合的東西也不一定不適合別人,可以肯定的是,0分的行為絕對沒有意義。」
為考生加油:
考出佳績爭取更大平臺
到今年9月份開學,徐孟南就要上大三了。上大學的這兩年,他認為是他人生最美好的時期,「如果當年上了大學可能還沒有現在的感受好,因為當初家裡不富裕,父母負擔壓力可能還是蠻大的,家裡孩子多。現在經濟上自己可以負擔自己的生活了。另外,經過這麼多年的磨練,接觸了很多人,以前非常內向的性格已經有所轉變了。」
對於孩子將來的教育,他說還是會走正常路,「小學、初中、高中……一路走下去吧。如果孩子出現了我當初的想法,肯定會勸導的,現在已經證明了自己當年高考方式的不妥,影響了自己的人生。」
除了正常的學習外,徐孟南還在網上做電商運營方面的兼職,每月差不多有5千元左右的收入。
他告訴記者,與現在的同學相處,雖然年齡大不少,但得益於自己的面相比較年輕,外表上的差別看起來也沒那麼明顯。
徐孟南學的是新聞專業,對於未來,他表示希望能去新聞單位實習,「以後可能做個記者,或從事營銷策劃方面的工作,有機會也會選擇支教。」
因為多次被媒體報導,徐孟南已經是個不大不小的「名人」,經常有人向他請教一些問題,「比如說以前沒好好上學,現在該怎麼辦啊?」每當遇到這樣的情況,他都耐心解答,「如果還想繼續上學就勇敢地去做,並把自己再次高考的經歷進行分享。」
又到了一年高考季,徐孟南通過紫牛新聞為即將參加高考的學生們加油打氣:「盡其所能考個好大學,爭取更大的人生平臺,有時候高考確實能改變人生。」
知識被賦予尊嚴和價值。雖然現在通向夢想的道路更加多元,但不可否認的是,高考在個人成長中,確實是一個關乎未來的重要起點。高考成功,不只意味著幾年後的一張大學文憑,更在於涉獵更豐富的知識,從而開拓眼界,提升格局。祝所有即將參加高考的學子們,夢想成真,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