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伴隨著審美意識的覺醒,設計行業也進入了迅猛發展的序列中,很多企業都會有設計的短期需求,因此也誕生了大量的設計師外包職位。
但是這種短線的合作方式,也帶來了一些財稅方面的風險,比如不少企業為了降低成本減輕麻煩,會選擇使用微信、支付寶等進行轉帳支付薪酬,但是這樣做會有哪些風險呢?
01增值稅方面的風險
(1)微信轉帳支付款項,無法準確填寫發票上的銀行帳號信息,無法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進而導致無法進行進項抵扣,增值稅應納稅額增加。
(2)微信轉帳收取的增值稅銷售款時,容易和個人消費記錄混淆,導致部分微信收款收入未申報增值稅,存在偷漏稅的風險。
02企業所得稅方面的風險
(1)通過微信轉帳支付款項或者給員工發工資,無法取得合法的憑證以列支成本,相關款項無法在企業所得稅申報時稅前扣除。
(2)通過微信轉帳收取貨款,未體現在對公帳戶收入中,可能存在隱瞞收入、少報收入的涉稅風險。
03企業內部的風險
企業如果經常性地通過微信轉帳支付業務款項,不通過對公帳戶進行交易,可能導致企業內部財務混亂,公司資金無法監管,不利於企業長期發展。
提醒:企業在生產經營交易活動過程中,採用對公帳戶結算,最大限度降低稅收風險。
企業為什麼喜歡用微信轉帳支付?
雖然知道有風險,但是很多企業老闆依然喜歡用微信支付等方法,這自然有其現實存在的需求。
首先是方便快捷,傳統的對公帳戶走帳流程確實步驟較為繁瑣,還需要對方提供增值稅發票,對企業個人雙方而言,都較為耗時耗力。
其次是降低稅費。勞務報酬需要預扣預繳20%-40%的個稅,個人的收入就要降上一大截。
因此很多企業雖然想走對公流程,也難免會因為個人合作者的需求,而採取這樣不安全的轉帳方法。
但是企業作為扣繳義務人,是有責任為個人承擔預扣預繳的義務和責任的,這樣的違規轉帳,只會讓企業承擔逃稅漏稅的法律風險,因此不可取。
「企業+個人」合作模式的新探索
目前,伴隨著數位化經濟的興起,和疫情帶來的新常態,國家發改委等13部門聯合發布《關於支持新業態新模式健康發展 激活消費市場帶動擴大就業的意見》。《意見》指出,積極培育新個體,支持自主就業。進一步降低個體經營者線上創業就業成本,提供多樣化的就業機會。
可以看見,在未來,越來越多的人不再局限於傳統的「公司+僱員」刻板模式,轉變為「平臺+個人」的自由結合。
企業如何升級為平臺,又如何管理眾多的個體職業者,不但需要政策的扶持,也需要社會更多力量的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