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00億信託資金蜂擁房市 監管50天開223張罰單

2020-12-17 中國經營報

信託資金流向地產行業又迎來新一輪嚴查。

近日,銀保監會發文重申房地產信託融資亂象整治,強調不得向四證不全、開發商/股東資質不達標、資本金未足額到位的房地產開發項目直接提供融資,或通過股權投資+股東借款、股權投資+債權認購劣後、應收帳款、特定資產收益權等方式變相提供融資。

《中國經營報》記者注意到,自2003年以來房地產信託監管政策不斷落地,主要是圍繞「四三二」硬性條件做要求,近兩年來隨著資管新規等要求限制委託貸款、多層嵌套、明股實債等業務。而此次監管特別點名變相融資的形式,延續實質重於形式的監管原則,杜絕信託公司以各種方式規避監管。

用益信託數據顯示,今年以來,信託資金向房企輸血將近3500億元。與此同時,近期多個信託項目被曝出現違約。房地產信託業務在迅速增長,風險也在同步積聚。

頭部房企融資成本最高達15%

用益信託網的統計數據顯示,截至今年5月末,信託公司所發行的房地產信託產品共有2309個,規模總計3456.91億元,平均期限1.5年,平均年收益率為8.32%。

與去年同期(2018年1月1日至2018年5月23日)相比,房地產信託產品的發行數量增加928個,同比增長40.19%;發行規模增加215.05億元,同比增長6.22%;平均年收益率增加0.58個百分點。

綜合金融、基礎產業、工商企業和房地產等所有投資領域,2019年以來信託公司總共發行7476個集合信託計劃,規模約為8778.15億元,平均期限為1.73年,平均收益率為8.24%。

從今年前五個月的房地產信託發行數據來看,房地產信託延續了去年增長態勢。據中國信託業協會3月份發布的行業報告,截至2018年末,全行業信託資產減少4379.47億元至22.7萬億元,不過流入房地產業的信託資金逆勢增長。截至去年四季度末,房地產信託餘額為2.69萬億元,同比增長17.72%。

「有的項目實質是給房企融資,但操作中可能會放款給建材公司等工商企業。所以實際投向房地產行業的規模可能比3500億更高。」一位西南地區某信託公司房地產信託業務負責人王飛(化名)對本報記者表示。

儘管如此,王飛認為,「非標融資的融資成本較高,房地產信託只是房企的資金補充,在房地產行業總融資中所佔比重較低。」據了解,目前頭部房企的成本大約是7%~9%,有的融資成本甚至達到10%~15%之間。」

一位排名靠前地產企業人士告訴記者,去年底在信託公司融資的成本超過10%,今年公司有要求必須低於9%。記者注意到,在信託市場上,近期房地產信託產品的收益率確實正在下滑。

今年前幾個月成立的房地產類產品,其中最低的預期收益率為8.08%,最高則達到了13.54%,平均的預期年化收益率為8.35%。

用益信託金融研究院研究員喻智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自2017年以來,房地產信託的收益率一直在上行,到2019年一季度已達到了階段性的高點。預期房地產類信託的收益會緩慢下行。」

房產信託業務風險總體可控

隨著規模不斷擴圍,房地產信託的風險也在同步積聚。

近期的公開報導顯示,華寶信託的「慧盈5號-天津天房集團集合資金信託計劃」、中泰信託的「中泰·貴州凱裡項目貸款集合資金信託計劃」等「涉房」信託產品被爆違約。此外,重慶典雅房地產開發集團有限公司破產重整,中誠信託等4家信託公司、14家銀行等機構牽涉其中。

資深信託研究員袁吉偉對本報記者分析指出,「風險主要在於部分三四線房地產市場有回調風險,以及中小企業的信用風險有所上升。」

事實上,當前各家信託公司在選擇項目時都比較謹慎。資金逐步集中在頭部房企和一二線城市的優質項目。「我們的白名單是排名前50的房企。」王飛還表示,「只做剛需住宅型項目,商業地產、旅遊地產和投資型地產基本不做了。」

不過,也有受訪人士表示,「排名不太靠前的房企、三四線城市的項目,如果拿地成本足夠低,我們也可以考慮。」

除了交易對手和項目情況之外,「現在投資者更關心的是,項目有沒有抵押物,有什麼抵押物,價值多少,到底能不能夠覆蓋。」某中部地區信託公司財富管理中心負責人告訴記者,房地產信託產品通常都能提前完成募集,抵押物足夠、項目資質好的產品「好賣」。

據記者了解,目前房地產信託業務的風控措施主要包括名單制、抵質押物、資金監管和投後管理等。

有受訪人士認為,除了融資方和項目自身的因素外,被爆違約的項目一定程度上也暴露出信託公司自身潛在的問題。「整體而言,房地產信託業務的風險是可控的。」

中誠信託戰略研究部總經理和晉予此前在研報中曾分析稱,2019年房地產市場的調整變化值得信託公司關注,如何提高房地產信託投融資專業能力以及如何防範房地產信託項目風險,可能是未來一段時間內房地產信託面臨的兩大重要問題。

房產信託規模陡降

「嚴防死守」房地產信託融資風險,監管再趨嚴。

根據銀保監會公開信息,自4月以來,直至5月23日截稿之時,僅50天的時間,各地銀保監局共開出223張罰單,其中涉及違規「輸血」房地產的罰單有32張,罰沒金額合計1068.7968萬元。

事實上,近兩年來,多家信託公司也因房地產信託業務違約被罰。4月10日,北方信託因「違規發放房地產自營貸款,以及利用信託資金違規發放房地產貸款」被天津銀保監局罰款80萬元,相關責任人也被罰人民幣5萬元。

此外,根據銀保監會網站公開信息,2018年共有17家信託公司收到監管開出的23張罰單,合計罰沒金額達1460萬元。其中,在房地產信託方面,處罰事由主要包括「將信託資金違規用於土地儲備貸款」「房地產開發二級資質審查不符合要求」等。

5月17日,銀保監會發布〔2019〕23號文《關於開展「鞏固治亂象成果 促進合規建設」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23號文」),要求銀行機構和非銀行領域各類機構按照相關要點開展整治,突出處罰和問責,其中多處涉及房地產領域融資亂象整治。

23號文向信託公司強調:不得向四證不全、開發商/股東資質不達標、資本金未足額到位的房地產開發項目直接提供融資,或通過股權投資+股東借款、股權投資+債權認購劣後、應收帳款、特定資產收益權等方式變相提供融資。

「去年下半年以來,信託公司主動管理的地產項目增長較為明顯,在股權或明股實債層面的政策邊界業務較多,這可能是監管點名的原因。」上述業內人士認為。

去年下半年以來,市場上發行的不少產品均出現股權投資+股東借款、應收帳款、特定資產收益權等交易結構。比如某上市房企去年8月份公告披露的一項融資,其兩家全資子公司分別通過應收帳款收益權轉讓及回購方式向信託公司融資11.56億元和6億元。作為擔保方,該上市房企為上述融資提供連帶責任保證擔保。

王飛告訴記者,在真實股權投資的情況下,信託公司與交易對手一同參與項目開發,持有股權至項目結束時,信託投資者可以獲得股權收益。但是,深度參與地產項目開發建設和運營管理,對信託公司的投研能力、風控能力和對地產項目操盤能力的要求更高。「而且股權投資可能會血本無歸,投資者能不能接受呢?」

此外,有業內人士預測,「在監管加碼的背景下,未來幾個月房地產類集合信託發行可能會降溫。」

記者注意到,雖然今年以來房地產信託發行總規模較去年同期增長明顯,不過,自3月份開始,房企通過信託渠道融資額度卻是逐月在遞減。4月份集合信託產品成立規模大幅回落,環比下滑30.65%,其中房地產類集合信託的募集規模降幅為42.75%。

不過,「房地產業務仍是信託業務的重中之重,其重要性短期內難以動搖。」喻智認為,信託業仍然處於轉型期,創新業務的運作模式、盈利能力有待檢驗,目前依舊以傳統業務為主,房地產信託是信託公司的重要收入來源。

相關焦點

  • ...通道業務窗口指導 監管開出33張罰單 中信信託和五礦信託等違
    記者注意到,無論是被罰公司、罰單數量還是處罰金額,2019年均創近5年來的新高。公開信息顯示,2015~2018年,信託公司累計收到銀保監系統開出的罰單61張。其中,各地銀保監局在2015年僅發出6張大單,2016年略有上升至9張。2017年和2018年的罰單數量明顯攀升,分別為22張和24張。
  • 一天被開5張罰單 7000億中融信託怎麼了?
    來源:中國基金報5月31日,黑龍江銀保監局一口氣開出5張罰單,劍指知名信託公司中融國際信託。由於開展房地產信託業務不審慎、信保合作項目盡職調查不到位等多個問題,中融信託總共被罰款達210萬元。監管開出5張罰單中融信託被罰210萬5月31日,黑龍江銀保監局一次性發布第52-56號行政處罰決定書,列舉了中融國際信託有限公司五大違法違規事實,並給予行政處罰:一是開展房地產信託業務不審慎
  • 上半年9家信託公司收到13張罰單,錯在哪?
    在強監管金融環境下,又一信託公司受罰。近日,中國銀監會浙江監管局發布了關於萬向信託股份公司(以下簡稱「萬向信託」)的行政處罰信息,浙江銀監局決定對其罰款人民幣30萬元。實際上,算上此次罰單,這已是萬向信託年內第二次收到罰單。今年1月,萬向信託就曾因「違規要求提供擔保」被浙江銀監局罰款20萬元。中國信託業協會特約研究員周萍曾表示,當下,房企融資需求仍較大。在房地產市場嚴調控與金融強監管的壓力下,房企發債、銀行貸款、股權融資等融資渠道或進一步受限,短期對信託融資的需求或難以降低。
  • 強監管!五礦信託被罰!因盡職管理不到位,導致信託資金用於收購土地
    上海信託網消息,10月11日,青海銀保監局開出3張罰單,其中有2張是針對五礦信託的,處罰因盡職管理不到位,導致信託資金用於收購土地,且實行了「雙罰制」。 罰單如葉 監管秋風起 今年來信託行業嚴監管持續,「去通道、控地產的目標不變,力度不減」的監管形勢,尤其針對違規向房地產融資亂象,監管部門重拳出擊,對業內多家龍頭信託公司開出罰單!
  • 信託資金違規購地 五礦信託被罰30萬負責人被罰5萬
    來源:澎湃新聞原標題:五礦信託因信託資金違規購地被罰30萬,業務負責人被罰5萬國慶剛過,針對房地產業務違規的罰單再度出爐。10月11日,青海銀保監局共下發3張罰單,其中2單罰單針對五礦信託。具體來看,五礦信託因盡職管理不到位,導致信託資金用於收購土地,被處以30萬元罰款。此次不僅五礦信託受到處罰,相關違規業務負責人也被處以5萬元罰款。今年以來,房地產信託監管趨嚴。
  • 春節前三張罰單叩門 天津信託稱不影響公司正常經營
    信託合規進行時■本報見習記者 閆晶瀅  在2017年「強監管」的持續下,2018年以來信託業罰單數量也不斷增加。春節節前,銀監會網站掛出天津信託3張罰單。  銀監會網站發布的天津銀監局行政處罰信息公開表(津銀監罰決字〔2018〕21號、25號、27號)顯示,天津信託此次違規行為共有三處,分別為「資金池信託業務新增非標資產入池、未如實披露信用風險」、「地方融資平臺貸款業務未直接對應項目、資金使用監控不到位」、「證券信託結構化比例超過法定上限」。
  • 房地產信託資金投向「四證」不全項目 北京信託「吃」50萬元罰單
    房地產信託資金投向「四證」不全項目 北京信託「吃」50萬元罰單 掃描或點擊關注中金在線客服   12月27日,北京銀保監局公示了一則行政處罰信息,北京信託因房地產信託資金違規用於繳納土地出讓價款
  • 信託業違約潮來襲,雪松信託做「兌付迷局」遭投資者圍樓
    2020年,金融圈不平靜,違約事件頻發,信託業多家機構領罰單!2020年,金融圈不平靜,違約事件頻發,信託業多家機構領罰單!據不完全統計,去年銀保監局對信託機構開出30張罰單,涉及8家信託公司,合計罰沒金額已達1214.36萬元,今年監管形勢愈更加嚴格。
  • 上半年,銀行業收到銀保監發出的1461張罰單!
    今年上半年,銀行業共收到銀保監開出的1461張罰單,共計罰沒4.13億元。其中,單筆最大罰單由中信銀行領到,被罰2020萬元;而農業銀行收到的罰單數量最多,合計95張;陝西銀保監局以131張罰單,成為上半年處罰最勤的監管機構。
  • 「嚴監管」仍是銀行業關鍵詞全年13張千萬級罰單涉及這些違規高發區
    截至2020年12月31日,銀保監會和各地銀保監局針對銀行業開出超900張罰單,處罰金額超過9.45億元(註:罰單統計以作出處罰日期為準)。其中,銀保監會對銀行及從業人員共罰款約4.62億元,各地銀保監局對銀行以及從業人員共罰款約4.83億元(註:統計不含各地銀保監分局開出的罰單)。
  • 號外|浦發銀行的2019:罰單如潮錢如紙
    根據網易財經不完全統計(僅含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及其地方監管局的開出的罰單),截止到2019年11月8日,2019年以來浦發銀行及各分支機構、個人至少收到56張罰單,罰款總額超過2100萬元。專家:浦發的今年又是個罰單年53歲浦發銀行副行長潘衛東擬任上海市市管企業正職銀保監會依法查處浦發、廣發銀行總行相關責任人員A股史上最大規模可轉債500億浦發轉債網上申購56張罰單 根據網易財經的梳理,截止到2019年11月8日
  • 安信信託再吃罰單:因部分關聯交易未逐筆事前報告被罰50萬
    身處「水深火熱」中的安信信託再吃監管罰單。8月6日,上海銀保監局披露的行政處罰信息公開表顯示,安信信託股份有限公司(安信信託,600816.SH)2018年7月開展部分關聯交易未按要求逐筆向監管機構事前報告,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銀行業監督管理法》第四十六條第(五)項、《信託公司管理辦法》第六十條,被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上海監管局責令公司改正,並處罰款50萬元。
  • 上海銀監局開出最大罰單 花旗銀行被罰1064萬元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梳理發現,此次上海銀監局開出的六張罰單中,房貸、同業等領域成為銀行違規的集中高發地。據統計,今年以來,上海銀監局開出的行政罰單共32張,這已經超過了去年全年的25張。《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梳理發現,此次上海銀監局開出的六張罰單中,房貸、同業等領域成為銀行違規的集中高發地。根據上海銀監局處罰信息顯示,除了花旗銀行因房貸違規外,農業銀行上海金橋支行向四證不全的房地產開發企業,違規發放項目周轉貸款,罰款59萬元。
  • 銀保監會就7家金融機構違法違規行為開出21張罰單 罰金合計近2億
    1月8日,銀保監會就7家金融機構違法違規行為開出21張罰單,處罰金額合計近2億元!據官網消息,近期,中國銀保監會嚴肅查處一批違法違規案件,對國家開發銀行、國銀金融租賃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銀租賃)、中國工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工商銀行)、中國郵政儲蓄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郵儲銀行)、中國長城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長城公司)、長城新盛信託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長城新盛信託)、長城華西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長城華西銀行)等多家金融機構及相關責任人員依法作出行政處罰決定
  • 方正證券"追回"2.3億信託資金 葫蘆裡賣的什麼藥?
    方正證券"追回"2.3億信託資金,還獲百萬"佔用費",葫蘆裡究竟賣的什麼藥?  從大呼「錢沒了」到官宣「錢回來了」,2.3億的資金追回只用了不到十天的時間,可算得上是A股奇蹟。  3月19日晚間,方正證券發布公告稱,其在當日與中信信託籤署《協議書》,雙方一致同意解除信託合同。同日,方正證券收到資金2.31億元。
  • 洞察|中信信託 建信信託又遭北京銀保監局處罰 頻踩監管紅線 信託...
    北京銀保監局9月11日公示,中信信託、建信信託兩家龍頭信託公司因地產信託業務違規吃罰單,由於將信託資金違規用於房地產開發企業繳交土地出讓價款等,兩家公司被罰款120萬元。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對於信保合作業務,監管明確要求保險資金不得投資單一資金信託,不得投資結構化集合資金信託的劣後級受益權,信託公司管理資金信託聘請第三方提供投資顧問服務的,應遵守銀保監會的有關規定,不得將主動管理責任讓渡給投資顧問等第三方機構,不得為保險資金提供通道服務。
  • 信貸強監管持續升級 嚴防違規「輸血」樓市
    銀行業前11月罰金破10億 近四成百萬級罰單涉房地產金融  信貸強監管持續升級 嚴防違規「輸血」樓市  銀行業強監管「威力」延續。
  • 地產信託最嚴監管:穿透核查資金用途
    地產信託最嚴監管:穿透核查資金用途陳嘉玲9月4日,《中國經營報》記者獨家報導,上海銀保監局發文要求轄內信託機構報備新增房地產信託及通道業務。一位南方某信託公司的內部人士透露,監管強調房地產信託業務資金用途按照「實質重於形式」穿透原則核查資金用途,不得直接或間接用於土地儲備、房地產流貸等。記者注意到,自2003年央行發文要求加強房地產信託業務管理以來,房地產信託的監管政策一直未停且一脈相承。
  • 2020年銀行業罰單一覽:3800餘張罰單罰超15億 千萬級別罰單頻現
    而後是城商行領到512張罰單、股份制銀行共領到407張罰單。政策性銀行、民營銀行、外資銀行的罰單數量較少,分別為73張、10張、9張。另有1張臺資銀行罰單。  千萬元級別罰單頻現  與此同時,監管層對於銀行的處罰力度日趨嚴格。據財經網金融梳理,2020年共有13家銀行單筆罰款在千萬以上,其中有2家股份制銀行收到億級罰單。另外11家單筆罰款金額在千萬以上的銀行,除了2家城商行外,其餘均為全國性銀行,包括4家股份制銀行以及5家國有大行。
  • 銀保監會連發21張罰單,同業、理財業務是重點
    1月8日,銀保監會一口氣公布了21張罰單,這是今年銀保監會公布的首批罰單。同業、理財業務違規多發罰單顯示,國開行共涉及24項案由。針對國開行為違規的政府購買服務項目提供融資、違規收取小微企業貸款承諾費等多項違法違規行為,銀保監會依法予以罰款4880萬元;針對其附屬機構國銀租賃不良資產非潔淨出表的違法違規行為,依法予以罰款10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