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莞169個項目入駐雲南昭通 演繹產業振興新故事

2020-12-20 南方新聞網

立時技術有限公司員工在生產數據線。

操作機器、封裝電源、進行充放電檢測,在時瑞電源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貧困戶劉尋從一個農民,變為一名產業工人。她在家門口就業,每個月收入3500元,還能照顧老人孩子,不亞於在廣東打工的丈夫。

越來越多像劉尋一樣的烏蒙山區貧困戶,來到電子企業上班,完成農民到工人的身份轉變,也敲開脫貧致富的甜蜜大門。

烏蒙山深處,昭通昭陽區,一座滇粵產業園裡,集聚了來自東莞的12家電子信息企業,覆蓋了電源、顯示屏等多個產業環節。過去工業基礎薄弱的昭通,在短短幾年間實現了多個「第一」:生產出歷史上第一部手機、第一臺電視、第一個電腦顯示器……

在粵港澳大灣區先進位造業中心東莞的幫扶下,昭通正在建設立足雲南、輻射雲貴川、出口東南亞的電子信息產業集群,演繹產業振興的新故事。

艱辛起步

昭通立時技術有限公司車間裡,員工們正在使用注塑機、測試機等專業設備,生產數據線,「滴滴」聲此起彼伏。

拿起一捆數據線,公司董事長沈衛左右翻看,說:「現在良品率,比剛開始時高多了。」

立時技術是第一家從東莞來到昭通的電子信息企業,於2018年底成立。作為第一個「吃螃蟹」的東莞企業,立時技術在2019年虧損了近1000萬元。

「當時我們懷著扶貧的情懷,來到這裡投資,卻發現困難重重。」沈衛回憶。

為了擴大扶貧成效,立時技術招聘工人,送到東莞培訓,並在各鄉鎮成立了多家扶貧車間。「很多貧困戶從沒接觸過數據線生產,從農民轉變成產業工人,非常困難。」沈衛說。

來到立時技術的倉庫,堆放著一批報廢的數據線。沈衛嘆著氣說,2019年,昭通公司的良品率只有30%,遠低於東莞公司的97%。次品不僅無法銷售,還被多家客戶罰款,公司共損失接近1000萬元。

辛苦一年,卻虧掉了總公司利潤的近10%,立時技術的管理層動搖了。「總公司沒有動搖。任何地方發展一個新興產業,都需要時間來沉澱、磨合。」沈衛說。

東莞市委、市政府接待辦副主任、昭陽區副區長趙瑋辛說,為幫助企業渡過難關,政府給工人和企業發放穩崗補貼,每人半年最高3600元。同時,加大對員工的培訓力度,彌補交通物流等配套短板。

今年上半年,立時技術良品率已提升到70%,預計再過一兩年就能超過90%。物流成本也明顯下降,從剛開始的每公斤1.8元降到了1.2元。沈衛說:「今年已經有了可喜的變化,我們紮根這裡的信心越來越足。」

2016至2020年,東莞引導推動立時技術等169個產業項目入駐昭通,實際投資超過20.06億元。今年以來,新引進或增資產業項目46個,實際到位投資金額4.13億元,新籤協議投資產業項目39個,協議投資額113.59億元。

越來越多的優質項目,在克服初期的「水土不服」後,在烏蒙山深處紮下了根。

生長鏈條

一臺臺電腦顯示屏,在流水線上推移。工人們手腳麻利,完成組裝、檢測、包裝等一道道工序。工廠門口,貨車即將滿載電腦顯示屏,運往全國各地。

這是昭通立勤液晶顯示技術有限公司車間的一幕。公司總經理古小豐介紹,昭通發展電子信息產業,還面臨一大困難:產業鏈配套不健全。

前不久,立勤液晶缺少一類零部件,找遍了昭通當地的市場,沒能找到,只好從深圳訂貨過來。因為交通物流不夠暢通,原材料發進來,路上就要耽誤四五天,影響企業正常生產。

為解決這一問題,昭通開展以商招商,從東莞引進產業鏈上下遊企業,培育電子信息產業集群。目前,東莞幫助昭通新引進或增資電子類項目12個,意向落戶電子項目17個,電子信息產業鏈不斷延伸完善。

在滇粵產業園行走,會發現很多打出「立」字招牌的企業:立時技術、立勤液晶、立新智能……

沈衛笑著解釋:「這些『立』字頭的企業,都是我們在廣東的兄弟企業。大家聽說立時技術投資昭通,也紛紛趕來,抱團發展。我們用『立』字頭,寓意『立於不敗』。」

如今,在昭通集聚的12家電子信息企業,已覆蓋電源、顯示屏、攝像頭、手機按鍵、數據線、手機組裝等多個電子信息產業環節,一個電子信息產業鏈條初步形成。

去年以來,「立」字兄弟為昭通創造了多個歷史第一:立新智能生產出昭通第一部手機,出口非洲、墨西哥;立勤液晶生產出昭通第一臺電視、第一個電腦顯示屏,在國內暢銷。

不斷生長的產業鏈條,也為當地經濟發展和群眾致富帶來了新希望。趙瑋辛介紹,園區的12家電子信息企業,共帶動1500人就業,去年產值近2億元。

餘貴明是昭陽區北閘鎮人,也是立勤液晶招的第一批產業工人。過去,他要到浙江、福建等地打工,無法照顧家人。如今在家門口上班,每月工資2500元。餘貴明說:「別看現在工資不高,未來當了班長、組長、主管,工資能升到4500,不比在浙江打工差。」

廣闊腹地

員工們將製作電源的原料投入攪拌罐,經過塗布機、烤箱,生成像布一樣的材料;再依次投入製片機、卷繞機、衝殼機,變成類似巧克力的電池塊;最終經過烘烤、注液、封裝、充放電檢測,一個電池就生產出來了。

與其他勞動力密集型的電子信息企業不同,在昭通時瑞電源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看不到多少工人,自動化率超過70%。

公司董事長縱瑞虎說,他們計劃在昭通追加1.5億元投資,並力爭成為昭通首家創業板上市公司。

縱瑞虎分析,目前西南地區的電子產品,都從沿海城市運過來,需要五六天時間。如果滇粵產業園能夠發展壯大,就近供貨,且具有價格、服務優勢,將迅速打開西南市場。同時,通過雲南海關,可以就近出口東南亞,打開更廣闊的市場空間。

時瑞等公司不僅帶來了投資,更帶來了東莞先進的發展理念。

在縱瑞虎的辦公桌上,擺放著一款充電寶產品。這是時瑞的首個自主品牌「雲滇」。為了更好地打開當地市場,時瑞在品牌上追求本土化。時瑞將銷售收入的25%投入科研創新,目前已授權專利近60個,其中發明專利7個。時瑞還計劃建設一個省級實驗室,開展電子信息產品檢測,並向園區企業開放共享。

全新的發展理念,為企業帶來了良好收益。目前,時瑞的訂單已經排到了明年1月,總金額5000萬元。

「我們通過健全交通物流體系,形成直通珠三角、連接東南亞的發展新格局。」省第五扶貧協作工作組組長、昭通市副市長方燦芬介紹,今年,打通昭通到珠三角的物流運輸通道,將物流時間從4天縮至1天;打通昭通到東南亞出口通關及物流運輸通道,建設輻射雲貴川、出口東南亞的電子信息產業基地。

家住昭陽區紅路小區的貧困戶劉尋,如今在時瑞電源上班,做電源二次封裝。「我上個月工資3500元,我老公在佛山電子廠上班,每月也只能存4000元。我們商定了,讓他明年就回來工作。」劉尋說。

離開昭通後,一位東莞扶貧幹部的話,仍久久迴蕩在記者耳邊:「這些電子廠,就像我們自己的孩子一樣。」

立足雲南、輻射雲貴川、出口東南亞,一個新興的電子信息產業,在昭通應勢而起。

■數讀

2016至2020年,東莞引導推動169個產業項目入駐昭通,實際投資超過20.06億元。

2020年以來,新引進或增資產業項目46個,實際到位投資金額4.13億元,新籤協議投資產業項目39個,協議投資額113.59億元。

天宇醫療器械、中玲魯甸農副產品產銷平臺等18個項目,協議投資超過1億元。

近年來,東莞幫助昭通新引進或增資電子類項目12個,意向落戶電子項目17個,全力推動關聯電子企業抱團落戶昭通,產業鏈不斷延伸完善,形成良性發展態勢。

採寫:南方日報記者 江強 靳延明 吳擒虎 李玲玉

攝影:南方日報記者 孫俊傑 龔名揚

相關焦點

  • 2020東莞十大年度字「勝」|盡銳出戰,寫好三部曲
    2016年起,東莞對口幫扶雲南昭通市昭陽區、魯甸縣、巧家縣、鎮雄縣、彝良縣、威信縣等6個國家級貧困縣(區)。當時,東莞對口幫扶的6個縣(區)有貧困人口82.18萬人、貧困村874個。產業發展基礎弱、規模小、效益低,是制約東莞對口幫扶昭通6縣(區)產業發展的癥結所在。如何將昭陽蘋果、巧家生豬、彝良天麻、鎮雄西瓜草莓的資源優勢,轉化為脫貧致富的勝勢,帶動農民增收?
  • 昭通榜上有名!雲南10佳茶葉 花卉 蔬菜 水果 ...
    2018年雲南省名優農產品品牌評選結果公示2018年雲南省名優農產品品牌評選經申報主體自願申報、縣級主管部門初核、州(市)主管部門推薦、省級主管部門核查、開展網絡投票和專家綜合評審程序,擬授予勐海茶業有限責任公司「大益牌」普洱茶等10個品牌為「2018年雲南省10佳茶葉品牌」,雲南錦苑花卉產業股份有限公司「錦苑」牌玫瑰鮮切花等10個品牌為「2018年雲南省10佳花卉品牌」
  • 昭通:龍頭企業引領產業發展「龍頭」
    在雲南粵旺農業科技發展有限...   2020年4月13日,記者走進魯甸縣卯家灣安置區看到,該安置區正有序組織雨露、春熙、景新、和悅、卯家灣5個社區的搬遷群眾進行「人對崗」就業匹配現場觀摩。
  • 「雲南花卉產業集群—雲花品牌打造項目」國際花卉新優品種推介會...
    11月26~27日,由雲南省農業農村廳主辦,開遠市人民政府、雲南省花卉技術培訓推廣中心承辦,紅河州農業農村局協辦的「雲南花卉產業集群—雲花品牌打造項目」國際花卉新優品種推介會,旨在推進雲南花卉產業集群建設,擴大國內外花卉界交流合作,強化「雲花」品牌打造。
  • 【輝煌「十三五」 看雲南脫貧攻堅完美答卷 】昭通:「昭通速度...
    截至2019年末,全市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從2014年的185.07萬人下降至15.99萬人,貧困村由1235個減至104個,10個貧困縣區摘帽9個,貧困發生率從34.8%下降至3.4%。>>>查看詳情:新聞發布會|「昭通速度」帶來新希望!104個未出列貧困村及鎮雄縣可望如期實現脫貧!
  • 雲南昭通發明達人範春潮!
    範春潮告訴《昭通日報》全媒體記者,為了擺脫被外國人掌控的命運,在技術崗位,他一刻也不敢懈怠,抓住休息間隙潛心研究,僅花了1個月時間就破解了熱轉印技術採用的化學配方。通過反覆配比、測試,得到了更快速、成本更低的列印方式。這一突破「驚呆」了義烏公司的老闆,他當即決定獎勵範春潮20萬元,並邀約他一起創辦新公司,結束了被美國人「扼住咽喉」的務工日子。
  •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昭通大決戰|東莞社工情暖烏蒙
    ▲11月28日,東莞社工羅睿傑組織社區老年人樂隊排練隨著搬遷群眾在新社區的落戶,如何讓他們「搬得下,穩得住,有發展」刻不容緩。這也是東莞和昭通兩地政府,乃至全國脫貧攻堅工作中,必須要做好的「後半篇」答卷。如何破題?莞昭攜手探索的社會工作服務協作體系有樣本意義。
  • 雲南昭通筍子,下山進城!
    ,演繹了一場扶貧產品的「出山記」。為加快脫貧攻堅推進步伐,帶動農特產業發展,讓貧困山區農產品安全高效地進入更廣闊市場,大關縣委、縣政府決定建設大關縣農產品冷鏈加工物流基地。依託中山市參與的東西部扶貧協作幫扶機制,對大關縣開展掛鈎幫扶的中山市火炬開發區對項目開展了積極援建。
  • 雲南舉行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系列新聞發布會(昭通專場)
    按照貧困退出機制,嚴格程序、嚴格考核,全市9個縣區、1131個村社區、35.82萬戶169.08萬人都做到了精準退出,並確保脫貧成效經得住歷史和人民的檢驗。圍繞「退出後怎麼辦」,扣好鞏固提升「第四粒扣子」。嚴格落實「四個不摘」和脫貧成果鞏固20條要求,對已退出的169.08萬人繼續保持政策穩定性和工作連續性,鞏固強化脫貧成果,堅決防止出現返貧。
  • 光明中學援建雲南昭通高田中學項目正式啟動
    啟動儀式現場,光明中學向高田中學提供了12萬元項目資金,用以建造110米*10米的塑膠跑道運動場、籃球運動場4個,羽毛球運動場3個,以及完善相關配套體育設施。除此之外,學校還向高田中學贈送籃球若干,光明中學王永春校長則以個人名義向高田中學捐贈圖書200本,這些物資已於1月6日發往雲南。
  • 雲南昭通解放實錄!
    在縣工委的組織領導下,昭通成立了有工會、學聯、教聯、商聯等各群眾團體負責人,已宣布起義的國民黨昭通督察專員公署、昭通縣政府、昭通縣城關鎮代表組成的迎軍籌備組(後改為迎軍委員會),下設組織、宣傳、婦女、總務、聯絡5個組,分工負責,開展迎軍工作,大力宣傳《向全國進軍的命令》《中國人民解放軍布告》(即約法八章)。
  • 雲南普洱茶、宣威火腿、昭通天麻進入中國品牌價值評價區域...
    也許每個人的答案都不同近日中國農業品牌目錄2020年中國品牌價值評價結果發布在近200個參評的地理標誌產品中雲南普洱茶、宣威火腿和昭通天麻2019年以來,曲靖市打造世界一流的「綠色食品牌」,將宣威火腿及生豬產業作為「一縣一業」重點項目,力爭到2021年,實現生豬出欄420萬頭,生豬產值 49.98億元;實現火腿產量 6.2萬噸,精深加工3萬噸,火腿產值60億元,力爭把宣威火腿及生豬產業培育成為百億級產業。
  • 昭通天麻榮登中國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名單
    為中國特色農產品優勢區(第四批)其中雲南2地入選雲南省彝良縣彝良天麻中國特色農產品優勢區雲南省臨滄市臨滄堅果中國特色農產品優勢區接下來和小編一起了解一下這2個特色優勢區昭通是全國品質最優野生天麻的核心區域,彝良縣是全國唯一的有機天麻認證縣。
  • 雲視角丨今天,給幫助過雲南的你們一封感謝信
    32年的堅守,海安教師用先進的教育理念給寧蒗帶來了新觀念、新思維、新氣象。,並舉行上海雲南扶貧協作聯席會議2019年上海企業在滇投資項目200餘個雲品在滬銷售額達到10億元,帶動2.5萬建檔立卡貧困戶增收2020年
  • 「創意雲南2020雲上文化產業博覽會」昭通主題展示活動舉行
    儘管我國糧食生產連年豐收,對糧食安全還是始終要有危機意識,今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所帶來的影響更是給我們敲響了警鐘。要加強立法,強化監管,採取有效措施,建立長效機制,堅決制止餐飲浪費行為。要進一步加強宣傳教育,切實培養節約習慣,在全社會營造浪費可恥、節約為榮的氛圍。
  • 上海廣東對口幫扶雲南脫貧攻堅——迢迢援滇路 悠悠山海情
    就在今年初,雲南昭通市還一隻口罩也生產不出來。如今,這裡已具備日產口罩24萬隻的生產能力。1月,廣東東莞市政府詢問當地企業負責人去昭通發展的意願。了解對口扶貧優惠政策後,夏舉文下了決心,將東莞的機器設備和技術西遷至烏蒙山區。18天後,廠房建成。
  • 講好「東莞故事」 文創產業颳起「東莞風」
    在29日落幕的樂購東莞·東莞製造選品與集採大聯盟展會(簡稱「大聯盟展會」)上,文創產業吹響了「集結號」,颳起「東莞風」。這些文創類參展產品,皆圍繞東莞製造好物而開發,打造一系列能夠反映東莞城市精神,代表東莞城市文化內涵的特色城市禮品。它們以城市禮品為載體,講好「東莞故事」,傳播「東莞聲音」,強化展示「國際製造名城、現代生態都市」的美麗東莞形象。
  • 昭通脫貧致富-農業大健康·林裕豪:從玉農業謀定「責任」
    雲南昭通,地處雲、貴、川三省交匯處,96.4%為山區或半山區。這裡溝壑縱橫、山高坡陡,國家級貧困縣有10個,其中深度貧困縣7個,是全國貧困人口最多的地級市。當前,中國的脫貧攻堅戰已進入決勝的關鍵階段。這是一場硬仗,而這場硬仗中的硬仗便是深度貧困地區脫貧,雲南昭通便是其中之一。為打好這場硬仗,昭通市因地制宜,引進新技術,開發新產業,大力發展蘋果、天麻和方竹等高原特色農業。
  • 鄉村振興:最具「錢」途的九大新產業、新機遇
    「鄉村振興戰略」之後,一系列優惠政策的提出,鄉村的發展有了更多的新產業,鄉村的振興有了更多的新機遇!「鄉村振興」為主題發表了演講,從為什麼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鄉村振興戰略的總體部署,鄉村產業發展的思路與重點以及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要把握的幾個重點四個方面進行了分析解讀。
  • 【中山採訪團走進昭通系列報導一】書寫昭通大地「時代答卷」,提供...
    2016年以來,中山市在資金援助、招商引資、勞務協作、易地搬遷、產業合作、職業教育、殘疾人幫扶、扶智扶志等領域探索形成扶貧機制,交出一份東西部扶貧協作的「中山答卷」。全市累計投入財政援助資金、社會幫扶資金及企業投資等各類資金28.5億元。截至2019年年底,對口幫扶的4個縣已經脫貧摘帽。▲雲南昭通市鹽津縣柿子二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