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原創作者:姍姍說歷史
今天小編帶大家一去了解,約翰·杜威繼承了詹姆斯的實用主義。杜威的哲學思想似乎比詹姆斯更純粹,他的工具主義很難與詹姆斯保持一致,雖然杜威承認自己與超驗主義有些淵源,但所受影響卻很小。他極力讚揚布魯克農莊這樣的合作組織,但並不贊同詹姆斯的思考方式。杜威喜歡從集體中找到他的位置,再以此來找出具有集體意義的真理,杜威關心具體且直接的目的,而不是具有普遍性的終極目的。當然,杜威並不能接受新黑格爾主義者們的集體,因為他們遠未脫離世俗。我們繼續往下了解一下吧!
無疑,詹姆斯的實用主義在杜威身上起了變化。雖然都是自由主義者,但杜威的自由主義更傾向20世紀,而詹姆斯的自由主義則要倒退到19世紀。詹姆斯同情蘇聯的試驗,而杜威則寫過一本論述英國邏輯學者穆勒的小冊子。雖然詹姆斯參與過幾項事業,可是這些事業註定是失敗的,他只是對此有興趣而並不大關心事業本身,不過出於同情而加入這一事業中,不以價值觀來審視是他最大的失誤詹姆斯從這一點上看是堂吉訶德式的,而杜威則不是杜威生性嚴肅、審慎,不會盲目地加入少數派的爭鬥,當然他的選擇與實力派別無關。詹姆斯參與的事業,譬如反對政府為開業醫生發放執照這樣的事件,杜威是不可能參加的。
在近代哲學家中,杜威將哲學全面推廣到社會人群中去。為了促進人類的幸福,他還完成了一個結合科學美學、教育和政治的龐大哲學體系。他厭惡超驗主義的絕對真理體系,於是與他們爭論,尤其在相互敵對的個人主義和沒有經驗的宿命論的問題上,杜威從不讓步公眾的目的要比私人的目的更重要,真理不僅為個人也為集體服務,而合作是個人主義所缺乏的意識。同樣,道德不僅是個人的道德,社會才是道德體現的主體。社會與道德面臨重大問題或是缺陷時,哲學必須投入並從事更有效的工作。如此,才能明確社會理想的概念,澄清其社會弊端而加以修正。認識和探尋社會弊端的具體方法,遠比那終極而遙遠的目的更能實現哲學的價值。杜威忠誠於自己的哲學信條,並努力去實現。他在雜亂的社會中找出了社會問題,參與教育改革、組織政黨、婦女權利、勞資紛爭、民權事業等;他向國外介紹美國,又向美國介紹外國,在社會改革方面,他的哲學發揮了積極的作用。人們把杜威看成是運動的先鋒,改革的鼓吹者,更把他看成是美國公民的良心。
哲學從個人走向社會,反映了當時社會的需要但這使得新的問題產生,個人的地位因此下降,個人崇拜在被傳記作家所厭惡,學者們熱衷於社會史,個人被社會化。哲學迎合了這種時代的要求實用主義哲學在被美國人接受的過程中逐漸走向庸俗化斯賓塞的哲學遭受同樣的命運,一些低劣的行動和商業活動則以進化論作為藉口,幸運的是哲學的庸俗化總實用主義是開放性的,它兼收並蓄,雖然已是一種成功哲學,但還沒有完全墮落是適可而止到與航髒的事物妥協的地步,它崇尚進步而拒絕蛻化。詹姆斯為此寫道:「有人聲稱接受了我的實用主義和我的實用主義是兩回事。他們的想法與我背道而馳,我只能說那是一種譫妄的哲學。」
桑塔雅納的美學與羅斯勞工神秘主義就利用了實用主義,雖然沒有對實用哲學產生顛覆性的後果,可他們的破壞有可能使實用哲學破產當哲學與個人經驗發生關係,從利益上被利用,那麼,個人就會因為需要而改造哲學。然而,有人因此而譴責實用主義是非理性的,這使得支持民主的哲學也會受民主的反對,蔑視權威、偶然性、專斷、放縱幻想都成為指責實用主義的常用詞。桑塔雅納對實用主義的流行感到驚訝,他認為這是哲學上的瘋狂,是人類精神失常的表現,是殘餘的唯心主義。
詹姆斯承認,實用主義哲學在拒絕權威、改革制度上的確降低了安全感,但他所希望的是存在的並不具有合理性,任何事物絕非都像歐氏幾何定理那樣不容改變和交換,在主權、法律等等觀念中,只有改變和交換才能激起人們的探索與進取精神。儘管詹姆斯極力為自己的哲學辯護,他的哲學仍然沒有得到正常的傳播,人們漸漸學會了以自己的絕對觀念取代過去的絕對觀念,於是觀念的混亂始終沒有得到澄清與制止。
人們指責實用主義是非理性時自以為擊中了要害但詹姆斯認為他們的指責正是他在哲學上的追求。其實,人們還沒有深刻地認識到,詹姆斯提出的反理性是反對過去的機械式的理性,而非放棄理性。詹姆斯認為理性並不是一成不變的,經驗必須不斷在變化中得到調整。詹姆斯的理性儘管讓人誤會,這卻正是值得稱讚的地方,因為它擺脫了束縛而恢復了理性地位各種哲學都在20世紀裡經受了一次巨大的考驗。而此時,哪些人能夠正確地實用主義的本意來支持這種哲學?可能這樣的問題不會有明確的答案,比較詹姆斯死後德國和美國的狀況,就會發現實用主義只剩下鄙視理性、道德和法律,並沉浸於情感而無法自拔。有人說墨索裡尼一度崇尚實用主義,但不要忘了,一心想定居義大利的是桑塔雅納,而不是杜威。
法西斯主義和弗洛伊德都有過反理性的崇拜,卻沒有任何哲學和哲學家在道義上支持這種崇拜,因為那是對哲學的否定。有人一直在質疑哲學能否在永恆的宇宙中長期存在下去,人們在哲學與宇宙之間徘徊,而不能認定什麼在人們眼前是毫無意義的,就像蜉蝣生死存亡的意義在人類看來不值一提一樣在詹姆斯創造了實用主義並與斯賓塞就宿命論進行論爭的時候,新神學迅速建立起來。它威脅到了傳統哲學的地位,幾乎使整個人類的思想和藝術、靈魂和肉體等喪失原有的意義,變得毫無價值。新神學所揭示的世界超越道德,它建議人們重新認識自己和這個世界。從宇宙的角度解釋地球,它只不過是沒有意義的微粒而已物質失去了穩固存在的地位,而此前人們對此根本不曾懷疑,在新的物理學中,僅僅把它解釋為帶電反應的綜合體。即使此前認為人類特有的精神,現在看來已然同「物質有其相同的共性。舊的觀念,諸如目的、上帝、靈魂、不朽,以及其他都將塵封進記憶生死的界限不再分明,因為在新的認識中已經微不足道。
物理學、生物學和化學已經超越了人們的認識和想像力生命的重要性則被新的認識所稀釋。望遠鏡向人們揭示了宇宙之無限,顯微鏡則讓我們看到了另一個世界生物學告訴我們生命是偶然性的產物,人們終於知道是外界力量創造了自己,但這種力量還不能得到恰當的解釋。科學為過去的認識蒙上了一層灰色的陰影,對於新的世界,人人都是門外漢。有人形容人類本身不過是自然界行將腐敗的組織中的一塊蛋白.無疑,物理學上的發現,讓人類舊有的基礎已經動搖,這個世界不是一個能為人類智慧所理解的理性世界。
往事都將成為古希臘的悲劇,甚至中學生們都已知道,生命不過是一個過程。塔夫茨為此寫道:「從奧古斯丁起,統治人們的哲學思想就已經被墳墓埋葬。道德與傳統的經驗都失去了它的權威,質疑奪走了人們的思想美國哲學始終以民主為根本,所以它是大眾化的具有鼓舞人們的特殊力量,人們對新科學的到來還沒有任何準備,但物理學家們的發現,摧毀了傑斐遜主義、愛默生主義、菲斯克的進化論、詹姆斯的實用主義和杜威的工具主義,新科學給人帶來了巨大的衝擊。
現在,哲學披上了科學的外衣,它擁有了哲學與科學的雙重標準桑塔雅納的學說從自然主義和悲觀主義中建構自己的體系,而社會科學、文學與藝術則反映出科學宿命論的特徵,弗洛伊德將心理學建立成一門科學打破了人類所禁錮的禁區亨利當斯試圖將歷史規律運用於熱力學第二定律而科學對藝術的影響非常深刻,它將一切事物重新組合成新的藝術,此前的印象已經成為傳統,立體派以及更古怪的藝術相繼出現,儘管開始時人們無法接受,然而幾十年過後,通俗雜誌和廣告開始熱衷於那個傲慢的西班牙畫家薩爾瓦多·達利。
以上圖片素材來源於網絡,侵權必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