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人體內會有一個血液粘稠的基本標準,如果這個標準不再出現,身體出現一些狀況,都會有不同的影響。通常影響血液粘稠的主要都是血液裡的血細胞、血小板、血漿蛋白等大小形狀的差異,少兒時由於血液的活性較大,能夠自我調節,而年老之後機能下降,血液粘稠度的不適也會更多的表現出來,所以特別是中年之後需要特別注意血液的粘稠度,如果有以下的表現那麼就需要多多調節,早點了解早點調節。
血液粘稠的身體表現
短暫性的發暈、無力。通常會認為發暈、無力的症狀主要是體虛缺血造成,殊不知如果長時間保持一個姿勢蹲下,突然起身,血粘稠中血液循環緩慢,腦中不能及時得到血液的補充,也會出現短暫的發暈,同時身體容易出現無力的現象,特別是老年人需要多關注,出現這樣的狀況需要及時的查看具體的情況,不能拖延時間,不可不放在心上。
常有睏倦、或者是睡不醒的感受。血粘稠除了對大腦的精神,還會在睡眠質量上降低許多,很多人會在晨起的時候,眼前有一層白茫茫的東西,產生睏倦疲勞感,此外還會容易產生精神不集中,反應遲鈍,通常會在吃過早飯後會改善很多。如果出現這樣的狀況建議早上睡醒後喝一杯白開水來喚醒身體機能,並且降低血中的粘稠度,緩解這些不適的症狀。
午飯後常常犯困。有的人常常會在午飯後犯困,需要及時的補充睡眠,不然一下午的時間整個人都不在狀態,沒有精神,都會以為是從小上學養成的習慣,但是這也是血粘稠的主要的症狀之一。主要是因為吃完飯後血液中流速加快,血粘度高的人大腦容易供氧不足。
如何降低血粘稠?
少吃肉類、餅乾類高脂肪食物。多吃肉是能夠提供身體所需的大量需求,但是吃多容易在身體內部堆積成脂肪,血液中汙垢較多,不太容易化解。有的人想解餓,餅乾這些速食也常常會被選擇為暫時性的食物,但是大多數的餅乾裡面都含有不少的油脂,長期食用,會增加血液中的血脂,容易增強血液中的粘稠度。
每餐需吃八分飽。特別是老年人的消化系統變弱,如果吃的太多食物中的中性脂肪變多,會增加血液中的中性脂肪,讓血液粘稠度增加,因此每頓餐建議吃八分飽,給胃留一點空隙,減少腸胃的負重,特別是晚上更需要少吃一些,因為晚上的新陳代謝會更慢。
多喝水。血液中主要佔據成分的還是水,如果多喝水之後能夠稀釋血液中的粘稠度,建議水的溫度保持在二十度到二十五度之間,能夠更好的起到作用。
建議中老年之後為了保持血液正常的循環,不僅在飲食中多注意一些,在平時的生活中也能積極的參加一些運動,保持良好的習慣,如跳廣場舞,在心理方面也需要保持一顆積極向上的心態,充滿自信,如果已經發現出現了血液粘稠的症狀就要及時的醫治,做好保護身體的每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