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虛這個詞在日常生活中是很常見的。更多的是男性在關注。因為,都知道要是腎虛不好,「啪啪啪」,真就變成「怕怕怕」了。
其實,很多人竟然不知道,腎虛和我們的牙齒是有很大關係的,並不是男性要關心,女性也要關心,當牙齒出現問題,應該補腎了。那今天就來學習一下,如何從牙齒來判斷腎虛的表現。
腎足:則齒堅密
祖國的傳統醫學就有指出,「腎主骨,齒為腎之餘」。這就是說,當腎氣不足,腎虛體自弱,牙齒就會鬆動。反之,要是腎氣足,那牙齒就會堅固緊密。古人是相當智慧的,自古養生人士都不斷在提醒「百物攝生,莫先固齒」。不難看出,要是不注意牙齒的養護,何來正確的養生呢?
缺:腎精不足,牙齒軟松
現代醫學總是從微觀來觀察我們身體的變化,認為牙齒出現問題,不是牙周就是牙齦或者牙槽骨出現問題。牙齒鬆動了,那就是因為吃得不好,或者咬到硬物所導致等等。
但是從中醫的角度不是這樣認為的。要是出現了長期的牙齒鬆動,那一定是和你的腎氣不足有關係。腎主骨生髓,髓能養骨,而骨之餘則為齒。
當你腎精充足,全身的骨骼才能得到滋養,如果出現腎精不足,甚至無節制的消耗,骨髓都得不到滋養,更不要說牙齒了。長此以往,則會引起牙齒酸軟,咬合無力,甚至鬆動等現象。
損:腎氣虛損,牙根外漏,牙齒稀疏
腎虛分腎陽虛和腎陰虛,不管是那個虛,都會引起牙根外外露和牙齒稀疏的問題出現。
很多人,突然發現自己的牙齒變長了,要是不注意牙齒的護養,一般是在40歲左右,就會出現。其實不是牙齒變長了,是腎虛導致的牙齒根外露。這個在西醫上就稱為牙齦萎縮。
當牙齦萎縮了之後,自然牙齒就會出現鬆動,久而久之,牙齒就會變得稀疏。最常見的表現就是,吃東西開始塞牙了。
虛:陰虛,牙齒乾燥
口腔每時每刻都在分泌唾液,這個對人體的健康是至關重要。唾液被古代的養生人士稱為「金津玉液」,是極其珍貴的,認為唾液是精氣所化,如果出現牙齒乾燥伴隨口乾等症狀,則是「心腎不交」所導致。若是便於加以注意,就會導致腎陰不足致枯竭,牙齒就會鬆動,脫落。
如何護腎養齒
既然知道了,牙齒和腎的關係,那平時如何通過補腎來養護牙齒呢?早在一千多年前,就有李東桓的牢牙散,近代還有陳修圓的固齒神方等等。就是在將中藥進行配比後打粉,每天用來刷牙。可以注意到,這些房子裡均有類似「旱蓮草、女貞子」等,補腎的草本中藥,這樣的目的就是在刷牙的同時,起到補腎固齒的作用。
今天推薦一個,由清末,趙福榮福所撰寫的《清河氏傷寒總論》中,記載了他畢生收集的30多個驗方、經方和成方。其中就記載一個「立戶方.牢牙散」,據書中記載,自明朝有此方以來,至今已傳四百多年,效果甚好。
這裡要解釋一下什麼叫"立戶方"?它是指在鄉間懸壺的中醫,可以治療一個疾病,是遠近聞名,是因為,他有一個方子。不見得能解決很多問題,但解決一個問題好使。用它來證明自己水平,俗話說用此方立門戶。
《清河氏傷寒總論》原書所記「立戶方.牢牙散」配方如下:
大清鹽:秘精固齒,益氣固腎,;旱蓮草:補肝腎,可解牙齒鬆動,鬚髮早白;女貞子:養陰益腎,牢固牙齒,止牙齦紅腫;周麻:治胃熱齒痛,減輕牙齦炎;凝水石:解牙齦上火腫疼;羌青:解齒寒牙痛;桔片:減少蛀牙;薄荷:減少口齒腫痛,清涼透熱去火;
古方講究炮製,自己製作不僅不好把握更不易成功,今天給大家帶來 「立戶方「牙粉,將它代替你牙膏,每天早晚刷牙即可。
護腎養齒,是要每天做起,只要我們在每天刷牙的時候,按照古人的指導,是可以牙堅齒秘,吃啥啥香,健康長壽。
若你的朋友有牙齒困惑,可將此文轉發與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