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領域的突破性進展,最近研究人員精確地測量了強相互作用

2020-12-11 騰訊網

利用來自歐洲核子研究中心大型強子對撞機ALICE探測器的碰撞數據,一個質子(右)和最罕見的ω超子(左)之間的強烈相互作用(ω超子包含三個奇怪的夸克)被成功地測量出來了。

原子核中帶正電荷的質子實際上應該相互排斥。然而,即使是帶有許多質子和中子的重原子核也會「粘」在一起,這就是所謂的強相互作用。利用日內瓦歐洲核子研究中心ALICE實驗中的粒子碰撞,慕尼黑工業大學的蘿拉·法比比蒂教授和她的研究小組已經開發出一種精確測量強相互作用的方法。

強相互作用是物理學中四大基本力之一。它是由幾個質子和中子組成的原子核存在的主要原因。質子和中子是由更小的粒子組成的,也就是所謂的夸克。它們也是通過強烈的相互作用結合在一起的。

作為日內瓦歐洲核子研究中心ALICE項目的一部分,慕尼黑工業大學的蘿拉·法比比蒂教授和她的研究小組現在已經開發出一種方法,可以高精度地確定作用在質子和超子(由所謂奇異夸克組成的不穩定粒子)之間的力。

這些測量不僅是核物理領域的突破性進展,也是理解中子星的關鍵,中子星是宇宙中最神秘、最迷人的物體之一。

理論與實驗的比較

今天在核物理學中最大的挑戰之一是從基本原理出發理解不同夸克之間的強相互作用。強相互作用理論可以用來確定相互作用的強度。然而,這些計算並沒有為帶有上下夸克的普通核子提供可靠的預測,而是為包含重夸克的核子,例如包含一個或多個奇異夸克的超子提供可靠的預測。

由於超子是不穩定的粒子,在產生後會迅速衰變,因此要用實驗來確定強相互作用是極其困難的。到目前為止,這一困難阻礙了對理論和實驗進行有意義的比較。法比比蒂教授採用的研究方法現在開啟了一扇大門,可以對大型強子對撞機的強子動力學進行高精度研究。

四年前,在ALICE實驗中,法比比蒂教授提議使用一種名為飛秒複製的技術來研究強相互作用。這項技術允許研究質子的大小範圍內的強相互作用。與此同時,法比比蒂教授不僅成功地分析了大部分超子—核子組合的實驗數據,還成功地測量了所有超子中最稀有的ω強相互作用。此外,該小組還開發了自己的框架,能夠產生理論預測。

法比耶蒂教授說:「我的團隊在大型強子對撞機上為核物理學開闢了一條新途徑,其中包括了所有類型的夸克,達到了迄今為止意想不到的精確度。」現在發表在《自然》雜誌上的這項研究只是首次測量到的許多相互作用中的一部分。

中子星包含超子嗎

理解超子與核子之間的相互作用,對於檢驗中子星是否含有超子的假設也是極其重要的。粒子之間存在的力對中子星的大小有直接影響。到目前為止,中子星的質量和半徑之間的關係是未知的。因此,在未來,法比耶蒂教授的工作也將有助於解開中子星之謎。

相關焦點

  • 西安交大科研人員在鹼土金屬原子相互作用量子調控方面獲新進展
    近年來,超冷原子物理蓬勃發展,極大地深化了人們對量子多體物理的認識。在此前以鹼金屬原子為主的研究中,基於磁Feshbach共振的相互作用量子調控在其中發揮了重要作用。近年來,由於其獨特的性質和蘊含的豐富物理現象,鹼土金屬原子已成為超冷原子物理的重要新興研究系統。不同於鹼金屬原子,鹼土金屬原子有著壽命非常長的亞穩態,也稱鍾態。
  • 量子模擬器求解複雜物理問題獲得突破性進展
    量子模擬器求解複雜物理問題獲得突破性進展!來自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等國內外單位的研究人員在超冷原子量子計算和模擬研究中取得重要突破,他們開發了一種專用的量子計算機——71個格點的超冷原子光晶格量子模擬器,對量子電動力學方程施溫格模型進行了成功求解,通過操控束縛在其中的超冷原子,首次模擬了規範場與物質場之間的相互作用和轉化,並由此觀測到了局域規範不變性。相關研究成果11月19日在線發表於《自然》雜誌上。
  • ...相互作用 引力常數 高中物理教材 萬有引力 扭秤-中國新聞-東方網
    要計算物體間的萬有引力,則需知道引力常數G的大小,但令人遺憾的是,截至目前,我們並不知道G的精確值是多少。對萬有引力常數G的精確測量不僅具有計量學上的意義,其對於檢驗牛頓萬有引力定律及深入研究引力相互作用規律都具有重要意義。
  • 物理學家剛精確測量四種基本力之一的「弱力」
    物理學家們已經做出了迄今為止最精確的測量,來測量弱力——自然界的四種基本力之一:對質子的作用。5月9日發表在《自然》(Nature)期刊上的研究結果,正是標準模型預測的結果,對物理學家們在理論中尋找奇點的努力,以及發現可以解釋暗物質和暗能量新物理學的努力又一次打擊。
  • 物理所生物膜界面的精密物理測量研究獲進展
    近期,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態物理國家研究中心軟物質物理重點實驗室李明研究組副研究員陸穎和博士生馬東飛等,基於單個供體對多個受體的螢光共振能量轉移(FRET)原理,發展了一套基於脂質體的單分子螢光檢測方法(命名為LipoFRET),實現了在脂質體上單個膜蛋白動態構象和位置變化的精密觀測,測量精度可達0.7納米。
  • 氫的反物質「反氫」的物理性質被CERN測量,反物質研究迎來突破!
    反氫的物理性質如何,這是物理學家們一直想要知道的。近日,歐洲核子物理研究中心(CERN)對反物質的研究有了突破性進展,歐核中心首次報告對反氫的一種物理性質實現高精度測量,此前,這種物理性質僅限於理論預測,而今終於完成對自然基本對稱性的重要檢驗。
  • 國自然:數理科學部優先發展領域及主要研究方向(含跨科學部)
    、頻域、空間調控,超快、強場和熱稠密環境中原子分子動力學行為;強雷射驅動粒子加速、輻射源產生及雷射聚變物理;納米尺度的極端光聚焦、表徵與操控;介觀光學結構光過程精確描述以及微納結構中光子與電子、聲子等相互作用新機制,光子-光電器件耦合與操控和等離激元的產生及傳輸。
  • 中科院大連化物所金屬載體強相互作用研究取得新進展—新聞—科學網
    近日,中科院大連化物所航天催化與新材料實驗室喬波濤研究員和張濤院士團隊與穆斯堡爾譜技術研究組王軍虎研究員團隊合作,在金屬載體強相互作用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首次發現鉑族金屬(Pt、Pd)與羥基磷灰石之間的金屬載體強相互作用。
  • 2020年度「墨子量子獎」出爐 授予量子精密測量領域
    繼前兩屆分別授予量子計算和量子通信領域之後,2020年度「墨子量子獎」授予了量子精密測量領域。  據悉,為了推動量子信息科技的科學研究特別是第二次量子革命的發展,中國民間企業家們慷慨捐資一億元,成立了「墨子量子科技基金會」。
  • 上海光機所等在拓撲態貢獻的高次諧波產生研究中取得進展
    中國科學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強場雷射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在強雷射電場與拓撲新物態相互作用新現象和新物理研究中取得進展,實驗上首次證實了拓撲表面態貢獻的高次諧波輻射,並揭示了其物理機制,為拓撲強場物理和強場與物質相互作用領域的研究帶來了新的推動力。
  • 我科學家在量子計算和量子模擬研究領域獲重要突破!
    北京時間11月19日,國際著名學術期刊《自然》雜誌發表了該研究成果。示意圖:規範場理論描述基本粒子之間的相互作用、產生和湮滅過程,這一過程可以用晶格中超冷原子之間的相互作用及其在晶格中的排布模式來模擬。
  • 中科院大連化物所金屬載體強相互作用研究獲進展
    近日,中科院大連化物所航天催化與新材料研究中心喬波濤研究員和張濤院士團隊與穆斯堡爾譜技術研究組王軍虎研究員團隊合作
  • 現代物理研究所馬餘剛院士團隊在正反超核質量和結合能測量中取得...
    近日,中國科學院院士、復旦大學現代物理研究所研究員馬餘剛團隊在反物質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首次完成了超氚核與反超氚核質量和結合能的精確測量。倫敦時間3月9日,相關研究論文以《超氚核與反超氚核質量和結合能的精確測量》(「Measurement of the mass difference and the binding energy of the hypertriton and antihypertriton」;DOI:10.1038/s41567-020-0799-7)為題發表於《自然·物理》(Nature Physics
  • 自由電子與新型材料結構相互作用的研究進展
    相關研究表明,自由電子與新型材料結構之間的相互作用,特別是近年來與二維材料(石墨烯、hBN、TMD)及其結構的相互作用,已成為研究熱點之一。如下圖所示,是利用自由電子激發 TMD 材料產生 X-ray 的實驗研究。事實上,文章的理論工作早在 2015 年就已經完成,當時是利用自由電子和 plasmon 的相對論效應,根據石墨烯費米能級和電子能量的調諧,可實現從紅外到 X 射線頻段的電磁輻射。
  • 西南大學李青教授課題組在電催化水解領域取得突破性進展
    近日,西南大學化學化工學院李青教授課題組在該領域取得了突破性進展,相關成果以「One-step controllable synthesis of amorphous (Ni-Fe)Sx/NiFe(OH)y hollow microtube/sphere films as superior bifunctional electrocatalysts
  • 2018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發布—新聞—科學網
    牛頓先生,您的萬有引力常數已被中國同志精確測量……2018年,中國的基礎研究領域熠熠生輝。2018年,浙江大學醫學院胡海嵐研究組在這一領域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在抑鬱症的神經環路研究中,該研究組發現大腦中反獎賞中心——外側韁核中的神經元活動是抑鬱情緒的來源。這一區域的神經元細胞通過其特殊的高頻密集的「簇狀放電」, 抑制大腦中產生愉悅感的「獎賞中心」的活動。通過光遺傳的技術手段,他們直接證明韁核區的簇狀放電是誘發動物產生絕望和快感缺失等行為表現的充分條件。
  • 在石墨層間解離能研究上取得重大進展
    清華大學微納米力學與多學科交叉研究團隊在石墨層間解離能研究上取得重大進展清華新聞網9月17日電 近日,清華大學微納米力學與多學科交叉研究中心(簡稱CNMM)鄭泉水教授與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David J.
  • 2018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揭曉 克隆猴等入選(圖)
    「中國科學十大進展」遴選活動由科技部基礎研究管理中心牽頭舉辦,迄今已成功舉辦14屆。2018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遴選程序分為推薦、初選和終選3個環節。《中國基礎科學》《科技導報》《中國科學院院刊》《中國科學基金》和《科學通報》5家編輯部推薦了353項科學研究進展,所推薦的科學進展須是在2017年12月1日至2018年11月30日期間正式發表的研究成果。
  • 【中國科學報】科學家利用規模化量子模擬器求解複雜物理問題
    石千惠、梁琰製圖  11月19日,《自然》發表了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院士和苑震生教授團隊的最新研究進展,在71個格點的超冷原子量子模擬器中求解施溫格方程。這一成果成功利用規模化量子計算和量子模擬方法求解了複雜物理問題。
  • 金屬-載體強相互作用研究取得新進展
    近日,中科院大連化物所傅強研究員和包信和院士研究團隊成功地將金屬-載體強相互作用(SMS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