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黑暗中探索的《符石守護者》丨觸樂

2021-02-15 觸樂

作者丨蔡起士

軌跡控,逆轉控,喜愛東野圭吾和宮部美雪的大部分作品。非職業成都吹,退役的國產單機噴子。

當《符石守護者》(Runestone Keeper)iPad版通過審核,即將上架的時候,《符石守護者》的開發團隊「黑火」(Blackfire)的成員們如同一群即將踏入高考考場的學生一樣,興奮而又忐忑。

《符石守護者》是一款以地牢探索為主題的Roguelite遊戲(關於Roguelite遊戲,你可以查看之前觸樂轉載的文章),第一眼看上去,這個遊戲仿佛一個點格子爬地牢殺怪物的掃雷,儼然一個大號加強版的《步步殺機》(Dungelot),但開發團隊黑火通過更多樣化的怪物技能以及隨機生成的關卡設計,大大增加了遊戲的耐玩度。


《符石守護者》的遊戲畫面乍看上去像個打怪版的掃雷

《符石守護者》的PC版已於2015年3月上市,無實體版,僅通過Steam等數字發行平臺銷售,在沒有任何公關宣傳的情況下,《符石守護者》憑藉自身品質贏得了Valve的青睞,多次登上Steam的首頁推薦。點開Steam中《符石守護者》的社區頁面,你能看到不少長篇大論的評測,儘管不乏批評之聲,但大量使用中文、英文甚至日文的玩家沉迷其中,對一款並非大手筆,強制做的獨立遊戲七嘴八舌地進行討論,足以證明《符石守護者》在國產遊戲的行列中佔據了極其特殊的位置——這是一款成功的國際化產品。


Steam的對應社區裡,有很多玩家為《符石守護者》寫下了篇幅不短的評測

2015年10月30日,移植工作歷時兩個月的《符石守護者》iPad版終於上架。

關於《符石守護者》誕生的原因,用其主策劃,也是項目中唯一一名策劃滿宏剛的話來說,就是想做點自己喜歡的遊戲。

「弄到了這個地步,就不是電影,根本就是大糞。」——王小波《商業片與藝術片》

王小波的一篇文章裡說到他挺喜歡史泰龍的《洛基》,因為敘述風格像怪腔怪調的布魯斯;但無奈就有些人就喜歡揍人和挨揍,他離開美國的時候已經拍到了《洛基7》或者《洛基8》(這個是他個人印象,實際當然沒到這麼遠),他說,弄到這個地步,就不是電影,根本就是大糞。

這些話,套到今天的遊戲領域,依然適用,眼看著COD11餘熱剛過,COD12、13的開發計劃就被公布要同步進行,育碧的刺客信條一年兩作意猶未盡,新作到底是在日本還是在中國就已經吵的喧囂塵上,這些作品的開發商,按王小波的話說,就是《鏡花緣》裡直腸國的廚師,為了避免有自己IP普及不到的人群,只好從下面出來的東西再吃一遍,「直到三遍五遍,飯不像飯而像糞時,才換上新飯。」

我們之前也是在這種大公司裡出來的,見識過如何工業化的生產遊戲作品,深知這個領域已經高度精細化和商業化,COD做到11,這是商業規則,跟創作者的意願無關。後來我們幾個出來自己做《符石守護者》,一方面就是想重新掌握自己創作權,畢竟一直做擦屁股的工作跟我們入行時的夢想還是有些差距;另一方面是想賺點錢,讓我們後面能做更多的事情。

點開《符石守護者》的製作人員名單,你會發現黑火這個團隊非常「精簡」。「兩名初始美術,兩位程序,還有後期加入的兩位美術和一位動畫,再加上我一個策劃,這就是我們項目的全體成員。」滿宏剛表示小團隊人手有限,做自己喜歡的遊戲也只能從輕量級產品開始。


《符石守護者》的遊戲畫面非常簡單,卻不失精緻

黑火的很多成員都曾在2K杭州工作室工作多年,深諳遊戲工業的製作法則,在遊戲規範化製作方面駕輕就熟,但卻對國內商業遊戲十分重要的「付費點設計」「市場推廣」「渠道管理」等領域不甚熟稔。

作為團隊內唯一一名策劃,滿宏剛身兼數職,數值,劇情,系統,測試和社區維護都要獨立完成,雖然工作繁多,但也有種「一切都在自己掌握之中」的成就感。滿宏剛坦率地承認《符石守護者》的靈感來源於《步步殺機》,他表示,玩過這兩款遊戲一段時間的玩家會明顯感受到兩款遊戲側重點的不同。

這樣一個小小的團隊,在沒有任何國內商業發行的支持下,開始了第一款產品的製作,也與《符石守護者》在黑暗中探索未知地牢的主題暗中契合。

「最開始做的時候,老大告訴我們你們就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吧,先不要考慮賺錢的事兒。」提起《符石守護者》立項的歷程,滿宏剛表示公司的老闆對大家的寬容與信任是項目順利進行的最大推動力。

小團隊從小型項目起步,美術和流程規模上有天然的短板。為了彌補視覺表現力上的不足,黑火在製作《符石守護者》的美術時採用了比較討巧的方案——8Bit像素風;而玩法上卻毫不含糊,儘管玩法框架繞不開《步步殺機》,但怪物的行為模式、聯動設計,機關的搭配上卻在《步步殺機》基礎上進行了極大的豐富,也沒有因借鑑《步步殺機》而罹患手遊的家族病——「體力設定」。

儘管《符石守護者》的首個版本發布於PC平臺,但登陸iPad是立項之初就定好的計劃。因為Steam對於沒有完整商業渠道的獨立遊戲在發行方面提供了極大便利,從「青睞之光」(Steam為獨立遊戲商業化提供的緩衝平臺)的用戶積累、反饋信息收集,再到Steam正式上架後的數字發行,社區、更新維護支持,都有助於開發團隊更多地將精力投入到遊戲玩法設計上,所以《符石守護者》初版登陸Steam,也是最佳選擇。


與前東家的遊戲同時出現在Steam首頁,頗具戲劇性

Steam上的成功也證明了黑火選擇的正確性:正式發行後,《符石守護者》數次登上首頁推薦,社區玩家活躍度較高,且有大量海外玩家參與。甚至還有一次在首頁推薦時恰逢2K的遊戲促銷,《符石守護者》與老東家的遊戲同時出現在首頁,也為黑火的創業之路增添了一絲戲劇色彩。

「讓我們比較欣慰的是,如今好玩的產品還是有較強的吸引力,自帶話題性的。」在談起PC版《符石守護者》的出色成績時,滿宏剛難掩言語中的喜悅之情。除了那些言之鑿鑿指責這款遊戲抄襲《步步殺機》所以一無是處的玩家以外,玩家對於《符石守護者》的批評最多的,主要還是集中在遊戲過高的隨機性導致的不可預見風險極高這一點上,玩家運氣稍差,「臉黑一點」,就容易以某種很狼狽的方式死亡導致遊戲結束。

黑火的成員們曾在Steam上的《符石守護者》社區與玩家公開討論遊戲難度設置問題,在遊戲已經獲得廣泛關注的前提下,開發團隊的平易近人也使遊戲的口碑進一步上升,儘管難度討論之後黑火併沒有在遊戲難度上予以多大的讓步。

之所以說《符石守護者》的國際化很成功,不單單是因為其在Steam上獲得推薦。有」遊戲界的什麼值得買」之稱的遊戲推薦網站Is there any deal的站長玩了《符石守護者》後十分喜愛,甚至免費在自家網站為其做了背景圖推薦。此外因為國區的價格要比海外版本低一半,海外渠道有很多倒買倒賣的行為,比如像G2A這種網站,玩家私人間倒賣的也有,這在國產遊戲歷史上也是難得的奇觀。


遊戲界的「什麼值得買」免費為《符石守護者》安利

在缺乏外部商業支持,近乎單打獨鬥的情況下,黑火製作《符石守護者》歷時近兩年。開發團隊之前的跨國公司工作經驗為遊戲的英文化提供了便利(現在的英文文本是一位熱情的海外玩家玩過遊戲後重新翻譯的),在遊戲上架Steam初步獲得好評後,黑火為了配合其海外他渠道的發行,又通過外包等方式增加了對法、德、西、葡、日等語言的支持,也進一步擴大了受眾面積。

當本地化工作完成,且銷售收入已經可以維持團隊開銷以後,黑火終於將《符石守護者》搬上了交互體驗最適合的平臺iPad。

其實早在《符石守護者》推出之初我便注意到了這個遊戲,卻一直沒有嘗試。沒有進行遊戲的原因十分簡單,和我在《爐石傳說》PC版上線淺嘗輒止,卻在iPad版推出後迅速沉迷的情形一樣,我覺得這種以點擊為主的遊戲在PC上使用滑鼠操作十分彆扭,我相信其一定會推出iPad版。

與滿宏剛的交流中,他表示之前在Steam的論壇裡與玩家交流時,與我持相同觀點的玩家不在少數。「說是立項之初就決定了iPad版,但其實大家心裡都很虛的,畢竟之前都沒做過移動遊戲開發,貿貿然好多事情。」

這次iPad版的移植,黑火依然投入了原開發團隊的一半人手進行工作,為iPad版增加了兩個獨佔角色和新手符文。交互方面並沒有太大改變,只是將PC端滑鼠右鍵的查看操作調整為長按顯示,遊戲售價18元,完全依賴內購的項目僅為龍人和魅魔兩個新角色,其餘角色雖然可以通過內購解鎖,但遊戲內解鎖條件仍與PC版相同,非必須選項,這部分內購只是為部分玩家提供了捷徑。


iPad版的內購併沒有將PC版的角色解鎖條件取消

當我問及黑火對iPad版《符石守護者》成績有何期待時,滿宏剛說:「期望度很高到沒有,移動端的量聽起來都很大,比較嚇人。PC版有一定受眾的好處是老用戶的口味已經了解的差不多,但新平臺肯定要接觸新的用戶,PC平臺和iPad的重合度不算高,所以應當是面對全新的情況,能有信心的部分就是遊戲應當還是好玩的吧。」

比較有趣的是,8月《符石守護者》登陸Mac平臺時,第一天便獲得了Mac App Store的全球大圖推薦,與之前在Steam的被動式上牆一樣,黑火沒有進行任何形式的尋求報導或營銷,但這次iPad版登陸App Store卻顯得悄無聲息。

「Mac上遊戲數量相對較少,異質產品容易凸顯出來,移動平臺競爭要激烈得多,iPad版剛剛上架,進入編輯視野可能還需要一段時間。」


Mac版的《符石守護者》曾獲全球推薦

作為一款純粹的單機遊戲,面對國內情況複雜的安卓市場,《符石守護者》顯得有些有心無力。「安卓這個,確實主要沒法養活團隊啊……而且你現在搜一下符石守護者安卓版,會發現很多冒名頂替的東西,儘管不是純粹的山寨遊戲,但各種形式的誤導下載還是層出不窮。國內這種情況下維權就是扯淡。」滿宏剛表示《符石守護者》暫時沒有推出安卓版的計劃。


搜索「符石守護者安卓版」,已經有大量誤導性內容

至於是否會推出iPhone版,滿宏剛表示:」我們的遊戲有56個格子,在小屏幕手機上每個格子分到的空間都太少了。雖然現在大屏幕手機越來越多,但是因為機型較多,對於我們這樣的小團隊而言配適起來工作量不小,還是先觀察下iPad版的情況再說吧。」

來到iPad上的《符石守護者》不可避免地會被更多玩家與《步步殺機》進行比較,但沒有體力設定,一個純粹的單機遊戲顯然更具輿論優勢。

目前黑火已經開始製作一個新的項目,同樣是比較純粹的單機遊戲。

他們將繼續像《符石守護者》的主角一樣,舉著火把,在黑暗的地牢裡默默探索,靜靜地等待那個名為「App Store推薦」的火盆被點燃,照亮前路。

觸樂丨高品質、有價值、有趣的移動遊戲資訊

下載遊戲或看更多內容,請點擊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我們請幾位家長讀了讀騰訊的《寫給家長的遊戲指南》丨觸樂
    前幾天,觸樂受到騰訊與木果書架的邀請,參加了在北京舉辦的一場有關教育與遊戲的活動。大體上就是請幾個教育界人士和高級知識分子,在屋子裡談談如何通過遊戲,讓父母與自己的孩子建立起有效溝通。活動當天講了一些遊戲知識的普及,也呼籲家長要注重與孩子溝通。必須承認,以一個遊戲行業從業者的角度來看,這次活動某種意義上對改變家長觀念有很大價值,但真實影響力還是有限。
  • 在非洲玩遊戲丨觸樂
    這極少一部分人成了坦尚尼亞社會中的富有者。但是,普通人看起來根本沒有想要發家致富的意願。持之以恆、日復一日地工作、儲蓄,積累財富,遵守勞動紀律、節制消費,這些我們習以為常,視之為美德的特質,並不見於坦尚尼亞的普通建築工人之中。相比於為明天而思量,坦尚尼亞的工人們更願意在每天下工後換下沾滿汗與塵的工作服,換上乾淨的衣衫,成群結隊地前往酒吧。
  • 《地下城堡2黑暗覺醒》:無盡暗黑迷宮中的探索之旅
    《地下城堡》是一款極具好評的暗黑風格的地牢冒險+模擬經營類手遊,以獨特的遊戲體驗和出色的怪物關卡設計得到了廣大玩家的一致好評,從第一部《地下城堡:鍊金術師的魔幻之旅》後官方終於推出了《地下城堡2黑暗覺醒》,保留前作品質的同時引進了新的要素,相信一定能讓各位喜愛暗黑風格的玩家們滿意。
  • 基督教丨耶穌在榮耀中降臨的時候,假門徒必被趕到外邊的黑暗裡去
    馬太福音8章12節,主耶穌基督說:惟有本國的子民,竟被趕到外邊黑暗裡去,在那裡必要哀哭切齒了。牠們不但不接受主耶穌,不相信耶穌是天父差來的救主基督,反而跟隨相信敵基督,接受那些「奉自己的名來的[約5: 43]」,當主在榮耀中降臨審判以色列民的時候,豈不把牠們「趕到外邊黑暗裡去」嗎?
  • 玩家熊總的故事丨觸樂
    17173在當時的遊戲網媒中最早確立了專區模式並且大獲成功,網龍後來將17173賣給了搜狐,之後,17173成為了中國最大的遊戲門戶。而現在1T1T.com幾經沉浮,還可以訪問,但這個名字已經淹沒在網絡的洪流中,不再被人提起。當然,這只是其中的一個插曲。由於高考發揮失常,熊總對自己考取的大學很不滿意。他和學校協商輟學,但會參加考試。
  • 用《我的世界》來學習編程的小學生們丨觸樂
    在創造模式中,她自己建造出了不少原創的東西。在聊天中,雅齊向我展示了自己的村落和其他建築物,也跟我說過她曾經擊敗末影龍掉進坑裡並回到表世界的故事。雖然這在創造模式中的難度並非很大,但對於一個8歲的孩子而言也是一次新奇的冒險體驗。「雅齊的培訓班除了奧數,都是她自己感興趣的,我們只是幫助她參加。」
  • 《黑暗獻祭》:在黑暗聖殿中追尋光明,體驗「魂味」戰鬥
    在詭異的環境中,"陽光"被剝奪,黑暗籠罩著大部分的場景,零星的幾盞燭火成為了照亮前路的燈塔。宗教人物雕像、祭壇等元素相互配合,探索每個場景時,總能讓玩家親身感受到宗教的神秘味道。雖然《黑暗獻祭》採用了頗為簡潔的像素風,但濃鬱的暗黑風格與各種祭拜行為分別從視覺與行為兩個層面上帶來極具衝擊力的宗教氣息。
  • 由「死線」想到的丨觸樂夜話
    如果那些詞以本來面目出現,還比較容易檢查出來,但像「死線」一樣半中半洋的,而且確實意思也對,接受度也高,在我們看來也沒有必要非得寫成更傳統的表達方式。如果讀者朋友們一直關注觸樂,會發現觸樂的文章還是堅持著一套較高標準的。比如,我們會捍衛中文表達的純潔性,儘量不過分使用外文詞彙;中文和外文同時出現時,中文出現在正文裡,外文出現在擴注當中。
  • 恐怖探索遊戲《DarkWood》:黑暗森林,你就是其中的迷失者
    恐怖探索遊戲《DarkWood》:黑暗森林,你就是其中的迷失者 「每當黑夜降臨,你能做的只有躲在庇護所內,祈禱能見到明天的太陽
  • 黑暗地牢地下城堡,一起探索新天地。
    黑暗的地下城,僱傭英雄去探索新世界。酒館用來招募新英雄,各種英雄有不同的技能,去探索打野怪可以掉落魂,魂可以用來升級英雄。當英雄達到一定等級之後就需要用英雄紋章來轉職英雄了,前幾個徽章可以自己製作,轉職也比較簡單。
  • 在黑暗中行走的人
    點擊關注「曾奇峰心理工作室」,免費看曾奇峰&武志紅1小時對談在逐漸積累的臨床工作中,不是對黑暗越來越熟悉,而是對呆在黑暗中的體驗越來越能接受
  • 光子12周年慶專題:向光而生,社會責任擔當丨觸樂
    「我們在大部分項目中都會考慮到弱勢群體的情況,通過我們的無障礙設計規範避免掉很多障礙。」喻中華說,「在CE(Customer Engagement,用戶測試)的過程中,我們會邀請到各種類型的玩家,有時候觀察,有時候訪談……」我問她在工作中最有成就感的一刻是什麼,或者真正感受到自己為用戶解決了問題的一刻是什麼。「這種時刻太多了吧?」
  • 丨觸樂
    本作是1985年發售的街機遊戲《聖鎧傳說》的重製版,遊戲中有4個經典角色/職業:戰神、法師、瓦爾基裡和精靈,玩家可以從4位風格迥異的英雄中挑選一個來扮演,探索隨機生成的地下城,與怪獸作戰。最早的《魔能》還是一個僅支持Xbox手柄操控的2D遊戲,即便如此,從中也已經能窺出其後世版本的神韻這一年裡,幾位工作室創建者的工作環境也不怎麼樣。事實上,《魔能》誕生在工作室未來CEO的廚房裡——我猜那個廚房裡一定充滿了香腸的氣味,這才讓《魔能》中的巫師對香腸愛不釋手,然後讓整個遊戲也充滿了香腸味。
  • 女騎士探索墮落聖殿,《黑暗獻祭》帶玩家走進中世紀冷兵器時代
    遊戲的類型起源是《黑暗之魂》這個遊戲,它制定了魂系列遊戲最初的世界觀和玩法,故事背景中含有克蘇魯神話,並不是恐怖的氛圍,而是一種勇者挑戰惡魔的熱血故事。魂系列的遊戲擁有高難度的玩法和獨特的敘事方式,雖然是一個略微小眾的遊戲類型,卻吸引到了一些忠實的玩家,《黑暗獻祭》這款遊戲的風格和魂系列遊戲非常相似,並且在遊戲中增添了新的元素,在向魂系列遊戲致敬的同時也得到了自己的創新。
  • 影像不只是黑暗中的夢想,也是值得奔赴的生命旅程丨REVIEW2020
    在如常回望中,影像記錄的是時光衝刷掉的過往,還有曾真實存在過的片段瞬間與期待。用鏡頭介入低頻但最為重要的一天,用不同的表達訴說不同的故事,影像不只是黑暗中的夢想,也是值得奔赴的生命旅程。
  • 鍾培生:我要在遊戲世界裡遙遙領先丨觸樂獨家
    他在描述與排名有關的經歷時,會習慣性地刪掉所有定語,直接用「全球第一」、「亞洲第一」或者「排名第一」來顯示自己的成就。不過,哪怕是第一,對他而言也並不足夠。2014年3月《海島奇兵》上線,9個月後鍾培生進入遊戲,很快拿到世界第一。當時遊戲中前幾名的差距很小,這讓他很不爽。他希望在遊戲內佔據絕對優勢,他在給觸樂記者的微信中寫:「我要吊打世間萬物。」
  • 丨觸樂
    我們對現實世界的認識越來越詳盡,也因此,我們的想像力越來越難以得到滿足,克蘇魯神話中充斥著對未知事物以及不可能發生之事的描述,通過電視或電腦這類新型載體,洛夫克拉夫特筆下那個病怏怏而又充滿未知的世界能夠以嶄新的姿態呈現在新一批讀者面前,讓人能通過比文字更加栩栩如生的圖像和音效來體驗克蘇魯神話中的恐怖。
  • 關於孩子、遊戲與教育:一位初中班主任的自白丨觸樂
    文凱就是我遇到的眾多案例中的一位孩子,文凱從來不會和家長抗衡去爭取「玩」的時間,每周只會在周末經家長的同意娛樂幾個小時,一切看起來都很正常,我也是在上課中感覺出一絲不對勁,他經常走神發愣,即使叫他的名字也不會得到回應,加上那段時間文凱的成績下滑的很厲害,才發現了他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