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八節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節日,俗話常說過了臘八就是年,臘八是過年的前奏曲。所以時序一進入臘月,街上的年味就越來越濃了,家家戶戶也開始忙碌起來,注重傳統的中國人更是覺得只有在臘八節喝下一碗熱騰騰的臘八粥,才是對上一年的完美收尾。
俗話說,臘八一碗粥,明年好兆頭,這就帶你去看不同地區的臘八養生粥!還有這些不錯的臘八習俗。
熬臘八粥
宋代煮臘八粥的配料為胡桃(核桃)、松子、乳蕈(蘑菇)、柿餅、板慄,再加上米和豆,共七樣,象徵佛家「七寶」,蘊含著酸辣苦甜鹹人生五味,故稱「七寶五味粥」。
後人不明其義,多稱臘八粥為「八寶粥」,有時還一定要湊夠八種米豆果子來熬粥。
事實上各朝各代的臘八粥配料都各不相同,老舍先生還笑稱臘八食材是「小型農業展覽會」。所以說只要是多種食材熬製即可,不必糾結於八種配料。
同樣我國地大物博,地域特色顯著,臘八粥也有「甜黨」、「鹹黨」之分,形式雖然多樣,但在這個節日裡,不變的是大家隨粥喝下的那一份熱騰騰的情懷。
中國人總是喜歡把美好願望與誘人食材通過舌尖上的味蕾聯結起來,那些食材自然也被賦予了美好的希冀,桂圓代表「團圓」,核桃象徵「和和美美」,百合意味著「萬事和睦」。
甘肅
傳統煮臘八粥用五穀、蔬菜,煮熟後除家人吃,還分送給鄰裡,還要用來餵家畜。甘肅武威地區講究過「素臘八」,吃大米稠飯、扁豆飯或是稠飯,煮熟後配炸饊子、麻花同吃,民俗叫它「扁豆粥泡散」。
黑龍江
在哈爾濱,除了臘八粥,還有吃「臘八蒜」這個習俗的。民間上常把在臘月初八這天用醋泡蒜的叫做「臘八蒜」。
臘八蒜用醋醃製而成,其成品色如翡翠,口味偏酸微辣。對於老北京人來說,吃臘八蒜還有一個小故事,這是源自於「蒜」與「算」諧音。舊京時各家店鋪有在年前臘月結帳的習俗,一般從臘八日起查算,正如俗語「吃過臘八飯,就把年事辦」,所以臘八節也稱「臘八算」。
自臘八這天起,放債人就會帶一小罐臘八泡蒜送給欠債人,欠債人一看就明白是幾個意思了。
一些借債的窮苦人無力還債,為了迴避算帳索債的人「算帳」,就會做「臘八蒜」吃,以此消除這個「晦氣」,歡歡喜喜過個吉祥年。
河南
河南人吃臘八飯,是小米、綠豆、豇豆、麥仁、花生、紅棗、玉米特等多種原料配合煮成,熟後加些紅糖、核桃仁,粥稠味香,喻意來年五穀豐登。
臘八醋
這是傳統的臘八節習俗,在中國北方地區有在臘八這天用醋泡大蒜的習俗,名「臘八醋」。臘八醋,要泡到大年初一,初一吃餃子,要吃素餃子,取一年素素淨淨之意,蘸臘八醋吃,別有一番滋味是。「臘八醋」不僅味道醇正,而且久放不壞。
煮臘八面
臘八面流行於陝西關中地區,這主要是因為以前中國北方一些地區不產或少產大米,人們不吃臘八粥而吃臘八面。前一天把麵條擀好,用各種果、蔬做成臊子,到初八早晨全家吃臘八面,這種習俗至今依然沿襲。
曬臘八豆腐
臘八豆腐,這是安徽省黃山市黟(yī)縣的民間風味特產,臘八豆腐由大豆、辣椒、五香等原料經傳統手工藝精製而成,有「素火腿」之稱。成品色澤黃潤如玉,入口鬆軟,鹹中帶甜,又香又鮮。
所謂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一方人又造一道菜,在明清時期,由於徽商外出經商,一般的食物不易保存,一家商戶的妻子運用醃製的辦法給她丈夫做了豆腐作為外出經商跋涉的食物。
其味美且乾燥,特別容易攜帶,因此受到大家的好評,也開始紛紛效仿,那位商人為了感謝自己的妻子就之為「老婆豆腐」,黟縣的「老婆」字音發聲很像「臘八」,久而久之這豆腐也被稱作臘八豆腐。
免責聲明:「覓食健康坊」所推送的文章,其目的是傳遞更多信息,所發布的爆料不代表本號同意其觀點和其真實負責。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與原作者取得聯繫,敬請諒解。若涉及版權問題,煩請告知我們。
一線潮流情報,一線時尚資訊!編輯:覓食健康坊,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供分享。你的印象,我封存之;你的時光,我另存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