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穎宇竟稱《南京條約》非不平等條約 美化英國殖民統治

2021-03-02 港視嘢

你想知道的香港資訊都在這裡

今年文憑試歷史科出現美化日本侵華歷史的試題,教育局日前要求考評局取消試題,而涉事的考評局評核發展部經理(歷史科)楊穎宇至今仍「潛水」。大公報發現,楊穎宇過往發表的文章中曾聲稱《南京條約》不是不平等條約,並美化英國對香港的殖民史。無獨有偶,今年DSE歷史科考題中,亦存在被指有「戀殖」傾向的歪論試題。消息透露,楊穎宇身兼「黃營軍師」,對政治極有興趣,平時幾乎每兩小時就推送一則政治訊息或評語,近乎狂熱。\大公報記者 周宇 湯嘉平 曾卓鋒

眾所周知,喪權辱國的《南京條約》的籤訂,令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但擁有香港大學歷史系博士文憑的楊穎宇卻在《二十世紀的香港》一文中揚言《南京條約》不是不平等條約。楊穎宇還極力美化英國對香港的殖民史,他揚言:「英國在香港所創造的成就,甚至在《基本法》之下得到保護:所謂五十年不變,本質上就是保證英治造就的成果不受影響」云云。

楊穎宇亦大談所謂的「本土意識」,聲稱「本土意識的發展,令親北京人士感到不安,以致在九七回歸後,出現了『主權回歸,文化未回歸』的言論」。有市民認為,楊穎宇試圖美化英國對香港的殖民史,「戀殖」意識非常明顯。而他鼓吹所謂「本土意識」,其本質是煽動「港獨」。早前網上亦曾流傳與楊穎宇英文名相同的facebook帳戶用戶發帖鼓吹如何團購「龍獅旗」。2004年,楊穎宇還曾經在《明報》發表題為「能讓學生讀這樣的香港史嗎?」的文章,美化英國對港的殖民統治。

圖:楊穎宇歪曲列強侵華的歷史真相

曾教名女校 後轉當試卷主任

今年度DSE歷史科考試考題中,亦存在涉及港英統治香港時期管治的偏頗試題,相關試題要求考生評論是否同意1951年至1997年間,香港有「改善民主和種族平等」。事實上,上世紀八十年代以前,港英政府完全無視「民主」,直到中英準備就香港回歸問題談判,才促使區議會和市政局進行第一次選舉,而1991年立法局部分議員由分區直選產生,更是在基本法頒布後的第二年。有人質疑,考題似乎在為港英政府「塗脂抹粉」,更企圖對考生進行「洗腦」。

楊穎宇曾在聖士提反女子中學任教,其後轉往考評局當試卷主任,現時任職評核發展部經理,參與文憑試歷史科試題設計。其在2007年為考評局撰寫的《歷史科提問用語手冊》,是文憑試考試科考評工作的重要參考依據。

大公報調查發現,楊穎宇租住黃大仙豪宅,月租近三萬元,與前妻離婚後,娶現任印尼妻,育有兩歲子。有圈內人士透露,楊身兼黃營軍師,對政治極有興趣,平時每兩小時就推送一則政治信息或評語,近乎瘋狂。

網上帖文辱國撐暴

記者亦發現,在社交平臺Twitter亦有疑似為楊穎宇(Hans Yeung)的帳戶。該帳戶曾轉推多條涉及辱國及支持暴亂的帖文。該帳戶亦有跟隨多個反共分子及發布「港獨」文宣人士的帳戶。

Hans Yeung的Twitter帳戶以「道教歷史學者」(A Taoist historian)自稱。大公報記者發現,楊穎宇曾在2014年六大宗教座談會上代表道教發言。楊穎宇在會上表示,「社會不和諧」的其中一個因素在於宗教一直沒有參與政治,故建議成立一個平臺討論「佔中」,讓不同宗教教徒交流意見,其實是藉此煽動「佔中」。有消息證實,楊穎宇是位於旺角的道觀「翠柏仙洞」弟子。道教聯合會主席梁德華表示,楊的言論不代表道教,日本侵華史實不容歪曲。

議員促考評局即炒楊穎宇

圖:楊穎宇經常到學校主持講座,灌輸其歪論

有政界人士認為,DSE歷史科試題美化日本侵華史,此事已令考評局的公信力受損,希望考評局嚴肅跟進,並辭退楊穎宇。

民建聯副秘書長顏汶羽指出,出錯者理應承擔相關責任,情形嚴重者被辭退乃理所當然。考評局必須嚴肅跟進今次考題事件,待調查結果水落石出後,開誠布公地向社會各界解釋清楚事情的來龍去脈。

工聯會立法會議員何啟明表示,肇事者楊穎宇至今仍未有就事件作出回應,繼續「龜縮」不露面解釋,令公眾無法接受。「今次事件非常嚴重,已透支考評局的公信力。」他認為,尊重史實是文憑試考題的基本準則,考評局要及早處理事件,辭退楊穎宇。

(原文來源:大公報)

版權說明:轉載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我們聯繫,我們將第一時間處理,謝謝!

相關焦點

  • 帝國的話術——「不平等條約」背後的真相
    ✪ 劉禾【導讀】一百七十多年前,清政府與英帝國籤訂了《南京條約》,開始了中國被動捲入現代世界體系的進程。諷刺的是,這個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卻是英國人打著「平等」的旗號強迫中國政府籤訂的。在這個巨大的張力背後,隱藏的不僅僅是西方近代殖民擴張的秘密,也是西方固有話語邏輯的秘密。
  • 8月29日 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籤訂!
    歷史上的今天 2020.8.29 距離全年結束還有124天 1842年8月29日 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籤訂 1901年8月29日 科舉改革廢八股廢武科 1910年8月29日 《小說月報》創刊
  • 印度史:英國資產階級加強了對印度的殖民擴張政策
    19世紀40年代,英國完成了工業革命。為了推銷急劇增加的工業品,英國資產階級加強了對印度的殖民擴張政策。地處印度西北邊陲的信德,首先成為被徵服的對象。長期以來,信德是莫臥兒帝國的一個省,以有阿克巴大帝的誕生地阿爾科特而聞名。
  • 文化歷史:中國近代不平等條約知多少
    今天我們就來簡單歸納總結比較常見的中國近代不平等條約。一、知識介紹(一)《南京條約》鴉片戰爭清政府戰敗,於1842年8月29日(道光二十二年七月二十四日)與英國籤訂。《南京條約》是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 歷史資料:中英關於香港問題的三個不平等條約
    一、中英《南京條約》《南京條約》是中國近代史上與外國籤訂的第一個不平等條約。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清朝在與英國的第一次鴉片戰爭中戰敗。
  • ...歷史檔案館 觀眾 璦琿條約 康華麗 文物 南京靜海寺 英軍 臺北...
    羅曉光 攝  東方網11月17日消息:中國近代不平等條約史料展16日在《南京條約》議約地靜海寺開展。從1842年到1948年,中國籤訂的300多項不平等條約,第一次得以集中展示。  據資料統計,從1842年到1948年的107年間,中國對外先後訂立了1175項條約,其中與英、法、美、日、德、俄訂立的有863項,約佔全部條約數的73%。
  • 被忽視的《南京條約》第一條:隱藏國運興衰規律
    在172年前的今天,1842年8月29日,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籤訂。自鴉片戰爭以來的中國歷史,是一部中國人探求強國禦侮之道、重塑民族尊嚴的歷史。為此,中國人遭受許多挫折,走過不少彎路,付出了極其高昂的學費。
  • 2020年中考歷史:​《北京條約》籤訂160周年、《馬關條約》籤訂125周年
    >1.近代中國在條約衝擊下的應變條約衝擊應變總結《南京條約》中國被迫對外開放,不再享有完整獨立的主權,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一些愛國先進知識分子開始尋求救國的辦法,林則徐主持編譯《四洲志》,魏源編著《海國圖志》,主張「師夷長技以制夷
  • 楊穎宇,辭職!
    香港考評局評核發展部經理(歷史科)楊穎宇,曾在社交媒體發表媚日言論,隨後在今年香港中學文憑試(香港「高考」)中又出現了美化日軍侵華的試題,引發了社會各界的強烈憤慨
  • 李育民:晚清中外不平等條約的法律關係論析
    其中,作為主體內容的不平等關係,由各種特權所構成,確立了各種嚴重損害中國主權的規則。在這一關係中,中國承擔著不平等的國際義務,而列強通過種種條約特權對中國行使著「準統治權」,即在相當程度上取代了中國的管轄權。
  • 史綱所有不平等條約一張圖錶帶你領略,考研黨必備!
    考研政治中,近代史綱要部分的不平等條約每年必考,但是因為中國近代史上簽訂的不平等條約太多,考研複習中記憶不便。為此,特意為大家整理出考研政治中近代史上不平等條約的相關內容,方便大家記憶。1842年8月清政府與英國籤訂《南京條約》1)中國割讓香港島給英國;2)賠款洋銀2100萬元;3)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五處為通商口岸;4)中國進出口貨物的關稅稅率須與英國協商。
  • 中國近代籤訂的所有不平等條約及影響,歷次考試必考!
    從第一次鴉片戰爭(1840——1842)到八國聯軍戰爭(1900——1901)的六十多年中,帝國主義強加於中國的不平等條約多達數十個
  • 日本在臺灣的殖民統治(一)
    對臺灣民眾來說,永遠忘不了日寇在臺灣實行殘酷統治的歷史。日本在臺長達50年的殖民統治,是中華民族發展史上悲慘的一頁。 殘酷統治   日本佔領臺灣50年,派出19任總督,作為統治中國臺灣地區、實施殖民統治的最高指揮。
  • 俠客島:教育不去殖民化 香港怎麼有未來?
    私貨再來看香港考評局評核發展部負責歷史科的經理楊穎宇。據港媒報導,其涉嫌多次在臉書發表不當言論,如「沒有日本侵華,哪有新中國?」楊穎宇公然在社交媒體發布冷血仇恨及政治立場強烈的言論,美化日本侵華史,令人震驚和憤怒。香港教育工作者聯會質疑楊穎宇的政治立場影響了試題設置。
  • 美化殖民?臺灣日本合拍電視劇臺詞稱:「臺灣曾經也是日本」
    不少網友表示,這句臺詞企圖模糊臺灣的歸屬,疑美化日軍殖民臺灣的歷史。究竟是怎麼一回事?我給大家捋一捋:近期,中國臺灣和日本NHK合拍的《路~臺灣特快~》》上映了。這部劇講述日本新幹線給中國臺灣修鐵路背景下的數個中日男女的愛情故事,卻在內容釋出後因爭議臺詞引發熱議。
  • 二戰後英國殖民統治;被擊斃的馬來西亞遊擊隊員慘遭曝屍
    二戰改變了世界格局,尤其是對英國而言。曾經稱霸世界不可一世的大英帝國最終還是走向衰退。但是二戰後,英國曾一度全力維持自己在殖民地的統治,只不過收效甚微。今天,一組馬來西亞反抗英國殖民統治的圖集,帶大家看一看英國紳士背後的兇殘。圖中是一名英軍少將在地圖上指出馬來西亞共產黨武裝的主要活動地點。
  • 中英《南京條約》有讓滿清政府保護百姓私產與自由的條款嗎?
    《南京條約》(Treaty of Nanking),又稱《江寧條約》,清政府稱之為「萬年和約」,是滿清首個因對歐美國家戰敗而籤定的條約。滿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滿清在對英國的第一次鴉片戰爭中戰敗。
  • 英國和法國在非洲的殖民方式有什麼區別?
    17世紀的英國通過「光榮革命」確立了程序優先原則下的君主立憲制政體,之後的兩個世紀,英國的國內政治穩定,海外貿易發展迅速,給英國的海外擴張提供了穩定的後方保證和堅實的物質基礎。而法國雖然在18世紀末推翻了國王的專制統治,但由於各派利益的複雜,內部鬥爭一直不斷,政體也處於不斷的更替狀態,但法國對於擴張海外領土,傳播法蘭西文化理念,建立全球大帝國的野心並未因此消退。
  • 屈文生:從《天津條約》《煙臺條約》看外交談判中的「翻譯」
    講座伊始,屈文生教授提到,在眾多不平等條約中,1858年中英《天津條約》和1876年中英《煙臺條約》體現出了翻譯與外交的複雜聯繫,並簡要對研究對象、所涉及的關鍵詞進行了介紹。1858年是《天津條約》訂立的年份,是在亞羅號事件發生以後,此時的中外國際關係到了更加嚴峻的關口。
  • 敘利亞亂象的歷史根源:法國「以夷制夷」的殖民統治
    像之前殖民非洲時那樣,法國人派出了大量官僚來管理敘利亞,在敘利亞建立起了一套與法國本土近似的統治體系,力圖將其本土化,並駐紮了大量法軍來鎮壓阿拉伯人的反抗活動,維護殖民統治。深層次上,敘利亞目前的亂局和數十年前被法國殖民的歷史不無關係,法國在其殖民敘利亞的三十多年間,為自身的利益對敘利亞各部分進行了切割,打破他們之間的聯繫,實施了「以夷制夷」的政策,使得敘利亞內部的凝聚力和認同感顯著地下降了,族群對立也被煽動了起來。那麼,法國為何會殖民敘利亞,又是如何殖民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