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的心靈超越三尺講臺
——記全國高校教學名師、中國礦業大學博士生導師於洪珍教授
2006年3月31日下午,中國礦業大學信息與電氣工程學院博士生導師於洪珍教授拖著一條剛動過手術還不能動彈的腿,半倚在沙發上為即將畢業的博士生高莉作論文預答辯前的最後一次指導。有誰知道,這時距她出院才幾個小時!
病痛中的於洪珍已是68歲高齡,就在醫院的病床上,她仍然堅持抽空修改學生的畢業論文,住院20多天,她硬是把高莉近20萬字的論文修改了兩遍。
4月1日上午,中國礦業大學信息與電氣工程學院特地把博士生預答辯會搬到於洪珍家中進行。博士生高莉在答辯結束後向於洪珍深深地鞠了一躬,深情地說:「於老師的精神對我來說是莫大的激勵,這將會影響我的一生……」
眷愛講臺 教書育人
從教46年來,於洪珍一直奮戰在教學科研第一線。多年來,她先後大膽地對「高頻電路」、「多媒體通信」、「通信電子電路」等20多門前沿課程進行研究、探討,並將自己的學科知識和學術造詣傳授給學生。僅「通信電子電路」一門課程,24年中她就為6個專業70個班的3000多名學生講解過。
基於幾十年的教學實踐經驗,於洪珍總結歸納了「十大啟發式創新性教學法」,包括聯想式啟發、討論式啟發、實踐性啟發、多媒體教學啟發等。她上課時經常準備幾套方案,根據學生的聽課情況和表現隨時變化。她有一個小本子,專門用來記錄學生上課參與的情況,最後會對每位同學的意見作出小結。
在課堂教學之外,於洪珍還積極為本科生開設「第二課堂」,用她的話來說就是「從科研項目中切下一小塊,培養學生的科研能力和動手能力」。信息學院1996級學生王志敏從大學二年級開始就參加了於洪珍的「第二課堂」,畢業後他籤約華為公司,在這個博士、碩士雲集的中國最大的通訊公司裡,作為本科生的他,工作第一年就以突出的研發業績被評為華為公司的優秀職工。
2003年教師節,被評為全國首屆高等學校教學名師的於洪珍在人民大會堂受到了溫家寶總理的親切接見。這一年她65歲,留任教學崗位的她,除了帶博士生、碩士生外,繼續堅持本科教學,並悉心指導青年教師。
矢志科研 身先士卒
「要想在講臺上講好課,一定要參加科研工作,不斷地開拓視野。」於洪珍說。多年來,她不顧體弱多病,主動承擔一大批國家級、省部級重要科研項目,足跡幾乎遍布全國所有的煤礦企業。
1990年,在主持設計河南平頂山煤礦信集閉系統時,身為總指揮的於洪珍與技術人員在平煤一礦施工現場,連續3個月天天下礦井,春節都沒回家。除夕之夜,在井下300米深處採掘工作面,年過半百的於洪珍仍和課題組的同志一起,進行控制電機車的測試工作。春節期間,為了有效緩解工人盤電纜線的勞動強度,她與工人一起,幾百根電纜線一根一根地測量,最後測試顯示,一個線頭都沒出問題。截至目前,該系統已安全運行了17年。
多年來,每逢暑假和寒假,於洪珍都帶領自己的博士生和碩士生搞科研,在煤礦現場論證、調試,使在一線的領導和工人深受感動和鼓舞。1999年寒假結束前夕,於洪珍教授去天津審核工程方案,因過度疲勞途中暈倒在地,門牙磕落,流血不止,醫院急救時縫了13針。為了不耽誤學生到煤礦實習,於洪珍帶著傷奔赴礦山照常帶學生下井,學生們非常感動,也深受教育。
「歲老根彌壯,科興業更精」。在於洪珍主持的10個省、部級科研項目中,有4項成果獲部級二等獎,4項成果獲省、部級三等獎,1項成果獲國家專利。自1990年以來,她發表學術論文69篇,其中有17篇論文被EI、ISTP檢索收錄。在學科建設上,她非常注重學術梯隊建設,課題組的成員中既有20多歲的講師,也有40多歲的教授。
呵護學子 甘為人梯
「做人比做學問更重要,只有德才兼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人才。」這是於洪珍對學生經常說的一句話,更是她做人的宗旨。人們不僅敬佩於洪珍教學水平精湛、科研水平卓越,更敬佩她對學生的關愛、她的人格對學生所起的深遠影響和她對科研的執著、對事業的忠誠。
有一次,於洪珍給本科生上實驗課,由於學院實驗室器材有限,班級同學分為兩大組,第一大組下午做完回去吃飯,第二大組晚上接著做。於洪珍10個小時連軸轉,一直耐心地引導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等到給最後一個學生講解完疑點時,時鐘已經指向了晚上的22:12分了,這時於洪珍才突然覺得全身酸痛、飢腸轆轆。
作為國家重點學科「電力電子與電力傳動」帶頭人之一,於洪珍的科研項目很多,經常出差,卻從沒因此耽誤過一次課,甚至從未調過一次課。很多學生都不會忘記2002年冬天的那個早晨,當於洪珍走進教室時,瞬間爆發出的掌聲和掌聲中那無聲無息的淚水。因公出差的於洪珍,經過一夜的路途顛簸後尚未能到家中給自己倒杯熱茶,就抱著書本資料趕到課堂上課,寒冷的天氣不曾減弱她滿懷的熱情,一路的疲憊不曾淹沒她眼角溫暖依舊的笑容。
優秀的教師不僅僅是傳授知識的能手,更應該是學生人生徵途上的指路燈。那還是幾年前,自動化系97級的小趙因成績差而留級,情緒很低落。於洪珍專門約他到家裡談心,幫他擺脫心理障礙,談話整整持續了3個小時。末了,於洪珍說,明天的課我會讓你重點發言,你回去多看看資料,做好準備。在第二天的課堂上,小趙由於準備充分,精彩的發言贏得了同學們的熱烈掌聲。從此,他走出了自卑的陰影,信心倍增。
信息系98級一名學生畢業前夕父親突然去世,家境困難的他難以安心作好畢業設計。於洪珍知道後,不僅耐心安慰、鼓勵他好好學習,還給了他500元錢讓他先回家看望。還有一名學生,考上了研究生卻沒有錢上,學校的貸款也到期了,正當他為此絞盡腦汁時,於洪珍拿出800元給他,還幫助他申請保留了一年的研究生資格。這名學生利用這一年時間到上海打工,掙錢償還了貸款,繼續完成了學業……
在回顧自己人生經歷的風雨坎坷時,於洪珍淡然地說:「我始終不感到委屈。」1994年,風雨相伴多年的愛人突發腦溢血病逝,於洪珍一下子陷入了巨大的悲痛之中。然而,她還是堅強地挺了過來,繼續勇敢、樂觀地面對人生。
中國礦業大學黨委書記羅承選對記者說,於洪珍教授高尚而富有魅力的師德就是一部身教重於言教的活的教科書,是影響學生一生的強大精神力量。
(本報記者 晏仲超 趙建春 通訊員 章毛平 方躍平)
《中國教育報》2006年9月17日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