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剛,南昌大學基礎醫學院教授,主講的《細胞生物學》《醫學遺傳學》獲江西省優質、共享建設課程,曾獲省教學成果一等獎2項、二等獎1項、國家級優秀多媒體課件三等獎1項,省級高校優秀多媒體課件二等獎2項,省基礎理論研究一、二等獎1項以及江西省模範教師、省師德先進個人、省職工職業道德模範、全國教書育人楷模推選候選人提名、省三八紅旗手、寶鋼優秀教師,省女科聯先進個人、江西省教育系統先進女教職工,江西省高校優秀黨員等光榮稱號。
立德樹人是每一位教師的神聖使命。李剛教授並沒有驚天動地的事跡,卻憑藉堅守和付出,超越人生的苦難,在三尺講臺上取得累累碩果。38年前,她第一次走上講臺,始終堅守當年的信念,將教師職業道德的三種境界「規範」「良心」「享受」有機融合,向我們述說了一個個「愛」的故事。
無論是當年的青年教師、普通黨員,還是今天的教研室主任、支部書記、系副主任、學院教授委員會主任委員,工作中她總是自己先做,多做。她從不計較個人恩怨得失,從辦公室打掃衛生到實驗室製作玻片,從編寫教材到多媒體課件製作,從基礎實驗到科研創新,她努力把每一件工作做好,在她的帶領下教研室也多次被評先進集體和優秀黨支部,2014年獲江西省教書育人先進集體光榮稱號。
她毫無保留地將自己長期積累的經驗、創造摸索的方法傳給青年教師,甚至工作到深夜還與他們交流,由她指導的青年教師參加江西省青年教師授課比賽3人獲一等獎、3人獲二等獎、1人獲三等獎,微課獲全國微課比賽二、三等獎和設計大獎,多媒體課件獲國家級優秀多媒體課件三等獎。
2000年,她主持參加藥學系的《藥用植物學》《生藥學》兩門學科的系統籌建,籌建工作繁瑣而複雜,尤其是採集標本非常艱辛。她常常帶領年輕老師,背上設備,鑽入叢林,跋山涉水到沒有人煙的艱苦地方採集稀有標本,每天忙碌的採集完成後,其它老師都累得早已入睡,她還在油燈下仔細整理一天的成果。她從不為名利而默默工作,用紮實的工作和出色的成績交出了滿意的答卷。
她不僅將高質量的專業科學知識奉獻給學生,更注重身體力行、言傳身教的「人格教育」。無論是論文,課題的署名,還是經濟報酬的分配,她總是先人後己,以自己廉潔從教,淡泊名利,甘當「紅燭」的形象呈現於同事與同學面前,樹立起高風亮節的人民教師形象。
在科研教學問題上一絲不苟,她從不馬虎,先後主持和參加了國家自然基金、省自然基金、衛生部、省教育廳、省衛生廳各級科研課題,其中參與的衛生部課題《海馬突觸超微系列研究》《大腦皮質內樹突和側棘間的自身接觸》分別獲江西省教學成果基礎理論一等獎和三等獎。
課堂教學上,她以廣博的專業知識和循循善誘的教學方法以及滿腔熱忱的態度深受學生的歡迎和同事們的稱讚,並十分注意教學手段的改進,較早利用現代教育技術,製作了教學軟體《醫學細胞生物學》《醫學遺傳學》,榮獲江西省首屆高校多媒體課件二等獎、江西省教學成果二等獎、江西省第二屆高校多媒體課件二等獎、並在全國四十多所醫學院校推廣使用。
李剛是一位視事業如生命的師者,一刻不曾離開自己深愛的崗位,哪怕身受癌症折磨。為了教學選擇假期手術,治病期間體重從原來的120斤猛降至75斤,白血球降到1千,血色素降到3克,但她以超人的毅力與病魔鬥爭,即便化療期間也堅守在教學崗位,她積極、豁達、樂觀的人生態度深深感動了周圍的人。
同事們都說她像一個鐵人,履行著「一切為了學生」的崇高職責,不讓生活中的情緒影響到工作。那年的中秋節之夜,她母親由於突發心臟病去世,事發突然失去母親的巨大打擊讓她悲痛萬分,在通宵忙碌後,第二天一早她忍住悲痛,一如既往走向講臺;父親由於腦梗癱瘓,她晚上要到醫院伺候父親,白天下班後還要做飯餵飯,沒耽誤一點工作。
李剛是高等教育戰線上的一名普通教師,但她在平凡的教學崗位上卻表現出優秀的精神境界,她數十年如一日地堅持,默默地奉獻出她的青春、心血和健康,李剛就是這樣一個有著看似陽剛的姓名,卻是一個剛柔相濟、敬業奉獻的女教師。
來源 | 基礎醫學院
視頻 | 黨委宣傳部(新聞中心)電視臺
編輯 | 梁升露、王彤彤、左子涵
責編 | 杜明琳
審核 | 饒勇、孔愛民、甘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