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齊桓公最終稱霸的不是武力,而是誠信

2021-02-23 讀史

↑↑點擊上面藍字讀史免費訂閱

| 讀史 |ID:dushi818

博聞通識,知古鑑今。有品有趣有態度。

文|趙倡文(讀史專欄作者)

齊桓公為何能稱霸天下?後人可以列舉政治上的、軍事上的、用人上的等等N多方面的原因,但卻往往忽略了很重要的核心一點,那就是齊桓公用他獨特的人格魅力——誠信,徵服了各路諸侯,使他們心悅誠服地尊自己為霸主。

東徵西討只打得人口服

齊桓公上位是很費周折的,先是到處流亡,過著寄人籬下的生活,最後面對管仲射來的箭,只能用裝死才得以逃回齊國,繼承君主之位。

上位後的齊桓公,深知君位得來不易,便決心勵精圖治,振興齊國。他重用仇敵管仲,積極進行軍事改革,重視商業運作,體恤貧弱,很快實現了國家的富強、贏得了國人的信任。

有了政治經濟基礎,再加上有了人民的支持,齊桓公立即開始了對外戰爭,想成就一番霸業。

有仇不報非君子。齊桓公把自己第一次對外戰爭的矛頭指向了郯國。原因很簡單,想當年到處流亡的齊桓公路過郯國時,郯國國君並不看好齊國這位普通的公子。不看好,當然就會慢待。

郯國的無禮,讓齊桓公一直耿耿於懷,掌權了首先就攻打郯國。齊桓公二年,也就是公元前684年,齊桓公率領大軍把郯國的國君打得跑到了莒國。

打敗了郯國,齊桓公更是雄心勃發,把戰爭的矛頭對準了魯國,以報當初自己回國當國君時,魯國從中使壞的一箭之仇。

雖然這次齊桓公打了敗仗,但這並沒有影響齊桓公稱霸的決心。又經過三年的準備,到了公元前681年,齊桓公看看自己的實力積累得差不多了,便決定在北杏舉行會盟,想過一把當霸主的癮。

為把這次會盟舉辦好,齊桓公向宋、魯、陳、蔡、衛、鄭、曹、邾、遂等國家發出了會盟邀請。可會盟結果卻讓齊桓公失望,不僅會盟只來了宋、陳、蔡、邾這四個國家的國君,而且宋國的國君還半途跑了。

會盟的失敗使齊桓公大為光火,心想:「看來要當霸主,還得用拳頭來說話,打得你無還手之力,不怕你不承認我的霸主地位。」

會盟結束後,齊桓公先是滅了不來會盟的遂國。緊接著,開始對也不來會盟的魯國用兵,要跟魯國新帳、老帳一起算。

在齊國大軍的攻擊下,魯國是三戰三敗。眼看著就要打到魯國的國都,魯莊公趕快決定割地求和。

看著魯國的求和文書,齊桓公笑了:「看來拳頭硬,才能有說服力呀!」

 言而有信人氣大漲

魯國要求和,那就得談判,最後兩國商定在柯這個地方好好坐下來,談一談議和的事。

會談這天,齊桓公趾高氣揚坐在高臺之上,等著垂頭喪氣的魯莊公遞上割地的文書。

誰知,兩個君主還沒有開口,魯莊公手下的大將曹沫突然發飆,拔出暗藏的匕首,衝到齊桓公身邊,用匕首抵住齊桓公的脖子,大叫道:「你們齊國三番五次攻打我們魯國,真真是欺人太甚。現在,我要求您歸還侵佔我們的土地!不然,咱就白刀子進,紅刀子出。」

齊桓公眼看著曹沫的匕首就要刺到肉裡,再看看身邊的衛士手提利刃著急萬分,可又不敢輕舉妄動,便決定好漢不吃眼前虧,答應了曹沫的要求。

本來是齊國佔上風的柯地會盟,經曹沫這么子一鬧,齊國不僅前功盡棄,而且齊桓公還白白受了一場窩囊氣。

會盟結束,齊桓公是越想越生氣,心想:「我被逼答應的條件可不能算數。」於是他叫來管仲,商量著如何繼續佔領魯國的土地和殺死劫持自己的曹沫。

管仲一聽齊桓公的想法,趕忙進諫道:「主公萬萬不可這樣子!您在被劫持時答應了人家的要求,現在平安無事了,你不僅要背棄諾言,還要殺死人家,這樣子一來,您雖然暫時解了心頭之恨,可在天下諸侯的心中卻落了個不講信義的形象,那樣子就會失去天下人的支持,是萬萬不可呀!」

冷靜下來的齊桓公想想,管仲說得對,做人還是得以誠信為主,自己既然答應了人家,就應該認真兌現承諾。於是他決定不僅不殺曹沫,而且還真的歸還了三次大戰所佔領的全部魯國土地。

一時間齊桓公兌現被劫持時的諾言的消息,在諸侯國中間傳開了,各國君主都說,既然實力強大的齊桓公還這麼講信用,咱們就都聽他的吧!

《史記》記載,「諸侯聞之,皆信齊而欲附焉」。也就是說諸侯聽到這個消息,都想歸附齊桓公。就這樣齊桓公雖然失去了一部分土地,卻用誠信在諸侯間樹立起了用武力樹立不起來的威信。為兩年之後,在甄地會盟,成為天下公認的霸主打下了基礎。

割地予燕人心皆服

如果說甄地的會盟,有的諸侯國對於尊齊桓公為霸主還有點「牆頭草,隨風倒」,隨大溜的意味的話,那麼,隨後發生的一件事,使各諸侯國徹底被齊桓公的人格魅力所徵服,打心底尊他為霸主。

齊桓公二十三年,也就是公元前663年,北方的少數民族山戎舉兵侵略燕國。燕國雖然在戰國時是七雄之一,但那時還是個小國,連北方少數民族的侵略都抵擋不了。

 

面對山戎的進攻,燕國立即向齊國求救。

齊桓公接到燕國的求救後,立馬帶領人馬馳援燕國,不僅把山戎從燕國境內驅逐了出去,而且還深入不毛之地,一直打到孤竹國,徹底為燕國掃除了邊患後,才班師回來。

面對救自己於水火之中,即將分別回國的齊桓公。燕莊公拉著齊桓公的手,是送了一程又一程,一直不捨得分開。

可「送君千裡,終有一別」,不得已要分開了,就在兩人話別時,齊桓公突然發現,激動的燕莊公竟然送出了國境,來到了自己的地盤上。

按照周王朝的禮儀制度,不是天子,給別的諸侯國國君送行,是不能走出自己的國界的。現在燕莊公送自己,竟然來到了齊國。怎麼辦?這可給齊桓公出了一道難題。

面對現實,齊桓公決定自己要帶頭遵守周王室制定的禮制,他命人把燕莊公所至的齊國領土用溝分開送給燕國。

兩人終於要分別了,齊桓公還如老大哥一樣交待燕莊公,一定要治理好國家,尊重周王室。

齊桓公割地予燕的事情傳開後,各諸侯國都紛紛鐵了心跟著他混天下。《史記》記載,「諸侯聞之,皆從齊」。也就是說,各諸侯國對齊桓公是口服、心服,外加佩服,紛紛無條件服從於他的領導。

由齊桓公稱霸天下我們不難看出,自古以來,狡黠只能欺騙大家一時,武力也只能欺壓大家。

相關焦點

  • 齊桓公是如何稱霸的?厚植國力,尊王親鄰,聯眾擊強,鞏固諸夏
    五鄉編為一軍,十五士鄉即有三支大軍,這就是齊桓公建霸所憑藉的基本武力部隊。 尊王 尊王是齊桓公得以號令諸侯的「大旗」。周王室雖然地位不如往昔,但是宗法和封建的血脈關係尚存,天子名號仍有傳統勢力和政治的影響力。
  • 原來齊桓公不是餓死的,而是自殺身亡
    這就是《管子》中記載的齊桓公死亡真相,「乃援素幭以裹首而絕」(幭,覆物之巾也),也就是用幔帳將自己活活悶死,這才是絕世華麗的一代霸主的最終結局,不是病死,不是餓死(注3),而是在無盡的悔恨中痛苦自殺。於是英雄的一生悽慘落幕,齊國的霸業灰飛煙滅,如同昨夜長風,飄然而去。
  • 成大事者,不是沒有缺點,而是懂得和優秀的人合作
    齊桓公雖然有雄才大略,但能夠讓齊國在短期內就取得國富民強政績的第一大功臣卻是管仲,可以說,如果沒有管仲的輔助,也就沒有齊國的強盛和齊桓公的霸業。說起這三位歷史人物,還要從一些典故說起。鮑叔牙卻向齊王極力推薦管仲,說管仲之才在他之上,如果想稱霸諸侯,就應該去重用管仲。管仲在支持公子糾的過程中,有一次用弓箭差一點傷害到齊桓公,射到了他的衣帶鉤上。但是齊桓公並沒有計較這些事兒,他最後聽從了鮑叔牙的建議,任用了管仲。
  • 不是你沒能力而是你不懂這三個道理
    中華文化離不開春秋的諸子百家,所以在春秋時期各種文化始祖扎堆,今天要說的是管仲,他不但幫齊桓公九合諸侯做了春秋第一個霸主,而且還是法家文化以及各種習俗的開拓者。然後用命運來為自己開脫但在管仲看來並不是因為你能力不足,而是你還不懂得這幾個做事的基本道理
  • 35《正蒙神化》——齊桓公、管仲化成天下,樞機之要,唯善用氣
    後人稱頌齊桓公九合諸侯、一匡天下,為「春秋五霸」之首。孔子說:「桓公九合諸侯,不以兵車,管仲之力也。」《論語·憲問》子路曰:「桓公殺公子糾,召忽死之,管仲不死。曰未仁乎?」子曰:「 桓公九合諸侯,不以兵車,管仲之力也。
  • 曹操在歷史上的武力:十歲與「蛟」搏鬥;刺殺張讓全身而退
    然而很少有人想到他的武力。誠然作為一個統治者,個人勇武的作用要遠遠低於他的智謀、戰略。但是在漢末三國的亂世當中,隨時出現突發情況,個人武力也必不可少。下面小編就來聊一聊曹操的個人武力。幼年時期——譙水擊蛟曹操在幼年時期就表露出個人勇武和臨危不懼的一面。在《三國志集解》中引用的《幼童傳》中就記載了這樣一件事。
  • 最大的暴力和傷害,不是身體而是心靈,不是武力而是語言
    非暴力溝通1: 最大的暴力和傷害,不是身體而是心靈,不是武力而是語言  讀書投資大腦思維改變人生,大家好歡迎繼續關注老牟的讀書圈,無論是在生活中還是在工作中,有這麼一些人,他們說話總是讓人感覺很不舒服,讓人總想反駁他
  • 楚國的一位君主:稱霸中原,消滅10多個諸侯國!
    對於楚成王來說,原本不是楚國君主的人選。公元前675年,《史記》誤作楚文王十三年),楚文王去世,熊惲的哥哥熊艱繼位,史稱楚堵敖(一作楚莊敖)。楚堵敖三年(魯莊公二十二年,公元前672年),楚堵敖想殺害弟弟熊惲,熊惲於是逃到隨國(今湖北隨州西北)。熊惲在得到隨國人的支持後,便聯合隨國人襲擊、殺死楚堵敖,奪得國君之位,是為楚成王。
  • 全國卷一高考作文這麼寫:齊桓公九合諸侯,管鮑之交難再有
    後人稱頌齊桓公九合諸侯、一匡天下,為「春秋五霸」之首。孔子說:「桓公九合諸侯,不以兵車,管仲之力也。」司馬遷說:「天下不多(稱讚)管仲之賢而多鮑叔能知人也。」班級計劃舉行讀書會,圍繞上述材料展開討論。齊桓公、管仲和鮑叔三人,你對哪個感觸最深?請結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寫一篇發言稿。
  • 齊桓公稱霸,靠的是什麼
    全國卷Ⅰ作文題齊桓公稱霸,少不了「好老師」材料中的齊桓公不計前嫌、唯才是用,最終做出了一番事業。意思就是,齊桓公成為諸侯的盟主,不是依靠武力,而是依靠管仲的輔佐。
  • 滅掉魯國為什麼不是齊國,而是和魯國八竿子打不著的楚國?
    春秋時,姜姓呂氏齊稱霸天下,齊桓公姜小白是春秋第一個公認的霸主。到了戰國,田氏齊國依然是戰國七雄之一。而魯國,無論是春秋還是戰國,都活在齊國的陰影之下。但是滅掉魯國的卻不是齊國,而是印象中和魯國八竿子打不著的楚國,這是為什麼?齊國位於今山東省的北部,國都臨淄(山東省淄博市臨淄區)。魯國位於山東中南部,國都曲阜(今濟寧轄縣級市)。
  • 稱霸終極賽場 《修真世界》教你提升戰力指數
    稱霸終極賽場 《修真世界》教你提升戰力指數  聽到「戰力指數」這個詞,相信你腦海中的詞彙肯定在不停翻滾著。沒錯!這正是現在熱播的終極一班中,主角最引以為傲的武力指數。相傳,只有獲得傲人戰力指數的高手才能登上終極KO榜。一時間,擁有異能的人們便蜂擁而出使出渾身解數,好讓自己登上眾人羨慕的KO榜。
  • 從企業管理角度來談2020高考作文:齊桓公、管仲、鮑叔牙
    為什麼我們會圍在一起討論高考作文,而不是數學、英語或物理?因為,這是我們現在唯一還看得懂的東西,所以,今年高考的狂歡都在上午了!後人稱頌齊桓公九合諸侯、一匡天下,為「春秋五霸」之首。孔子說:「桓公九合諸侯,不以兵車,管仲之力也。」司馬遷說:「天下不多(稱讚)管仲之賢而多鮑叔能知人也。」
  • 生活中有一種大愛,不是誠信,而是這5個字
    生活中有一種大愛,不是誠信,而是:「善意的謊言。」莎士比亞說,生活中善意的謊言,可以讓生活增添色彩。善意的謊言是人生的滋養品,也是信念的源動力。重大病患或災難面前,對生活充滿信心,身體就會產生免疫力。01善意的謊言是超越誠信的一種大愛朋友的父親體檢時發現肺部有一個腫塊,經多方檢查確診為肺癌。但子女們為了不讓老父親精神上受到打擊和傷害,失去對生活的信心。他們決定採用善意的謊言,告訴老父親經確診是個肺部囊腫,只要給它切除就好了。
  • 誠信是每個人的本分 不講誠信最終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誠信是每個人的本分 不講誠信最終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原標題:   修洗衣機換個小零件,竟然要價400元;哄騙消費者,故意誇大保健品功效;為了吸引眼球,網店僱人刷好評……今天刊發的這幾封來信,講的都是群眾日常生活中司空見慣的
  • 在歷史中,春秋末期,吳國為何能突然稱霸中原呢?
    一是《史記索隱》覺得春秋五霸劃分是:齊桓公、宋襄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二是《荀子·王霸》中的: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闔閭和越王勾踐。此中,就吳國來說,就在春秋末期陡然突起,不但攻破了楚國的首都,反擊敗了齊國等強國。那麼,疑問來了,春秋末期,吳國為何能陡然稱霸華夏呢?一,起首,吳國(公元前12世紀―公元前473年),存在於長江下流區域的姬姓諸侯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