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新高考,學生該如何選課

2020-12-12 河北日報

□記者 馬 利

高考改革是教育綜合改革中最複雜、最難啃的「硬骨頭」。近日,中國卓越校長局長峰會暨全國名校備戰高考與學科建設研討現場會在石家莊精英中學舉行。來自全國的知名專家、校長、教師帶著對新高考的思考,展開交流與討論。

面對選課、選專業自主權,要慎防選擇恐懼症

新高考「6選3」模式,給了考生更多選擇機會。但是,面對這種選擇,有些家長和考生卻無所適從。

如何在新的模式下拿到高分,成為不少學生和家長關注的焦點。

石家莊市民吳磊的兒子今年就讀初三,將在2018年秋季踏入高中,成為我省新高考的第一批考生。「他的政治、歷史、生物成績不好,所以打算揚長避短,選考物理、化學、地理,但又害怕難度大考不到高分。」吳磊擔心未來高考的競爭會更激烈。

「根據往屆的經驗,文科的分數線通常比理科要高。對於一般的學生而言,同樣要考80分的話,顯然是歷史比物理更容易。但對於尖子生來說,物理、化學都是客觀題,有標準答案,有機會拿滿分。如果出發點是考高分,還真不好選。」一位參會校長說。

「應該回歸高考改革本質,讓孩子完全從興趣愛好出發選擇科目,而不是只思考哪個科目能考高分。」對此,南方科技大學人文中心主任陳躍紅表示,從以往的經驗來看,以考高分為出發點,學生學習缺乏持續動力,往往學不好課程、也考不了高分。

選擇焦慮不僅表現在高中選課上,部分學生和家長高考後選學校、選專業更加迷茫。

研討會上,校長們普遍反映,一些考生學科成績不錯,但對「專業」與「興趣」一無所知,只能聽命於父母。而很多家長也並不了解,只能在七嘴八舌中「隨大流」,於是形成「只認大門,誤進小門」的現象。

為解決這一問題,石家莊市在12所高中開展試點工作,從高一年級起開展心理健康和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與會的一些高中校長建議,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應該從義務教育階段開始,學校通過開設知識拓展類、個性特長類、職業生涯類、藝術素養類等課程,講授職業生涯規劃的相應知識和技巧,提升學生職業發展意識與能力。同時,引導學生積極參加公益活動、社會實踐和社團活動,讓他們知道自己的興趣和特長,在選擇中做最好的自己。

從「按分取人」轉向「看分+看人錄取」,綜合素質評價需重視

新高考方案的一大亮點,是實施「兩依據、一參考」的多元評價機制,即依據統一高考成績、高中學業水平考試成績,參考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信息進行錄取。

這次新高考改革,大學從「按分取人」轉向「看分+看人錄取」。華東師範大學第二附屬中學副校長孟祥萍介紹,今年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同濟大學、華東師範大學、華東理工大學等9所參加上海綜合評價錄取改革試點高校的校測面試環節,就是這種轉變的最直接體現。

這些高校以上海市普通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信息管理系統提供的基本信息作為專家初審的材料。在關注高考和高中學業水平考試成績的同時,更強化對考生的個性考察,力圖在尊重高考統一選拔的前提下,實現高校與考生之間的「精準匹配」。

由此可見,在高考錄取中,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將承載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目前,我省已建立起統一的普通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電子平臺,並且從今年秋季入學的高一年級學生開始,實施新的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辦法,改變以等級評價方式呈現形式,如實記錄學生成長過程中的突出表現,客觀反映學生的發展狀況。

新高考模式下,如何提高學生升學的「籌碼」?西南大學附中校長張萬瓊認為,學校要幫助孩子們在學習的同時充分展示自我、融入社會。要重視學生生活的豐富性,告別標準化、同類化、模式化的培養方式,發掘不同學生潛能。

相關焦點

  • 新高考改革開始實施 學生如何選課成焦點
    ­  日前,《山東省深化高等學校考試招生綜合改革試點方案》正式公布,標誌著新一輪高考綜合改革全面啟動。新高考實行兩依據一參考,一是依據國家統一的招生考試項目,即語文、數學、外語;二是依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的科目,「一參考」是指高中學生綜合素質成果。
  • 新高考下如何選課走班?
    海峽教育報訊  2021年起,福建省實施新的普通高等學校考試招生制度,簡稱為「3+1+2」模式。高校招生錄取總成績,由語文、數學、外語3門統一高考科目成績和3門選擇性考試科目成績構成,滿分750分。實行新高考改革以後,福建省普通本科高校招生投檔調整為「院校+專業組」的錄取模式,即按照物理科目組合、歷史科目組合兩類分列招生計劃、分開劃線、分開投檔錄取;考生志願也由「院校+專業組」組成。考生根據自己的意願可以直接選擇志願為某個院校的某個專業組,專業調劑限於同一專業組內調劑。2018年秋季入學的高一年級學生,將成為迎接高考新方案的第一批考生。
  • 新高考模式下高中生如何選課走班?
    福州新聞網8月8日訊(福州日報記者 許含宇)從2021年起,我省實施新的普通高等學校考試招生制度,簡稱為「3+1+2」模式。記者昨日從省教育廳獲悉,該廳學生工作處開發了「福建省高考綜合改革——選課走班指南」小程序,即日起,相關學生可掃描「福建教育微言」微信公眾號7日頭條內容中提供的二維碼,輸入相關院校或專業(類)即可輕鬆了解如何選課走班。實行新高考改革後,高招錄取總成績由語文、數學、外語3門統一高考科目成績和3門選擇性考試科目成績構成,滿分750分。
  • 新高考「賦分」制度下如何進行選課?什麼是選課走班?
    目前,在山東等一些地區,明年(2020年)高三的高考不再是文理分開的考試,而是按照新的3+3模式,高二學生也完成了選課,開始上課,而剛剛入學的新一屆高中一年級學生很快將面臨選課,然後開始上課。除山東省外,其他省市繼續按照新高考改革的要求,實行選課教學制度。想必,一些還沒有開始選課的家長和學生可能會感到困惑,不知道發生了什麼。
  • 新高考模式下如何「選課走班」?這份秘笈請查收!
    又一年高考結束,2017年秋季入學的高一年級學生,將成為第二批(北京、天津、海南、山東)迎接高考新方案的第一批考生。這批考生,將面臨著選課走班。新高考模式下,學生如何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學科特長和高校選考科目要求進行選課,發揮學科優勢,進而在高考中獲得更好的成績,考上自己心儀的大學呢?一起來看看吧!
  • 新高考背景下如何選課走班
    新高考背景下如何選課走班——浙江學習心得體會陽信縣第一中學吳玉華在陽信縣教育局的率領下,7月23日至28日我們陽信一中、二中、第二實驗中學的老師們,一行接近50人,來到了美麗的西湖湖畔,儘管天氣有點炎熱,但也擋不住我們學習的心情。
  • 關注新高考:成績不好的學生應該如何選課?
    很多朋友私信我說:孩子高一,面臨著選課,但是成績不好,讓我提供一下選課建議。其實對於成績好的學生來說,選課不是難事,因為怎麼選他們都是在於「金字塔」的頂端,而對於成績不好的學生,則需要認真動動腦子了。3、看孩子學習能力和學習態度:高一開始,學生要進行9大學科的學習,還要加上音體美等其他學科,能夠全部學好的學生不是很多,即便是重點中學,學生高一都是面臨困難最大的,作業最多的,這個時候,很多學習技巧根本無法使用,因為時間都不夠用,基礎都落實不好,所以成績偏低或者有瘸腿科都算正常,這也未必就說明孩子成績不好,而要考慮孩子的學習能力和學習態度
  • 新高考選課如何避免「大撞車」? 解讀山東新高考
    山東新高考「兩依據一參考」的模式所帶來的影響是多方面的,取消文理分科,等級考6科選3科,科目組合達到20種。種種變化對學生選課走班、各個科目老師調整等提出挑戰。日前,省教育廳針對一系列問題再次解讀。「6選3」的形式,必然導致每個科目所選的人數不一致,甚至出現選科人數與教師不匹配的現象。據了解,我省將增加高中教師總量,設立臨時周轉編制專戶應對師資問題。
  • 新高考「賦分」制度下如何進行選課系列(一)什麼是選課走班
    目前,一些地區如山東省,現在高三的同學明年(2020年)高考將不再是分文理考試,而是按照全新的3+3模式,高二的同學也已經完成選課,開始走班上課,剛入學的新高一同學也即將面臨選課然後開始走班。除了山東省,其它省市也在陸陸續續按照新高考改革的要求落實選課走班教學制度。
  • 新高考改革,什麼時候選課合適?
    伴隨著新一輪高考改革的政策的推進,越來越多的省份開始進入實施階段,那麼從選課這樣一個角度出發,什麼時候選是最合適的呢,在過去的幾年,相信業內人士都應知道,或者有一些理論來支持自己所確定的選課時間。 選課這個在新高考下必須執行的一個事項,放在什麼時間會比較好呢?
  • 踏杭歸來馬蹄香,新高考背景下如何面對教與學
    踏杭歸來馬蹄香,新高考背景下如何面對教與學陽信縣第二高級中學張煥生7月23日-7月28日在朱洪彬校長和黃春燕主任的帶領下,為期一周的陽信縣「三名」工程及部分幹部赴浙江杭州研修培訓,進行了反思交流、回味無窮。
  • 新高考改革新高考選課選課軟體走班教務系統_中國教育裝備採購網
    新高考改革後如何組建穩定的行政班和走班制教學班  2019年4月24日,河北、遼寧、江蘇、湖北、湖南、福建、廣東、重慶八大省市齊齊舉行新聞發布會,正式公布新高考實施方案,高考改革方案更是經過了深改組的審核,表明了領導層對高考的重視和期待,也反映出,這一輪高考改革,屬於教育改革的頂層設計,上升到了戰略高度。什麼是3+1+2新高考選科政策?
  • 新高考下,如何利用大數據平臺選課
    科學選課的價值 新高考下選課主要涉及以下兩個重要問題: (1)成績賦分這就要求學生必須在選課時就具有明確的專業傾向,即保證自己以後打算報考的專業類別不受限制,或者至少明確以後肯定不會報考哪些學校或哪些專業。 選課,一著不慎,滿盤皆輸。
  • 選課走班 走出一條陽關大道——新高考背景下慈中書院選課走班紀實
    新高考政策的實行,選課走班是每所高中必然的選擇。作為一所年輕的高中,慈中書院只有十年的辦學歷史;學校規模也不大,僅有15個教學班。為此,有人會疑惑,慈中書院在選課走班的過程中,如果某門學科選擇的人很少,開課是否會有困難;是否會採用定製的固定的「套餐」去限制,甚至一定程度上剝奪學生選課的自主權;是否會用新瓶裝舊酒,以致導致教學質量的下降?答案是否定的。
  • 廣東新高考選課走班怎麼「走」?
    編者按 9月2日,剛開學的普通高中二年級學生正式開始選課走班。這意味著,廣東新高考進入實操階段。選課走班怎樣操作?中學和大學又如何應對?今起,南方日報、南方+記者深入採訪省內外中學和大學,推出「備戰新高考」系列報導,聚焦廣東新高考改革,敬請垂注。
  • 關注新高考:高一期末考試考了700分,應該如何選課?
    今天,一朋友問我:高一下學期就要選課走班了,孩子高一上學期期末考試考了700分,應該如何選課?我問他:」孩子各科成績和排名如何?「,他說不知道,這一下,我犯了難,不知道單科成績和排名如何提供選課建議?這其實是擺在高一學生和家長面前的一個難題:對於選課,毫無頭緒,不知道如何選,甚至都不會問怎麼選。儘管如此,我還是給他提供了選課建議:政史地組合,或者加上生物!為什麼給他這樣的建議?
  • 問考 面對新高考,我們怎麼辦?按改革的邏輯基點去思量並滿足學生最大化選擇需求
    作為試點,浙江新高考開始實施,杭二中和大部分學校一樣,開始面對選課走班帶來的課務安排、一年多考帶來的學制安排、行政班打破後帶來的管理安排、潮汐現象帶來的教師績效考核等問題,家長和學生也患上了選擇困難症。 怎麼辦?面對新高考新常態,我們該從改革的邏輯基點進行考量分析,具體做法是吃透政策,揚長避短,積極準備和應對。
  • 應對新高考改革 蕪湖市二中模擬試驗「選課走班制」
    記者近來採訪了解到,面對即將到來的新高考,蕪湖的普通高中學校已日益關注這項重大改革可能會帶來的變化甚至「陣痛」,都在未雨綢繆考慮應對措施。市示範高中蕪湖市二中更具緊迫感,從去年秋季學期起,就對高一和高二兩個年級實施「選課走班制」模擬試驗。近日,記者就此到該校進行了採訪。
  • 新高考選課制的內容解讀——以浙江省為例
    自2014年新入學的高一新生起,浙江便己開始實行新高考制度。在選考科目方面,浙江除了傳統的物理、化學、生物、歷史、地理、政治六門科目外,新增加了技術這門科目,將其納入高考選考範圍。這次改革,將原本高考的「文理2選1」變成了「7選3」,大大增加了選課的複雜程度。
  • 案例|排課選課系統助力鳳洲中學「走」好新高考之路!
    新高考的走班排課方式廣東省作為全國第三批啟動高考綜合改革試點,明確從2018年秋季入學的高中一年級學生開始實施「3+1+2」模式。這意味著參與新高考的鳳洲中學高二學子,從過去文理兩種選擇,到現在面對12種選課組合方式;從過去的固定班模式,到現在的走班模式這不僅是對學生的挑戰,也是對學校的挑戰——在現有的教師資源、教室資源、教學資源下,如何做好科學合理的資源分配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