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簡稱「閩」,位於中國東南沿海與臺灣省相望。地理特點「依山傍海」,九成陸地為山地丘陵地,被稱為「八山一水一分田」。由於福建位於東海與南海的交通要衝,是歷史海上絲綢之路、鄭和下西洋的起點,也是海上商貿集散地。同時,福建依山傍海的特點造就了豐富的海洋資源,其中的美食和小吃更是數不勝數,今天就給大家推薦來福建必吃的6種特色美食,每一種都風味獨特,看看你吃過幾種?
1.土筍凍
土筍凍,它福建泉州境內的特色食品之一,主要以一種蠕蟲為主原料,是當地特有的凍品。據《閩小記》載:「予在閩常食土筍凍,味甚鮮異,但聞生於海濱,形似蚯蚓,即沙巽也。」熬煮過的蠕蟲所含膠質全部溶入水中,冷卻後凝結成塊狀,其肉清,味美甘鮮。吃的時候配上醬油、芥辣、蒜蓉、辣椒絲等配料,就成了色香味俱佳的風味小吃。土筍凍呈灰白色,晶瑩透明,香嫩清脆,富有彈性,是泉州乃至泛閩南地區一帶冬春季節的時令佳餚。
2.蚵仔煎
蚵仔煎,用普通話翻譯就是「海蠣煎」,它的主要發源地在福建泉州,是福建閩南、臺灣地區、廣東潮汕境內的經典小吃,口感香鮮細膩、美味可口。據民間傳聞,西元1661年時,荷蘭軍隊佔領臺南,鄭成功從鹿耳門率兵攻入,意欲收復失土,鄭軍勢如破竹大敗荷軍,荷軍在一怒之下,把米糧全都藏匿起來,鄭軍在缺糧之餘急中生智,索性就地取材將臺灣特產蚵仔、番薯粉混合加水和一和煎成餅吃,想不到竟流傳後世,成了風靡全省的小吃。
3.七星魚丸
七星魚丸是福建非常有名的湯菜之一,具有色澤潔白,彈而不膩,餡香而松,口味清甜爽滑等特點深受人們喜愛。七星魚丸主要以魚肉、瘦豬肉、蝦幹為原料製成。據傳,古時有位商人搭漁船南行經商,船進了大海後遭遇颱風襲擊不幸觸礁損壞。之後兩人流落在小島上修船時,天天以魚當飯,讓商人心生厭惡,隨後心靈手巧的船家抓到一條大鰻魚,一番去皮除刺,把魚肉剁細抹上薯粉製成丸子,煮熟後商人一嘗別有風味。這次經歷過後,商人回到福州,便在城裡開設一家「七星小食店」,特聘這位專家為廚師,獨家經營「魚丸湯」。一天,一位舉子品嘗後,便題贈一詩:點點星鬥布空稀,玉露甘香遊客迷;南疆雖有千秋飲,難得七星沁詩脾。店主將詩掛在店堂上,賓客齊來觀賞「七星魚丸」也從此得名。
4.沙茶麵
沙茶麵是福建廈門有名的湯麵類小吃,主要以鹼水面和沙茶作為主原料,製作時先將鹼水面放入開水鍋燙熟撈到碗裡,然後根據自己的口味加入豬心、豬肝、豬腰、鴨腱、鴨血、大腸、鮮魷魚、豆腐乾等輔料,最後淋上一直在大鍋裡滾開的湯料,一分鐘之內一碗麵就可上桌了。因為價格便宜,口感豐富味道好,這道美食在當地和外來遊客心中非常受歡迎。
5.廈門餡餅
廈門餡餅是福建最負盛名的特產之一,具有百年以上歷史的傳統食品。它的迷人之處在於其外觀小巧玲瓏,色澤金黃,味香皮酥,餡甜適口,並具有爽喉之冰涼感。每逢春秋旅遊季節,也是饋贈親朋好友的不二美食。廈門餡餅的製作主要選用優質麵粉、豬油、上等綠豆製成。製作時,綠豆蒸酥去殼,研得精細,餅皮和餅酥下足油量,揉得恰到好處。烘製時,注意掌握火候,做到內熟外赤不走油。這樣做出來的餡餅餅皮香酥油潤,餡科冰涼清甜。
6.青津果
青津果是福建廈門境內的一種特色小吃,主要以橄欖為原料,配以中藥甘草、糖水製成,甜酸適度,鹹淡可口,芳香四溢。據傳,30年代廈門藥店懷德居以青果配上名貴中藥製成橄欖鹼作為成藥出售,因藥味濃厚,常人厭食,非病不買。幾年後,顏家春蜜餞鋪把這種橄欖鹼改制成既是食品又是藥品的甘草蜜餞,取名青津果,廈門人也叫它「青果鼓」。
喜歡的話請給個小小的關注,每天都會分享更多美食故事給大家!你的關注、轉發和留言是對小編最大的支持和幫助,有哪裡不對的地方,也歡迎你提出寶貴意見,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