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不知道大家在生活中是不是經常性的遇到孩子甩鍋,"不是我,才不是我!""我也不知道怎麼會這樣,""媽媽,我不知道!""我也不是故意的!"孩子調皮的闖了禍,卻永遠不肯勇敢的承擔責任。
遇到事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甩鍋,而不是反思並且勇敢站出來承擔責任。前不久,鄰居家的花盆被樓下的孩子們弄碎了,幸好沒有砸到人。
但是"罪魁禍首"安安不願意去道歉,最後是被嚴肅的媽媽揪上來的,"可不要推卸責任,是你發球發偏了,錯了不可怕,但是我們要承擔錯誤,而不是讓別人承擔知道嗎?"最後安安羞愧的給鄰居道了歉,鄰居也沒有過多的追究,知錯能改就是好孩子。
有些孩子做錯了事,甩鍋多了就成了不粘鍋型孩子,沒有責任感,喜歡推卸責任甚至是說謊找藉口。家長一定要注意孩子這種"不粘鍋"的特質,謹防削弱孩子責任感的行為和思想。
一、現在有個流行的詞彙—— "不粘鍋型孩子"!
所謂的"不粘鍋型孩子"就是永遠都不會自己背鍋,不會主動的承認錯誤,更不要說有責任感了。就好比如你回到家裡看到滿是狼藉的屋子,同樣樣髒兮兮的孩子,生氣的質問孩子到底發生了什麼。你得到的可能是"我不知道啊!"舉起滿是汙漬的小手聳肩,或者乾脆將鍋甩給家裡的小狗。
不粘鍋孩子是貨真價實的不粘鍋,不會粘上一點兒責任在自己身上,無論用什麼手段都可以,只要把鍋甩出去即可。他們非常的害怕承擔責任,特別是在犯錯後,就想著如何去逃避去推卸幹警責任。
而為了洗清"嫌疑",他們就學會了撒謊,圓了一個謊言就需要無數個謊言來補償。一旦染上了愛撒謊的習慣,就會張口面不改色的說謊,一切都以自己的利益為主。根本不會為別人著想,也不會關心事件的壞後果。
不粘鍋孩子會有這幾個特性:
1、 寫課後作業磨磨蹭蹭,拖拖拉拉,只有在催促中才慢吞吞的動筆,懶散;
2、 用完的東西不會整理好,就覺得這些是父母的責任;
3、 非常的自我,覺得是"我要怎麼樣",而不是別人會怎樣;
4、 犯了錯誤第一件事就是推卸責任,謊話連篇;
5、 在學校不會做好團隊的任務,沒有責任感,吃完飯也不會自主的收拾;
6、 找不到自己的衣物或者是文具就大喊大叫,還質問幫忙收拾的媽媽……
如果你家孩子中了不粘鍋型孩子的招,可千萬不要覺得"孩子還小,以後長大了就會改了。"可是不從小就培育孩子的責任感,他們的發展能力和眼界都會受到限制,以後想要改變就難了,誰也不想自家的孩子成為一個自私的甩鍋王。
二、孩子經常性甩鍋到底是為什麼呢?
1、父母的嚴格完美要求
孩子不願意承擔錯誤,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來自於父母的威壓。太過嚴格的父母,讓孩子害怕受到懲罰,年幼的他們選擇了趨利避害的本能,畢竟棍棒教育和謾罵教育讓孩子太難受又恐懼。
如果承認了錯誤就一定會受到激烈的處罰,漸漸就會產生推卸責任的壞習慣,既然都會挨打還不如垂死掙扎一下。
2、來自長輩的溺愛和包辦
現在很多孩子都是處於421家庭,來自雙方老一輩的寵愛讓孩子變得嬌生慣養。不用孩子洗碗,拖地,收拾房間,甚至連書包都是父母包辦整理。有些長輩則是連飯都是直接餵到孩子的口中,過度的溺愛和包辦讓孩子喪失了自理能力和社交能力。
變得自大和自我,一旦遇到挫折或者是犯錯也只是逃避解決,因為無法解決也害怕承擔。太過於將孩子收在羽翼下,也導致他們如雛鳥般脆弱,過多的寬容。
3、父母的"負面榜樣"力量
很多父母有著錯誤的教育觀念,一方面是雙標,自己本就做不好,喜歡推卸責任和過錯,互相的指責對方。這就讓讓孩子在心裡埋下了種子,等到孩子犯了錯卻被不同對待就會產生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的思想。失去了對你的尊重和信任,甚至還會懟你:"你平常不也是這樣嗎?"
另一方面就是以學習成績為重,學習就是一切。一旦孩子退步,就會激烈的批評和指責,會怎麼樣呢?孩子一遇到挫折就擔驚受怕,責任感也因為自信感的下降而消失。
三、面對"不粘鍋型孩子",家長得這樣激發責任感!
1、你的示弱和放手讓孩子獨立
有的時候我們的示弱和放手也就是給孩子發展和成長的空間。培養孩子的責任感首先就要給孩子創造獨立自主的機會。比如下班後讓孩子給自己倒一杯熱茶;讓孩子自己將小蟲子趕走;假裝自己不會手工讓孩子引導……。
當孩子很好的獨自完成任務,就要給孩子鼓勵和"崇拜",激發孩子的自信心。不要擔心孩子做的不夠好,要返工就不需要孩子做家務。家務活也能鍛鍊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可以每天委託孩子倒垃圾,每個月擦一次柜子,吃飯前擺碗。孩子會感覺到被賦予責任的感覺,認真的完成後也會有一種自豪感,形成一種良性的循環。
孩子搞砸了也不要指責,如果將汙水倒在了地上就再拖一次地。告知孩子一回生二回熟,誰也不是一開始就會做所有事情的,引導孩子樹立正確的三觀。
2、給孩子多一點包容,不要太嚴格
孩子年紀小,我們不能以大人的標準來要求孩子。由於理解能力和動手能力有限,總會犯些小錯誤也很正常。多一點耐心和包容,不要怒氣洶洶,"沒事,牛奶倒了就再倒,不過你得把地板擦乾淨哦!"
還需要注意的是不要因為孩子的反覆犯錯就不耐煩,嚴厲上身,我們要做的是讓孩子勇於承擔錯誤而不是害怕犯錯,害怕承擔。
3、及時的指正孩子的錯誤
怎麼處理孩子的犯錯呢?首先當孩子犯錯了就要及時的指正,比如孩子打碎了窗戶卻撒謊不是自己。那父母就要好好和他溝通——先將孩子做錯的事情說出來;然後和孩子分析這件事會給他帶來什麼影響和後果。
"你錯的不是你打碎了窗戶而是你撒謊說你沒有,孩子,撒謊和沒有責任感是很不好的,媽媽很不喜歡這樣的你,如果你以後都不敢承擔,那你就是個膽小鬼嗎?"先詢問,再將決定權給孩子,可不是一通亂罵。
再告知孩子該怎麼做,可以先讓孩子承認錯誤,然後做家務活來獲取相對應的補償。
託爾斯泰就講過:一個人如果沒有熱情,他將一事無成,因為熱情的來源正是責任心。培養孩子不甩鍋,滿滿的責任感和擔當,就必須從娃娃抓起。讓不粘鍋孩子獲得責任感刻不容緩!
我是昊科育兒,也是5歲寶寶的媽媽,在養育和教育孩子的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圖片源自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