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自己成績下滑,還在這問我怎麼辦?」
「你自己問問你自己,到底努力學了嗎?」
「連這種基礎題都不會,你的東西都學到哪兒去了?」
...
中國式家長,總是這麼愛甩鍋。
孩子的學習,似乎成了他一個人的工程,而家長只需要扮演監工,坐享其成就完事了。
當然了,家長還會時不時讓這種身份的定位變得魔幻:
「你學習是給我學的嗎?
趕快給我學習去!」
你看,他們總是這樣,讓自己立於不敗之地。
每個家長,都是甩鍋的愛好者。
特別是對於孩子的學習。
在孩子的學習中,他們時而黑雲壓城,時而忽然隱身。
他們總喜歡讓自己的身份,處於一種「拐角處的窺探者」的狀態:
孩子成績好,那都是我教子有方,是我教育最大功勞,你們都來看看啊!
孩子犯了錯誤,學習不好,那都是他自己的問題,他天天玩,能學習好才怪呢,不是我教的;
更極端一點的家長,
「我家孩子都是被同學帶壞的,都是遊戲帶壞的,他怎麼可能自己學壞呢?」
你看看,好話都讓你給說了。
更奇怪的是,家長對孩子的學習成績一竅不通,也漠不關心,結果卻對孩子的生活充滿控制欲。
等孩子一提出抗議,家長們立刻理直氣壯地說,
「管你是為了你好!」,恨不得揪著孩子提著線讓他行走。
家長這種陣勢,怎麼不用在學習上呢?
在其他地方當能人,一到學習就裝啞巴;
自己逼孩子學習,卻又從來不說理由,不告訴孩子學習的意義,孩子在這種壓迫下,還能正常學習嗎?
而家長這時候跳出來又說,「學習是給你自己學的」。
孩子不是聖人,更不是生下來就懂的學習,你自己作為家長,處處逃避對教育的學習,卻指望能夠收穫的盆滿缽滿。
真是唯利是圖呢。
中國式家長,總是天真地認為,教育子女,是不需要學習的。
等到了自己覺得棘手,對教育束手無策的時候,又開始甩鍋給一切能和孩子扯上關係的東西。
孩子學習不好,那肯定是同學的問題,是老師沒看管好,是國家出遊戲害了孩子。
見識短淺,才會缺乏教育的勇氣。
「教育的勇氣」,這個很重要。
家長生養孩子,是一個自然的哺育過程,是一個穩賺不虧的投資。
但教育孩子就不一樣了。
教育孩子,教育好了,把孩子培養成優秀的人還好說,一旦沒教育好,孩子毀了,家長可就虧大了。不止金錢,時間,連自己人生的一半都砸進去了。
所以,很多家長為了害怕失敗,直接拒絕了承擔責任。
結果好了,還能出來收穫一下,結果不好,根本懶得收拾爛攤子。
至於那些愛甩鍋的家長,已經算不錯的了,畢竟他們心裡還是希望孩子更好的。
家長有了「教育的勇氣」,才會不被失敗嚇倒。
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有贏有輸很正常,孩子總有考不好的時候,但也總會有進步,有成長。
而一旦家長沒了這種認真下來教育孩子的心力,孩子的學習也就不會有任何動力:
因為教育,學習,都是一家人的事。
家長都不管孩子,孩子憑什麼學習啊。
所以,想讓孩子學習有動力,家長就需要鍛鍊自己的心態,讓自己有敢於挑戰孩子成長中任何風浪的勇氣。
只有在交流,在不斷糾正中調整自己的心態,糾正自己的教育誤區,家長才能對教育的「前方」有所了解,不至於摸著石頭過河。
為了增強孩子的學習動力,為了鍛鍊家長的教育心力,我推薦每個看到這裡的家長,都能參加一次我們的父母訓練營。
在這裡,我們有太多同齡的家長,一起交流和分享教育的體會和心得,每天還會有專業的教育導師對家長們一對一指導和點評,糾正家長們的教育問題,引導家長們向更正確,更有動力的方向前進。
當然,這場訓練營的最終目的,其實是讓每個孩子的學習,都能更有動力。
而我相信,孩子的動力,正源自家長此刻的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