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賓南海仲裁案仲裁庭於2016年7月12日17時作出非法無效的所謂最終裁決,海牙國際法庭判決「中國的九段線沒有歷史依據」。中國官方近期密集發聲回應駁斥,菲律賓共和國阿基諾三世政府單方面提起仲裁違背國際法,仲裁庭對本案及有關事項沒有管轄權,中國不接受,不參與,不承認。
意思就是,你們愛仲裁仲裁,who cares?【手動不屑】
南海仲裁案由何而來?
2013年1月22日,菲律賓外交部照會中國駐菲大使館稱,菲律賓就中菲有關南海「海洋管轄權」爭端提起強制仲裁,並聲稱其依據是《聯合國海洋法公約》有關規定。菲律賓向中國提交了就南海問題提起國際仲裁的照會及通知。
2月19日,中國政府多次鄭重聲明,不接受、不參與菲律賓提起的仲裁,並將菲方照會及所附通知退回。
2014年3月30日,菲律賓提交了仲裁申請書,闡述了其實體主張以及仲裁庭的管轄權。
本次仲裁涉及菲律賓對三項互相聯繫的涉及菲律賓和中國在南海關係的事項進行裁決的請求(歸納概括如下):(一)菲律賓請求裁決雙方在南海權利和義務的淵源以及《公約》對於中國在所謂「九段線」內「歷史性權利」的主張的效力;(二)菲律賓請求裁決某些被菲律賓和中國同時主張的海洋地形被恰當地定義為《公約》下的島嶼,礁石,低潮高地或者水下地物。這些海洋地形在《公約》下的定義可能決定它們所能產生的海洋區域;(三)菲律賓請求裁定中國在南海的某些活動是否違反《公約》規定,包括幹擾菲律賓行使《公約》下的主權權利和自由或者進行危害海洋環境的建設和漁業活動。
2014年12月7日,中國政府發表關於菲律賓所提南海仲裁案管轄權問題的立場文件,全面系統闡述中國不接受、不參與仲裁以及仲裁庭對本案明顯沒有管轄權的立場和理據。具體闡述了以下立場:
(一)菲律賓提請仲裁事項的實質是南海部分島礁的領土主權問題,超出《公約》的調整範圍,不涉及《公約》的解釋或適用;
(二)以談判方式解決有關爭端是中菲兩國通過雙邊文件和《南海各方行為宣言》所達成的協議,菲律賓單方面將中菲有關爭端提交強制仲裁違反國際法;
(三)即使菲律賓提出的仲裁事項涉及有關《公約》解釋或適用的問題,也構成中菲兩國海域劃界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而中國已根據《公約》的規定於2006 年做出聲明,將涉及海域劃界等事項的爭端排除適用仲裁等強制爭端解決程序。
然而,在菲律賓執意推動下,仲裁庭仍然強行推進程序。
2014年12月16日,由於中國未在仲裁庭指定的期限內提交答辯意見書,仲裁庭要求菲律賓針對某些管轄權和實體問題提供進一步的書面論證。
2015年3月16日,菲律賓根據仲裁庭的要求,提交了補充書面陳述。
2015年7月7、8、和13日,仲裁庭在荷蘭海牙和平宮進行了管轄權可受理性問題的開庭審理。
2015年10月29日,仲裁庭對管轄權和可受理性問題作出裁決。
2016年6月29日,菲律賓共和國單方面請求建立的南海仲裁案仲裁庭對外稱,公布所謂最終裁決。
本案仲裁庭由五名仲裁員組成,並由加納籍法官Thomas A. Mensah擔任首席仲裁員。仲裁庭的其他成員是法國籍法官Jean-PierreCot,波蘭籍法官Stanislaw Pawlak,荷蘭籍教授AlfredSoons和德國籍法官Rüdiger Wolfrum。常設仲裁法院擔任該案的書記官處。
常設仲裁法院背景資料:常設仲裁法院是根據1899年海牙《和平解決國際爭端公約》成立的政府間組織,總部位於荷蘭海牙的和平宮。常設仲裁法院為國家、國家實體、政府間組織、私人主體間的仲裁、調解、事實調查以及其他爭端解決程序提供服務。
菲律賓為什麼要提出「南海仲裁」?
「自上世紀70年代來,菲律賓長期非法侵佔中國南沙島礁並大搞建設。現在卻賊喊捉賊,濫用《公約》爭端解決機制單方面提起仲裁,是一種『惡意起訴』和訛詐行為。」中國社科院邊疆研究所研究員李國強說。
「菲律賓執意單方面提起南海仲裁案,實質目的是通過仲裁這種手段將其非法侵佔的中國南沙島礁據為己有,從法律上否定中國的領土主權和海洋權益。」中國政法大學國際法學院教授馬呈元說。
各方態度如何?
美國國防部有官員7日稱,菲律賓南海仲裁案仲裁庭作出的裁決將決定本地區是依靠法治和規則繁榮發展,還是取決於實力。美方敦促中菲兩國遵守裁決結果,要求南海領土聲索方避免採取挑釁性行動。
7月11日凌晨,留荷國際法學生學者聯署抗議南海仲裁案的公開信,已收集到超過1000人次的籤名,網站上的點讚超過146萬人次。學生們給這個活動擬的口號是:「全球聯動,呼喚正義」。
國際社會廣泛支持中國南海問題立場,根據公開報導,截至2016年7月11日,已有約70個國家、130個外國政黨和政治組織明確表態支持中國。
這些國家包括:
亞太: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國、汶萊、柬埔寨、寮國、斯裡蘭卡、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斐濟等12國;
歐洲:俄羅斯、波蘭、白俄羅斯、塞爾維亞4國;
非洲:中非、馬達加斯加、幾內亞比索、辛巴威等30多個非洲國家;
拉美:委內瑞拉;
阿拉伯國家:5月12日舉行的中阿合作論壇第七屆部長級會議通過由中國和阿盟21個成員國(包括阿爾及利亞、阿聯、阿曼、埃及、巴勒斯坦、巴林、吉布地等)共同籤署的《多哈宣言》。《宣言》強調,阿拉伯國家支持中國同相關國家根據雙邊協議和地區有關共識,通過友好磋商和談判,和平解決領土和海洋爭議問題。
稿件綜合自:鳳凰新聞客戶端、新華社、央視新聞、廣州仲裁委員會、環球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