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戲劇教學如何在中小學大班教學中開展?
戲劇教學如何與常規教材、課型等融合?
高效英語教學的打開方式到底有多少種可能?
「中小學校英語教研共同體」 第二期線上教研活動邀請到洛陽市第二外國語學校、內蒙古包頭高新一中、陝西師範大學實驗小學的姚臻臻、梁辰、張磊三位老師圍繞「英文戲劇教學課程的課堂實踐與校本融合」進行專題分享,集中探討英語戲劇教學在大班課堂教學中的實踐經驗。
教育戲劇在英語大班常態教育中的實踐
在英語大班常態教學中,常常存在某些弊病:教學停留在語言表層,缺乏真實情境;課堂教學以教師為主;教師授課局限於教材等。為解決以上問題,內蒙古包頭高新一中的梁辰老師在常態教學中引入教育戲劇策略教學,嘗試與學生合作完成課堂教學,使學生在真實語境下進行學習創作,實現課程育人功能。
內蒙古包頭高新一中梁辰老師
本次活動,梁辰老師結合自身經驗圍繞三方面進行分享。
(一)教育戲劇的內涵
教育戲劇(drama in education,簡稱 DIE)是通過戲劇學習方式,以戲劇為媒介,讓學生達到知識認知的一種戲劇教學法。
通常,教育戲劇的教學流程分為三步:
★引起興趣(Action):喚醒情緒。
★研習活動(Reaction):循序漸進地進行劇本或文本的研究和學習,以戲劇遊戲策略為輔,引發學生互動與自學的行為。
★內化認知(Motivation):消化學習到的知識、技能與情感態度,使之成為內在的能力。
在常態教學中,受限於公立校課時以及應試壓力,每學期可以進行 1-2 次整堂課戲劇教育實踐,其餘時間可以採取教育戲劇的活動或者遊戲幫助達成學習目標。
(二)教育戲劇的運用
根據不同的課型,可以有針對性地開展教學實踐。
1. 聽說課
★ 教材:人教版七年級下冊 Unit 7 It's raining
★ 教育戲劇活動:新聞直播(News Report)
★ 目的:創造性的地同天氣中人們的活動
★ 步驟:
學生分組:3-5 人一組
確定角色:主播、記者、各場景中的人物
根據 Five finger strategy, 小組討論出 setting、character、problem、solution 等
記者使用目標句型發問當事人,主持人負責開場和總結
上臺呈現
2. 語法課
★ 教材:人教版七年級下冊 Unit 4 Don't eat in class
★ 教育戲劇活動:情緒過山車(Emotion Roller Coaster)
★ 目的:在情境中練習祈使句的否定形式
★ 創設情境:母親喊話
★ 步驟:
學生入戲媽媽
根據情緒小怪獸的提示,用不同的情緒說出祈使句
3. 閱讀課
★教材:人教版七年級下冊 Unit 6 I am watching TV
★教育戲劇活動:牆上角色(Roles on the wall)
★目的:能夠對比打電話前後主人公的情緒和內心變化,理解作者思鄉之情
★步驟:
學生入戲朱輝
預測端午節在異國他鄉的感受和想法,並畫出朱輝的面部表情,寫出一些關鍵詞描述朱輝的心情、感受、想法或決定
通過 skimming,重新畫出感受和想法
對比兩幅圖,說出心情變化或者不變化的原因
4. 寫作課
★ 教材:人教版七年級下冊 Unit 1 Can you play the guitar?
★ 教育戲劇活動:良心小巷(Conscience Alley)
★ 目的:激發學生的寫作動機,幫助學生產出想法
★ 步驟:
教師入戲:教師表示要去做志願者
強制分組:學生分成兩組,支持或不支持,並說明原因
講規則:解說遊戲規則
辯論與評比:激發學生遊戲的欲望
5. 暖身環節
在教育戲劇中,暖身環節十分重要,幫助學生找準情緒。暖身通常可以分為肢體和感官的暖身。下面以肢體暖身為例。
★教材:人教版七年級下冊 Unit 7 It's raining
★教育戲劇活動:奇妙的身體(Bubble gums)
★目的:肢體熱身進入天氣變化的情境話題
★規則:三人一組,老師說出天氣,中間的學生和旁邊的學生同時站起來表演,中間的學生演人類,兩邊的學生演大自然
(三)整堂課課例研討
在課時和時間的允許下,每一學期可開展一次完整的教育戲劇教學。
★ 教材:人教版七年級下冊 Unit 11 How was your school trip的語法課
★ 教育戲劇的流程:
Action—Reaction—Motivation
Action 啟動情緒:通過感官遊戲——感覺神探活動,啟動視覺、嗅覺、聽覺、觸覺、味覺,進行想像,使學生全身心放鬆並進入農場情景
Reaction的 5 個步驟:
第一步,教師 4 次入戲農夫,進入不同的故事情境,學生學習一般過去時的肯定句以及過去式的變化;
第二步,通過情緒過山車片段扮演,學習一般過去時的一般疑問句和否定句;
第三步,通過思路追蹤,學習特殊疑問句並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第四步,通過新聞播報,練習一般過去時的句型並運用到真實場景中;
第五步,通過記憶相簿的舒緩活動,回憶課堂所有的場景以及目標語言。
Motivation:布置課後作業,通過回憶,寫農夫日記,描述昨天新聞播報的經過以及內心的感悟。
英文戲劇課程的臺前幕後經驗分享
英文戲劇課程如何開展?具體實施方法有哪些?洛陽市第二外國語學校姚臻臻老師分享英文戲劇課程臺前幕後的教學經驗。
洛陽市第二外國語學校姚臻臻老師
洛陽市第二外國語學校學生戲劇海報展示
英文戲劇課具體安排
在戲劇課堂上,老師主要從三個層面引導學生:
第一層面:通過跟讀和摘抄,幫助學生掌握語言知識,提升鑑賞英美文化的能力。學生在反饋本上摘抄喜歡的詞句,一方面培養學生的興趣,提高藝術鑑賞力,另一方面培養學生對美文的賞析能力。
第二層面:幫助學生將語言作為工具和途徑習得新知。在反饋本上,學生嘗試英英解釋,鍛鍊英語思維能力。課堂上,老師幫助學生多角度理解文本,比如看封面猜故事或回答問題,通過上下文語境及劇本場景猜測生詞大意,通過語言和動作描寫分析人物特徵、了解文化背景、體悟人物情感等,抓住一切情感教育機會,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作者用意。同時,通過複述、續寫和改編,促進學生對語言文本的內化。
第三層面:戲劇課堂利用學生天性好動、模仿力強的特點,讓學生在課堂上活躍起來。通過學生的各種展示,促進語言內化,在展示中培養批判性思維和未來世界公民所需要的綜合能力。
課堂上,老師引導學生在假期進行延展性學習,每天進行 20 分鐘有效跟讀,閱讀完指定劇本後,製作手冊、手抄報和 PPT,並堅持配音練習,在語言能力、思維能力、意志品質方面獲得提高,為新學期英文戲劇課程提供助力。
洛陽市第二外國語學校英文戲劇展演
每年 5 月,學校開展英文戲劇展演,學生自備服裝、道具、PPT 等,利用午休時間排練,力求達到最好的展演效果。在此過程中,學生的同理心、領導力、創造力得到極大提升。戲劇展演線上直播得到場外家長一致好評,家長對課程的接受和肯定促成校內和校外教育合力的達成,形成教育同盟,實現育人目的。
「育」 見戲劇,重塑教育理念
什麼是教育戲劇?為什麼要開展教育戲劇?怎樣開展教育戲劇?圍繞 「What、Why、How」 三個議題,陝西師範大學實驗小學張磊老師做了專業分享。
陝西師範大學實驗小學張磊老師
(一)What
教育戲劇是一種創造活動,老師和孩子一起創造舞臺空間和故事情境,借用表演、提問、戲劇活動、遊戲、道具引導孩子思考,激發孩子的想像力、表現力,獲得對世界的真實認知,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從而達到人格塑造的目的。
「希望中國」 青少年英語教育戲劇研究院院長李靜純表示,教育戲劇讓課堂教學變得更加有效:首先,戲劇活動能夠吸引學生自主投入時間;其次,將語言知識融入戲劇活動,學生吸收變得更加高效;再次,語言輸入大幅增長,提升學生的語言總量;最後,教育戲劇加深了學生的接觸強度,這四點便是教育戲劇的魅力所在。
(二)Why
近幾年,全國教育部門和學校正在深化課程改革,對各學科提出全方位育人要求,學生的人文素養、審美情趣、身心品格在專業領域和學校課程建設上受到高度重視。同時,課程改革的發展趨勢對教育戲劇提出系統發展的戰略要求。
兒童是天生的表演者,也是天才的表演者,身心發展的強大動促使他們熱愛戲劇表演。參與有趣的戲劇活動,於他們的成長有十大好處,比如吸引關注、優化語言、與人相處、適應變化、領悟生活、審美體驗、鍛鍊細節、學會傾聽、使用糾錯、增強想像等。
(三)How
1. 理論研究
第一,建構主義學習觀。在教育戲劇中,教師是意義建構的幫助者、促進者,而不是知識的傳授者與灌輸者。學生通過戲劇活動成為信息加工的主體,意義的主動建構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動接受者和被灌輸的對象。教育戲劇通過戲劇背景創設符合教學內容要求的情境,從而提示新舊知識之間聯繫的線索,幫助學生建構當前所學知識的意義。
在理解文本過程中,要求學生主動搜集、分析相關信息和資料,並對情節發展提出各種假設。戲劇表演需要學生儘量把當前所學內容與自身經驗相聯繫,並加以思考,通過肢體語言反饋。其中,聯繫和思考就是意義建構。
第二,多元智能理論。人類的智力是多元的,它除了包含兩種基本智力,語言智力和邏輯數理智力,也包含其他智力,視覺空間關係智力、音樂節奏智力、身體運動智力、人際交往智力、自我內省治理、自然觀察智力和存在智力。而戲劇能很好地幫助學生展示與發展多元智能。
作為藝術形式之一的戲劇,需要學生通過音樂、舞蹈、美術、語言、推理、邏輯、空間、肢體等元素使用觀察技巧,利用人際溝通展現個人情感態度,多元切入點促使學生發揮智力所長,提高學習興趣。
2. 與主教材融合實踐研究
陝西師範大學實驗小學英語教育戲劇課程主要集中在依託主課本將戲劇元素融入課堂和教育戲劇與主教材融合提升學生閱讀素養兩大領域。
依託主課本,將戲劇元素融入課堂
課前熱身:通過戲劇熱身遊戲建立課堂的管理模式,參與者循序漸進投入到學習的氣氛及意境中。
放鬆遊戲:身心放鬆可使人轉移緊張情緒,放鬆是克服舞臺恐懼緊張的基本要求,可使他們穩定而專注的演出,以免發生失常的現象。
課中感官遊戲:視覺、聽覺、味覺、嗅覺以及平衡感是人類接觸及理解世界的感官能力,通過感官遊戲能使參與者的感官更加敏感。
課中溝通遊戲:溝通遊戲使參與者學習運用肢體動作、眼神、表情、語言表達自己感受並理解他人。理解他人與表達自己是人際交往中互動、合群的基本能力。
課尾英文小劇場:經過前期學習準備,多數學生對課文有了一定理解,學生可以利用不同媒介進行表演。同時,其他學生可以作為評委進行評價。
教育戲劇與主教材融合,提升學生閱讀素養
「希望中國」 青少年英語教育戲劇研究院執行院長、課程教材研究所研究員郝建平女士結合多年的實踐研究,詳細介紹了突破課堂戲劇教育瓶頸的具體教學模式——5P 教學,以此助力更多教師將戲劇教學真正深入到課堂實踐中。
具體而言,5P 教學模式主要包括 Preparation、Presentation、Proceeding、Practice、Performance 五個方面。Proceeding、Practice 兩個環節可以合二為一,形成 「4P 教學模式」。
面對新形勢,我們需要重新審視並不斷更新教育理念、教育方式、學習內容、課程建設,增強英語語言能力的學習,提升核心素養,促進文化傳承和文化傳播。「育」 見戲劇,開啟一場美妙的成長之旅。
只看文字摘要不過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