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秋之語V2020
圖 / 網絡
近日,在線職前教育平臺UniCareer發布的《2020海歸就業力調查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顯示,受疫情及就業移民政策收緊雙重影響,海外留學生紛紛轉向國內求職,歸國就業留學生暴增7成,達80萬;近4成海歸年薪不足10萬。
01海外精英歸國就業紛湧而至
Carry ,25歲,國際新聞碩士畢業。去年8月底,Carry在倫敦實習了一個月,然後在當地一家新聞媒體工作。今年海外疫情剛開始爆發時回到國內,加入了求職大軍,但一切都沒有Carry預想中的簡單。她除了英語上,在其它方面並沒有太多優勢。通過父母的熟人關係,她進入過1個電視臺和3個國內知名媒體實習。Carry並不善於和人交流,雖然有一些關係,但也影響她最終沒能轉正。她覺得每一個平臺都很好,但是她都只做一個月實習就得走了。在一次次實習過程中,終於認清了自己並不適合電視媒體,英語才是她的優勢。「我在英國媒體實習時,英語對我是一個挑戰,回到中國,中文對我又是一個挑戰。」「剛開始我期待的薪金是8K-12K,HR經理告訴我,薪水偏高他們給不了,而且我也沒什麼經驗」,後面我降低了薪金期待,薪金一欄填寫4K-6K,最後順利錄取了」,Carry最終去了一家上海的英文報社工作。Carry感嘆前幾年留學畢業回國找工作,還是就業市場的香餑餑。今天卻大不一樣了!
原先不屑於競爭國內職業的海外精英,現在也被逼著回來和原先國內的師兄師妹們「搶食」了!那麼,僧多粥少之下,這一「搶」,誰將會成為2020年的「贏者」?
也不管最後勝利的是海外歸國精英,還是國內高校人才,但可以肯定的是:當本來要就職於各國的海外軍團,相當一大部分忽然迅速轉回中國市場時,留洋與本土兩股力量突然短兵相接,而國內市場內需未必能夠迅速吸納時,就業市場競爭的殘酷程度,便可想而知……
02海外精英團 VS 國內高校團,這場職場競業中,如何脫穎而出?
1、擁有一技之長,用實力說話
沃爾瑪:不看文憑排名全球500強之首的美國零售帝國沃爾瑪,被管理界公認為最具文化特色的公司之一。在沃爾瑪,很多員工都沒有接受過大學教育。擁有一張MBA文憑,並不見得能夠贏得高級主管的賞識,除非通過自己的努力以傑出的工作業績來證明自己的實力。馬雲說:「我從來不看大學文憑,這個不太重要。」
大學文憑不再是職場的通行證,"拼爹、靠臉、唯學歷」不再是路路通,想進職門只有一條路「用實力說話」。在2020年疫情經濟不景的大背景下,很多企業都將會面臨巨大的生存挑戰,企業找員工工是想找實幹的人,能為公司創造財富、帶來利益、有價值的人,不願再養著那些無用的關係戶,在競爭激烈的狀況下,想要在芸芸眾生中脫穎而出,你需要有一技之長,具備一已之實力,在2020這場危機中才能有希望勝出。
2、正確的自我評價
聰明的人只要能認識自己,便什麼也不會失去。 【德】尼採俗話說「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點和長處,也有自己的缺點和短處。
例如:有些人似乎天生就是當領導的料,擁有領導和管理的能力;有些人特別有學習能力特別強;有些人善於表達能說會道;有些人領悟力特別強,常有獨到的見解;有些人辦事沉穩冷靜,富於理性等等不一而足。我們每一個人都擁有屬於自己的特別能力,重要的是要去了解,找出自己特別的能力是什麼?
畢業生除了要清楚自己的特別能力外,還要對自己的所學專業,工作能力,愛好特長,優勢劣勢有清晰的自我評價,對自身的綜合水平能力有客觀和正確的認識。求職前認真想一想,自己適合從事什麼類別的工作?自己的能力可以勝任什麼工作?這樣才能在就業中克服缺點,發揚優點,找到自己滿意的職業。
3、設定職業目標,合理選擇
一天,弟子們和禪師一起在田裡插秧,可是弟子插的秧總是歪歪扭扭,而禪師卻插得整整齊齊,就像是用尺子量過一樣。弟子們感到很疑惑,就問禪師:「師父,你是怎麼把禾苗插得那麼直的?」禪師笑著說:「其實很簡單。你們在插秧的時候,眼睛要盯著一個東西,這樣就能插直了。」於是,弟子們捲起褲管,高高興興地插完了一排秧苗,可是這次插的秧苗,竟成了一道彎曲的弧線。這是怎麼回事呢?弟子很是不解。於是,禪師問弟子道:「你們是否盯住了一樣東西?」「是呀,我盯住了那邊吃草的水牛,那可是一個大目標啊!」弟子們答道。禪師笑著說:「水牛邊吃草邊走,而你在插秧苗時也跟著水牛移動,這怎麼能插直呢?」弟子們恍然大悟。這次,他們選定了遠處的一棵大樹。插完一看,插的秧果然都很直。
設立目標,實現目標,再設立新的目標。這就是成功最快速的方法。
要想把事情做成,就要設定正確、合理的目標。才能有效把事情完成,實現既定目標。
根據自己的興趣條件和愛好來確定職業方向。有些大學生自認為天之驕子,人中龍鳳,找工作往往眼光過高,找工作時往往是看不中別人,看中的別人卻覺得你不行,從而造成就業受挫,產生心理失衡。因此,畢業生要理解初入社會的心理落差,把自己遠大的理想落實在一步一個腳印的努力之中,在就業過程中應不斷調整自己原有的不切實際的就業目標,調整自己的心理定位與擇業目標相適應。
4、抓住機遇
中國首富李嘉誠,他的成功在於對時機的把握。改革開放初期,社會還相對落後,土地也沒有現在這樣的「寸土必爭」。但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下,李嘉誠把握住了商機,在自己並不富裕的情況下借巨款購買了大量的地皮。這樣的舉動需要足夠的勇氣和智慧。也正是這次常人想都不敢想的投資使他發家起業,成為了亞洲地產大亨。
環境越複雜、變化越快,機遇就越多,雖然今年大環境不好,職業需求量減少,但也可能是出現好機遇的時候。機遇的兩大特徵:意外性和短暫性,如果對自己沒有深入的認識和了解,沒有相關的心理準備,即使機遇出現了,也可能意識不到機遇的到來,更不用說抓住機遇了。
發現並把握髮展機遇,需要進行自我的系統分析,做出正確的判斷,並迅速做出合理的選擇和決策。當面對大好機遇時,任何猶豫不決和優柔寡斷都可能使自己錯失良機,要知道機遇是那麼的珍貴,稍縱即逝。
總結 || 想要在求職中脫穎而出,你需要具備這4點要素:
1.擁有一技之長,用實力說話
2.正確的自我評價底
3.設定職業目標,合理選擇
4.抓住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