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的奇怪失敗:一位法國歷史學家給大流行病時代的啟示 | 新京智庫

2020-07-26 精選融媒

來源:新京報智庫

美國的奇怪失敗:一位法國歷史學家給大流行病時代的啟示 | 新京智庫

美國政府在面對冠狀病毒的流行時,就像二戰時法國面對一個不斷進步的德國一樣,沒有做好準備就宣戰了。

新京報訊(記者 李碧瑩)近日,由美國頗具影響力的雜誌Foreign Affairs發表了休斯頓大學榮譽學院教授Robert Zaretsky(羅伯特·扎雷茨基)一篇名為《美國的奇怪失敗:一位法國歷史學家給大流行病時代的啟示》(The Strange Defeat of the United States:A French Historian’s Message for Pandemic Times)的文章。

這篇文章認為,美國政府在面對冠狀病毒的流行,就像二戰時法國面對一個不斷進步的德國一樣,沒有為任何特定的意外事件做好準備的情況下就進行宣戰。想要解釋美國是如何遭受這場「奇怪的失敗」時,就必須先研究歷史,理解當時法國遭遇同樣奇怪的失敗之時,政治和軍事精英們的心態。

作者以八十年前法國淪陷為例,認為要理解法國為何在德國穿越馬奇諾防線6周後旋即宣布投降這樣一場「奇怪的失敗」,要像研究中世紀法國反傳統的歷史學家布洛赫一樣,先研究一下法國政治和軍事精英的心態。

布洛赫總結了三大原因:首先,雖然法國這場「虛假的戰爭」前後持續了8個月,動員了數百萬人入伍,但士兵們卻面臨了物資短缺,尤其是口罩或防毒面具。與此同時,那些擁有口罩或面具的警官卻拒絕佩戴面具。

其次是法國政府的領導力問題。總理愛德華·達拉第只是發布了空洞的規勸,卻無法給出他們要求士兵和平民做出犧牲的明確而令人信服的理由。

最後,政府還試圖粉飾日常生活,讓巴黎的咖啡館裡擠滿了顧客、劇院裡擠滿了觀眾、體育館裡擠滿了粉絲,這樣看起來,城市活力依舊。

因此,布洛赫將責任完全歸咎於政府,認為該國民選的領導人的失職構成了「最令人髮指的罪行」。同時布洛赫指出,任何形式的政府,無論是君主政體還是民主政體,如果體制的既定價值觀與其管理者的實際價值觀脫節,其有效性都會受到損害。

美國的奇怪失敗:一位法國歷史學家給大流行病時代的啟示 | 新京智庫

那麼這與理解美國為何在這場應對新冠病毒中的失敗有什麼作用呢?

作者認為,布洛赫一部未完成的手稿提供了答案,這個答案既適合於解答川普當年是如何崛起並打敗民主黨,同時也是新型冠狀病毒如何橫掃美國這一世界上最強大的民主國家的原因。

這份手稿認為,一個人如果不了解過去,就會誤解現在。

作者表示,美國歷史學家將堅守在傳統預期的馬奇諾防線後面,去探討共和黨的失敗,卻沒有看到川普政府會打破這個國家的建國原則,以及他們自己政黨的原則。

美國政府無法超越心理上的既定條件和先前的物質回報模式,在面對冠狀病毒的流行時,就像法國面對一個不斷進步的德國一樣:它在沒有為任何特定的意外事件做好準備的情況下就宣戰,它也沒有向公眾說明它所面臨的威脅,更不用說說服它做出犧牲了。

此外,作者進一步強調,正如布洛赫所注意到的,儘管布洛赫本人讀過和寫過過去的軍事戰役,但在他遭受可怕和令人厭惡的現實之前,他從來不知道失敗的真正含義是什麼。

或許,當美國人下一次再遇到類似的疫情時,他們的態度會謙卑一些。

相關焦點

  • 美國歷史學家、《哥倫布大交換》作者克羅斯比去世
    美國歷史學家、《哥倫布大交換》作者克羅斯比去世 澎湃新聞 2018-03-18 10:56 來源:澎湃新聞
  • 田賜:美國主要智庫對「一帶一路」倡議的認知及其對中國的啟示
    引子[目的/意義]與世界其他國家的智庫相比,美國智庫起源早、數量多、政策影響力大。通過了解美國智庫對於「一帶一路」的認知,將有助於我們了解美國政府和社會對「一帶一路」倡議的基本態度。在「一帶一路」建設如火如荼和中美關係處於「十字路口」的時代背景下,了解美國精英階層對於「一帶一路」的態度,不僅有助於我們更好地開展「一帶一路」建設、克服潛在困難,也有助於我們更好地調整對美政策、處理中美關係。1 研究背景與方法受制於規模和影響力,不同智庫對於美國政府的影響大小也存在差異。
  • 小說家比歷史學家更理解歷史?法國這位作家有話說
    雖然1976年《革命節日》的出版奠定了她在歷史學家圈子中的地位,但這位巴黎高師哲學專業的畢業生從來沒有把自己放在嚴格的歷史學家的思考框架內,而是如魚得水地穿梭在法國大革命、公立學校、女性、小說幾個研究領域,張弛有度地在歷史學、人類學、文學幾個學科中採擷精華。她是年鑑學派開創的問題史學的堅定實踐者,她所有的著作都是為了回答縈繞在心中的一個問題,即什麼構成了法蘭西的獨特性。
  • 這一次,川普政府深深傷害了中國中產 | 新京智庫
    美國對中國留學人員高度不信任6月1日,美國大使館微信公眾號發布美國政府對部分我國留學生籤證限制措施,嚴控STEM學科籤證,新政將暫停我國某些非移民學生和研究人員入境。如果美方打壓進一步升級,對中國留學生設置更多設限是大概率事件。這將傷害到中國大量普通家庭。 中國留學生大都出身普通中產家庭根據《中國留學白皮書》系列的統計,我國學生海外留學的門檻在近年來明顯降低,普通家庭子女和普通高校學生正成為出國留學群體的主要來源。2015年統計時,國內985/211與普通高校出國留學人數基本相當,分別為45%和46%。
  • 2018新京報·年度特别致敬
    2018新京報·年度致敬 2018新京報·年度經典再現 朱利偉是一位出版社編輯,在11個月的時間裡,她用自己的手機拍下了一百多個在地鐵上讀書的人。我們致敬他們,不在於他們反駁了「歐洲人在地鐵上讀書,中國人只刷手機」的偏見,更重要的意義在於,地鐵上的閱讀之美,會喚起一個又一個愛讀書的人,這一個個閱讀場景,提示當代都市精神生活的另一重向度。
  • 【智庫研究】皮尤研究中心:美國著名民調型智庫
    PRC 創建 16 年以來,通過在世界範圍內開展高級別民意調查的方式對美國公眾生活和國際輿論產生了巨大影響,已成為美國重要的新聞源、「事實庫」和智庫,為美國增進傳播力、爭奪在國際輿論中的話語權和主動權起到了較大作用。作為一家著名的民調型智庫機構, PRC 在國內外媒體中雖有較高的曝光率,但缺乏對其全面、深入地剖析;而對其政策諮詢影響渠道的歸納和對我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所帶來啟示的總結更顯匱乏。
  • 卡爾|歷史學家和歷史學家的事實
    阿克頓在這裡肯定為自己預先做了一個判斷,也是給一位歷史學家的那種奇特現象預先做一個判斷,許多人認為這位歷史學家是該大學近代史欽定講座建立以來最傑出的主講人——但是,他不寫歷史。在阿克頓去世後不久出版的《劍橋近代史》第一卷導論注釋裡,他哀嘆著壓迫在歷史學家身上的要求,「大有迫使他從一位學者變為百科全書編纂者之勢」,阿克頓說這話的時候,實際上也在寫下自己的墓志銘。一些事情已經出現問題了。
  • 斯人遠去:2014年逝世的中外歷史學家
    3月17日,德裔法國耶穌會教士和藝術史學家埃貢•森德勒逝世。Richard FryeThe Heritage of Persia(《波斯的遺產》)       3月27日,美國著名的伊朗學學者Richard Frye教授逝世。
  • |新京智庫學術沙龍
    就此,8月27日,新京智庫發起舉辦「2020年美國大選展望」研討會,邀請了多位知名專家學者以線上與線下結合的方式與會,共商此次超級選舉預期及其即將對世界產生的深遠影響。川普能否連任仍存較大不確定性新京報:川普連任的概率有多大?前段時間,美國疫情對川普的民調影響較大,現在隨著美國的復工復產,疫情數據在降低,到11月份美國大選時,疫情會產生什麼樣的影響?
  • 自戀流行病
    自戀流行病 2015-04-15 16:41 作者:曹玲來源:三聯生活周刊 2015年第16期
  • 杜華:從美國歷史學家第111屆年會看美國史研究動向
    受財富、權力、觀念等因素影響,這些國家在努力捍衛其主權,很多國民也不願成為美國人。在4月13日上午進行的一組名為「重新解釋美利堅國家:來自數據歷史的解釋」討論中,四位發言人利用最新的數據統計技術來考察19世紀的美國國家構建,並探討了如何將歷史研究與大數據結合起來。
  • 林恩·亨特:法國大革命的遺產依舊影響著今天
    每一位歷史學者都生活在自己研究對象所投下的長長的陰影之下,他們用寫作與批判的方式與自己的研究對象生活在相同的時代,目睹他們情感中的偉岸與卑怯,讚美他們的崇高並為之扼腕。愛德華·卡爾對歷史學家的使命有著判詞一般的定義:「偉大的歷史,恰恰實在歷史學家對過去時代的想像為他對當前各種問題的識見所闡明時才寫出來的。」
  • COVID-19病例檢測不足正在威脅法國的流行病控制
    COVID-19病例檢測不足正在威脅法國的流行病控制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2/22 22:15:34 法國IPLESP研究所Vittoria Colizza團隊發現,COVID
  • 「不平等」,為何又讓歷史學家愴然動容?
    一是美國西北大學歷史系講座教授德波拉·柯恩(Deborah Cohen , 1966-),另一位則是劍橋大學現代文化史教授,時任英國皇家歷史協會主席(Royal Historical Society)的彼得·曼德勒(Peter Mandler, 1958-)。這篇批評文字犀利尖刻。
  • 一位法國博士的驚人結論:美國正在大逆轉!
    來源:瞭望智庫文 | 王亞宏 瞭望智庫國際觀察員 編輯 | 蒲海燕 瞭望智庫1法國人眼中的自由市場美國經濟不自由的結論會把芝加哥學派的徒子徒孫氣個半死,但45歲的菲利蓬教授不但結合自身的感性認識從馬斯·皮凱蒂暢銷的《21世紀資本論》到託馬斯·菲利蓬的這本《大逆轉:美國如何放棄自由市場》,法國學者的著作中都帶有西方馬克思主義的影子,在批判的理論和理論的批判方面尤顯犀利。
  • 荷蘭的歷史學與歷史學家
    格勞修斯被後世尊為「國際法之父」,為荷蘭在近代世界體系中獲取一席之地發揮了重要作用,同時也深深地捲入到當時國內的政治鬥爭當中。他的《低地國家編年史與歷史》洋溢著強烈的愛國主義情緒,受16世紀法國歷史學家讓·波丹的影響,其歷史強調氣候、地理環境的作用,強調荷蘭民族的獨特性,為聯省共和國的獨立運動及其所建立的政治體制尋找歷史依據。胡夫特受過嚴格的古典學訓練,曾致力於翻譯塔西佗的歷史作品。
  • 美國史「江湖」中的三大門派|史學|歷史學家|學派|新左派_網易訂閱
    共識學派從四十年代到七十年代在美國史學思想中一直居於主導地位。  他們認為,進步史學誇大了美國歷史發展中的衝突和反抗的層面,因此他們轉而強調美國社會和歷史中的不同的集團都有一個共同的核心價值觀,正是這一核心的價值觀使得美國得以凝結為一個統一的民族。
  • 美國《首屆國會》啟示:人既發揚踔厲矣,則邦國亦以興起
    這一年中國過得比較平靜,而在地球的另一端,西方世界經歷了兩件影響人類歷史進程的大事:法國大革命和美國首屆國會的召開。關於法國大革命的書汗牛充棟,而關於美國首屆國會的專門著作則難以尋覓,或許這次影響深遠的事件在作為新聞的時候,就不具備「女人、金錢和壞事」三個基本噱頭。
  • 五位專家大咖縱論:如何防止人臉識別技術濫用?| 新京智庫
    就此,新京智庫近日組織舉辦了「人臉識別不能被濫用」專題研討會,邀請中國人民大學一級教授、中國法學會副會長、民法學會會長王利明,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薛軍,中國社會科學院科學技術和社會研究中心主任段偉文,中國政法大學傳播法中心研究員、副教授朱巍,DCCI網際網路研究院院長劉興亮多位法律學者與專業人士進行了深入探討。
  • 比爾·蓋茨:新冠肺炎作為第一個現代大流行病將重新定義時代
    他將新冠肺炎病毒稱為「1號現代大流行病」,即現代社會第一場真正意義的大流行病,認為此次疫情將重新定義這個時代。蓋茨稱,這就像一場世界大戰,但不同的是,我們都在同一條戰線上。全人類可以通力合作,了解這種疾病並開發工具與之鬥爭。他認為全球創新是減輕傷害的關鍵。這包括在檢測、治療、疫苗和政策上的創新,以遏制病毒的傳播並最大程度地減少對經濟和福祉的損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