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突顯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家長如何轉化焦慮控制情緒?

2020-12-13 動情則語

疫情致使所有學校都推遲了返校時間,家長與孩子接觸的時間呈幾何數增長。學校通過網絡教育平臺為孩子直播授課,使家庭成為教學前沿和戰場,致使很多家長「深受其害」!

通過這種方式補救了孩子有學不能上的問題,一個多月下來,很多人通過朋友圈曬出自己被「摧殘」的模樣,深感老師的不容易和作為特殊時期家長的無奈。種種問題集中在家裡爆發,使家長與孩子都產生了或多或少的焦慮。

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緒將其轉化為行動的力量呢?本文主要還是以常態下家教中產生的矛盾來解析,畢竟我國疫情已經得到有效控制,即將迎來大範圍的學生返校,希望此文能幫助更多家庭緩釋彼此的焦慮!

孩子正在上中小學的中青年父母都是老人需要關照,有忙不完的工作,當然,最牽扯精力的還是孩子,小時容易鬧病,會經常穿梭於各大醫院,久而久之家長們也快成半個醫生了。

隨著室外運動的增加和年齡的增長,慢慢告別了和老人一同擔驚受怕的階段。關注重心開始改變,為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又要開始對孩子的學業進行全方位的投入。雖然處在義務教育階段,很多家庭在孩子教育的投入計劃也佔了月收入的三分之一以上。

校內除了課堂內容,課餘時間報奧數班、作文班、英語班、繪畫班、樂器班等等不在少數,尤其是到了周六日和寒暑假孩子們甚至比日常上學還要繁忙,人均三個輔導班以上,大大的增加了孩子的學業負擔。

確實有部分學生在這種重壓之下能夠遊刃有餘,這離不開幼時的良好習慣養成和一定的天賦,而大部分孩子都處於疲於應付階段,能夠堅持已然不錯,此時的家長,最大希望是付出能有「實質性回報」,也就是上什麼科目輔導班,就應該在什麼科目上取得較好成績,哪怕不是孩子自願參加的興趣輔導班,也要求達到心理預期。

這是現代社會廣泛存在的傾向性競爭,為何定義為傾向性競爭?因為在這種競爭中很多家長一開始就被傾向性思維模式誤導,盲目的向他人看齊效仿,尤其是那些學習比較優秀而且經過輔導班培訓多次獲獎的孩子,在家長心目中只要肯付出就應該看到孩子實質性的進步,這往往帶有傾向意味的教育方式,忘記了因人而異、因材施教教育的普遍性和根本性問題。

有的家長退而求其次,認為投入及產出差不多也行,一旦差很多內心會開始失衡,慢慢的開始對孩子的學習態度和習慣產生疑問,甚至會全盤否定孩子在學習中所付出的努力,對孩子自信心的打擊會讓他在學習過程中產生侷促心理,甚至懷疑自己的學習能力。

聽不懂得和沒有及時解決問題會越拖越多,學習得不到應有的認可,日積月累會導致心理的壓抑,會把既有的發展軌跡打亂,達不到初始進入輔導班學習目的,繼而影響到課堂知識的學習和運用。

孩子學習成果和家長自認為投入成反比,就會出現在糾正錯誤未果時的情緒失控,一旦開始大部分家長似乎找到情緒宣洩突破口,每每出現相近問題時都會用這種方式解決,一是希望讓孩子得以認識錯誤加以改正,二是家長的情緒能夠得到一定的緩解。

頻繁爆發會產生一定的慣性思維,這個爆發點也會位移,處理好的話他會自我釋懷,如果次次觸動這個點,次次引爆而情緒失控,那麼家長要真切重視起來,長此以往孩子會活在一種壓抑的氛圍中,就如在蓋著瓶子裡的跳蚤一樣,最高點被瓶蓋限制,以後就是打開瓶蓋也會很長時間難以逾越由於變相強化造成的心理障礙。

家長此時如果理性些,會找問題的根本原因,而不是一味地指責孩子學習態度上的不思進取和學習方式上的不夠靈活,那樣你會陷入一種怪圈,在圈子裡只要面對孩子出現類似錯誤時就會咆哮如雷,獨處時又會十分自責。

那麼怎樣從中調整過來呢?

一是情緒控制。內在的改變是多和成功教育經驗的人溝通,或者從書中、網絡中去尋找相關的符合自己能力解決問題的辦法。關鍵是自我剖析,在自己過往中去找尋成功的經驗和失敗的經歷,面對困難和父母指責時是怎樣突破和承受改進的,成功的也不能全盤複製,失敗的就不要再帶給下一代。

重要的是和孩子一同制定解決方案,力求點滴改善逐步扭轉,在扭轉中要絕對控制好自己的情緒,讓孩子先看到你的進步和轉變,會給他以信心和動力,對進步的要肯定但不是誇張的表揚,對於中途徘徊不前的時刻更要有耐心,甚至是強迫自己,畢竟是成年人了,情緒都無法掌控,如何去指責孩子學習中的不妥?

二是環境改善。為了給孩子樹立一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就要給孩子創造積極向上的生活環境,父母言行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夫妻雙方要營造和諧的家庭氛圍,有固定的家庭出遊日和經典益智的共同遊戲時間。

鼓勵孩子日常多接觸積極向上的同學和朋友,共同去做些對他個人有教育意義和歷史意義的事務,主動接觸社會做些力所能及的志願服務類活動,這將成為他以後人生的深海燈塔,再不會因為風浪和階段性失敗找不到方向而失航。

三是持之以恆。做什麼事到最後拼的都是克服困難的定力和決心,在前進和爬坡途中肯定會遇到種種困難而影響轉變的速度和成果,在這個時候夫妻雙方一定要觀點一致,在對孩子的教育上要有始有終。

只要方法得當就不要頻繁更換教育方式,孩子也會在和家長共同努力的過程中發現自己的不足看到自己的進步,這時候需要家長進一步的適當引導,讓他有切實可行的奮鬥目標和學習榜樣,前進的每一步都要踏實有效,學習的每一次都要認真思考,生活的每一分都要充實美好,長此以往必定會讓孩子從學習和生活上帶來根本性的轉變。

父母大都是首次作為家長教育孩子,難免和他人會存在教育觀念和自我認知水平的差距,這種差距也和心態息息相關,平和、積極的心態才是解決問題的基本要素,在教育孩子的同時也是自我教育、自我升華的最佳途徑。

教育是相互的,彼此成就、相互勉勵才是「家庭教育」正確的方向。

(溫馨提示:疫情過後社會需要正常運轉,人人內心絕不放鬆,科學防疫從自身做起!)

相關焦點

  • 2020年中國家庭教育現狀:家長焦慮普遍存在
    新京報訊(記者 吳蘋蘋)疫情是否對親子關係造成影響? 11月7日,第十三屆新東方家庭教育高峰論壇在京開幕,以「後疫情時代的變與不變——讓雲端的孩子有幸福的童年」為題,探討後疫情時代家庭教育的深層次問題。
  • 《2020年中國家庭教育現狀調研報告》:家長焦慮普遍存在
    原標題:《2020年中國家庭教育現狀調研報告》:家長焦慮普遍存在疫情是否對親子關係造成影響? 11月7日,第十三屆新東方家庭教育高峰論壇在京開幕,以「後疫情時代的變與不變——讓雲端的孩子有幸福的童年」為題,探討後疫情時代家庭教育的深層次問題。
  • 父母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緒——家庭教育公益講座之二
    上期講座回顧2020年4月10日,我校家委會主任陳昌海,就如何幫助孩子有效居家學習,進行兩個多小時在線講座及答疑。這場「及時雨」幫助了760多位家長正確面對這種新型的居家學習方式,80多次提問有效解決了家長的困惑。
  • 疫情之後,我們如何面對分離焦慮,如何實現無為而為的家庭教育?
    近期,寧波赫德幼兒園又將推出兩場線上主題公益講座,攜更多家長為孩子的成長助力! 如何幫助幼兒緩解分離焦慮4月29日周三,19:00-20:00生活中,我們可能看見或經歷過這樣的情境,當孩子和自己的父母分開後,就會哭鬧不停,他們不願待在陌生的環境中,更不願與不相熟的人相處。孩子所經歷的這種情緒困擾,就是分離焦慮。不同幼兒分離焦慮的表現也不一樣。
  • 博家師優:家庭教育別讓情緒毀了你對孩子的愛
    人這一生當中要接受三種教育,即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一個孩子最重要的便是人生開始階段的家庭教育。2020年受疫情影響網上課程學習興起,改變了學生的學習方式,進一步突顯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可當下社會,很多家長在家庭教育孩子的時候,總會受到自己情緒的影響。甚至有許多家長,不同程度地存在拿孩子當出氣筒的情況。那樣會很容易使自己惡劣的情緒轉嫁到孩子身上,這樣的後果不堪設想。那麼,這樣做到底會有什麼影響呢?
  • 怎樣化解家長教育孩子的焦慮情緒?
    #剛剛放暑假,我們的「家庭教育群」裡的許多群友都開始交流孩子如何管理的問題,話題主要談論的是:孩子在家裡如何如何難於管理,比如,孩子不做作業,孩子頑皮搗蛋,孩子不聽話……等等,總之一句話,孩子不好管。其實,這是家長管理孩子中常見的焦慮情緒的表現,所以,本文就來探討一下家長孩子管理中情緒管理。
  • 致家長:父母如何緩解自己的焦慮情緒,不給孩子帶來壓力?
    這種家長或許並不願意承認的不知道與不確定性,也是焦慮情緒的來源之一。有些時候,父母的決定與孩子的決定正相反,從而出現雙方都不想看到的情緒對抗,反而加深了焦慮與無助的情緒。因為疫情,可以玩的變少了,活動變少了,樂趣變少了,焦慮變多了,不確定性變多了,抑鬱變多了……這時候,和家長通話時,如果家長還在利用通話時間強化疫情和焦慮的話,可以試想一下,孩子會覺得和家長們通話是愉快的享受的呢,還是會覺得是增加焦慮和抑鬱的氣氛?
  • 如何有效控制焦慮情緒
    ,那勢必先賢們都思考和試圖解決過這一問題,選擇了幾家之言,聽聽大佬們怎麼控制焦慮。以上是我對於這個方法的理解,埃利斯在《控制焦慮》一書中介紹了更多的理論背景和實踐運用,這本書也在我的焦慮時期有幫助到我,推薦閱讀。
  • 焦慮情緒和焦慮症如何區分?戰勝焦慮情緒的5種方法
    接下來,跟隨本文一同詳細了解↓↓↓  焦慮情緒和焦慮症如何區分  1.焦慮程度與實際處境並不相稱  焦慮症患者會對生活中的某些問題過分擔憂緊張,不該恐懼的恐懼,不該緊張的緊張,放大了各類危險,這種擔憂與現實處境並不相稱。
  • 《家長情緒控制指南》請查收!
    消息來源:央視新聞 由於疫情的原因,孩子擁有了史上最長的寒假。但由於特殊兒童學習的日程改變,活動範圍大部分都在家裡,孩子難免不適應,甚至有退步的情況出現,家長在應對這些情況前,也需要正視自己的情緒問題。
  • 高考情感:高考前一周內,如何調節學生與家長的焦慮情緒
    在幾天後,將會有幾千萬考生步入考場,而在這個高考的調整階段,如何解決學生和家長的焦慮感,成為了很多人面臨的問題。在距離高考一周的這個時間段,學生與家長都達到了高度緊張的狀態。雙方在這段時間裡也很容易產生摩擦,從而使學生產生一些負面情緒,甚至會讓這種情緒持續到高考,但這樣就會影響考生的考試狀態。學生和家長不如在這個時間段冷靜下來,雙方都保持和平的狀態,討論下如何才能保證心態不被影響讓高考時學生的狀態調整到最佳。
  • 高考臨近,家長如何緩解焦慮情緒
    一、高三家長焦慮眾生相距離2020年高考只剩下30多天了,家長的焦慮情緒不比孩子少,這種焦慮源自疫情前後深深的對比帶來的恐慌和失落:1、現代版「忍者神龜」:疫情期間,在家裡家長精心伺候著寶貝們,但是大多數高三寶貝是拒絕讓家長進他們臥室的,美其名曰
  • 家庭教育如何擺脫焦慮
    2018年9月1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發表重要講話,從「四個第一」的高度對家庭教育作出了深刻闡述。從現實來看,我國家庭教育存在哪些不足與困惑,實現良好家庭教育的路徑是什麼?如何構建家庭教育的社會支持體系?光明智庫邀請專家深入解析。
  • 輔導作業逼瘋家長?別讓情緒主宰家庭教育
    不知從何時起,家長輔導孩子作業「情緒崩潰」屢屢成為新聞,輔導作業這事兒儼然成為社會公共話題。《中國青年報》曾報導,某在線調研調查了兩萬名家長,結果發現,超九成家長曾因輔導作業「情緒崩潰」,其中,孩子的「注意力不集中」是最大元兇。近一年來,我也會輔導孩子學一學幼小銜接的知識內容,也經常會控制不住自己,發點脾氣。
  • 認識情緒的重要性,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
    人生也是這樣,我們經常想著要如何快速賺錢、提高地位,卻忽略了要時刻緊握手中的「方向盤」,控制好自己的情緒。職場上,我們因為控制不好情緒,可能會丟掉工作。婚姻中,我們因為控制不好情緒,可能會丟掉愛情。家庭裡,我們因為控制不好情緒,可能會讓父母傷心。生活中,我們因為控制不好情緒,可能會斷送友誼。或許,很多人知道控制情緒的重要性,然而就是控制不了。這就好像我們從小就知道要「好好學習」,但仍然做不到一樣。已經意識到了,為何做不了?
  • 情緒管理很重要 如何教孩子控制自我的情緒
    原標題:情緒管理很重要 如何教孩子控制自我的情緒   教孩子控制自我的情緒一直以來都是一個很重要的事情,畢竟自我情緒能不能良好的控制關係著寶寶未來的人際關係以及未來能否立足於社會,那麼家長應如何教孩子控制情緒?讓孩子學會控制情緒有多重要?
  • 疫情期間,孩子在家裡,真的是對家庭教育的考驗!
    面對這樣的疫情,給教育帶來了方方面面的考驗,尤其給家庭教育帶來了考驗!焦慮的媽媽遇到了青春期叛逆的孩子,可不一點都著!讓他明白學習的重要性!你自己也去學習一些東西,看看梵登讀書會或關注一下李玫瑾,聽聽他們講的,先從自身改變!讓自己不焦慮,靜心地關注他關注的東西,然後入手說到他心坎上!另外,別扯別人,自己沒教育好,往別人身上找原因,不合適!」唉,這又一個急吼式的父母,帶出一個叛逆的孩子!
  • 家庭教育陷困境,可能源於家長的壞脾氣,親子溝通需學會情緒控制
    作者/青青編輯/青青在家庭教育裡家長總是躲不過會對孩子發飆,孩子也一定承受過父母的怒火,但孩子對於情感的感知是十分敏感的,家長的壞脾氣可能在不經意間影響了孩子的發展。父母就算明白這個道理,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來來回回幾次,父母和孩子的親子關係就會僵硬,家長再想要教育孩子,孩子也未必會聽勸了。
  • 家庭教育怎樣走出焦慮?
    家庭教育怎樣走出焦慮?,該如何做父母?一段時間以來,因家庭教育缺失導致的校園霸凌等事件時有發生,甚至各地家庭教育進入立法程序,這讓越來越多父母陷入思考與焦慮。  改變「以自己的想法看待孩子未來」的視角  「未來是什麼?未來是一個科技信息快速發展的時代,而我們的青少年將是這個未來的主人。所以以他們的眼界去看問題,就成了我們特別關心的問題。」
  • 什麼才是好的家庭教育,開學季給家長的8點忠告
    文/諾媽(本文內容皆為原創,轉載請註明,圖片來源於網絡侵權請聯繫刪除)距離「神獸們」開學已經有幾天了,但是由於疫情原因孩子們在家待的時間比較長,學習也由線上轉為線下的形式,所以很多家長都比較擔心孩子是否能調整自己,擔心孩子在學校的學習狀態,擔心孩子和同學的相處情況,擔心孩子是否能很好的適應學校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