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or噩夢?詳解手肘韌帶置換重建術 西格康復恐需數月

2020-12-11 騰訊體育

騰訊體育訊 北京時間5月1日,洛杉磯道奇隊傳來不幸消息,球隊主力遊擊手科裡-西格(Corey Seager)右手肘傷勢經過檢查後確定需要進行韌帶置換手術。作為2016年國聯最佳新秀,西格今年在出賽26場後就基本確定2018賽季報銷,西格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從2017年夏天開始手肘就出現狀況,賽季尾聲更是無法完全發力傳球,春訓西格努力加強手肘肌肉復健無奈還是無法避免手術的命運。

那到底什麼是手肘韌帶置換重建手術呢?為什麼將這項手術稱為(Tommy John Surgery)?為什麼職業棒球運動員聽到這一手術通知往往都會賽季報銷?而手術後他們的命運又將如何呢?

手肘韌帶置換重建術英文名是(UCL, Ulnar Collateral Ligament Reconstruction),具體是指因為手術醫生需要將病人手肘尺骨的韌帶進行置換,一般情況是從病人身體其他部位(一般大腿後側或者前臂)的肌腱取來替換。1974年整形外科醫生弗蘭克-喬布(Frank Jobe)對洛杉磯道奇隊投手湯米-約翰(Tommy John)成功實施了該手術,康復後的約翰並又投了13個賽季最終大聯盟生涯留下了288勝,名列大聯盟史上左投手勝投榜第七位。因為湯米-約翰是第一位成功進行該手術的職業運動員,所以也以他的名字命名該手術,而弗蘭克-喬布一直擔任洛杉磯道奇隊特別顧問直到2014年去世。兩人之間的傳奇故事也在2013年被ESPN列為拍成紀錄片。

1974年當時醫生告訴約翰手術康復的機率只有1%,而在18個月復健置換約翰重新回到了大聯盟賽場,而如今接受手術康復的機率超過85%,不但手術時間只需1個小時左右,但因為需要訓練肌腱足以起到韌帶的強度,所以復健的過程投手在12個月左右,野手則為6-10個月時間。2014年美國某運動醫學期刊發表一篇關於MLB投手接受TJ手術的論文,其中收錄了179位接受該手術大聯盟投手,他們中148位重返大聯盟賽場,只有5位沒有辦法回到職棒賽場投球,但148人各項投球數據都比手術前有所下降。

近年來華盛頓國民隊的史蒂芬-斯特拉斯伯格和現芝加哥小熊隊投手達比修有都經歷了手肘韌帶置換手術,兩人術後球速依舊犀利,讓不少人產生了開這個刀會讓球速變快的錯覺,更有甚者覺得開刀對運動員本身並不是件壞事。手肘韌帶置換手術的確能讓運動家獲得一次重返巔峰的機會,但卻不是100%肯定的事情,並不是所有人都能像郭泓志一樣經歷3次TJ手術依然能夠堅持,大多數人可能像陳偉殷一樣受傷後狀態不如從前,而田中將大這一採用注射血小板保守治療也不在少數。

無論如何手肘韌帶置換手術改變了棒球的歷史進程,未來依然會有很多職業棒球運動員會接受這項手術,而他們中勢必有人能夠健康回歸也會有人就此沉淪,從手術到復健再到回歸賽場,運動員需要付出的努力都是難以想像的,不論結果如何他們對於棒球的堅持才是讓他們重回賽場的根本。(陳暉)

相關焦點

  • 前交叉韌帶重建術後康復,7個階段歷時1整年!
    膝關節前交叉韌帶損傷是運動系統常見損傷之一,傷後關節疼痛、穩定性差、自然修復困難,嚴重影響患者的正常功能活動,並且使骨關節炎的發生率增加。圖片來源:Pixabay膝關節前交叉韌帶斷裂後關節不穩,通常依賴外科手術重建前交叉韌帶才能根本解決。
  • 19歲大學生交叉韌帶斷裂 黑龍江省醫院「全內」前交叉韌帶重建術助...
    最後,小嶽和家人慕名來到哈爾濱工業大學附屬黑龍江省醫院關節與運動醫學科(骨外三科),王巖主任為其接診後,根據小嶽的病情和心理狀態,為他設計並開展了省內首例「全內」前交叉韌帶重建術,不僅少取了自己的韌帶,而且最大限度保護了膝關節骨質,讓熱愛籃球的小嶽重新燃起了能上場打球的希望。
  • 人工韌帶重建前交叉韌帶——中國經驗與多中心失敗病例臨床研究結果
    「新型」人工韌帶如同人工關節置換,同樣被骨科運動醫學醫生作為替代移植物廣泛應用於關節韌帶重建,特別適合前、後交叉韌帶損傷的治療。通過文獻檢索與回顧,全球人工移植物應用於前交叉韌帶的臨床科研報導在過去十年中呈逐年增加趨勢,起碼有五種不同的新型人工韌帶應市。
  • ACL重建術後粘連的康復策略(精品文章,ACL重建必看)
    ACL術後粘連的康復現狀 在國外,前交叉韌帶ACL重建術後關節粘連的發生率為1%。 在國內,由於多數醫院在行前交叉韌帶重建術後,對患者缺少及時、系統、科學的康復治療,大部分患者由此易發生關節粘連,而往往關節粘連造成的功能障礙遠勝於手術前的關節不穩。 因此,正確的認識術後發生的關節粘連,科學化、人性化處理術後粘連就顯得極其重要。
  • 全膝置換韌帶平衡無法避免股骨假體旋轉對線不良
    在股骨假體的旋轉對線評估中,術中基於解剖線的手工測量技術在不同術者之間差異較大,因此其可重複性較差。韌帶平衡技術是另一種評估股骨旋轉對線的方法,然而,這一技術評估的準確性尚無相關研究報導。A,術前CT圖像上股骨旋轉測量,TEA與PCA兩線之間夾角的銳角為−6°。B,術後CT圖像上股骨旋轉測量,TEA與PCA兩線之間夾角的銳角為−3°。 由兩位放射科醫師對線進行測量。所有患者術中均通過韌帶平衡彈性裝置(tensor device,  B.Braun-Aesculap, Tuttlingen, Germany)確定股骨的旋轉對線情況。
  • 手肘疼痛,警惕旋前圓肌綜合症,這些相關康復知識應該知道
    研究指出,接受保守治療的患者,有50%可以在四個月之內康復。本文將介紹針對旋前圓肌綜合症的理學檢查和康復治療。旋前圓肌壓迫測試(The Pronator Compression Test):在雙臂的旋前圓肌處(如圖)施加壓力,若30秒之內橈側的三指半(即大拇指、食指、中指與半側無名指)開始有麻電感,即為陽性,代表您的正中神經已受到壓迫。
  • 愛悅麗格馬力院長「面部綜合韌帶提升術」全新首發
    2019年8月31日,「 面部綜合韌帶提升術發布會暨愛悅麗格瑞藍培訓基地揭牌儀式」在北京成功舉辦!發布會上,愛悅麗格醫療美容整形業務院長、瑞藍全球指定注射醫師、2019年度GAIN至臻大師面部注射訓練金牌講師、馬力院長為我們分享了面部綜合韌帶提升的新技術,以及產品的選擇,如何利用好韌帶的支撐作用達到更好的效果。
  • 微創Aspiration及SoSuperior全膝關節置換系統近期雙雙獲批上市
    全膝關節置換術(Total Knee Arthroplasty, TKA)是中晚期膝關節退行性病變的主要治療方案。有數據顯示,至2020年國內全膝關節置換手術量將達到40萬例。如何提高患者滿意度,加快患者術後康復速度,使他們早日回歸正常生活,是人工關節領域研究者們面臨的一個重要課題。幾十年來,各國研究者們針對手術中前後交叉韌帶的功能替代進行了持續探索。
  • 前叉韌帶斷了必須手術嗎?
    十字韌帶損傷的治療中,有一個重要的技術叫「關節鏡下十字韌帶重建術」,就在關節鏡下,在股骨和脛骨上按一定角度各打一個隧道,將重建的材料穿過隧道用螺釘固定在骨骼上。重建韌帶所用的材料,曾經用過一種高分子材料,由於外來材料的張力欠缺以及在體內長時間可能出現的異常現象,近年來已經很少採用。目前採用較多的是自體肌腱,就是從患者自己身上取某一段肌腱(以前有人用過髕腱,現在很多人用半腱半膜肌腱),固定在十字韌帶的位置。
  • 人體前十字交叉韌帶損傷的治療和康復!
    常見原因前十字韌帶撕裂在女性中的發生率高於男性,從青少年到年紀較大的運動員都是如此。大部分前十字韌帶撕裂都來自於膝關節非接觸類損傷。需要原地旋轉和急轉方向的體育運動(足球和籃球)最常發生非接觸性前十字韌帶損傷。前十字韌帶撕裂可能伴隨半月板撕裂或側副韌帶損傷。
  • 七年前意外墜落傷 左手手肘活動受限 52歲的他終於能用左手碰到...
    7年前意外受傷左手手肘無法正常伸直、彎曲王先生是江蘇人,7年前,因意外從高處墜落導致左手手肘骨折。當時,由於拍片顯示骨折移位不明顯,便只採取了保守治療,用上了石膏固定。之後,王先生患部的腫痛情況消失,骨折處也慢慢癒合,然而肘關節的活動卻受到了限制,越來越不靈活。
  • 菏澤市二院:成功開展關節鏡下膝關節前後交叉韌帶同時重建手術
    魯網6月28日訊近日,菏澤市第二人民醫院骨二科完成了一例複雜而細緻的手術——關節鏡下前後交叉韌帶同時重建術+內側副韌帶及半月板修復術,手術創傷小,恢復快,病人萬分感謝。患者蔣女士,33歲,因「車禍致左膝腫痛、活動受限2小時入院」,查體:左膝腫脹明顯,內側皮下淤血,膝關節壓痛明顯,抽屜試驗陽性,側方擠壓試驗陽性;經磁共振檢查診斷為「左膝關節前後韌帶斷裂,左膝內副韌帶斷裂,左膝內側半月板撕裂脫位,左膝外側半月板損傷」。
  • 增效膝關節置換術 清華長庚骨科採用最新關節假體
    增效膝關節置換術 清華長庚骨科採用最新關節假體清華長庚醫院11月14日電(通訊員 孫長鮫)膝關節疼痛是很多老年人的通病,全膝關節置換術(TKA)已成為治療終末期骨性關節炎的優選方案,可有效緩解膝關節疼痛、改善膝關節功能、提高生活質量,且該技術已發展非常成熟。
  • 用自體肌腱做前叉韌帶重建多長時間能好?專家:6-8周是關鍵
    當我們前叉韌帶受損後,主流有三種移植物能幫助韌帶重建。 如果用自體的膕繩肌肌腱做了前交叉韌帶重建,那什麼時候能恢復結實,進行運動呢? 01-韌帶康復時間 要了解韌帶的康復時間,首先要知道韌帶的轉歸過程。
  • 美國骨科醫師學會:前交叉韌帶損傷診療指南
    總體印象在病史查體、磁共振檢查、重建方式、移植物類別方面取得了較為強烈的證據;在股骨隧道技術、手術時機、功能支具、術後康復等方面也有較好的證據支持;但在兒童前交叉韌帶損傷、保守治療等方面的推薦等級則有限;在交叉韌帶的放射學檢查和交鎖性膝關節的推薦等級屬於專家共識性意見。
  • 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歐陽元明:膝關節損傷與置換
    (5)膝關節韌帶損傷。膝關節微屈、穩定性較差時突然受到外力,容易引起內側或外側副韌帶損傷。如內側副韌帶損傷患者會感到膝關節內側疼痛、壓痛,出現腫脹、活動受限。除此之外,還有寒冷、運動不當、不良走路習慣、風溼等原因均可引起膝關節疼痛。
  • 內側髕骨韌帶重建顯著改善膝關節功能
    北京積水潭醫院運動醫學中心8月15日發表的一項研究結果表明,內側髕骨韌帶(MPFL)重建治療復發性髕骨脫位能夠明顯改善髕骨穩定性,且術後膝關節功能評分和運動等級評分均較術前明顯改善。
  • 【糾結】十字韌帶斷裂要不要手術——剖析、思考、判斷和抉擇
    十字韌帶損傷的治療中,有一個重要的技術叫「關節鏡下十字韌帶重建術」,就在關節鏡下,在股骨和脛骨上按一定角度各打一個隧道,將重建的材料穿過隧道用螺釘固定在骨骼上。重建韌帶所用的材料,曾經用過一種高分子材料,由於外來材料的張力欠缺以及在體內長時間可能出現的異常現象,近年來已經很少採用。目前採用較多的是自體肌腱,就是從患者自己身上取某一段肌腱(以前有人用過髕腱,現在很多人用半腱半膜肌腱),固定在十字韌帶的位置。
  • 【科普工作委員會】膝關節前交叉韌帶損傷的術後康復
    【科普工作委員會】膝關節前交叉韌帶損傷的術後康復 2020-12-11 17:2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私教必學 x 2020年 x 餘亮老師 x 關節鬆動術及整合運動康複課程排期
    美國Deep Muscle Stimulator應用認證挪威SET懸吊體系運動治療師中國針灸推拿協會高級按摩師Mulligan關節鬆動術手法認證肌能系貼扎技術認證足踝生物力學療法認證阿基米德懸吊系統技術認證Anatomy Trains 肌筋膜手法治療師德國MTT醫學運動康復認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