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新媒體藝術家Daniel Iregui是 Iregular Studio 創始人,目前主要在蒙特婁市生活和工作。他的作品完美融合了科技和設計,雖然從事新媒體藝術創作不過8年左右,但是在獨樹一幟的創作風格下,他的作品總能觸動人心。如今從英國一路展出到中國,粉絲已經遍布半個地球。
「裝置的實際存在」和「虛擬實境的結合」是Iregular團隊創作一直堅持的核心,他們希望存在於現實世界的作品能將觀眾帶入虛擬的世界。
Daniel認為虛擬實境不僅要呈現虛擬,更要注重現實。這些虛擬的感官感受卻是真實存在於現實中的,每個人都能切身體會和感受。在參與互動的過程中,觀眾能夠擁有真實的感受,這種思考的意義超越了幻象。
《Playhead》
2012年,Daniel為在加拿大蒙特婁舉辦的 TEDxUdeM 創作了作品 Playhead。裝置被設置在蒙特婁街頭,行人走至《PLAYHEAD》前,會和LED屏上的光點相對應,並成為一個移動的音符。
而當多名參與者共同配合站定時,樂譜便無比自然的形成了。通過互動即可彈奏出美妙動人的音樂,Daniel希望以此鼓勵人們互相合作交流。
《ECHOES OF ABSENCE 》
聲音也會化成一種力量。當一位觀眾對著隧道大喊時,只見LED燈往隧道底部一路亮起。燈光亮到底部後,上一位觀眾的聲音又反彈回來,傳入當下觀眾的耳膜。
互動的過程充滿了超現實與科幻感,Daniel以此方式,讓跟這件作品互動過的人產生了奇妙的聯繫。
Moon
也許觸摸月球就在咫尺之間,Daniel Iregui用作品打出一條「月球通道」,再借觀眾之手創造出不停變化的月球表面。人們置身其中仿佛在月球上行走,感覺真實而刺激。
Daniel表示這件作品的創作靈感來自太空人對太空所見所聞的親身體驗。為了營造出真實的太空氛圍,裝置被安放在絕對隔光的黑暗房間裡,也沒有設置背景音樂,觀眾只要一進入這個空間,就能切身體會到遨遊太空近距離接觸月球的感受。
《Control No Control》
這件作品的創作初衷就在於行為是如何被塑造以及控制到底是個什麼樣的概念。一段影音包括五個階段,每個階段都有五種不同的聲音和視覺形態,觀眾可以在每一種模式裡探索不同的幾何互動圖形。
觀眾可以通過手指觸碰屏幕,激發五階段的聲音和圖像,感受圖像跟隨手指的變化。屏幕上的「光線」隨著手指的移動可以展現不同的樣子。
《Omnipresence》
《Omnipresence》是一個4米數字版的「鏡中鏡」,觀眾在它前面,隨機的一個動作,都會被記錄,並呈現在無數個鏡像中,觀眾如置身於數個平行時空中,在虛幻空間中體味孰真孰假。當你站在「它」面前,便可以看到無數個複製的自己。
Daniel 不斷創造新的「世界」,突破我們的想像。他把觀眾參與看作作品的一部分,用自己獨特的思想引導觀眾在遊戲中體驗和思考,將看似遙不可及的數字藝術帶進普羅大眾的視野。
* 部分文獻資料來自於網絡,若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繫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