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南省兒童醫院新生兒重症監護室劉嬌嬌
我們常用「嬰兒般的皮膚」來誇讚別人的皮膚狀態好,可是,剛出生的小豆豆卻令人心驚:全身大面積滲血,軀幹、四肢等全身皮膚缺失達1/3,隨時面臨感染等風險。這到底是咋回事兒?
驚喜變驚嚇新生兒皮膚出現缺損
「看到孩子那一刻,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豆豆爸爸說,寶貝出生本來是一件高興的事兒,可是自己剛出生的孩子身上全部是血紅的,皮膚缺損,好像肌肉和血管裸露在外面一樣,觸目驚心。
當地醫生告訴他們,孩子可能患的是先天性疾病,必須馬上轉往大醫院治療。經過多方打聽,豆豆父母決定將孩子轉院到河南省兒童醫院新生兒重症監護室。
「入院時,孩子的雙上肢內側、雙腋下、軀幹及雙下肢可見大面積皮膚缺失,血紅色的肉暴露在外,存在感染風險,同時孩子還有發熱症狀。」該院新生兒重症監護室主治醫師王潁源說。
河南省兒童醫院新生兒疾病診療中心主任康文清介紹,豆豆患的是新生兒先天性皮膚缺損症,為臨床上較為少見的發育缺陷疾病,屬於先天遺傳疾病,發病率為十萬分之一。出生後就表現為皮膚缺失,並且部分患兒會進行性加重,出現感染等風險,危及生命。先天性皮膚缺損症治療的關鍵是預防感染和促進癒合,需要多學科合作,於是立即與燒傷整形科、皮膚科以及康復醫學科等多學科聯合會診,為患兒制訂詳細的治療、康復及護理計劃。
二十多天打贏護理持久戰
小豆豆入住的多功能暖箱,採用鳥巢模擬子宮環境,減少患兒的不安全感,讓患兒得到充足的睡眠,有利於病情的恢復。同時,給患兒創造安靜、溫溼度適宜的環境,減少光線和聲音的刺激。
為了減輕寶寶創面損傷造成的痛苦,促進缺損皮膚癒合,減少併發症,醫護人員持續為他進行藥物泵入。每次換藥,動作都極其輕柔,光換藥就要花上一個多小時。
對於皮膚缺損的寶寶,細緻的護理是一場持久戰。不僅要關注缺損皮膚的生長狀況,也要時刻留意寶寶的各項監測數據,包括生命體徵和24小時出入水量監測。
在新生兒重症醫護團隊二十多天的治療和精心護理下,寶寶治療全程無感染,從裸露的皮膚伴著滲出膿液的創面,到結成黑色的硬痂,再到黑痂脫落,露出新生的淡粉色皮膚,寶寶現已康復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