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皮膚缺損症要重點防感染

2020-12-20 大河網

    醫護人員為小豆豆做護理

    □河南省兒童醫院新生兒重症監護室劉嬌嬌

    我們常用「嬰兒般的皮膚」來誇讚別人的皮膚狀態好,可是,剛出生的小豆豆卻令人心驚:全身大面積滲血,軀幹、四肢等全身皮膚缺失達1/3,隨時面臨感染等風險。這到底是咋回事兒?

    驚喜變驚嚇新生兒皮膚出現缺損

    「看到孩子那一刻,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豆豆爸爸說,寶貝出生本來是一件高興的事兒,可是自己剛出生的孩子身上全部是血紅的,皮膚缺損,好像肌肉和血管裸露在外面一樣,觸目驚心。

    當地醫生告訴他們,孩子可能患的是先天性疾病,必須馬上轉往大醫院治療。經過多方打聽,豆豆父母決定將孩子轉院到河南省兒童醫院新生兒重症監護室。

    「入院時,孩子的雙上肢內側、雙腋下、軀幹及雙下肢可見大面積皮膚缺失,血紅色的肉暴露在外,存在感染風險,同時孩子還有發熱症狀。」該院新生兒重症監護室主治醫師王潁源說。

    河南省兒童醫院新生兒疾病診療中心主任康文清介紹,豆豆患的是新生兒先天性皮膚缺損症,為臨床上較為少見的發育缺陷疾病,屬於先天遺傳疾病,發病率為十萬分之一。出生後就表現為皮膚缺失,並且部分患兒會進行性加重,出現感染等風險,危及生命。先天性皮膚缺損症治療的關鍵是預防感染和促進癒合,需要多學科合作,於是立即與燒傷整形科、皮膚科以及康復醫學科等多學科聯合會診,為患兒制訂詳細的治療、康復及護理計劃。

    二十多天打贏護理持久戰

    小豆豆入住的多功能暖箱,採用鳥巢模擬子宮環境,減少患兒的不安全感,讓患兒得到充足的睡眠,有利於病情的恢復。同時,給患兒創造安靜、溫溼度適宜的環境,減少光線和聲音的刺激。

    為了減輕寶寶創面損傷造成的痛苦,促進缺損皮膚癒合,減少併發症,醫護人員持續為他進行藥物泵入。每次換藥,動作都極其輕柔,光換藥就要花上一個多小時。

    對於皮膚缺損的寶寶,細緻的護理是一場持久戰。不僅要關注缺損皮膚的生長狀況,也要時刻留意寶寶的各項監測數據,包括生命體徵和24小時出入水量監測。

    在新生兒重症醫護團隊二十多天的治療和精心護理下,寶寶治療全程無感染,從裸露的皮膚伴著滲出膿液的創面,到結成黑色的硬痂,再到黑痂脫落,露出新生的淡粉色皮膚,寶寶現已康復出院。

相關焦點

  • 先天性心臟病手術後,要怎麼護理?這5個保養措施要做好
    先天性心臟病手術後,要怎麼護理?1、讓患者保持良好心態出現先天性心臟病之後,需要注意心態的護理,在手術之後患者心態保持良好,也是促進健康的有效方式。如果總是存在不良的情緒,很有可能會導致身體健康受損,不利於身體的康復,反而可能導致心臟病復發。
  • 亞洲女嬰多發先天性膽道閉鎖
    劉超提醒,對於患有先天性膽道閉鎖的兒童,雖然不提倡飼養寵物,但如果執意要養小狗或龜、魚都問題不大,由於貓有感染弓形蟲的危險,因此,應避免飼養。然而其疾病症狀卻在接下來不知不覺中逐漸顯露,通常在寶寶出生後3~4周,父母可能發現孩子的眼白髮黃且皮膚偏黃,這種現象會日益加重,隨著病情突飛猛進,孩子的皮膚可能呈黃綠色或灰綠色,同時出現皮膚瘙癢、情緒煩躁等症狀。「如果家長發現孩子大便顏色越來越怪,似乎帶有白色、灰色跡象,或是尿色非常深,如同紅茶顏色,都得警惕先天性膽道閉鎖發生的可能。」
  • 先天性耳前瘻管不容忽視
    湖南省兒童醫院 李曦先天性耳前瘻管是兒科臨床常見的先天性外耳疾病,由第一、二鰓弓的耳廓原基在發育過程中融合不全導致,發病率為1.2%,可一側或雙側發病,男女之比約為17:1。
  • 先天性腎上腺發育不良皮膚會變黑?了解此疾病,才能配合好治療!
    導語:在安慶潛山有一家人本在高興英潔二胎,但是孩子剛出生半個月,就開始出現嘔吐、吐奶和嗜睡的情況,精神狀態不是很好,體重增長也特別慢,皮膚的顏色越來越暗沉,本來是一個白白胖胖的小孩,現在皮膚越來越黑。1、什麼是先天性腎上腺發育不良先天性腎上腺皮質發育不良也稱為先天性腎上腺皮質功能減退症,是因為遺傳因素造成糖皮質激素分泌不全,並且還有皮質激素不足等多類的疾病。該病臨床表現為個體差異、病因不同、發生年齡及病情嚴重程度等。
  • 遺傳性 CARD9 基因缺陷可引起致命性深皮膚真菌感染
    巨噬細胞,樹突狀細胞,角質形成細胞的缺陷可能是引起皮膚真菌侵襲CARD9缺陷患者真皮的原因,因為Q289X的突變導致了表達缺失,R101C的突變引起患者單核細胞衍生的樹突狀細胞較低的表達水平。   深度皮膚真菌感染是一種嚴重的,有時可由皮膚癬菌引起的致命性的真菌感染。據報導,  深度皮膚真菌感染患者具有無已知的免疫缺陷。
  • 高齡產婦胎兒易畸形 如何預防胎兒先天性心臟病?
    核心提示:高齡媽媽是高危妊娠的「重點保護對象」。專家提醒,35歲以上、曾生育過先心病兒、孕早期誤服過藥物等孕婦都要做好先天性心臟病的預防工作,頭三個月要減少不良刺激,4-11周要到正規醫院做胎兒超聲檢查,看看寶寶有無心臟異常。   相應政策生二胎!
  • [株洲]嬰兒患先天性魚鱗病 皮膚像去鱗的魚皮
    昨日上午,在新生兒科醫生辦公室,寶寶正在睡夢中,新生兒科主任李繼紅輕輕打開她的衣服和小手兒看了又看,身上的皮膚已經好得差不多了,摸上去也很柔嫩。站在一旁的張爸爸說,他家住蘆淞區,12月3日,女寶寶降臨,有六斤多重,原本是件大喜事,可寶寶看上去有些問題。  「孩子剛生下來的時候,全身通紅,很乾燥,像是覆蓋了一層僵硬黃色油膠樣物。
  • 系統性紅斑狼瘡患者:疫情期間兩個重點,防感染,防復發!
    中南大學湘雅醫院風溼免疫科主任醫師張衛茹教授 紅斑狼瘡患者:防感染和防復發哪個更重要? 近日,《中國-世界衛生組織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聯合考察報告》(以下簡稱報告)發布報告指出,新冠肺炎病毒幾乎人人易感,並無特異性易感人群,這就意味著每個人都要加強防範意識,紅斑狼瘡患者也不例外。
  • 先天性脊柱裂--簡介
    先天性脊柱裂簡介 先天性脊柱裂是一種先天性的脊柱裂隙,可發生於脊柱前方的椎體,或脊柱後方的椎弓,而以後方裂為多見。、局部皮膚毛細血管瘤等;病理學分為以下幾類: 1、皮下竇道:可出現在顱-脊柱背側任何節段。
  • 人體信號:耳朵周圍長洞或是先天性第一鰓裂畸形
    小羽今年三歲,在她半歲大的時候,媽媽無意中發現她右側下頜角皮膚上有一個針眼大的「小洞洞」,當時也沒在意。沒想到幾個月後,小羽右側下頜角的皮膚紅腫如龍眼大,到當地醫院就診,診斷是先天性第一鰓裂瘻管合併感染。手術讓孩子重展笑顏一開始,小羽的爸媽擔心手術後萬一孩子面癱,因此不願意給孩子手術。
  • 先天性心臟畸形
    早期補葉酸 防胎兒無腦畸形辦法:吃綠葉菜或葉酸片...但如果血中促卵泡素和睪酮含量正常,睪丸活組織檢查也正常,可以肯定是輸精管道被堵塞了,或者是先天性輸精管發育不全。否則,可能是生精功能問題。也可以做一次x光照相,即做一次輸精管精囊腺造影術。這種造影術早在1913年就用於臨床了,因有一些副作用,一直沒有得到很好的發展。過去做造影術時,要先切開陰囊皮膚,然後用注射針穿刺入輸精管,...
  • 胎兒有先天性心臟病,到底要不要生下來?
    在門診的日常工作中,經常會碰到孕婦拿著產檢的彩超單子來諮詢:「醫生,胎兒有先天性心臟病,我到底要不要把他生下來啊?」有的家長追求完美,再簡單的先天性心臟病患兒也要求引產;有些父母很艱難的才懷上寶寶,不管多複雜的先天性心臟病患兒都要生下來。
  • 先天性心臟病常見的7個症狀需警惕,早發現早治療,提高治癒率
    1、皮膚青紫先天性心臟病的患兒最典型的臨床表現就是皮膚青紫,一般在出生後即存在青紫現象,也有可能在出生後3~4個月逐漸顯現,口唇部、指甲以及鼻尖部最為明顯。2、心臟雜音先天性心臟病的患兒會在心臟聽診時聽到明顯的心臟雜音比較響亮粗糙,嚴重的患兒還會伴有胸前區的震顫。
  • 新生兒期兒童的保健重點
    並且,分娩過程中的損傷、感染延續存在,先天性畸形在此期表現出來。因此,新生兒保健是兒童保健的重點,並且生後1周內新生兒的保健是重中之重。而且在2005年的世界衛生組織(WHO)的年度報告中,把過去的兒童保健,改為新生兒及兒童保健,可以看出新生兒保健的重要性。
  • 皮膚炭疽可防可治 青黴素就是特效藥
    省疾控中心昨日表示,廣東近15年無皮膚炭疽病例,市民無需恐慌新快報訊 記者 陳楊 實習生 邱潔娜 通訊員 粵康信 報導 近日新華社報導,江蘇省連雲港、遼寧瀋陽接連發生人感染皮膚炭疽傳染病疫情。廣東省疾控中心昨日接受新快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廣東近15年無皮膚炭疽病例,該病可防可治,市民無需恐慌。
  • 鈣濃度異常會導致先天性心臟病
    國內根據上海市二個區對先天性心臟病的發病率的調查結果證實,楊浦區為佔活產新生兒的0.67%;徐匯區為0.72%,也就是說我國每年的新生兒中,約有10萬以上患先天性心臟病。有關先天性心臟病的確切病因尚未定論,主要是由於心臟、大血管在胚胎早期發育失常或發育障礙所引起的心血管解剖結構異常的一組先天性畸形的疾病。包括數十種從簡單到複雜的心臟或大血管的發育異常。
  • 預防胎兒先天性心臟病,孕媽咪必知檢查重點
    臨床上,每千名新生兒中,就有8至10位罹患先天性心臟病,部分引起原因不明,但部分則是媽媽在懷孕初期受到病毒感染,或因使用藥物導致;醫師指出,先天性心臟病又分為發紺型心臟病、非發紺型心臟病及阻塞型心臟病等三種,若胎兒能透過早期心臟超音波檢查診斷,早期治療,就能改善預後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