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事人參加庭審記錄改革案件庭審 需要注意的8個問題

2021-01-09 澎湃新聞

此前,我們分別解答了推進庭審記錄改革試點工作中、最關心的問題。可能會有小夥伴想問:「庭審記錄改革除了與法院人相關,也與訴訟參與人有著不小的關係呀,所以針對當事人、代理人最關心的庭改問題,能不能也幫我們解答一下呀?」

今天

我們繼續來為大家解答

建議拿小本本記下來!

01

用錄音錄像替代庭審筆錄是個創新舉措,有明確的法律依據嗎?

答:有。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進一步推進案件繁簡分流優化司法資源配置的若干意見》(法發[2016]21號)第11條提出:「推行庭審記錄方式改革。積極開發利用智能語音識別技術,實現庭審語音同步轉化為文字並生成法庭筆錄。落實庭審活動全程錄音錄像的要求,探索使用庭審錄音錄像簡化或者替代書記員法庭記錄。」《關於人民法院庭審錄音錄像的若干規定》(法釋[2017]5號)第八條規定:「適用簡易程序審理民事案件的庭審錄音錄像,經當事人同意的,可以替代法庭筆錄。」

02

庭改模式對訴訟參與人來說有什麼好處呢?

答:最大的優勢就是可以實現對整個庭審活動的全面記錄。新的庭審記錄模式,肯定了錄音錄像的法律效力,省去了庭後訴訟參與人核對筆錄的環節,相對傳統庭審方式來說更加方便快捷。同時,該方式也克服了傳統庭審模式中,庭審節奏受書記員打字速度所限的不足,當事人及代理人能夠充分發表意見、展開辯論,無需刻意停頓下來等待書記員的記錄,或擔心書記員的概括式筆錄中遺漏己方的重要陳述內容,整個庭審過程更加流暢,能最大程度地落實庭審實質化要求。再者,錄音錄像替代庭審筆錄的庭審模式,運用電子筆錄和電子示證展示,充分緩解了以往庭審中可能發生的訴訟參與人記錄重點和翻找證據時應接不暇的問題,也給訴訟參與人更多的時間去思考和辯論。

03

第一次參加庭改案件庭審,與傳統庭審模式相比,有什麼需要特別注意的地方或者需要提前做好哪些準備?

答:庭審記錄模式改革改變的只是記錄庭審活動的載體形式,庭審流程還是和以往一樣,訴訟參與人不需要特別準備。為了整個庭審更規範、更流暢,也便於法官和訴訟參與人庭後能更好地回溯庭審活動,建議訴訟參與人注意以下兩點:一是證據材料儘量在開庭前全部提交。以便書記員提前掃描進案件電子卷宗,庭審中法官可以通過調閱電子卷宗展示證據,確保庭審高效有序推進。二是庭審過程中遵守發言規則。發言靠近話筒,講普通話,儘量做到吐字清晰、聲音宏亮、用語文明、表達準確,同時遵守發言先後順序,不隨意打斷他人發言。庭改案件雖然沒有書記員到庭記錄,但庭審系統會自動生成一份音字轉寫文字材料,訴訟參與人如能做到上述幾點,有助於提高這份文字記錄材料的準確率。

04

庭改模式下,庭審結束後訴訟參與人不需要再籤署筆錄。既然系統會生成一份音字轉寫文本,我能否請求法庭讓我先在電腦端或者通過列印的方式閱看一下這份材料?

答:當事人想看同步生成的音字轉寫文本是可以的,庭後也可以自行登錄訴訟服務平臺查閱,還可以向承辦法官申請複製。但是正如之前所述,這份材料只是對庭審錄音的文字轉寫,其主要作用在於供法官庭後撰寫文書、二審法院回溯庭審情況作參考,不具有傳統庭審筆錄的法律效力,所以當事人沒有必要在庭後進行核對,對於庭改案件來說,你在庭審中的全部陳述都是以錄音錄像為準。

05

以往我在筆錄上簽字之前,都會先瀏覽一遍,確認無誤後再籤字;現在開完庭沒有了筆錄核對、補充環節,如何確保錄音錄像數據的真實性和完整性呢?

答:智慧庭審系統通過兩種方式確保錄音錄像數據的真實性和完整性。一是在錄音、錄像文件形成過程中疊加時間水印;二是運用區塊鏈數據存證技術,庭審結束後錄音及文字材料上傳至伺服器,生成哈希指紋,系統自動記錄錄音及音字轉換文字材料的起止時間、有無中斷、文件大小、哈希指紋等信息,形成《上海法院適用庭審記錄改革案件元數據記錄表》(以下簡稱元數據表),由當事人電子籤名後歸卷保存。採用區塊鏈技術後,庭審記錄的真實性和完整性更有保障,當事人完全不用擔心。

06

庭審結束後當事人需要籤署元數據表,表上所載的哈希指紋是什麼意思?為什麼要籤署元數據表?

答:區塊鏈技術和哈希指紋都涉及比較專業的技術領域。區塊鏈技術具有「不可偽造」「全程留痕」「可以追溯」等特性,是目前全球普遍認可的高安全高性能數據存儲技術,哈希算法是區塊鏈的核心技術。一份數據文件哪怕只改動一個字或者錄音缺少一秒鐘,哈希指紋也會發生變化。所以如果當事人對錄音錄像的完整性和真實性提出異議,只要比對錄音文件的哈希指紋和自己籤字確認過的元數據表上所載哈希指紋是否一致即可。庭審數據文件的真實性和完整性可以通過技術手段予以校驗。

07

我在其他法院還有別的案件,需要出示本次庭審的筆錄材料,適用錄音錄像替代庭審筆錄後,我需要筆錄材料怎麼辦?

答:申請流程和以往一樣,只不過筆錄的載體形式不一樣。案件審理過程中,當事人可以向承辦法官申請,複製庭審錄音或其智能轉換的文字記錄;已經歸檔的案件,則可以向檔案管理部門提出複製申請。庭審記錄無論採用傳統書面方式還是錄音錄像方式替代,均是對法庭審理全部活動的客觀記錄,錄音錄像的記載還更全面呢!

08

8

紙質筆錄歸檔後可以留存幾十年,錄音錄像這類電子數據是否也一樣穩定可靠呢?

答:這個問題完全不用擔心。根據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關於錄音錄像替代庭審筆錄電子檔案離線備份暫行規定》,替代庭審筆錄的庭審錄音錄像除了在線存儲於伺服器外,還採用離線電子數據備份予以歸檔保存。離線備份採用檔案級藍光光碟疊加硬磁碟的雙介質雙備份,以及本地備份和同城異地備份的方法,有效防止在線存儲硬體故障、網絡病毒損害、人為惡意操作、強電磁環境等數據災害以及水災火災、建築物損毀等非技術化災難,可以說是非常安全可靠了。

如果您對庭審記錄改革工作

哪一方面的內容感興趣或有疑惑

也歡迎在文末留言哦!

點擊回顧

重磅 | 上海高院決定開展庭審記錄改革試點工作

上海新增8家法院為庭審記錄改革試點法院

上海新增4家法院為庭審記錄改革試點法院

庭審記錄改革,法官最關心的十六個問題

關於庭審記錄改革,書記員最關心的是什麼?

來源|上海市徐匯區人民法院

文字: 王莉 張碩洋

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

原標題:《當事人參加庭審記錄改革案件庭審 需要注意的8個問題》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要素式審判方法在庭審記錄改革中的運用
    需要予以注意的是,此項改革舉措的實行並非單向、孤立的,在思維方式上應革故鼎新、在推進節奏上需循序漸進、在具體方法上則宜統籌兼顧,尤其要注重對既有改革成果的科學運用,通過不同改革舉措間的對接、互補,能夠促成庭審記錄改革工作更為順利、迅捷的落地生根。
  • 書記員記錄庭審亟待改革
    ,歷年來我國一直是由書記員擔任庭審記錄,要求書記員客觀、真實的記錄庭審的全過程,但審判實踐中,書記員記錄的庭審筆錄不盡人意,筆者在案件評查中發現庭審筆錄中存在不少問題,主要有:  1.字跡潦草、錯字、別字多。
  • 書摘:適用簡易程序審理民事案件的庭審錄音錄像,經當事人同意的,可以替代法庭筆錄
    此條規定突破了對傳統紙質筆錄的限定,涉及庭審記錄方  式的變遷,具有重要的價值和意義。    一、庭審錄音錄像替代法庭筆錄的適用範圍    庭審錄音錄像替代法庭筆錄的適用範圍限定在適用簡易程序審理的民事案件,並且經當事人同意。其主要基於以下四個方面因素的考慮。1.滿足人民群眾的司法需求。
  • 庭審大提速,發光的「書記員」記錄庭審筆錄可達音速!
    在這起糾紛案件中,原告投保人提交了多達16組證據,保險公司方面也是態度強硬、決不讓步。本以為庭審會是一場持久戰,沒想到,僅花了一個半小時就結束了。  22頁筆錄,一個半小時。要是在過去,起碼需要3個小時以上。  「還以為要開一天的庭,現在『語音轉錄』省去了等待書記員記錄的時間,效率大大提高。」代理該案件的李律師說。
  • 書記員如何做好庭審記錄工作
    自進入法院工作以來,本人任書記員一年有餘,從起初的懵懂到現在的熟悉,對如何做好庭審工作也得出一些淺顯的經驗看法,以期能夠對書記員的庭審工作發揮實用價值。  結合《人民法院書記員管理辦法(試行)》第二條之規定,我認為書記員的庭審工作主要分為三個部分,分別是庭前準備、庭審記錄和庭後文書製作,三個部分緊緊相連,相互影響,共同決定著案件的最終質量。
  • 當事人能否當庭拍照、複印民事案件庭審筆錄?
    庭審是訴訟的重要環節,而庭審筆錄記錄著庭審的各個流程,包含著當事人的陳述、提交證據的內容以及雙方激烈的辯論。一個好的書記員能夠通過當事人繁瑣的語言歸納出當事人的真實意思,能讓人透過一紙文字感受到庭審現場的火藥味。
  • 當事人可就近在線參加庭審 重慶首個跨域庭審系統上線
    跨域庭審系統庭審流程示意圖法院供圖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11月7日17時50分訊(記者 李嫋)不必到庭審地,就近找個法庭,就可參加庭審。近日,重慶首個跨域庭審系統在市四中法院上線。今後,當事人在轄區兩級法院機關暨派出法庭,可通過同步音頻視頻傳輸,就近在線參加庭審活動。
  • 上鐵法院在民事、刑事、行政案件中試點錄音錄像替代庭審筆錄!
    原來,自2020年4月1日起上海法院啟動為期6個月的運用現代科技深化庭審記錄改革試點工作為貫徹落實市高院關於深化庭審記錄改革試點工作的部署要求,優化審判資源配置,提高庭審質效,提升司法公信力,4月13日至14日,上鐵法院作為首批庭審記錄改革試點法院之一,嘗試運用庭審錄音錄像替代庭審筆錄的方式開庭審理了三起案件
  • 第62期丨正當程序視角下在線庭審規範性問題研究——以351個在線庭審為樣本
    (一)在線庭審的基本情況351個在線庭審樣本中,婚姻家庭繼承糾紛、合同糾紛、勞動爭議、特別程序案件較多,其中婚姻家庭繼承糾紛39件、服務合同糾紛17件、勞動合同糾紛17件、房屋租賃合同糾紛11件、金融借款合同糾紛9件、宣告無民事行為能力和宣告公民死亡案件8件。其中,採用在線庭審最少的兩大類案由為人格權糾紛和物權糾紛。
  • 北京三中院首試「無人記錄」庭審方式 案件平均審理時長縮短46%
    、《關於人民法院庭審錄音錄像的若干規定》(法釋[2017]5號)及《民事訴訟程序繁簡分流改革試點實施辦法》(法[2020]10號)為制度依據,自2020年3月19日啟動以「庭審錄音錄像替代書面筆錄」的記錄方式改革,施行以來,共有89件案件通過庭審錄音錄像方式進行記錄,案件平均審理時長縮短46%。
  • 長沙市天心區法院首試 「無人記錄」庭審模式
    不過,由於書記員記錄水平不高,在司法實踐中經常會出現法官提醒訴訟參與人放慢語速,好讓書記員準確記錄的情況;甚至也有因書記員庭審筆錄記錄錯誤,導致判決文書出現錯誤,或者要求訴訟參與人再次到法院來進行確認、修改的情況。傳統的庭審記錄方式拖延了庭審效率,書記員記錄錯誤還有可能導致「錯案」。因此,改革庭審記錄方式勢在必行。
  • 民事案件庭審中舉證和質證的技巧及注意事項
    先說舉證吧,想了解舉證有哪些技巧和注意事項,那的說下舉證的程序,舉證分為庭前舉證和庭審舉證,庭前舉證主要是提交證據,通常情況下,當事人在收到開庭傳票的時候,同時會受到一份舉證通知書,上面會寫明舉證的期限及相關規定,也就是說,法院會提前通知你準備證據,啥時候得把證據準備好,啥時候提交給法庭,這裡需要注意得是,準備和提交得證據一定要有調理,最好是列個目錄,做好標註,儘量不要逾期
  • 庭審錄像替代筆錄 四川崇州法院首次使用這種庭審方式審理民事案件
    封面新聞記者 鍾曉璐近日,四川省崇州市人民法院元通法庭在線審理了一起離婚糾紛案件並當庭宣判。記者了解到,與以往審理方式不同的是,本次庭審並無庭審筆錄,取得代之的則是庭審的現場錄像。開庭前,主審法官在庭前分別徵求原被告意見,雙方均同意使用庭審錄像替代庭審筆錄。
  • 海南陵水法院首試民事案件庭審新布局改革
    央廣網海口10月12日消息(記者朱永 通訊員方茜 楊小莉)今日,記者從陵水法院獲悉,自10月起,該院民事案件庭審首次試用新的庭審布局,使民事庭審實現新變格,為海南法院民事案件建立新型庭審布局作出了有益嘗試。
  • 江蘇:民間借貸當事人本人應當到庭參加庭審
    2020年8月31日,江蘇省高級人民法院發布《關於健全完善防範與打擊「套路貸」及虛假訴訟長效機制的指導意見》。《意見》第19條規定:「強化當事人本人、證人到庭參加訴訟。民間借貸案件應當強化當事人本人到庭接受調查、質詢,要求借貸雙方對借貸合意形成過程、款項交付及還款等款項往來情況作出說明並提供證據。傳票應當註明當事人本人到庭要求和拒不到庭的法律後果。
  • 打官司時,一定不要忽視庭審記錄,否則會吃大虧
    我遇到過一些當事人,他們起初都以為庭審記錄就像是平常我們開會時的會議記錄一樣,只是忠實的聽寫庭審中所有人的發言那樣。這樣的認知,每次我都需要花點時間溝通交流,幫助他們重新調整。庭審記錄的重要性,不是一篇文章能說得清的,是需要大量實務的操作和學習思考才能真正理解的。
  • 淺論當前庭審筆錄所面臨的問題及解決方法
    本文通過對當前庭審筆錄特徵及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認為庭審記錄是客觀性與主觀性的統一,具有獨立的法律價值。指出當前庭審筆錄存在缺乏合法性、客觀性、公開性、規範性等諸多問題。並就如何提高庭審筆錄的質量提出了自己的見解。  關鍵詞:庭審筆錄 公開性 筆錄評審機構   人們每談到法院司法能力建設,就想到法官對案件的審理能力和執行能力。庭審筆錄卻鮮有論及。
  • 淺議如何做好庭審筆錄
    庭審是整個審判活動中的重要部分,隨著審判方式改革的深入,庭審在訴訟中的地位和作用愈來愈明顯,因此,完整、準確、快速地將庭審活動記錄下來,是書記員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也是體現法院司法能力和司法水平的一個方面。筆者根據自己的工作實踐,就如何製作一份優秀的庭審筆錄和大家探討。
  • 徐匯法院探索智慧庭審 錄音錄像替代庭審筆錄
    新民晚報訊 (記者 袁瑋)自上海法院庭審記錄改革試點工作開展以來,徐匯法院推進錄音錄像替代法庭筆錄及音字轉換技術的法庭應用。截至4月10日,累計運用錄音錄像替代庭審筆錄開庭61件。圖說:徐匯法院探索智慧庭審,錄音錄像替代庭審筆錄 徐匯法院供圖4月9日13:50,徐匯法院第二法庭,一起特許經營合同糾紛案即將開庭。法院知產庭法官俞海苓和書記員張琤步入法庭,俞海苓登錄「上海法院智慧庭審系統」,選擇即將開庭審理的案件,點擊「準備開庭」後開始庭前準備工作。
  • 【惠州審判】當前民事庭審存在問題之分析及建議
    依據我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三十八條及第一百四十一條的規定,我國民事庭審除去核對當事人、宣布案由、審判人員、書記員名單,向當事人告知訴訟權利義務及詢問當事人是否申請迴避等事項外,一般會分三個階段進行,分別為法庭調查、法庭辯論、法庭調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