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院花開醉不休,鄉村景美引客來」。走進勉縣周家山鎮紅光村,一幅清新美麗的新農村畫卷盡收眼底:鬱鬱蔥蔥的樹木掩映著紅瓦白牆的房子,家家戶戶門前用柵欄圍建起花菜園,構成了一處處美麗的風景,一幅幅文明公益宣傳畫在路邊延伸……
鄉村「道德文化牆」 精神文明建設的主陣地
「敬老記於心,孝老見於行」、「美化生態家園,家庭幸福美滿」。近年來,周家山鎮紅光村把「文化牆」作為一項重要民生工程,不但美化了環境,還讓公民道德建設、精神文明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舉足可觀,抬頭可見,文化牆已然成為精神文明建設宣傳的主陣地。
在鄉村文明行動建設中,紅光村堅持做「活」鄉村文化,育「實」鄉風文明,精心繪製群眾喜聞樂見的「道德文化牆」,不僅讓村容村貌煥然一新,還將鄉村文明新風普及到千家萬戶。據了解,該村文化牆充分考慮農民群眾的喜愛方式和接受程度,在創作形式上注重生動活潑、寓教於樂,廣泛採取國畫、漫畫、卡通畫、書法、諺語等多種藝術形式,力求通俗易懂、簡潔明了,讓農民群眾易於接受、樂於接受。宣傳內容上更是囊括了「中國夢」、「講文明 樹新風」「清潔城鄉 美化家園」、孝賢文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家風家訓」、「明理感恩誠信自強」等。把弘揚傳統美德與美化景觀有機結合起來,將一面面舊牆壁變成會「說話」的文化牆,向村民傳遞社會的正能量。
村規民約助推鄉風文明 加強村民自我管理
「遵國法,守村規,勤致富,優生育,講衛生,愛環境……」,村規民約已經成為紅光村傳播鄉風文明,傳播傳統美德的重要載體,紅光村將當前社會情況,鄉風文明建設,社會傳統美德等內容巧妙的融入到村規民約中去,讓民眾自覺遵守,傳播鄉風文明,弘揚傳統美德。
今年以來,紅光村不斷加強村規民約宣傳教育工作,在村規民約修訂和完善工作中,立足實際,把村民行為規範、環境衛生、移風易俗等作為村規民約修訂的基本要素,保證易記、易懂、易行。同時,還充分發揮黨員示範作用,通過設立黨員示範崗、監督崗等,鼓勵黨員帶頭參與、帶頭執行、帶頭宣傳村規民約,並開展村級「五好家庭」「十星級文明戶」「好婆婆、好媳婦」評比活動,切實增強村民自覺遵守村規民約的意識。通過完善村規民約,逐步實現了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為清潔衛生、美化家園、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打下了良好基礎。
開展道德講堂活動 促傳統美德繼承與發揚
「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百善孝為先,當今我們更應該做到『行孝之舉,踐行當下』」。12月1日上午,紅光村開展了以「傳承中華美德,弘揚孝道文化」為主題的宣講活動。轄區群眾代表35餘人參加了此次活動。
活動中,宣講員給我們講述了好丈夫羅福成,照顧癱瘓在床妻子二十餘載,從不叫苦叫累,他的這種患難見真情、相濡以沫的精神讓人感動。參加道德講堂活動的轄區村民王永安說道,羅福成是大家公認的好丈夫。妻子因病癱瘓在床,生活不能自理。羅福成幾十年如一日照顧癱瘓的妻子,沒有任何怨言,展現了自己的拳拳愛心、職責擔當。活動歷經1個小時結束。這道「道德心靈雞湯」讓在座的每一位轄區村民都感受頗深。村民們紛紛表示,百善孝為先,他們會在今後的生活中從細微處做起,關愛父母、孝敬老人。
黨員幹部擼袖子 志願服務花開新農村
近日,紅光村發生了三件奇怪的事:貧困戶劉保保家大變樣,連「插腳的地兒都沒有」的房屋煥然一新,變得清清爽爽乾乾淨淨;村組的道路比往日格外乾淨;村37名貧困戶兒童和留守兒童免費上起了補習班.....原來這一切都是紅光村黨支部和勉縣雷志願服務隊的成果。
今年,紅光村黨支部書記湯小林結合本村實際並邀請縣「雷鋒志願隊」的一起致力於本村的建設成立了紅光村志願服務隊。紅光村黨員志願者包括黨支部全體黨員,同時匯集了入黨積極分子、黨員發展對象、熱心群眾和愛心人士共計26餘人的力量;志願服務者年齡大多分布在50—60周歲,其中最小的志願者僅有12歲,最大的72歲。服務對象為全體黨員群眾,側重於老年人、未成年人、困難群眾等群體;服務內容包括文明新風、便民利民、扶幼助老、環境提升等方面。正是這樣一支年齡層次參差不齊的志願服務隊,卻成為村裡推進各項工作的主力軍。
志願服務,已成為紅光村的靚麗名片,折射出志願者們無我的境界,有我的擔當。他們以真情付出傾情奉獻,描繪出新時代農村文明實踐的嶄新畫卷。(通訊員 吉慧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