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走我走了」,媽媽和3歲兒子賭氣,贏了一時卻輸了一輩子
在很多家庭中,讓不少家長頭疼的就是跟孩子的溝通問題,雙方之間的互不理解,常常會引發一場大爭吵,而這樣的爭吵往往是很傷感情的,甚至造成親子間的隔閡,家長跟子女之間常常賭氣,誰也不讓誰。而有一位家長,就因為跟自己的3歲兒子賭氣,後悔了一輩子。
這位家長平時還是很注重陪伴自己的孩子的,每天晚上都會帶孩子到公園散步。每次都跟孩子約定只能在公園裡玩一個小時,但是對於愛玩的孩子來說,一個小時哪裡夠用,因此每次都要再磨蹭一個小時,任憑家長怎麼勸說都不肯走。
這天媽媽在工作上遇到了不如意的事情,心情真的很差,就讓孩子趕緊回家休息。但是孩子還是在公園裡玩得不亦樂乎,不肯回家。媽媽頓時氣上心頭,對著孩子大吼:&34;以為這樣跟孩子賭氣,孩子就會乖乖聽話。
沒想到孩子還是不肯回家,媽媽就真的賭氣走了,孩子馬上就哭著追上來了。媽媽認為自己還是贏了,就自顧自地走著,走到一半聽到身後傳來急剎車的聲音,回頭一看孩子已經被車撞倒了。醫生到場的時候孩子已經沒了呼吸,贏了一時卻輸了一輩子,媽媽痛不欲生。
在生活中這樣家長跟孩子賭氣的場景還有很多很多,家庭之間爆發無休止的爭吵,而親子之間無法溝通的原因,家長應該知曉。
1、 親子之間閱歷不同造成代溝
由於父母和孩子之間巨大的年齡差異,雙方成長在兩個截然不同的環境裡,所經歷的人和事不同,三觀自然也會有差異。在某些方面,雙方之間的看法不僅不同,更難以接受對方的觀點,由此產生的代溝使親子間溝通變難。
2、 隔閡已經產生,溝通變難
由於親子雙方日久年深的代溝,孩子對於父母親的牴觸變得越來越嚴重,慢慢地,在親子之間就會產生隔閡,而此時雙方都不肯妥協,就會讓這樣的隔閡更加嚴重,使得溝通越來越難,爭吵也就越來越多。
對於很多家長來說,和孩子之間產生爭吵,是他們最不想經歷的。但其實,只要找對方法,親子之間的溝通也能變得很有效。
首先,根據孩子的特點來創建自己的溝通方式。
與孩子溝通時不能僅僅立足於直接觀點溝通的方式,應該根據孩子的心理制定方法,可以根據孩子的特點選擇特定的溝通方式。比如孩子喜歡動漫,這個時候就可以先跟孩子聊一聊動漫,讓孩子假定自己是某個動漫人物,想像遇到某種事情時,這個動漫人物會怎麼處理,慢慢引導孩子進行溝通。
其次,學會傾聽孩子的想法。
父母想要和子女溝通順暢,就要學會傾聽孩子的想法,將心比心。因為從不同的立場去看待問題,理解也就不相同,學會換位思考,換個角度看待問題,雙方之間就能更好地理解彼此。學會傾聽孩子的心聲,和孩子站在同一立場上考慮問題,從孩子的角度提出你認可的觀點,在孩子接受後,再適當提出自己的意見,會比直接否定來得有效得多。
最後,創造與孩子溝通的機會。
父母想要了解孩子的想法,就要多多跟孩子溝通。積極創造與孩子的獨處機會,比如帶孩子去逛書店,去公園跑步,在輕鬆自然的環境下的溝通會比壓抑環境下的溝通更加積極,更容易讓孩子卸下心理防備,說出自己內心的真實想法,可以取得更好的溝通效果。
能擁有一個和諧的家庭,和孩子之間親密無間,是很多家長的心願,要實現這樣的心願,需要靠家長找對方法,和孩子進行有效溝通。
每天分享育兒身邊事,想了解更多的育兒知識,可以關注我@悠悠媽咪日記,為您答疑解惑!
(本文內容皆為原創,轉載請註明,圖片來源於網絡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