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指的是哪部史學著作?

2021-03-05 公基沙館長

Hi,我是沙館長

步知公考公基主講大咖老師

這是我們第157次見面

昨天十萬隻浙江鴨「出徵」巴基斯坦滅蝗

中國疫情防控形勢大有好轉

但仍不能掉以輕心

要繼續加強防護

我們能做的就是勤洗手、戴口罩、少出門、少聚集

一起認真在家裡學習、備考

世上那有什麼歲月靜好

只是有人替你負重前行

《國語》

《國語》春秋時期史學家左丘明所撰寫的一部國別體史書《國語》是中國最早的一部國別體史書。國別體史書就是以國家為單位,分別來記敘歷史事件的史書。主要描寫的是西周中期春秋戰國時期的歷史事件。

《史記》

《史記》西漢時期著名史學家司馬遷所撰寫的一部紀傳體史書,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紀傳體通史就是以人物傳記為中心,按照時間順序,連貫地描寫各個時代的體裁。被列為「二十四史」之首,記載了黃帝時代漢武帝時期共3000多年的歷史。

內容:包括十二本紀、三十世家、七十列傳,八書、十表,約五十二萬六千五百字。本紀主要寫的帝王的言行政績。世家講的是王侯事跡和特別重要的人物事跡。列傳主要寫的是帝王諸侯以外的其他方面的代表人物記載的各項制度對一些主要的事跡進行簡單羅列,大事年表

評價: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漢書》

《漢書》,又稱《前漢書》,是中國第一部紀傳體斷代史,「二十四史」之一。由東漢史學家班固所編撰,班固是東漢歷史學家班彪之子,班超(投筆從戎)之兄。《漢書》全書主要記述了上至西漢的漢高祖時期,下至新朝王莽時期共230年的史事。開創了紀傳體斷代史的先河

《後漢書》

《後漢書》是一部紀傳體斷代史,主要描寫的是漢光武帝劉秀獻帝時期一共196年的史事,作者是南朝宋時期的史學家範曄

《三國志》

《三國志》,是一部紀傳體國別史,作者是西晉史學家陳壽,主要描寫的是魏、蜀、吳三國時期重要的人物及歷史事件,也是羅貫中創作《三國演義》的基礎

《史記》、《漢書》、《後漢書》、《三國志》合稱為「前四史」。

《資治通鑑》

《資治通鑑》北宋時期著名史學家司馬光所主編的一部編年體通史,編年體通史就是以年月日的順序來進行編寫的史書體裁。描寫的是上至東周周威烈王時期,下至五代後周周世宗時期的史事。宋神宗認為此書「鑑於往事,有資於治道」而得名。

願你所到之處,遍地陽光 

願你夢的遠方,溫暖為向

作者丨公基沙館長     編輯丨小玉     設計丨滄月

「認識沙館長」

    近期學習活動

點擊閱讀全文加入公基考點打卡圈

相關焦點

  • 12部必讀歷史著作 讓你了解關於逝去的日子
    全球通史全書材料新、範圍廣,除了政治、經濟外,還涉及軍事、文化、教育、宗教、科學技術等各個方面,並吸收了20年來世界歷史學研究諸領域的新成就,有強烈的現實感。自問世以來,被譯成多種語言流傳於世。這部通史被認為是第一部由歷史學家運用全球觀點囊括全球文明而編寫的世界歷史。
  • 九句話概括九部中國古典名著
    2、《史記》司馬遷《史記》是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它規模巨大,體系完備,而且對此後的紀傳體史書影響很深,歷朝正史皆採用這種體裁撰寫。魯迅評價《史記》說:「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3、《夢溪筆談》沈括《夢溪筆談》是一部涉及古代中國自然科學、工藝技術及社會歷史現象的綜合性筆記體著作。
  • 四大史學宗師帶你讀中國史,讓歷史清晰再現
    來源:中國經營報論熱愛歷史,沒有一個國家能比得上中國。但論會辨史,千萬中國人中,僅有少數。何為辨史?鄧之誠,弟子三千,當代紅學第一人周汝昌出其門下。▲ 《無問西東》魯迅、費正清、顧頡剛、李敖……都對蔣廷黻、孟森拜服不已。今天推薦的《中國大歷史》,就一次性集齊這四位史學宗師的巔峰之作。
  • 公基小考點|「史學雙璧」知多少
    「史學雙璧」是史學界對司馬遷所著《史記》和司馬光編纂《資治通鑑》的合稱。其在中國史學著作裡具有較高的使用和研究價值。出獄後任中書令,他忍辱含垢,發奮繼續完成所著史籍,以其「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史識,前後經歷了14年,創作了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字君實,號迂叟,陝州夏縣涑水鄉人,世稱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學家、文學家,自稱西晉安平獻王司馬孚之後代。
  • 常識|史書體例、醫學著作常識巧記法~
    因全書以《本紀》和《列傳》為其主體,故被稱之為紀傳體。(我們通常寫某人的傳記,就是寫一個人生平,那麼紀傳體就是以人物為中心,通史就是一直貫通,沒有間斷)2.紀傳體斷代史——以人物為中心描述某一朝代史實的一類體例,比如:前四史中的 《漢書》 一聽名字就應該聯想到說的是漢代的歷史。
  • 國學經典著作眾多,除了經史子集四部外,國學還涵蓋這些內容
    一、國學經典分類傳統國學文化的影響力越來越大,先秦至清代二千多年中國文化史上最有代表性的名著,按傳統的經、史、子、集四部分類,涉及文學、藝術、歷史、地理、科技、蒙學等。這其中既有《大學》、《詩經》等短篇名作,也有《史記》、《資治通鑑》等宏章巨製。
  • 兩晉南北朝史學之興盛,超乎想像|兩晉南北朝史話連載31
    劉宋時範曄的《後漢書》正是在以上眾多的著述基礎上產生的。範曄以後,還有梁蕭子顯的《後漢書》、 王韶的《後漢林》。三國、晉、南北朝的歷史也是如此。(3)史學領域擴大,種類、體裁多樣化。有通史、斷代史,有編年體、紀傳體。除「正史」外,還有講典章制度的"職官篇」、 "儀注篇」、"刑法篇";講少數民族史的所謂「霸史」,講輿地之學的「地理書」,講姓氏之學的"氏姓之書」。
  • 「十三經」指的是哪十三部經典著作
    十三經即十三部經典著作,它是浩如煙海的儒家思想典籍的代表。始創於春秋時期,最初為6部,即孔子、孔子弟子等所編著的六經。到了南宋發展定型為13部,就是現在我們通常所說的「十三經」。一、六經六經:《詩》《書》《禮》《樂》《易》《春秋》的合稱。始見於《莊子--天運篇》。是指經過孔子整理而傳授的六部先秦古籍。
  • 通史和斷代史
    經子通,讀諸史,考世系,知終始譯註:通曉經書和子書後,再讀各種史書。司馬遷是西漢夏陽人,今天山西韓城人,曾任漢武帝的侍從,後來繼承父親司馬談太史令之職。後來得罪了漢武帝,遭受宮刑。遇赦出獄後,奉旨當了中書令,他繼續發奮著述,終於完成了紀傳體的同時著作《史記》。《史記》所記的史事從傳說中的皇帝開始,一直到作者生活的漢武帝時期,上下三千年。全書以「本紀」「世家」「列傳」記人物、民族、外國,以「書」記制度,以「表」貫串史事。這種寫法對中國史學和文學的發展起過重要的作用。
  • 小學生的中國歷史啟蒙,請從一部打通時間線的通史開始
    中國傳統文學有一個很明顯的特點:文史不分家。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無法割裂。比如《史記》,貢獻了無數膾炙人口的精彩故事:鴻門宴、完璧歸趙、破釜沉舟、指鹿為馬、紙上談兵等等,多次上榜語文課本,可讀性、文學性非常高。
  • 他是史學扛鼎級人物,顧頡剛:全國中精熟全史者唯此一人
    呂思勉在中國史學界是一位傳奇人物,他創造了諸多個史學界的第一,他是一百多年來,第一個研讀二十四史三遍以上的學者,是最早使用白話文著述中國通史的學者,也是唯一一位用兩種體例寫過中國通史的學者,被譽為「開通史著述新紀元」的學者。
  • 20世紀初以來中國史學話語體系的變遷
    李大釗發表的《我的馬克思主義觀》《唯物史觀在現代史學上的價值》《由經濟上解釋中國近代思想變動的原因》等文,系統介紹馬克思主義理論,論述了唯物史觀對史學研究的重要意義。其所著《史學要論》以唯物史觀為指導,對史學的基本理論問題進行闡述,被譽為第一部馬克思主義史學理論著作。
  • 部編版:七上歷史《全冊核心考點過關》
    黃帝、堯、舜、禹等人是哪一流域著名的部落聯盟首領? 13.導致原始社會瓦解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14.中國早期國家產生的標誌是什麼? 15.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王朝是誰建立的?世襲制從誰開始?誰滅夏建商? 商朝從動蕩走向穩定的轉折點是什麼?
  • 中國首部會計通史交付出版
    本報訊 (記者孫海悅)11月21日,中南財經政法大學資深教授、會計學家郭道揚歷時8年獨立編修完成的8卷本、300餘萬言《中國會計通史》,正式竣稿並交付中國財經出版傳媒集團所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出版。這是中國第一部會計通史,書中的研究成果填補了中國會計史研究領域的諸多空白。
  • 每一個中國人,都應該看看《中國通史》
    39歲時呂思勉出版《白話本國史》四冊,是較早的一部有系統的中國通史,對當時史學界很有影響,後又著成《呂著中國通史》兩冊。呂思勉晚年從事斷代史研究,先後出版有《先秦史》《秦漢史》《魏晉南北朝史》《隋唐五代史》等著作,還著有《中國民族史》《中國制度史》等書。呂思勉是史學界公認的書籍讀得最多的學者,二十四史通讀數遍,為學界同人傳為美談。
  • 中國文學史上的那些第一,你知道幾個
    中國文學史,是一部漫長而光輝的歷史,也是中華文明最值得自豪的瑰寶。很多人物及著作名篇都為我們耳熟能詳,好比蘇軾、李白、杜甫,但也有許多不為大多數人所知,今天小編就收集了文學史上的第一將其編排在一起,供大家參考。
  • 明代「四大奇書」之首指的是哪部著作?
    《三國演義》《三國演義》,全名為《三國志通俗演義》,又稱《三國志演義》,是羅貫中創作的長篇章回體歷史演義小說。「文不甚深,言不甚俗」說的就是《三國演義》。《西遊記》《西遊記》是中國古代第一部浪漫主義章回體長篇神魔小說。「使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是魯迅對《西遊記》的評價。
  • 中國最偉大的九部經典,國人必讀!
    莊子等道家思想是歷史上除了儒學外被定為官學與道舉的學說。哲學大師馮友蘭概括莊子思想:「遊於逍遙,論於齊物;超乎象外,得其環中。」超乎象外,正是那把打開一切的鑰匙。《莊子》不僅是一本哲學名作,更是文學、審美學上的寓言傑作典範。更對中國文學、審美的發展有著不可忽視的深遠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