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市場越來越繁榮,但是沒有讓誰變得富有。
生物學家加勒特·哈丁在他1968年的著名文章《公地悲劇》中指出,海洋捕魚是典型的個人自私主義,他們在短時間內耗盡了本應該共享的資源。
「他們聲稱相信海洋有無窮無盡的資源,他們讓魚類包括鯨魚都滅絕了」。
鯨魚的情況最近還好了一些,但是總的來說,魚越來越少了。
還有緬因州的龍蝦。正如緬因州大學的人類學家詹姆斯·艾奇遜在2003年出版的《佔領下議院:規劃管理緬因州龍蝦行業的機構》一書中所寫到的。
自上世紀80年代末以來,儘管遭受了數十年的嚴重剝削,但漁獲量仍處於歷史最高水平。我們從來沒有生產過這麼多的龍蝦。更讓管理者感興趣的是,自1947年到80年代末,捕撈水平相對穩定。儘管科學家們不同意這些高捕撈量的原因,但越來越多的人一致認為,從某種程度上說,這是龍蝦行業在發展中發揮了關鍵作用的長期有效監管的歷史。
兩個最著名並且最直接的規定是,如果龍蝦太小或者太大(因為成熟的龍蝦繁衍後代的能力很強),都必須被扔回到海裡。而且待產卵的雌性龍蝦不僅要被扔到海裡,還要在尾巴上做上標記,來保護它們的生命。艾奇遜稱其為「參數化管理」—即「控制」如何「捕撈」的規則,而不是捕到多少龍蝦—並得出結論,「儘管這種方法一般不被漁業科學家支持,但它在龍蝦漁業中似乎很管用」。
這是一個海鮮可持續發展的成功案例,但自從艾奇遜在2003年寫下這些話之後,就出現了一個有趣的轉折,緬因州的龍蝦收穫量已經創紀錄的增加了一倍多。
龍蝦的繁榮
緬因州每年的龍蝦產量/磅
來源:緬因州海洋資源部(虛線表示缺少的數據)
單憑可持續的漁業發展解釋不了為什麼今天的龍蝦產量要比2000年前的平均水平高出7倍以上。可到底是因為什麼呢?最被認可的答案似乎是失去的魚,吃3.5英寸到5英寸的小龍蝦使得更多的龍蝦生長的越來越大,這些龍蝦吃掉了緬因州海域裡的大部分的魚(主要是鱈魚),有得必有失。
海洋溫度的升高也改善了龍蝦的存活率。加拿大的大西洋省份經歷了類似於緬因州的龍蝦潮。在新英格蘭地區,在緬因州的南部和西部,海水變得比以前溫暖了,龍蝦的產量在上世紀90年代到達頂峰。現如今緬因州的龍蝦產量已經佔到了美國龍蝦產量的80%以上,因此,從該州南部的海岸到更涼爽的東北地區,龍蝦的最佳位置已經從美國南部海岸轉移到了東北部。
這裡還有兩個其他的原因:有一種叫做「失言證」的龍蝦病發病率顯著下降。捕蝦人的努力而且效率提高了,他們在離岸邊更遠的地方,一天比以前捕獲更多的龍蝦。
沒有人知道這樣的好日子可以持續多久。我們的記者傾向於去角落裡尋找危機——格溫·吉爾福德在2015年撰寫了一場關於龍蝦業繁榮景象的史詩巨作,在文中認為這主要是由於人類對「可持續性」的掌握。生態系統似乎產生了極端情況—我們怎樣去改變水下的食物鏈,消滅龍蝦的天敵,提高海水的溫度,讓龍蝦生存的範圍變大,重新建立龍蝦的種群結構—這一系列的做法有可能是不穩定的。不可避免的是,人類改變了自然。
以上這些似乎是合理的擔憂,但是每周我把龍蝦帶回岸上,都會無奈的聳聳肩。艾奇遜在他的書中,已經表達了幾十年類似上面的這些擔憂,但是目前他的擔憂還沒有發生。但是在龍蝦為人們帶來的收入面前,沒有人會覺得捕龍蝦是一件累人的事情。、
緬因州和加拿大的龍蝦業都有一個有趣的挑戰,如何去找到足夠多的賣家,讓他們捕撈上來的龍蝦都可以被賣掉,保持一個供求平衡,這樣價格就不會下跌。就像下面的統計圖,他們大多數是成功的。
保持穩定
緬因州龍蝦批發價格/磅
資料來源:緬因州海洋資源部,美國經濟統計局。
越來越多的中國食客是其中一個原因。今年1月,5架裝滿活龍蝦的包機從加拿大新斯科舍省的哈利法克斯飛往中國,向中國提供新年大餐。緬因州的龍蝦往往會減少航行的時間,從波士頓直飛中國的北京或者上海,2016年,價值2700萬美元的龍蝦被運往中國。
風靡全球的龍蝦卷(生菜卷龍蝦肉)也幫了很大的忙。我來到緬因州的龍蝦連鎖餐廳,主營龍蝦卷的餐廳在美國共有8家,還有6家註冊地點在日本。創始人盧克是紐約的一名銀行家,他和美食作家本·康尼夫於2009年在東部的村莊開了第一家餐廳,但他同時也是緬因州一名捕蝦人的兒子,他擁有該州的第一家龍蝦工廠。
盧克的龍蝦現在在緬因州有自己的地位,佔到該州龍蝦產量的4%-5%之間。在這種情況下,加工是一件很嚴謹的工作,從爪子和指關節上把肉取出來,然後再把沒有尾巴和爪子的「軀幹」龍蝦清洗冷凍之後出售給餐館和商店。
盧克的父親傑夫說,尾巴上的肉比爪子多得多。但是製作龍蝦卷最好使用爪子裡的肉,因為它們是非常嫩的。
總是,這是一個關於可持續、市場營銷和龍蝦運輸的有趣故事。然而,有一個很大的問題,那就是龍蝦資源不可能永遠豐富用來引誘龍蝦進入陷阱的誘餌—鯡魚不像龍蝦那麼豐富,雖然說緬因海岸的鯡魚捕撈並沒有像其他魚類那樣垮掉,但是近年來捕撈量有所下降。從2014年的1.03億磅下降到2016年的7700萬磅,然而在1950年-1960年,鯡魚捕撈量曾經達到過1.5億磅。
平均來說,捕獲一磅龍蝦需要一磅鯡魚。去年,緬因州的龍蝦產量為1.3億磅。緬因州大學龍蝦研究所的執行董事鮑勃·拜爾表示,為了彌補這一差異,他們一直在從加拿大和麻薩諸塞州購買鯡魚,並試驗其他魚餌,比如海洋裡的鱸魚和金槍魚頭。
儘管如此,鯡魚的價格已經翻了兩番,緬因州長島的史蒂夫·列特在周三早上出海時,在他的龍蝦船上說:「假設一個捕蝦人每年捕獲4萬磅(約8.8噸)的龍蝦,那他需要花費4萬到5萬美元在誘餌上。然後再扣除燃料、勞動力和其他成本,最後的收入可能在4.5萬美元的收入」。
加上配偶的收入,在緬因州,這種收入水平可以過得十分舒服。但即使是歷史上最大的龍蝦繁榮,也並沒有讓捕蝦人變的富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