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幫他還錢,你不得拒絕,民法典為啥要規定這麼奇葩的權利?

2020-09-04 金寶每日說法

引言 (本故事由普法杜撰)

大郎是一個做企業的商人,由於資金短缺,向銀行貸款了500萬,他的可以穿一條褲子的好朋友西門拿自己的價值2000萬的別墅做了抵押,並辦理了抵押登記。

要說西門的別墅,真的是一棟風水寶地,門前有水塘,四周有綠地環繞,又處在交通發達的市中心,小區全部是獨棟別墅,鬧中取靜。後西門由於工作原因需要搬家,於是把房子賣給了宋某,並通知了抵押權人銀行,也告知了新的買受人宋某此房的抵押經歷。

宋某多年來也是經商,小有積蓄,現在年紀有點大了,想物色一套適合居住的房子,正好西門的別墅是他心中所喜歡的,在了解過抵押經歷緣由後,還是決定購買這套住房。


問題

1.西門這套房子已經辦理過抵押登記,還能再賣嗎?

2.銀行假如覺得西門賣方對自己的權益有影響,可以否決房屋買賣嗎?

3.如果房屋買賣是允許的,銀行可以要求西門把賣房得來的房款提前還債嗎?

4.即使房子賣給了,銀行仍然可以追過去主張自己還有對這套房的抵押權嗎?

5.宋某如果特別喜歡這套別墅,不想讓它有後顧之憂,能否去銀行替大郎把債還掉,然後讓這套房不再有抵押的存在?

6..如果宋某擁有這個強行替人還債的權利,是否可以成為大郎的債主?


法理分析

以上問題,在民法典時代和物權法時代得出的結論是大不相同的,所以筆者覺得有必要杜撰一個故事,來讓大家了解民法典以後,如果面對此類問題,應該了解自己擁有什麼樣的問題,應該注意什麼樣的法律風險。

在物權法時代,東西經過抵押,不經過物權人同意,是不可以賣的。

而民法典以後,

《民法典》第406條第一款規定:

抵押期間,抵押人可以轉讓抵押財產。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

所以,即使是銀行對房屋的抵押權存續期間,抵押人西門也可以不經過銀行的同意,將房屋轉讓給買受人宋某, 當西門為宋某辦理所有權轉移登記時,宋某取得該房屋的所有權!所以,銀行即使覺得西門賣方對自己不利,依然不能否決房屋的買賣活動!

當然,銀行如果覺得利益受損,在能夠提供自己的抵押權的確受到損害的情況下,也可以根據民法典第406條的第二款規定,要求抵押人西門提前清償大郎所借的500萬或者提存,所謂提存就是把錢放在一個有公信力的機構,等債權到期再如果條件成就再把錢支付給債權人。

有人要問了,抵押房屋可以隨便買賣的話,房子一賣,那銀行是沒有抵押權了嗎?其實不是這樣的。

《民法典》第406條

抵押財產轉讓的,抵押權不受影響!


根據這個規定,銀行依然享有這套房的抵押權,儘管現在賣給了新的買主宋某,當實現抵押權條件成就時,銀行依然可以主張對這套房屋的抵押權。

根據銀行強大的能力,追及一個房屋的抵押權不是什麼問題的,所以,買二手房屋的,還是要了解房屋是否有抵押,因為民法典以後有抵押的房屋是可以買賣的。

那什麼樣的情況下,銀行對西門的房屋的抵押權才算消滅呢?

第一個方法是債務人大郎將自己在銀行的債務還清,一旦債務消滅,抵押權也消滅了!

第二個方法就是房屋買受人宋某代為清償大郎的債務,一旦大郎的債務消滅,房屋的抵押權也消滅。

有人要問了,這個買受人宋某是不是錢太多了,買了個抵押房就已經夠有風險的了,還主動幫人還債,太不合理了吧。那麼要和你說,那啥限制了你的想像,這種情況完全有可能啊。如果房屋買受人宋某真的是非常喜歡這套別墅,打算下輩子就在這裡生活了,那他肯定擔心自己有抵押的房屋萬一哪天被法院查封拍賣啊,為了避免這種風險,房屋買受人宋某完全有權利(有約定的除外)要求代為清償債務人大郎的借款,一旦債務清償了,房屋的抵押權就消滅了,房子就沒有任何權利瑕疵了,自己不就可以安心的在房子裡居住、生活了嗎?

那有人要問了,那還了錢,宋某不就虧了嗎?其實,宋某代為清償借款後,就理所當然的成為了大郎的合法的債權人了,可以要求大郎將債務向自己清償。

這就是民法上的【代為清償請求權】也稱【滌除權】!


深度理解【滌除權】——民法典單列

從語文的理解所謂滌除,就是洗滌、清除的意思,那麼洗滌清除什麼東西呢,就是洗滌清楚抵押權!一般說的是債務人之外的第三人滌除抵押權。要深度了解【滌除權】就的了解抵押財產轉讓的來龍去脈!

在物權法時代,抵押物未經抵押權權人同意,是不能轉讓的,那為了能順利轉讓,受讓人有了一個代為清償權,只要受讓人把債務給清了,就允許轉讓了,也稱滌除權!

《物權法》第一百九十一條:......抵押期間,抵押人未經抵押權人同意,不得轉讓抵押財產,但受讓人代為清償債務消滅抵押權的除外。

但是在民法典時代,轉讓抵押財產,已經不需要通過抵押權人同意了,只需通知即可。

《民法典》第四百零六條 :抵押期間,抵押人可以轉讓抵押財產......抵押財產轉讓的,抵押權不受影響。

抵押人轉讓抵押財產的,應當及時通知抵押權人。


解讀:通過法條,你能雖然賣經過抵押的財產不需要抵押權人同意,但是也不是對抵押權人沒有任何保護的,那就是抵押權人仍然對賣掉的抵押財產享有抵押權,當條件成就時,抵押權人仍然可以主張實現抵押財產的抵押權。說的通俗點,抵押權人仍然可以追過去把抵押物賣掉。

那麼,在民法典時代,抵押財產的受讓人有沒有物權法時代的代為清償權呢,也是有的,而且民法典專門把這種權利單列出來了,那就是民法典的第524條規定了。

《民法典》第五百二十四條 債務人不履行債務,第三人對履行該債務具有合法利益的,第三人有權向債權人代為履行;但是,根據債務性質,按照當事人約定或者依照法律規定只能由債務人履行的除外。

債權人接受第三人履行後,其對債務人的債權轉讓給第三人,但債務人和第三人另有約定的除外。


解讀:本法條是第三人基於自己的利益代為清償他人的債務,本質上是一種權利!

這種權利多用於滌除抵押權,但是不單單是滌除抵押權,只要是對自己有利的,都可以的!

有人要問,我又不是錢多得沒處花,幹嘛給我這個權利呢?其實,很多時候我們自己都不知道,有可能就用到這個權利了,比如你從朋友那裡入手了一套非常喜歡的物件,從那以後就感覺神清氣爽,功力大增,睡眠香甜,身體通泰,對它愛不釋手。結果有天你朋友和他的債主找到你,告訴你這個東西要拿走,因為這個東西已經合法的抵押給債主了,這麼好的寶貝你肯定不想失去是不是,然後你一問欠債主多少錢,一聽原來也就欠5000塊,於是你胸脯一拍,錢我替他還了,然後再讓你朋友以後慢慢的把錢還你,你看,這不是很好嗎?東西終於保住了。那假如債主也喜歡你這個物件,非要這個不可,就是不要你還錢,而他們之前又沒有什麼約定,此時民法典賦予你的【代位清償請求權】就讓你佔有優先的權利了,也就是說,此時此刻替朋友還錢來滌除抵押權,是你的權利,沒得商量!

同樣的處境,在本故事中,宋某終於買到自己心儀的房子,打算下半生在此度過,在有把握和有能力的情況下,為了保住自己買來的下半生心儀的房子而替他人還債,有何不可?況且,還完錢之後又不白給,依據《民法典》第524條第二款規定,自己就理所當然的成為了新的債權人,還是可以把錢要回來的嘛!


小結

綜上所述,依據《民法典》第四百零六條、第五百二十四條最終可以得出結論:

1.有登記的房子是可以買賣的!

2.銀行作為抵押權人不得否定房屋的買賣!抵押權作為從權利,不能對抗所有權。

3.如果銀行作為抵押權人,有證據證明賣房影響自己實現抵押權了,可以要求賣方將所得房款提前還債或者提存。

4.即使房子已經賣掉了,銀行作為抵押權人,依然享有這套房子的抵押權,也就是說,買抵押房的人既然知道這套房有抵押權還買,那就要做好隨時被拿走的準備。

5.房屋的新買主宋某為了保住房子,享有民法上的【滌除權】,也稱【代位清償請求權】就是為了解除抵押權而代替債務人還錢。這是一種法定的權利!

6.房屋的新買主代替債務人大郎還錢後,合法的成為了大郎的新的債權人,也就是說,大郎以後是還債給替他還錢的宋某!

那麼對於這件事,你怎麼看,我是,歡迎關注、轉發、交流!

相關焦點

  • 借款人死亡擔保人需還錢嗎?民法典這樣說
    如果不知道死者和他配偶之間存在婚姻期間財產歸各自所有的約定,就可以向死者的配偶要求付款。」同時即將於2021年1月1日起施行的《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四條規定也明確:「夫妻雙方共同籤名或者夫妻一方事後追認等共同意思表示所負的債務,以及夫妻一方在婚姻關係存續期間以個人名義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所負的債務,屬於夫妻共同債務。
  • 天津日報數字報刊平臺-《民法典》為成年人規定了哪些權利義務?
    作為一名成年人,你的權利義務有哪些呢?《民法典》作了明確規定。  問:12歲時遭到性侵,成人後通過學習法律意識到要用法律捍衛自己的權益,20歲時起訴索賠,訴訟時效過了嗎?  答:沒有。未成年人遭受性侵害的訴訟時效,自受害人滿18周歲起算。
  • 《民法典》來了丨朱虎:動產和權利擔保的制度創新
    《民法典》的目標之一就是消除隱性擔保,因此在原來沒有規定公示的地方都附加以公示的要求。比如《民法典》第403條規定,「以動產抵押的,抵押權自抵押合同生效時設立;未經登記,不得對抗善意第三人」。第641條第2款增加了「出賣人對標的物保留的所有權,未經登記,不得對抗善意第三人」的規定。同時第745條規定,「出租人對租賃物享有的所有權,未經登記,不得對抗善意第三人」。
  • 【民法典】《民法典》規定了哪些民事權利?(三)
    《民法典》還規定了對虛擬財產的保護、對弱勢群體的保護以及其他民事權益。法律對數據、網絡虛擬財產的保護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法律對未成年人、老年人、殘疾人、婦女、消費者等的民事權利保護有特別規定的,依照其規定。民事主體享有法律規定的其他民事權利和利益。《民法典》最後規定了民事權利的取得方式,權利行使的自願原則、權利人的義務履行、禁止權利濫用等內容:民事權利可以依據民事法律行為、事實行為、法律規定的事件或者法律規定的其他方式取得。
  • 【民法典】《民法典》規定了哪些民事權利?(一)
    根據民事權利是否以財產利益為內容,民事權利可分為人身權和財產權。人身權,是指不直接具有財產內容,與主體人身不可分離的權利。包括人格權和身份權。財產權,是指以財產利益為內容,直接體現財產利益的民事權利。財產權既包括物權、債權,繼承權,也包括智慧財產權中的財產權利。《民法典》第一百零九條、一百一十條規定:自然人的人身自由、人格尊嚴受法律保護。
  • ——即將生效的《民法典》關係著你我他
    《民法典》與你、我、他有何關係?為什麼《民法典》是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是新時代公民權利的宣言書?《民法典》解決了我們現實生活中的什麼問題?為什麼社會各界都掀起了學習宣傳《民法典》的熱潮?如何利用《民法典》更好地保護我們自己的合法權益。筆者根據學習收穫,談些粗淺認識體會。
  • [民法總則你我他]訴訟時效有多長?
    央廣網北京10月8日消息 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導,《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今年10月1日起開始實施,為了幫助大家更好地了解我國民法典的這部開篇之作,了解這份與你我密切相關的「民事權利的宣言書」。人這一輩子也許不會打官司,但是如果遇上了,你對訴訟了解多少呢?
  • 保證人需要還錢嗎?看民法典怎麼規定
    在大牛結婚買房時,二狗將自己僅有的5萬元借給了大牛,約定2年後還錢。隨後,大牛讓花花以保證人的身份在借條上簽名,向二狗出具了借條。那麼在大牛到期不還錢時,二狗可以要求花花還錢嗎?02解析:二狗可以要求花花還錢通俗的講:大牛向二狗的借款,花花是保證人,在到期後大牛不向二狗還錢時,二狗可以要求花花還錢。二狗要求花花還錢的原因,就是花花對大牛的借款承擔保證責任。保證人花花需要先替大牛把欠二狗的錢還了。
  • 保證人需要全部還錢嗎?民法典是這樣規定的
    在大牛結婚買房時,二狗將5萬元借給大牛,約定兩年後還錢。因花花暗戀著大牛,在大牛讓花花作為保證人時,花花為了引起大牛的注意,只對借款中的2萬元承擔保證責任,並向二狗出具了借條。在借款到期後,大牛有找不完的理由進行推脫。那麼,花花需要對全部的借款還錢嗎?
  • 別急,《民法典》有最新規定
    如果你不懂法,很可能你的錢就要不回來了。剛好,針對借錢這一問題,《民法典》有了最新的規定,提前了解,可以有效避免你受損失!剛開始,你是出於信任朋友,才借錢給他。不料,人家到期不還錢,你屢次要錢都要不回來,最後雙方急紅了臉,鬧出了矛盾,甚至打起了官司,朋友關係也到頭了。可以說,借錢給別人,等於花錢培養了一個仇人。
  • 學法進行時:《民法典》業主權利的相關規定
    《民法典》業主權利的相關規定通常,許多業主都只居住了房屋,對於小區的事項並不關心,甚至從成立業主委員會的時候開始,就沒有充分行使過自己的表決權。直到業主覺得小區物業管理不善,自己的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才想起自己的業主權利。
  • 普法課堂 | 民法典如何保護少年的你?
    父母得知後,萬分焦急,多次向網絡平臺索要,遭對方拒絕。官司打到了法院,經和解,平臺返還全部打賞。這個案子,大家可能都驚訝於子女動用了父母這麼多的錢財;但大家也要思考,為什麼直播平臺與父母為是否返還打賞存在法律爭議?這就需要到民法典中去找依據。「最有利於未成年人原則」貫穿民法典始終。未滿8周歲,屬於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所實施的網絡打賞行為無效,監護人有權要求返還。
  • 別人欠你的,《民法典》幫你找回來
    曉芳:依照法律,孩子哺乳期,應該歸我。老公:你扯淡,法律規定,哺乳期內的子女,以隨哺乳的母親撫養為原則,你沒有奶水,不算哺乳的母親,沒有撫養小孩的優先權。曉芳聽老公這麼一說,氣得不行,但很多親戚朋友都覺得他講得有道理。這下就尷尬了,女方有沒有奶水都要法官來考慮。現實情況是這個證明很難,即使能證明,假如法官是個男的,這是不是太那個了?
  • 最新最全《民法典》時間、期限規定匯總
    失權期間與法定權利期間均是權利的存續期間。不同的是,失權期間並不是《民法典》規定的法定具體期間,而是法律授權法官根據「權利不得濫用」原則自由裁量的期間。《民法典》共有8個法條規定的「合理期限」或類似詞語屬於失權期間的規定。
  • 《民法典》實施中的憲法問題:民法如何實施公法性規定
    作為一項浩大的立法工程,《民法典》在制定過程中涉及面廣,所要處理的問題繁多,即使是在民法學界內部亦存在相當多的爭議。然而,無論已經制定的《民法典》存在多少爭議抑或有多少不完善之處,今後的主要任務不是對其存在的不足進行指摘,而是要保障其能夠得到實施,實現立法目的。憲法同民法之關係極為密切,《憲法》規定了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的職權,基本法律的地位、基本權利保護等事項,《民法典》的內容與這些規定息息相關。
  • 一起看「典」 | 《民法典》中的贍養和繼承規定
    在即將施行的《民法典》中,關於老年人的法條也佔據了一定篇幅。尤其是針對贍養和繼承問題的規定,《民法典》到底有哪些突破和變化呢?法院判決: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第二十七條規定,繼父或繼母和受其撫養教育的繼子女間的權利和義務,適用本法對父母子女關係的有關規定。在本案中,雖然崔某和於某屬於重新組建的家庭,崔甲和崔丙屬於繼子女,但是在對父母的贍養義務上,二人仍然要遵守關於父母子女的贍養義務規定。《婚姻法》第二十一條規定,子女對父母有贍養扶助的義務。
  • 民法典頒布後,各個年齡段法律權利義務對照表來了!
    延伸閱讀:《叮~~《民法典》從出生到身故50個問答》5月28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這部民事權利的「宣言書」,從人的出生到身故,進行了全面規定,「全時保護」人民的人身和財產權利。無論你處在人生的哪個階段,《民法典》都會為你提供保障。
  • 保護未成年人,《民法典》做了這些規定
    5月28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經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7編、84章、1260條!一生各階段的權利都可以在民法典中找到答案。「從事與人體基因、人體胚胎等有關的醫學和科研活動的,應當遵守法律、行政法規和國家有關規定,不得危害人體健康,不得違背倫理道德,不得損害公共利益。」——這不僅為近些年熱點的基因編輯等劃出紅線,也為一個生命從最開始提供法律保障。八周歲「不滿八周歲的未成年人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實施民事法律行為。」
  • 關於民法典第十四條規定的自然人的民事權利能力的理解
    追源溯本,「從生到死」,我們簡潔的分析: 第一、自然人民事權利能力的開始根據《民法典·總則編》第十三條的規定,自然人的民事權利能力始於出生。關於出生民法學上有不同的學說,如陣痛說、獨立呼吸說、露頭說(分成全部露頭說和一部露頭說)、斷帶說、分娩說、活產數,甚至還有哭泣說等等。
  • 《民法典》講堂第三十四期 | 帶你解讀八條精選「網抑雲」回復
    人一旦有了感情就窩囊得不行你說要敬往事一杯酒再愛也不回頭實際就算你醉到黃昏獨自愁如果那人伸出手你還是會跟他走法官:《民法典》第一千零四十二條明確規定禁止家庭暴力。《民法典》亦規定,因家庭暴力提出離婚,經調解無效的,應當準予離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