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昌輝發動天京事變,殺害東王大批下屬,給太平天國帶來多大危害

2020-12-24 歷史笑春風

天京事變是太平天國運動史上的一大悲劇。在天京事變發生前,太平天國打破了清朝的江南和江北大營,天京得以解圍。而在西徵戰場上,太平軍節節勝利,奪取了武昌。曾國藩的湘軍只得困守湖南,一籌莫展。可是,由於天京事變,使得太平天國的實力遭到了很大的削弱。同時,由於思想信念的破滅,太平軍的軍心士氣遭受了極大的打擊。從此,太平天國運動走上了下坡路。

在天京事變中,太平天國遭受的最大損失,不僅僅是楊秀清的死亡,還有跟隨太平天國的骨幹兩萬多人的死。這些人,大部分都是楊秀清東王府的屬下。他們是太平天國政權中樞的組成部分,他們的死直接導致了太平天國政權運轉不靈。從此,太平天國政令不通,各個地方的將領自行其是,對太平天國的衰亡影響很大。

後人評價說,東王楊秀清在的時候,太平天國有日闢千裡之勢,但是,楊秀清一死,太平天國,疆土日促。這就是這個危害的顯露。

那麼,韋昌輝發動天京事變,殺死楊秀清就可以了,為什麼還要殺死他的這麼多的下屬?甚至石達開回到天京的時候,譴責韋昌輝的時候,韋昌輝還要殺死石達開。石達開逃走後,韋昌輝殺了石達開一家,使得石達開率軍回來勤王。這一切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這一切都要從太平天國的政權架構說起。太平天國的政權架構是和封建王朝的不一樣,它採取的是「負責制」。洪秀全作為天王,他主要掌管精神層面的事務,是一個國家的精神領袖。而具體的各種事務,由各個軍師負責。在永安封王的時候,就建立了這種政權的組織架構。

當時,在永安封的五個王,在王號之外,還有軍師的稱號。這個軍師稱號,就是他們在處理世俗事務中的地位。他們分別為:封原中軍主將楊秀清為「左輔正軍師」東王,稱九千歲,封原前軍主將蕭朝貴為「右弼正軍師」西王,稱八千歲,封原後軍主將馮雲山為「前導副軍師」南王,稱七千歲,封原右軍主將韋昌輝為「後護又副軍師」北王,稱六千歲,封原左軍主將石達開為翼王,稱五千歲。還專門規定,東王以下都歸東王節制。

我們從這裡看到,王號之外的軍師稱號才是最重要的,它代表著這些人的世俗權力的大小。在當時整個太平天國中,只有東、西、南、北四王擁有軍師的稱號。分為正、又正、副、又副這個四個軍師名號。這也代表了四人在太平天國中的位置排序。

在進軍南京的戰爭中,蕭朝貴和馮雲山都先後戰死,這使得四位軍師只剩下楊秀清、韋昌輝兩人。原來太平天國的行政權力中心變成了他們兩人負責。但是,由於永安封王的規定,楊秀清的權力太大,無法制約,引發了後來的一系列後果。

在太平天國建都天京後,整個行政流程是這樣的。所有各地的報告先歸總到韋昌輝的北王府,在北王府進行分類整理後,一般性的事務,北王府就處理了。剩下比較重要的事務,則上交到東王府處理。東王府有一個龐大的行政機構,最重要的事務交給東王親自處理。東王再上報給洪秀全告知。楊秀清處理事務果斷敏捷,曾經一上午就處理了五十件重要事務。

這樣,太平天國的政務在楊秀清的掌握下,和韋昌輝相互配合,得以快速的運轉。可是韋昌輝發動天京事變,殺死了楊秀清和他的部下,就破壞了這一切。

這件事的起因還是因為楊秀清權力欲膨脹,想要逼洪秀全封自己萬歲造成的。本來,洪秀全是萬歲,是太平天國的最高領袖。如果再有一個楊秀清當萬歲,和洪秀全平起平坐,就破壞了整個太平天國的組織架構。如此下去,洪秀全的地位岌岌可危。

在這個時候,韋昌輝也出於對權力的欲望,對洪秀全推波助瀾。韋昌輝當時是僅次於洪秀全和楊秀清的人物,如果除掉了楊秀清,那麼整個太平天國的權力就落入了韋昌輝的手中。因此,韋昌輝才會積極向洪秀全建議除掉楊秀清。

本來洪秀全對於殺楊秀清還心裡存有疑慮。但是,一方面楊秀清逼之太甚,另一方面,韋昌輝積極進言。最根本的原因還有楊秀清手下的親信陳承瑢向洪秀全告密,說楊秀清有圖謀殺害洪秀全的意圖。這幾個方面的原因夾雜在一起,使得洪秀全下了殺死楊秀清的決心,並派韋昌輝去執行。

韋昌輝於是將自己的三千軍隊調回,在陳承瑢的配合下,進入天京,對毫無防備的東王府發動了進攻。在一場大屠殺過後,楊秀清和東王府的人員都死於非命。但是,天京是楊秀清的老巢,還有很多他的親信漏網,他們集結起來和韋昌輝的軍隊發動了火拼。

現在的韋昌輝是騎虎難下,他只能一條路走到黑。反正消滅了楊秀清的勢力,自己就是太平天國僅存的軍師,也是太平天國除了洪秀全之外的老大。但是,雖然他想盡辦法,殺死了兩萬多楊秀清的部下,可是終究無法收場,落得個身首異處的下場。

至於說,楊秀清對韋昌輝的虐待,這只是引發事變的一個原因。不過,這個原因並不是主要原因。最主要的原因還是楊秀清和韋昌輝對權力的爭奪。但是,這樣一來,太平天國中央的行政系統北王府和東王府全都毀滅。太平天國陷入了政令不通的局面,而且這個局面愈演愈烈,直到太平天國滅亡也沒能改變過來。

相關焦點

  • 天京事變中的韋昌輝:本是「奉詔勤王」,卻成眾人討伐之對象
    因為他是「天京事變」的劊子手,1856年9月至11月的那場慘案,與其脫不了干係。9月,韋昌輝接到「誅楊密詔」後,率所部3000精銳星夜兼程趕回天京勤王,誅殺楊秀清。完成任務後,韋昌輝開始對東殿在京人馬下手,先是與傅學賢、吉成子等東殿將士戰鬥,後則以「北燕受刑」為名,誘騙東王餘黨前來觀刑,而後將其一網打盡。後來,韋昌輝更加瘋狂,派兵追殺石達開,屠戮翼王府,圍攻天王府,將事變一次次推向高潮。
  • 太平天國著名女將,天京事變主要策劃者,最終結局成為歷史謎團
    洪宣嬌是清朝太平天國起義時期太平軍中的重要人物,她不但對太平天國的興起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對太平天國的衰落也影響極大,可以說天京事變就是她一手促成的,至於她最後的結局,傳言很多,到現在也沒有證實。鹹豐三年,太平軍攻佔南京城,於是洪秀全將南京改名天京作為國都。當時洪秀全下令,將全部的隨營女眷集中起來建立的「女營」,並改名為「女館」,由東王楊秀清兼任總管,而洪宣嬌則擔任監察。在定都天京以後,這些太平天國的主要將領開始轉變,尤其是洪秀全。
  • 天京事變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太平天國內訌詳細講解
    1856年,發生在太平天國都城天京(今南京)的一場慘烈禍亂,成為太平天國由盛而衰的轉折點。事情起因於東王逼天王,於是,天王就要北王殺東王,冀王又要殺北王,王殺王,殺了個血流成河,史稱「天京事變」。巨大勝利的後面,卻隱藏著重大的危機:太平天國是一個天王(洪秀全)加上東(楊秀清)、南(馮雲山)、西(蕭朝貴)、北(韋昌輝)、翼(石達開)五王,天王高高在上,南、西、北、翼四王都受東王楊秀清的節制。南王馮雲山、西王蕭朝貴先後戰死,起義的最高領導層只剩下了天王洪秀全、東王楊秀清、北王韋昌輝和翼王石達開。
  • 正說反看這些事件可知,引發「天京事變」的禍因潛藏其中
    關於「天京事變」的起因,眾說紛紜,焦點在於是否是因楊秀清飛揚跋扈,欲篡權奪位,才導致洪秀全下「密詔」,讓韋昌輝除掉了楊秀清。那麼,釐定楊秀清和洪秀全、韋昌輝的關係,就是分析、探究「天京事變」的發生不得不涉及的一個問題。下面,我們就史料提供的有關事例聊一聊。
  • 天京事變爆發到底是「逼封」還是「告密」?看一個外國人如何講述
    1856年,天京事變爆發,關於它的起因,最普遍的說法是是楊秀清的「逼封萬歲說」,導致洪秀全痛下殺手以清除臥榻之側的威脅。但云遮霧繞的太平天國歷史往往會存在幾種說法並存的情況,比如天京事變還有一說:「告密說」。這種說法使得「逼封萬歲說」變的莫須有了起來,它的主要研究者是來自英國的太平天國專家柯文南博士,論述的證據來自於他對燕王親隨「肯能」的口述記錄資料的研究。肯能其實是愛爾蘭人,1856年在鎮江投入燕王秦日綱麾下。
  • 此人因遭人侮辱,毀家紓難參加太平天國,卻被說成是投機分子
    鹹豐六年(1856),忍無可忍的洪秀全秘密召集領兵在外的北王韋昌輝,燕王秦日綱回京,授命他們發動軍事政變,除掉楊秀清。9月2日深夜,韋昌輝趕回了天京,當晚採取了對東王楊秀清及其東府人員的血腥屠殺,一夜之間就殺掉了兩萬多人。因為殺人太多,引起了天國將士們的恐慌和憤怒,相繼趕回天京的石達開要求懲辦主導屠殺的韋昌輝,11月底,洪秀全又處死了韋昌輝及其心腹200餘人。
  • 馮雲山和蕭朝貴不死,「天京事變」還會發生嗎?
    不少人認為,如果蕭朝貴和馮雲山不死,他們要麼可以壓制楊秀清,要麼可以做個和事老不讓內槓,就不會有洪秀全最終撕破臉,讓韋昌輝和秦日綱做掉楊秀清,天京事變就不會發生。小佛可以明確的說,即便蕭朝貴和馮雲山不死,天京事變還是會爆發。有人肯定會問為什麼,那麼且聽小佛慢慢道來。蕭朝貴不死,楊秀清的勢力會更大,內槓搞不定還會提前爆發!
  • 作為太平天國的女將,洪宣嬌身世是怎麼樣的?她的最終結局如何?
    關於太平天國的女性人物,在歷史上從來都是眾說紛紜,如著名的蘇三娘,在太平天國前期非常活躍,而到了天京事變之後就基本沒了記載,消失在了人們的視野中。而太平天國著名的女狀元傅善祥,也是在天京事變之後也沒了記載,至於下落至今還是個謎。
  • 太平天國的5大王結局如何?無一善終,而且還有一位被凌遲處死
    洪秀全得知後立刻派出密詔,讓領兵在外的韋昌輝、石達開等人返回天京誅殺楊秀清。因此而爆發了「天京事變」,韋昌輝乘夜率三千兵眾突襲東王府,楊秀清及其家屬、部眾幾乎盡遭屠戮。然後來看看西王蕭朝貴,蕭朝貴英勇善戰,史不絕書,太平天國文獻《醒世文》寫道:「天排西王真忠勇,衝鋒破敵武略精。」
  • 石達開太平天國裡唯一一個近乎完美的人,32歲走完了壯烈的一生
    石達開,太平天國著名將領,早在洪秀全在金田起義的前期,他就加入了太平天國,在當時石達開家庭比較富裕,在他十三歲的時候除了種地外,他還販賣過雞鴨,還販賣過牛,為人非常講義氣,當他十六歲帶領一千豪傑加入太平天國後,自己的短暫而傳奇的一生也展現在我們的眼前,19歲率領千軍萬馬,20歲就被封王
  • 1856年「天京事變」,為何太平天國會在鼎盛時爆發激烈的內訌?
    太平天國在其鼎盛時期的1856年突然爆發了致命的「天京事變」,這成為後世史學界公認的太平天國「由盛轉衰」的轉折點,「天京事變」也成為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內訌之一。在許多人為之扼腕嘆息之時,也不由思考一個問題:為何太平天國會在鼎盛的時候突然爆發如此激烈的內訌?
  • 他是太平軍裡的「張飛」,被當槍使,一手造成了太平天國的滅亡!
    此時的韋昌輝,就和桃園三結義的張飛差不多,散盡家財,為兄弟們打造武器,史載:開爐火打刀槍,共除妖魔。金田起義爆發後,韋昌輝的職責是軍政合一,而且拿人手軟吃人嘴短,大家對韋昌輝是畢恭畢敬,以致滿清官府,一度認為韋昌輝才是逆首,上報奏摺的名字排位,還在洪秀全之上。太平天國的前期發展很快,韋昌輝的位子,也一直很靠前。
  • 為何誅殺楊秀清的是韋昌輝,而不是手握重兵的石達開?
    1856年九月,太平天國攻破清軍向榮統帥的江南大營後,天京之圍即告解除,太平天國達到了最強盛時期。戰爭的勝利推進卻隱含著權力的爭奪,天國內部矛盾不斷趨於白熱化,楊秀清逼洪秀全封「萬歲」的做法震驚朝野,洪秀全也對東王楊秀清起了殺心。
  • 太平天國的女狀元—傅善祥
    傅善祥出生於書香世家,自幼聰慧過人,喜讀經史。終於,在1856年的8月,「天京事變」爆發了。在洪秀全的密令下,韋昌輝連夜率3000親兵趕回天京,在燕王秦日綱的配合下,把東王府殺了個雞犬不留,二萬多太平軍將士身首異處,屍體丟在秦淮河中,河水被染成了紅色。
  • 太平天國起義作為規模最大的農民起義,鼎盛時管轄的面積有多大?
    太平天國起義是中國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農民起義,從1851年在廣西金田村發動起義,到1853年定都天京建立太平天國。轟轟烈烈的太平天國運動在南方堅持抗清長達14年時間,沉重的打擊了腐朽的滿清王朝。那麼太平天國在鼎盛時期管轄的面積有多大呢?
  • 她是太平天國最美的女將 太平天國失敗全都是因為她?
    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清朝後期政府腐敗,搞得民不聊生,就在這時爆發了一起留名歷史的農民起義,就是由洪秀全、楊秀清、石達開、蕭朝貴、韋昌輝、馮雲山率領的反抗清政府的農民起義,後來建立了太平天國。但沒過建國沒多久,就被清軍攻破,對於太平天國失敗的原因,眾說紛紜,而有人說這全是因為一個女人,她就是太平天國最美的女將軍,洪秀全的妹妹——洪宣嬌。
  • 太平天國的沒落,只因此人死得太早?
    太平天國的沒落,只因此人死得太早?眾所周知,太平天國走向衰敗,是從其自身的內訌開始的。定都天京之後,上至洪秀全,下至基層軍官,都開始飄飄然起來,從此認為江山已定,可以享樂了。他將韋昌輝石達開兩人密令召回,以圖對付楊秀清。韋昌輝率兵回到天京後,便展開了一場大屠殺,將楊秀清及其家眷部屬盡皆誅殺,竟達兩萬餘人!他這一行為,招致石達開的指責。結果他惱羞成怒,竟然又要置石於死地。石達開僥倖逃脫,但全家老小卻全部被殺。
  • 太平天國首義五大王,誰人能力最強?李秀成說出了答案
    1851年9月,太平軍攻克永安,大搞分封建制,楊秀清東王九千歲、蕭朝貴西王八千歲、馮雲山南王七千歲、韋昌輝北王六千歲、石達開翼王五千歲,此乃太平天國首義五大王。雖說排名有先後,但誰的能力最強,並不一定就能夠體現出來,這也是眾多朋友比較關心的一個問題。
  • 太平軍水兵「譁變」,韋昌輝被杖責數百大板,原因何在?
    可知,楊秀清下手非常狠,韋昌輝很痛苦,也很沒面子。韋昌輝,上帝「第五子」,冊封北王六千歲,地位僅次於東王楊秀清。水兵「譁變」,主管水兵工作的韋昌輝應當負責,但不一定非要杖責不可。那麼,楊秀清為何要杖責韋昌輝呢?僅僅是為了「謝唐正才」嗎?一起來看看。1852年6月,太平軍在蓑衣渡遭受湘軍鼻祖江忠源埋伏,南王馮雲山陣亡,數千精兵命喪湘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