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6年,天京事變爆發,關於它的起因,最普遍的說法是是楊秀清的「逼封萬歲說」,導致洪秀全痛下殺手以清除臥榻之側的威脅。
01另一種說法的來歷
這似乎是合情合理的,洪秀全看起來是不得不如此做。但云遮霧繞的太平天國歷史往往會存在幾種說法並存的情況,比如天京事變還有一說:「告密說」。
這種說法使得「逼封萬歲說」變的莫須有了起來,它的主要研究者是來自英國的太平天國專家柯文南博士,論述的證據來自於他對燕王親隨「肯能」的口述記錄資料的研究。
肯能其實是愛爾蘭人,1856年在鎮江投入燕王秦日綱麾下。物以稀為貴,燕王將這個老外視為親信,一直帶在身邊,得以目睹了天京事變的整個過程。
肯能在天京的住處「距東王府僅五十碼」,事變發生後的一兩小時,他走入了東王府,親眼看到過楊秀清的屍體。等到石達開勤王軍起,燕王身陷危機之中,肯能避走安慶,逃回上海。
綜上所述,肯能是事變的第一現場目擊者,而且他對當時的形勢有著很深的理解,才能得以倖免於難且處身事外。如此一來,他所提供的信息可以算是第一手資料。
02這個老外的描述
他在上海安定後,口述寫下了《太平天國東北兩王內訌紀實》等三篇文章,都成為後世研究天京事變的重要史料。以下的五段描述即來自於肯能的視角:
我們聽說「二號人物」(No.2,指東王楊秀清)命令北王從駐地江西移往他處,燕王秦日綱自丹陽調往安徽。二人途中相遇,韋昌輝拉住了燕王說道:「你得跟我一起回南京,我有天王密函,你並不知道此事。」
秦日綱摸不著頭腦,只能隨北王返回天京。一直走到城外駐紮之時,韋昌輝才告訴秦日綱,密函的內容是除掉東王。
翼王石達開事前並沒有參與,事後又極力反對屠殺東王親屬和部下。東王被殺後的第六周左右,翼王帶領著一部軍隊進入天京,在天王府遇到北王和燕王。
在一番了解後,翼王說道:「你們殺了東王和他們的主要將領還不滿足嗎?為什麼還要殺這麼多為我們打仗的弟兄?」又說道:『你們既然已經走到這個地步,你們自己可以了結這件事,我就不管了。「
當天晚上,石達開就想離開天京,但由於沒有北王的許可,城衛部隊阻止了他們。石達開殺死守門者,帶領著大部分部眾成功出城。要是那天晚上不出走,他可能就會受到北王的攻擊,但留在城內的親屬卻沒能逃離韋昌輝的魔爪。
以上肯能的這番口述與《石達開自述》完全一致,石達開被清軍俘獲後也曾說道:「達開聞信,回南京與他們排解。因見事機不好,就到安徽,妻子都在南京城內,皆被韋昌輝所殺。」
03天京事變後的分析
事後,洪秀全對這一無頭冤案諱莫如深,也禁止部屬和京中之人胡亂猜測和議論,只指出「叛爺」的都成了「臭蟲」。因為楊秀清常假託「天父下凡」,這裡的爺指的就是東王。而叛爺的人就是幕後的「告密者」和策劃者。
對此,肯能指出:「(告密者)即他們教外國人稱為『No.8』者」。太平天國前期權力架構排序是No.1 天王洪秀全、No. 2 東王楊秀清,緊接著的是西王蕭朝貴、南王馮雲山、北王韋昌輝、翼王石達開和No.7的燕王秦日綱。
除了這七個起首共事之人,另有胡以晃封過豫王,但僅在位只幾個月,而此時的「No.8」指的是佐天侯陳承鎔!
陳承鎔為廣西藤縣人,參加了金田起義,也是元老之一。因富有權謀,受到過楊秀清的器重,協助總理國務,任宰相一職。
但後來,這個宰相也不被空前膨脹的楊秀清看在眼裡。他曾受燕王秦日綱馬夫案的牽連,被楊秀清打了二百杖,這口氣一直沒有咽下。
陳承鎔的職務,決定了他能準確地把握到洪楊雙方矛盾和猜忌的焦點,於是他暗中不斷收集楊秀清的的種種「不軌」行為,以備在合適的時機進行暗黑操作。
1856年的7月,陳承瑢向天王秘稟楊秀清即將篡位之事,並自告奮勇地承擔將密詔送出、聯絡北、燕二王清君側的任務。
04告密者的下場
陳承瑢萬萬沒有想到,這場悲劇是他一手導演出來的,而他,最終也成為了悲劇中的一角。
洪秀全在天京事變的兩個月後,殺韋昌輝,又於十一月初一日將燕王秦日綱與玩火者佐天侯陳承鎔同時處死。
洪秀全在《賜英國全權特使額爾金記》聲稱是因為「告密」者告密不實,致使東王遭到了陷害。這也算是為楊秀清平了反。
由此可見,不管是當事者之一肯能的口述記錄,還是在《石達開自述》中,都沒有提到「楊秀清逼封萬歲說」。另外的一個佐證是,楊秀清死後不久,洪秀全公開為之平反,將楊秀清被殺之日定為了東王升天節,簡稱東升節。
05故事的終結
這裡就是天京事變的另一個版本,與上一篇微頭條所介紹的「逼封萬歲說「最大的不同就是東王是否有過逼封這一行為。
其實最早記載「逼封」事件的雜記內容大多荒誕離奇,往往是道聽途說和夾雜私貨。太平天國內部支持此說的有李秀成,但當時李正在句容一帶作戰,恐並非是知情人。而在太平天國內部文書或者清朝官方檔案中卻也均無記載「逼封」一說,其真實性難以斷言。
但無論如何,並不影響這一事件產生的嚴重後果,石達開最終出走,天京城中老兵凋零,信仰崩塌,太平軍的戰鬥力急劇下降。而隨著首義五王的風採全部消散,實現了「政教合一」的洪秀全是否能夠帶領太平天國走出天京事變造成的低谷呢?恐怕這已不是他所能決定的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