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的陪伴才能讓孩子更有專注力?

2020-12-18 酷扯兒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說說咱家娃,ID:mykidsstory】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

「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現代父母都知道陪伴對孩子的重要性,於是總是儘可能的花時間陪孩子玩,如果家裡人手比較多,孩子甚至會從小享受到全方位立體化24/7無死角的陪玩服務。

但是隨著孩子在綿密的陪伴下漸漸長大,父母們會沮喪的發現:我家的孩子不會自己玩!

無論看上去多麼新奇有趣的玩具,孩子的熱情不會超過2分鐘,摔打兩下就扔到一旁,轉而來抱大腿:媽媽陪我玩!如果被拒絕,就會哭鬧不止。

這樣無時無刻的陪伴需求,讓「陪玩」從溫馨的親子時間,變成了沉重的負擔,不單讓陪玩的大人感到疲憊和窒息,也剝奪了孩子形成自己獨自玩耍的能力,影響專注力的發展。

如果孩子連自己獨自靜靜的玩耍都做不到,那你要如何指望他以後能獨自靜靜的看書或學習呢?

一歲多的孩子精細動作還不足,總是需要大人還算正常,但是如果孩子長到兩歲半,甚至三歲多,還對任何玩具都不感興趣,沒有能力獨自玩耍超過10分鐘,那就說明你的陪伴出現了問題。

很久以前我寫過一篇主要講的是一歲以內的小寶寶要如何訓練自己玩的能力。

今天我主要來講,一歲以後的孩子,需要怎樣的陪伴,才能讓他走向獨立,而不是越來越依賴。

我們總是倡導高質量的陪玩,但是事實上,真正以孩子為中心的高質量陪玩時間不需要太多,每天一個小時足矣,餘下的時間,孩子應該以大人為中心展開活動,讓孩子體會到家庭生活的真實面貌。

所以,健康的陪伴,應該分成兩個部分

一部分是「大人陪孩子的時間」,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高質量陪伴」,大人放下所有事情,把所有注意力都放在孩子身上,主動去和孩子做各種互動和遊戲。

另一部分則是「孩子陪大人的時間」,可以理解為傳統意義上的「帶孩子」,大人儘量去做自己該做的事情:各種家務,購物,甚至休息小憩,孩子則需要跟隨配合大人。大人只需要拿出剩餘的精力回應或幫助一下孩子即可。

要培養孩子專注自己玩的能力,這兩部分時間,缺一不可。

專注的陪孩子玩的時候,很多父母會應孩子要求,沒完沒了的陪他玩高互動的遊戲:騎大馬,舉高高,躲貓貓,互相追逐等等。

當然,這些遊戲很歡樂,很增進親子感情,也應該陪孩子玩,但是,你不能將所有的高質量陪玩時間全都花在這些事情上,因為這些遊戲都是沒辦法一個人玩的遊戲,對於孩子增長「獨自玩」的能力,是沒有幫助的。

所以,你專注陪孩子的時候,也要花些時間,引導他去「玩玩具」。

固然有些孩子看到玩具就無師自通玩起來,還有很多創意,但是對於很多比較小,能力不足的孩子,你不教他,他根本就不會玩,玩具對他來說,就只是用來破壞的物體而已。

所以,你要在陪伴的過程中去滲透「如何自己玩」的內容

舉個例子,拿搭積木來說,你就要教他,如何完成這個「搭高高」的過程:首先示範他如何一個一個的摞起來,儘量不倒,然後覺得不能再高的時候,自己推到,歡樂的喊「倒啦!我們再來搭一個!」。

這樣「搭好——推到」的過程就形成了一個「玩耍閉環」,如果寶寶學會了,他沒人幫助的時候,自己也可以做到。

你示範過幾次「搭好——推到」的過程後,就可以鼓勵寶寶自己來搭,每完成一個步驟,就要為他歡呼鼓掌加油:「哇!搭了四個了,寶寶你搭得真高啊!」,「譁啦!倒啦!你真棒,擊個掌!」「來!我們再搭一次!」

孩子會在這樣的愉快的的陪伴中,慢慢學會這個過程,當大人不能陪的時候,他就會開始模仿記憶中大人的樣子,玩起「搭好——推到」的遊戲來啦。

這裡我只是舉個例子,你也可以自己發明一些你家孩子喜歡的「玩耍閉環」

在教孩子玩玩具的時候要注意,儘量玩一些適合他能力的遊戲,不要太複雜,假如孩子只有一兩歲,如果你和他搭積木總是示範他如何「搭個漂亮房子」,孩子肯定沒能力自己做到,那必然要依賴「媽媽給我搭個漂亮房子」了,沒辦法學會獨自玩耍了。

所以大人要在陪孩子玩的過程中,觀察孩子的能力水平,設計一些適合孩子能力的「玩法」,引導他自己做出來並給予讚嘆和鼓勵。慢慢的,孩子就自然而然學會了「自己玩」,並且在獨自玩耍的時候,也能獲得很大的樂趣。

在「高質量陪伴時間」裡,教會了孩子如何自己玩,也要在日常生活裡,給予孩子"實戰演練"的機會。

當你想要去做飯、洗碗、打掃衛生、或者回郵件的時候,可以先把要孩子喜歡玩的玩具給他擺好,並且引導他玩一陣,看他玩得情緒不錯了,就溜到旁邊默默做你自己的事情,孩子可能玩了幾分鐘遇到了困難,或者覺得無聊了會叫你,你就需要中斷自己做的事情,過來回應他,幫助他解決困難,或者給他換個好玩的事情。

你也可以做什麼事情,就給孩子玩一些相關的東西,孩子有了氛圍,也會自己玩的很來勁,譬如說,如果你在做飯,就可以給孩子一些鍋碗瓢盆在廚房玩,或者給他一個玩具小廚房,讓他和你一起"做飯",大一點的孩子你甚至可以讓他「幫忙」做飯,摘菜啊,剝蒜啊,揉麵團啊之類的。

有的時候孩子需要你的幫助,你這邊撒不開手的時候,也可以要求他等一等:好,媽媽很快就過來幫你,你可以先去把XX事做了。

如果孩子實在不願意在你做事的時候自己玩耍,你也可以讓孩子「圍觀」你做事,譬如說我有一陣做飯的時候,就把毛頭放在高椅子上,讓他看我切菜炒菜,然後手上一邊做,一邊和他聊天,嘮嘮叨叨和他說媽媽正在切菜,切什麼菜,要切成什麼樣,為什麼要切,切完了要幹嘛……

讓毛頭強勢圍觀一陣之後,我發現他開始酷愛玩「廚房遊戲」,沒事就在小廚房忙活,裝模作樣的洗菜切菜炒菜,一玩玩個十來分鐘。

同理,毛頭也愛玩開車遊戲,超市遊戲,照顧娃娃遊戲,等等,只要經歷過的印象深刻的事情,孩子會喜歡用遊戲的方式來重複它。他經歷的事情多,可以玩的主題也會很多。

「假扮遊戲」的基礎,就是源於孩子對於生活的觀察和模仿,所以你就要放慢生活節奏,給孩子機會去觀察和模仿。如果孩子不去經歷真實的生活,他也就缺乏玩假扮遊戲的能力了。

所以,不要每天專人專門來陪孩子玩,平時讓孩子去跟隨去配合大人做事,也同樣會發展孩子的能力,是孩子成長中學習的一部分。

另外,想要讓孩子自己玩得更多,去發現孩子的興趣點所在很重要,不要一廂情願的讓孩子去玩你自己覺得「益智」,孩子卻不喜歡的東西。

有些孩子不喜歡玩精美的玩具,卻喜歡玩「破爛」,譬如礦泉水瓶子,衛生紙筒,包裝紙盒之類的,那就請準備足夠的「破爛」讓他盡情的玩。

無論是什麼「沒營養」的玩意兒,只要孩子喜歡玩,能自己玩一會兒,它就是很有營養的。

有一些兩三歲的孩子興趣點非常單一,譬如說,有些男孩子對一切都沒興趣,只喜歡玩車,有些女孩子對一切都沒興趣,只喜歡畫畫,那也是很正常的,你可以在高質量陪玩的時間和他探索更多主題,但是在「帶孩子時間」,就不要太多要求,可以提供孩子最感興趣的玩耍材料,讓他可以儘量專注。譬如說,你要去上個廁所,就把家裡所有的車都擺出來,讓孩子可以儘量自己玩更長時間。

等孩子長大到四五歲左右,他的興趣點會轉移並且越來越廣泛的。

總而言之,不惜一切代價讓孩子多多自己獨處,學會打發無聊時間,他的玩耍能力就越來越強,專注力也會越來越好,也會越來越走向獨立。

最後回答一個靈魂拷問:孩子就是無論如何不願意自己玩,不陪就狂哭怎麼辦?

可以有一點談判技巧嘛!

先讓孩子哭一陣,等他情緒發洩差不多了,再去抱抱哄哄,然後退個一小步:

你只要自己玩5分鐘,看看鐘的指針之到這裡的時候,媽媽就過來和你玩了,好嗎?

我可以你玩5分鐘,接下來就要自己玩了好吧?

如果你不答應這個條件,那就不陪了哦!

如果依然不答應呢……那就讓他抱著大腿哭到你做完事情吧,讓他知道」有那麼一些時候,媽媽就是沒辦法陪你玩」也是有好處的。下一次遇到這種衝突,他會更傾向於自己玩一會兒的。

無條件的愛,不等於無窮無盡的陪,有的時候你陪得太多,反而是害了孩子。如果你自己陪的心慌氣短,脾氣暴躁,而孩子越陪越黏人,就要檢討一下自己的陪伴方式了。那種無時不刻有求必應的陪伴,其實是用一種戰術上的勤奮,來彌補養育戰略上的懶惰。

希望陪玩父母們都能每天有一些放鬆時間,小朋友們也都能早日體會到自己玩的無窮樂趣,做自己小小玩耍世界裡的小探險家。

相關焦點

  • 別讓過度陪伴破壞孩子的專注力
    跟二胎媽媽們交流的多了,我發現這和陪伴方式很有關係:老大作為家中第一個孩子,一出生就眾星捧月,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都圍著她轉,她從小就很少有自己獨處的時間。老二來了之後,大人同時帶兩個孩子,自然只能有精力處理那些「必須且緊急」的事項,所以老二們常常需要自己打發時間,時間一長,也就變得可以自得其樂。
  • 怎樣毀掉一個孩子的專注力?
    很多家長都會有一個疑問,1歲多的孩子每次做一件事情就只有三分鐘熱度,是不是注意力差?其實每個年齡段的孩子都有一定的專注力,如果培養的好,專注力的時長會隨著孩子的生長而延長;反之,亦然。所以1歲的孩子有3分鐘的注意力是正常的,家長不用過於焦慮。
  • 怎樣才能提高學習的專注力
    我們正處在這個知識爆炸的時代,知識迭代更新特別快,如果不學習就會被時代拋棄 ,那學習的關鍵是專注力。現在是信息紛繁複雜,我們的 時間都被碎片化了,怎樣才能提高學習的專注力呢 ?學習的專注力提高方法是堅持做到七點:1.離線學習 ,在一天的時間中找到適合自己的離線時間,關閉網絡遠離手機 。
  • 怎樣提高孩子專注力,家長用對辦法,孩子上課注意力更集中
    怎樣提高孩子專注力,現在很多家長都發現這麼一個問題,就是在孩子上課的時候,總是無法集中注意力,頻頻有小動作,不是跟同學們交頭接耳就是跟同桌玩耍,既影響老師講課,又影響自己和同學們學習,為此很多家長非常頭痛。那麼,對於孩子的這類問題,怎樣提高孩子上課的專注力,認真聽講呢?讓我們一起看一下睿智燈塔教育導師的分享吧!
  • 怎樣培養孩子的專注力?
    從小培養孩子的專注力,不僅有助於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而且可以讓孩子長大後成為一個專注的、有修養的人。下面小編分享分享怎樣培養孩子的專注力注意抓住孩子專注力培養的關鍵期。想培養孩子的專注力,要注意一個關鍵期,就是應該從2歲開始就著重培養,注意時間上根據年齡的不同應該進行差別,一般2歲的孩子專注力達到7分鐘就不錯,年長一歲,專注力持續時間應該提高2--3分鐘。在關鍵期內培養孩子的專注力,往往能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 破壞孩子的專注力很容易,錯誤的「陪伴」就夠了,願你沒有做過
    世界上有一種「恐懼」是來自媽媽的監視,家長怕孩子寫作業馬虎,會一直坐在他的旁邊隨時指出錯誤。孩子也養成了習慣,遇到不會的問題立刻喊爸爸媽媽。所以你會發現他玩玩具時聽不到爸媽說話,做一件事情反覆認真地研究,正是有專注力的表現。家長陪孩子是沒有錯的,但要注意陪伴的方式,否則每天毫無意義的陪在孩子身邊,會毀了他很多能力。
  • 怎樣培養孩子的「專注力」,用這幾個方法,絕對管用
    一項調查研究表明,世界上有98%的健康孩子其智商都是差不多的,只有1%的孩子是所謂的「天才」。但是,這讓很多人有疑問,為什麼孩子上學的時候,一個班上50人會有50種成績,而且相差的懸殊特別的大。其實,這和孩子的專注力有直接的關係,簡單地講,就是孩子的注意力。
  • 如何培養孩子的專注力,以及父母最容易陷入的三大誤區
    但是對於如何培養孩子的專注力問題上,會有幾個比較常見的誤區,以及最有效的培養孩子專注力的方法,整理了一下分享給大家。高質量的陪伴,也可以說是用心的陪伴,是父母和孩子都投入到一段關係中,有積極的互動,有愛的交流,並且雙方都感到快樂。但是高質量的陪伴也並不是適用於生活中每個場景的,比如孩子在靜靜地玩一件玩具的時候,為了達到積極互動的效果而去打擾孩子,甚至打斷孩子的思路,這樣反而會影響孩子的專注力。
  • 孩子專注力不高怎麼辦?借用「心流狀態」,幫孩子提高專注力
    對於孩子來說,他們之所以會缺乏專注力,主要有三大原因:父母陪伴方式的影響專注力是持續不間斷的過程,因此孩子在專注的時候是不希望別人來打擾自己的。但有些父母在孩子小時候選擇了錯誤的陪伴方式,導致孩子的專注力有所破壞,因此孩子就變得專注力不高。很多時候孩子正在專心畫畫的時候,父母突然的互動提問都會讓孩子感覺到疑惑,讓孩子的專注力被打斷,等到孩子想要再進入專注世界就很難了。
  • 保護孩子的專注力
    很多家長發現孩子上學後專注力差,甚至懷疑多動症。專注力與學習能力之間存在一定相關性,專注力強的孩子學得快、成績好。所以,家長總會想方設法提高孩子的專注力。28天,專注力開始出現,並隨著年齡的增長不斷提高。
  •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原因在這裡,家長的陪伴方式影響著孩子的未來
    對孩子有什麼樣的影響?專注力,又稱注意力,指一個人專心於某一事物或活動時的心理狀態。丹尼爾.戈爾曼說過:專注力比智商更能影響一個人的終身成就。專注力不足,是導致掌握知識差異的重要因素之一。同樣的課堂,同樣的老師,專注力不同的學業收穫的知識不一樣,成績也就大不相同。
  • 學會提升孩子的「專注力認知神經機制」,才能幫助孩子提升專注力
    孩子做事總是走神,學習分心,做事不專心?孩子沒有專注力?其實不然,孩子是天生就具有專注力的。首先讓我們來看個案例。l 孩子「專注力的認知神經機制」弱的表現1. 不注重細節都說細節決定成敗,但在生活中不光是孩子,很多的大人都不注重細節。而孩子如果有不注重細節,經常性的因為粗心大意導致的錯誤,這就是「專注力的認知神經機制」弱的表現。
  • 哈佛大學研究表明:孩子分心是本能,從小培養專注力不可忽視
    important}導讀:在照顧孩子的各位媽媽們應該對孩子的專注力表現深有體會,很多孩子在做事情的時候總是難以集中精神的,本來自己在做事情做得好好的,突然就不願意了,喜歡到亂跑亂逛,一刻也不能夠消停,這可是累壞了不少在家帶孩子的媽媽。
  • 怎樣陪伴,能讓孩子更有安全感更自信
    一份親子陪伴調查顯示:七成的父母沒時間陪孩子,三分之二的兒童與電子設備為伴。其實高品質關係的建立,只需要每天專注地陪伴,陪孩子完成每一件小事,比如多跟他聊聊天,陪他共讀一本書,探討一個故事情節,一起觀察一個小動物。
  • 孩子的專注力,保護比培養更重要
    提到給孩子輔導作業,很多媽媽真是感覺百爪撓心——  一會兒口渴,一會兒餓了,一會兒要上廁所,一會兒肚子疼……大型花式開小差現場,就問你心塞不心塞?眼看著自家娃就要淪為「學渣」了,這時家長們往往會心急火燎地想知道:孩子專注力到底該如何培養?
  • 「性格培養」孩子做事沒耐心,父母該怎樣培養孩子的專注力?
    為什麼孩子的注意力無法集中呢?01對某一件事沒有興趣在日常生活中,家長們可以發現孩子只有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他們才會有很強的專注力,比如孩子喜歡讀書時,他們會一直認真的讀書,就算周圍有雜音孩子也會自然屏蔽。
  • 怎樣培養孩子的專注力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我愛玩童萌兒,ID:xcxdjgs】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怎樣培養孩子的專注力大部分孩子都有個很明顯的特徵:就是相對很有專注力,小到認真吃飯把飯吃完,大到把一本書看完,小到拼圖一定拼好,大到可以一人安靜的玩兩個小時,或者數年如一日的堅持踢球,堅持跳舞,或者堅持每個周末回去看爺爺奶奶,可以多年不爽約
  • 孩子做事沒耐心、沒有堅持的動力,父母該怎樣培養孩子的專注力?
    而有的孩子卻能專注的看繪本或者玩玩玩具,上幼兒園之後這種差別更明顯,有的孩子在教室裡根本就坐不住。造成這種差距的原因是啥呢?難道是孩子得了多動症?還真不是,絕大多數情況下和多動症沒關係,而是涉及到孩子的專注力。
  • 孩子專注力是如何被破壞的?父母請快停止這3件事
    5.做事情時,特別容易被打擾6.丟三落四,容易忘事情孩子專注力差能提高嗎?作為家長要怎樣做?要知道如何提高孩子專注力,要先知道孩子專注力差的原因。雖然由於基因不同,孩子之間存在個體差異,但其實家長對孩子的後天培養才是對孩子表現起決定性作用的。孩子專注力差,家長更應該自己身上找原因。
  • 孩子的專注力,多是被大人一點一點破壞的
    好像只有孩子的行為或者動作完全符合自己的想法,才能把心放回肚子,否則會一直提醒、糾錯,甚至是責罵。有時以關心孩子的名義,在孩子學習或者玩耍的時候,一會遞水送水果,一會提醒離得太近,一會又指責孩子做得不好,還在孩子需要安靜做作業的時候打電話、大聲說話,一直打擾孩子,孩子的耐心被消磨殆盡,哪還能專心致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