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9日,四川成都一位網友逛街時偶遇有趣的一幕。一個小朋友趴在地上放聲大哭,年輕的爸爸媽媽站在不遠的地方淡定地看著。夫妻倆抱著膀子,既不上去把孩子扶起來,也不著急哄:你哭你的,我們就看看。
網友:「三觀正的90後爸媽,我只想說:幹得漂亮!」 「孩子好可憐,我笑得好開心哈哈哈哈哈」「極度舒適,這大概是育兒觀一致的人才能體會的快樂吧~」
「讓孩子知道哭解決不了任何問題」
爸媽都會遇到這樣的煩惱:孩子太愛哭了,眼睛像是裝了水龍頭開關一樣,隨時隨地都可以大哭一場。
不給他買想要的玩具,哭;媽媽離開視線一會,也要哭;做事遇到了一點小困難,還是哭……
孩子一哭起來,很多爸媽就變得束手無策。
那麼對於孩子哭鬧,這些常見的應對方法到底對不對,究竟什麼才是正確方式呢?
一哭就哄?NO!
有些爸媽比較心疼孩子,孩子一哭就去哄,尤其是喜歡用給予物質的方式來哄。比如說「不哭不哭,媽媽給你買玩具好不好」。
物質性的哄,或許可以在短時間內讓孩子停止哭泣,但這其實是爸媽忽視了孩子的真正需求。這樣做,只會讓孩子更加沒有安全感。
孩子會以為,我只要哭就能夠得到關注,安慰,甚至是獎勵。慢慢地,孩子會習慣通過哭來達到目的,可能變得更愛哭了。
被哄大的孩子,會格外尋求外界的關注,也喜歡用哭來要求別人妥協,這對於個人成長非常不利。
一哭就罵?NO!
有些爸媽一看見孩子哭,自己也會變得心煩意亂,從而忍不住責罵孩子。這種做法也是非常不提倡的。
哭是一種負面情緒的表達,責罵同樣也是。孩子哭鬧其實是在表達痛苦情緒,他期待的反饋是爸媽能鼓勵他,支持他。
但如果爸媽選擇責罵和吼叫,會讓孩子的情緒更激動,更加沒有安全感。
長此以往,孩子在遇到問題時也會選擇壓抑自己。即便是長大以後,他們也不能很好地向他人表達自己的情感,順利地建立親密關係。
堅定而不強硬,YES!
那孩子哭鬧,家長正確的應對方法應該是怎麼樣的呢?有個原則叫做「堅定而不強硬」。
這是什麼意思呢?我們可以拿孩子不願意打針而哭鬧來舉例。
不強硬是指孩子在哭鬧的時候,家長不要忙著訓斥或者制止,而是先把孩子抱到一個安靜的地方。等爸媽和孩子的情緒都會更穩定一些,爸媽就可以用溫和委婉的語氣安撫孩子的情緒,和他說話。
堅定指的是,如果孩子還不願意改變態度,家長就算是讓孩子哭也要堅持讓他把針打完。不過打完針後就不要再指責孩子了,而是要去鼓勵他的勇敢表現。
這麼做是因為,孩子哭鬧時,和孩子正面衝突會破壞他的安全感,但要是輕易屈服又會產生溺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