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父母抱臂觀望孩子趴地上哭鬧,不扶也不哄:你哭你的,我們就看看

2020-12-20 北晚新視覺網

12月19日,四川成都一位網友逛街時偶遇有趣的一幕。一個小朋友趴在地上放聲大哭,年輕的爸爸媽媽站在不遠的地方淡定地看著。夫妻倆抱著膀子,既不上去把孩子扶起來,也不著急哄:你哭你的,我們就看看。

網友:「三觀正的90後爸媽,我只想說:幹得漂亮!」 「孩子好可憐,我笑得好開心哈哈哈哈哈」「極度舒適,這大概是育兒觀一致的人才能體會的快樂吧~」

網友評論:

「讓孩子知道哭解決不了任何問題」

延伸閱讀:

不用哄不用吼,孩子哭鬧用這招輕鬆解決

爸媽都會遇到這樣的煩惱:孩子太愛哭了,眼睛像是裝了水龍頭開關一樣,隨時隨地都可以大哭一場。

不給他買想要的玩具,哭;媽媽離開視線一會,也要哭;做事遇到了一點小困難,還是哭……

孩子一哭起來,很多爸媽就變得束手無策。

那麼對於孩子哭鬧,這些常見的應對方法到底對不對,究竟什麼才是正確方式呢?

一哭就哄?NO!

有些爸媽比較心疼孩子,孩子一哭就去哄,尤其是喜歡用給予物質的方式來哄。比如說「不哭不哭,媽媽給你買玩具好不好」。

物質性的哄,或許可以在短時間內讓孩子停止哭泣,但這其實是爸媽忽視了孩子的真正需求。這樣做,只會讓孩子更加沒有安全感。

孩子會以為,我只要哭就能夠得到關注,安慰,甚至是獎勵。慢慢地,孩子會習慣通過哭來達到目的,可能變得更愛哭了。

被哄大的孩子,會格外尋求外界的關注,也喜歡用哭來要求別人妥協,這對於個人成長非常不利。

一哭就罵?NO!

有些爸媽一看見孩子哭,自己也會變得心煩意亂,從而忍不住責罵孩子。這種做法也是非常不提倡的。

哭是一種負面情緒的表達,責罵同樣也是。孩子哭鬧其實是在表達痛苦情緒,他期待的反饋是爸媽能鼓勵他,支持他。

但如果爸媽選擇責罵和吼叫,會讓孩子的情緒更激動,更加沒有安全感。

長此以往,孩子在遇到問題時也會選擇壓抑自己。即便是長大以後,他們也不能很好地向他人表達自己的情感,順利地建立親密關係。

堅定而不強硬,YES!

那孩子哭鬧,家長正確的應對方法應該是怎麼樣的呢?有個原則叫做「堅定而不強硬」。

這是什麼意思呢?我們可以拿孩子不願意打針而哭鬧來舉例。

不強硬是指孩子在哭鬧的時候,家長不要忙著訓斥或者制止,而是先把孩子抱到一個安靜的地方。等爸媽和孩子的情緒都會更穩定一些,爸媽就可以用溫和委婉的語氣安撫孩子的情緒,和他說話。

堅定指的是,如果孩子還不願意改變態度,家長就算是讓孩子哭也要堅持讓他把針打完。不過打完針後就不要再指責孩子了,而是要去鼓勵他的勇敢表現。

這麼做是因為,孩子哭鬧時,和孩子正面衝突會破壞他的安全感,但要是輕易屈服又會產生溺愛。

(原標題:萌娃趴地上哭鬧90後爸媽淡定旁觀 萌娃當街撒潑趴地上哇哇大哭 90後爸媽站不遠處抱著手淡定旁觀)

來源:綜合@燃新聞、網友評論、丁香醫生

流程編輯:TF010

相關焦點

  • 年輕父母抱臂觀望孩子趴地上哭鬧,不扶也不哄:你哭你的,我們就看看
    一個小朋友趴在地上放聲大哭,年輕的爸爸媽媽站在不遠的地方淡定地看著。夫妻倆抱著膀子,既不上去把孩子扶起來,也不著急哄:你哭你的,我們就看看。網友:「三觀正的90後爸媽,我只想說:幹得漂亮!」不給他買想要的玩具,哭;媽媽離開視線一會,也要哭;做事遇到了一點小困難,還是哭……孩子一哭起來,很多爸媽就變得束手無策。那麼對於孩子哭鬧,這些常見的應對方法到底對不對,究竟什麼才是正確方式呢?一哭就哄?NO!
  • 90後父母抱臂觀望孩子趴地上哭鬧,孩子耍脾氣家長該怎麼辦?
    當90後的父母遇上10後的孩子,誰會讓著誰呢?我們都知道很多90後從小都是被父母寵到大的,輪到他們做父母了,會怎樣處理自己跟孩子的關係呢?近日,一位網友拍的視頻非常有趣,視頻中一個小朋友趴在地上大哭,而他的爸爸媽媽就不遠處淡定地站著。
  • 萌娃趴地上大哭,爸媽淡定旁觀!逗樂網友:90後父母帶孩子就是不慣著
    最近,一則萌娃和年輕父母的生活視頻把大家逗樂了。孩子賴在地上哭,父母不急於上去扶,也不急著哄,就在旁邊看著。「撒嬌耍賴?父母應該想辦法幫寶寶改掉這一壞習慣,給孩子一定的時間,協助他逐步改善。具體的做法是:1、理解孩子的敏感性敏感的孩子感到疼痛的感覺比其他孩子更強烈。不準孩子哭是不道德、不友善的。為了讓敏感的孩子少哭、少流淚,應該鼓勵說他是一個堅強者,引導他克制哭,對他抱有理解、同情,反而可減少他的孤獨感和脆弱感。
  • 「孩子,我不會在你哭的時候抱起你」,聰明的父母,從不被孩子的情緒...
    來源:智慧父母V作者:智慧父母原創團如果孩子在地上撒潑打滾,威脅你就犯,你會怎樣?一對年輕父母的做法,讓無數網友「開了眼界」。冬天,冰涼的地面,只見一個看起來只有三四歲大的孩子,四面朝地,趴在地上放聲大哭。她的父母卻站在不遠處抱著臂「冷眼旁觀」。
  • 孩子倒地大哭,年輕父母冷眼旁觀:你哭你的,我們就看看
    近日,有網友拍下了一幕:一個孩子臉朝地、賴在地上哭,而孩子的父母就站在一邊冷眼看著……孩子哭得「撕心裂肺」,年輕父母在一旁冷眼旁觀,這一幕卻讓不少人有了共鳴:這大概是育兒觀一致的人才能體會的快樂吧。孩子任性哭鬧讓很多爸媽頭疼,大家似乎也很難相處一個一勞永逸的辦法來制服這個磨人的「熊孩子」,於是乎,出現了很多放任派:孩子哭鬧?晾一邊就行了,讓他使勁哭,哭夠了自然就不磨人了。有網友評論:放任孩子哭鬧,父母其實是不知道怎麼辦。
  • 寶寶「趴地上」耍賴大哭,爸媽在一旁圍觀,被稱最淡定的父母
    寶寶「趴地上」耍賴大哭,爸媽在一旁圍觀,被稱最淡定的父母 在四川就有一對這樣年輕的父母,在帶孩子外出逛街的時候,孩子因為有一點地方不稱心如意
  • 「娃哭不抱,不哭才抱」有效嗎?看看創始人的兒女,結局令人唏噓
    無論媽媽怎麼安撫,孩子還是哭個不停。每當孩子哭鬧的時候,白天家人會幫忙安撫,晚上孩子哭的聲音大了,寶媽就會遭埋怨,「連個孩子都哄不好」。媽媽也很委屈,那麼到底該怎麼哄孩子呢?美國心理學家提出「娃哭不抱」,結局令人唏噓針對「孩子哭」的現象,不少科學家曾嘗試過探究,試圖找出孩子哭鬧的真正原因和解決方式,但收穫甚微。
  • 嬰兒哭鬧時到底要不要抱起來哄?
    嬰兒哭鬧時到底要不要抱起來哄呢?這絕對是困擾很多新手父母的世界性難題。希望通過這篇文章可以給你一個準確的答覆。就是每次孩子哭泣的時候,你都不要馬上抱起她來哄,而是隔一會兒再抱,下次哭的時候,隔的時間再長一點,那逐漸的孩子就會習慣了,也就自己安靜下來了。這種論調的傳入,也從另一方面去,肯定了我們老輩人的說法。
  • 寶寶哭鬧要不要哄抱?兩個心理學實驗告訴你答案:抱就對了
    聽老一輩的人說孩子哭鬧了不能慣著,抱多了以後就更難照看了,尤其是新手寶媽,面對孩子的哭鬧,很容易無所適從,又心疼哭鬧的孩子。那麼寶寶哭鬧了,要不要立刻抱起來?首先明確一點,老一輩的說法是一種謬論,正解是孩子哭了,立馬抱起來,因為哭是嬰兒心理訴求的外在表現,他不會說話,只能以哭的形式來體現,及早給予寶寶回應,才是明智媽媽們的選擇。
  • 孩子哭鬧超過幾歲不能哄?比我們想像得要早,表現比年齡更重要
    文 | 凝媽每個孩子都會哭鬧,孩子哭鬧到底哄不哄,是家長們很糾結的問題。之前「哭聲免疫法」大行其道,有一代父母看到孩子哭就會不聞不問,等到孩子不哭了再去抱孩子。但是「恆河猴實驗」結果出來以後,「哭聲免疫法」理論被推翻,父母們又開始關注孩子的哭鬧,會積極安撫孩子,幫助孩子建立安全感。
  • 躺在地上發脾氣的小男孩,該不該抱起來哄
    女兒上幼兒園時班裡有個小男孩,平時還好,一但不順著他的意願了,就大叫著躺在地上發脾氣,鬧的厲害的時候把頭撞的咚咚響,接送孩子的家長都忍不住的回頭看。趁機教育女兒,看,多不好呀,小朋友都看著呢,女兒卻一臉淡定的說,這還是好的呢,在學校,脫了鞋大叫著跑,園長一直在後面追。
  • 父母怎樣回應嬰兒的哭鬧?並不是只有「抱」這一種方式
    前段時間,朋友和我一起討論「孩子哭鬧,究竟要不要抱」的問題。朋友剛生娃不久,就「抱不抱」的問題和婆婆多次發生爭執。憑著母愛的直覺,朋友認為孩子哭了一定要抱,但婆婆每次都以過來人的口吻反對:「抱慣了,孩子就知道只要他哭就有人來抱,以後不抱就哭,老家那邊好幾個孩子都被這樣慣壞了,成天要抱著,到時你去上班了,我哪有那麼多精力去抱他」。
  • 研究證明:孩子哭了以後,父母及時抱孩子,會促進孩子大腦發育
    在家帶娃的寶媽最怕遇到的事情就是孩子不停地哭泣,特別是新手寶媽完全不知道如何處理。因為有些孩子哭起來就沒完,需要哄很久才能安靜下來。經常在這種哭鬧的環境中,大人也會很心煩。有些時候大家的耐心會被消耗完,就算聽到了孩子哭也會置之不理。其實孩子哭不是件壞事,家長應耐心點哄娃才是。
  • 抱娃姿勢不對,孩子受傷你遭罪,抱孩子切忌「搖頭晃腦」
    這幾乎是所有新手父母都會疑惑的問題,對此也產生過各種焦慮和疑惑,咱們今天就來說說抱孩子的問題。新手父母抱娃常見的三個誤區1)不扶頭抱娃很多父母在抱孩子的時候都會非常注意拖住娃的屁股,或者是寶寶的腰部,但經常會忽略孩子脆弱的頸部。
  • 抱娃姿勢不對,孩子受傷你遭罪,抱孩子切忌「搖頭晃腦」
    執筆:張大貓編輯:張大貓定稿:歐陽比文當娃出生後,基本上父母們都會喜歡的不行,甚至怎麼抱都抱不夠,恨不得孩子就長在自己懷裡。但是問題也隨之而來,孩子到底怎麼抱才是最安全的?豎抱會傷害孩子脊椎嗎?這幾乎是所有新手父母都會疑惑的問題,對此也產生過各種焦慮和疑惑,咱們今天就來說說抱孩子的問題。
  • 寶寶哭鬧該怎麼哄,讓我來告訴你!
    下面是我應對我家寶寶哭鬧的一些小方法。記得我家寶寶生了剛出院,然後回家的時候一到晚上的時候就哭鬧個不停。怎麼也哄不好啊!那時候看著寶寶哭的臉紅脖子粗的,讓我很上火著急。抱在懷裡晃也晃不好,還是哭。最後還是寶爸給抱過來,然後這屋串那屋的給哄好了,遇到寶寶哭鬧不停的時候,可以換個人抱她試試。或者帶她到處轉一轉。
  • 「娃哭不抱,不哭才抱」的創始人,如今他的孩子怎樣了?令人唏噓
    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導語在過去,曾有一個叫約翰·華生的美國人,創造出了"哭聲免疫法",其核心就是孩子哭鬧就不抱、孩子不哭才抱,旨在讓孩子明白乖巧聽話才能得到父母的懷抱。在這段時間內,嬰兒潛意識裡是認為世界與自己是一體的,就像在子宮裡時,他是需要什麼就有什麼,呼奶喚抱,無所不能。這種狀態叫做"全能自戀",也就是說,在嬰兒的世界裡,他是完全以自己為中心的。哭鬧免疫法會對孩子造成傷害正是因為嬰兒還沒有形成任何思維能力,他唯一堅定相信的就是他要什麼就有什麼,當這種信念被破壞時,他就會陷入崩潰,也就是我們所說的產生心理缺陷和精神問題。
  • 小寶寶的「百日哭」,沒病沒痛卻日夜啼哭,只因父母不識孩子的痛
    很多新手父母對帶孩子這件事情一竅不通,甚至不知道孩子為什麼哭為什麼鬧。小麗和朋友出來吃飯,神情顯得十分的憔悴。朋友就好奇的問小麗:」你這是怎麼一回事?最近失眠了?精神狀態怎麼這麼差勁。」小麗說:」沒有啊,給他餵奶他不喝,他也沒尿,我們最近對他可小心翼翼了,也沒有磕著碰著。就是不知道這孩子為什麼總是哭得上氣不接下氣的,怎麼哄都沒有用,可是他自己哭過之後自己又好了。」
  • 嬰兒「一哭就抱」對不對?千萬別毀了孩子!
    關於「孩子哭了到底要不要抱」的難題,相信每位新手爸媽都會面臨! 有人說不能抱,時間長了會讓孩子產生依賴感,不利於孩子的成長。 有人說必須抱,孩子那麼小又不會說話,做父母的怎麼能看著孩子哭得撕心裂肺的,卻又不管呢?
  • 「孩子哭了不抱,不哭才抱」,這樣真的能培養出省心的孩子嗎?
    文/婷媽曾經,網上有一種言論,說「孩子哭了不抱,不哭才抱」,表示這樣做能避免寵壞孩子,可以教出省心的孩子。並且說這種方法是很多媽媽驗證過的、有效的方法,還給了一個貌似很專業的詞,叫「延遲滿足」。並且,後面很多人證明,那樣的育兒方式,是粗暴地,對孩子造成的傷害,是不可逆的。對於低月齡的孩子而言,他們還不會說話,哭成為了他們唯一的語言。他們的哭,不一定是真正的「哭鬧」,可能只是他們能做到的一種溝通方式。孩子為什麼會哭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