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慶體對唐詩文化的發展,起到了怎樣的作用?

2020-12-13 老菜帶你看社會

本文乃作者小sa聊文化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

長慶體最早提出長慶體者是宋人

戴復古有《望江南》詞四首,其三云:「詩律變成長慶體,歌詞漸有稼軒風。」四以「長慶體」與「稼軒風」對舉。則對其體尚有讚賞之意。劉克莊《後村詩話》云:「唐詩人與李杜同時者,有岑參、高適、王維,後李杜者,有韋、柳,中間有盧綸李益、兩皇甫。五竇,最後有姚、賈諸人,學者學此足矣。長慶體太易,不必學。王逢原《題樂天墓》,末云:若使篇章深李杜,竹符還不到君分。』豈亦病其詩之淺耶。」又云:「《舞劍器行》,世所膾炙,絕妙好辭也。餘謂此篇與《琵琶行》,如壯士軒昂赴敵場,一如兒女恩怨相爾汝,杜有建安、黃初氣骨,白未脫長慶體爾。」國以此知宋人提出長慶體,以為其體並不足道。

學術界有關長慶體的研究,較元和體要薄弱得多。劉德重有《「長慶體」名義辨說》,是論述較為全面的文章。中李中華。薛原有《「長慶體」考辨》,認為「長慶體」「元白體」。王瑋有《貞長風概》,則將貞元與長慶置於一個階段來評論,似乎又泯滅了長慶體的固有特色。

江南

今參照前人與時賢的論述,概括長慶體大要有以下幾個方面。長慶體是以白居易。元稹為代表的一部分 詩歌。實則並不完全是指元稹、白居易在長慶時所作的詩,而是與他們編集有關。因為元稹、白居易在長慶四年(824)自編詩文集,定名為《元氏長慶集》《白氏長慶集》。歷代對於長慶體概念的闡述,內涵頗不一致,一般指元白的七言歌行,也有泛論白居易的詩歌者。

長慶體的風格特點

長慶體的風格特點是清麗纏綿。袁枚《仿元遺山論詩》其二云:「生逢天寶離亂年,妙詠香山長慶篇。就使。吳兒心木石,也應一讀一纏綿。」即道出了長慶體纏綿清麗的特點。元白詩的主要特點是淺易通俗他們也曾多次道及。

白居易劇照

元稹在長慶四年(824)十二月為白居易詩集作序時曾說:「二十年間,禁省。觀寺。郵候牆壁之上無不書,王公、女、牛童馬走之口無不道。但後人所言長慶體,雖兼其淺俗明白言之,而最為主要的還是在清麗纏綿方面。故今人劉德重說:「這裡著眼於詩風的淺切平易,使用了『元白體『而不用『長慶體『。可見在劉克莊的心目中,二者所指稱的側重點是有所不同的。」清林昌彝《射鷹樓詩話》卷三:「初唐四傑七言古與長慶體不同。二者均是麗體,四傑以秘麗勝,長慶以清麗勝,須分別觀之。」

長慶體的特點多敘寫時事,常常選取具有典型性 的人物或事件,通過兒女之情和悲歡離 合來反映具有時代和社會意義的主題。 如《長恨歌》《琵琶行》,一寫宮闈 帝妃的愛情悲劇,一寫民間歌女的悲涼 身世,是長慶體常用的兩種題材。從形式上看,為七言歌行。雖屬古體,卻又 多用律句,間用對偶,只是不像近體那 樣有嚴格的格律要求;同時又數句一轉 韻,平仄韻間隔使用,以求得音調的協 調圓轉和抑揚變化。從表現手法和語言 風格上看,以鋪敘為主,往往淋漓盡 致,注意敘事與抒情相結合;語言則豐 富多彩、婉麗纏綿。

永和宮

長慶體的形式

長慶體的形式主要是以長篇鋪敘為主要特色的七言歌行體。吳梅村即吳偉業,他的代表作品是《圓圓曲》、《永和宮詞》,這些詩都是淵源於白居易的《長恨歌》、《昆琶行》,元稹的《連昌宮詞》的。可見吳偉業是有意學長慶體而又有所發展變化,自成風格的。梅村體可視為長慶體的一種變格。長慶體的形式多為七言歌行。

但與傳統的七盲歌行不同:一是多用偶句,將七言古詩與律調混合在一起;二是經常換韻,往往數句一。換韻,用韻平仄相間,如《琵琶行》換韻就極為頻繁。又《四庫全書總目》稱範成大五古「《西江有單鵲行》,《河豚嘆》,則兼雜長慶之體」。將七律、五古也視為「長慶體」,與通行的「長慶體」概念有所不同。

河豚

因為唐宋時期詩歌的主流是追求典雅的,因此元白甚為淺俗的長慶體,往往就受到非議。稍後於白居易的杜牧就是典雅詩人之一,故《四庫全書總目》將其與長慶體比較:「即以散體而論,亦遠勝元白。觀其集中有《讀韓杜集》詩,又《冬至日寄小侄阿宜詩》日:『經書括根本,史書閱興亡。高摘屈宋豔,濃燻班馬香。李杜泛浩浩,韓柳摩蒼蒼。近者四君子,與古爭強梁。』則牧於文章具有本末,宜其薄視長慶體矣。」也因為唐宋詩人對長慶體並不看重。

故而擬作者並不多。偶見記載者如宋範祖禹《朝議大夫致仕程公墓志銘》:「喜為歌詩,效長慶體,慕白樂天之為人。」周元代國祚較短,擬之者更為少見。元張之翰《送白湛淵》:「古來工詩稱樂天,耳孫者誰曰湛淵。筆頭不專長慶體,時與晚唐諸人爭後先。」

《永昌宮詞》

明代由於擬古之風盛行,長慶體很受詩人的重視。劉德重稱「長慶體『作為一個明確的概念廣為流行,是在清初以後「,則稍欠精確。清代效法長慶體者,亦頗有其人。清代效法長慶體者,亦頗有其人。如《四庫全書總目》稱:「《超然詩集》八卷。國朝張遠撰。遠字超然,侯官人,康熙已卯舉人。是集諸詩,多近元白長慶體,在晉安詩派之中自為別調。

「同時,因吳偉業受長慶體影響較深,創為梅村體業,寫出《圓圓曲》等名篇,對清人效仿長慶體也有不小影響,如毛奇齡有《白雪紅梅詞限韻仿長慶體和枚臣》三首《參上人枉示詩集並較定古本大學戲作長慶體酬意》、《贈天童曉公和韻仿長慶體》袁枚《小倉山房詩集》卷三六《題妙巾女子瓊樓倚月圖》稱:「乾隆庚午,蘇州詩人蔣盤漪教題納。姬冊子,並抱所生公子嬰鯢出見,為賦長慶體一章,載在集中,今四十餘年矣。」

頤和園

今人蘇仲翔稱提到,至一般所稱長慶體,實亦兼指元白長篇敘事詩,像《長恨歌》、《連昌宮詞》、《昆琶行》等別開生面的新格調而言。影響所及。如清初吳偉業的《永和宮詞》、《圓圓曲》,乃至近人王閩運的《圓明園詞》,王國維的《頤和園詞》,都是長慶體的仿製者。那種思深語近,韻律調新,屬於無差而風致宛然的組織形式,真是美極了。

參考資料《唐詩研究》

相關焦點

  • 詩律變成長慶體,歌詞漸有稼軒風
    「長慶體」之稱,最早見於南宋後期詩人戴復古的詞作和劉克莊的《後村詩話》,戴復古有《望江南》詞四首,基三云:「詩律變成長慶體,歌詞漸有稼軒風。」劉克莊《後村詩話》在比較杜甫的《觀公孫大娘弟子舞劍器行》與白居易的《琵琶行》時說:「此篇與《琵琶行》,一如戰士軒昂赴敵場,一如兒女恩怨相爾汝。杜有建安、黃初氣骨,白未脫長慶體爾。」
  • 學中文的過程中 詩詞會起到怎樣的作用?
    對母語不是漢語的學習者來說,詩詞在他們學中文的過程中,會起到什麼樣的作用呢?由詩詞到文化信息曾子儒說,中國詩詞博大精深,學無止境,是「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參加《中國詩詞大會》,是「陶陶然樂在其中」。
  • 青山一道同風雨,明月何曾照兩鄉:唐詩裡的中日文化交流
    」大唐與眾不同的風土習俗,正是京都長安經濟文化領先於其他地方的外在表現。「因驚彼君子,王化遠昭昭。「唐玄宗不禁感慨豐富燦爛的人文精神,對日本社會的文明產生了多麼深遠的影響,也讚揚了日本友人在傳播大唐文化中所起到的積極而深遠的作用。其中寫給學問僧的比較著名的詩有:錢起《送僧歸日本》:」上國隨緣住,來途若夢行。
  • 「長慶體」之稱始於宋人,緣於白居易、元稹的文集名
    「長慶體」之稱始於宋人,緣於白居易、元稹的文集名齊梁體詩歌有哪些特點?齊梁體詩歌是在南朝齊、梁時代出現的一種詩風。齊梁體詩歌內容多吟詠風雲、月露,題材狹窄;形式上,多追求音律精細,對偶工整,辭藻巧豔。這個時代出現的文學基本格調世稱「齊梁體」。
  • 中國思想文化竟如此曲折,陽明先生起到怎樣的作用
    接著你知道中國思想文化是怎樣發展的嗎?我們該補補課了!咱們繼續講中國的思想文化發展,這時中國的問題還沒有得到根本的解決,但是啊我們已經有了解決的希望,因為受佛陀思想的啟發,我們居然有一位禪宗,禪宗的發門是什麼——修心,大綱十六個字,我們應該都能背出來,教外別傳、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見性成佛。
  • 中國文化美國行對中國文化接近美國公眾起到很好作用
    中新社北京九月三日電 (記者秦朗陳靜)中國駐美國大使館公使劉曉明今天在此間中央電視臺舉行的網上記者招待會上說,中國文化美國行對中國文化直接接近美國普通的公眾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他希望中國更多地主動向美國公眾介紹中國。  劉曉明說,中國文化美國行是在一個重要時刻在美國舉行的。
  • 大蒜怎樣吃才能起到防癌的作用
    大蒜應該搗碎吃大蒜含有蒜氨酸和蒜酶等有效物質,碾碎後它們會互相接觸,從而形成具有保健作用的大蒜素。因此,大蒜最好搗碎成泥吃,並且要先放10~15分鐘後再吃,這樣有利於大蒜素的生成。同時智優生物致力於為早期的癌症患者提供檢查試劑,將您的病症及早的發現,及早的治療。
  • 它在中國文化史上起到了什麼作用?
    它在中國文化史上起到了什麼作用?很多人都知道王羲之的故事,也都知道他的傳世代表作《蘭亭集序》,這部作品就是王羲之的標籤。可是在這部作品的背後又隱藏著什麼呢?今天我們說一個蘭亭雅集的故事,背景是王羲之的《蘭亭序》。
  • 刑事案件的全部流程是怎樣的?律師會起到什麼作用?
    並且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法律意識逐步提高,「打官司、請律師」的觀念也日益普及。那麼,一件刑事案件的訴訟流程究竟是怎樣的?律師在其中又會起到什麼作用?今天,就和大家嘮嘮。律師的介入,有一定積極作用,一是提出法律意見,促使公安機關規範執法;二是進行法律諮詢,緩解嫌疑人及家屬的緊張、茫然情緒。
  • 浙江新昌:文化禮堂延續「唐詩之路」文脈
    李白名詩《夢遊天姥吟留別》提到的天姥山,位於浙江省新昌縣,而在天姥山下的儒岙鎮橫板橋村,村裡的文化禮堂裡時時會響起琅琅的誦讀之聲。在1300多年前的唐代,如今的浙東地區文人墨客往來頻繁,李白、杜甫、王維、元稹、賈島、杜牧等詩人都曾在此留下詩作,這條山水人文旅遊線路也就有了「唐詩之路」的雅稱。
  • 《在唐詩裡孤獨漫步》:民族不老,文化不老,詩歌不老
    相信很多人小時候的中國傳統文化的啟蒙,都來自於一本叫《唐詩三百首》的書。家長們之所以選擇這本書,大抵是因為唐詩在中國傳統文化中顯赫的位置和它所寫就那濃墨重彩的一筆,實在是耀眼奪目,讓人心醉神迷。唐詩是我們這個民族最寶貴、最美麗的文化遺產之一。唐代詩人眾多,詩作繁富,其輝煌成就在古詩領域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境界。儘管唐朝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但眾多的詩篇依舊廣為流傳、經久不衰。李白、杜甫、白居易、王維、杜牧……那些你熟悉或不熟悉的詩人,如滿天的星鬥一般,閃耀著世世代代的天空。
  • 他們這樣讀唐詩宋詞:有聲詩畫傳承粵語文化
    2018年,《粵韻唐詩》還分別被廣東省教育廳和廣州市教育局推薦為青少年暑期讀物,同年銷售過50000冊,並衍生出聯名的中秋月餅禮盒、粵語兒歌、線下有聲畫展等策劃。迄今為止,《粵韻唐詩》單本發行量達5.2萬冊。兩年後,他們再次推出《粵韻宋詞》,完善了唐詩宋詞的粵語朗誦讀本。
  • 2019「唐詩之城」主題活動 開啟西安世界文化古都新徵程
    西安網訊:(記者 韓濤) 傳承唐詩文化、打造「唐詩之城」!  預備會由上海零圖影視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執行長、著名節目主持人李蕾主持。嘉賓們先後發言,著名文化學者肖雲儒表示:「唐詩就是生命的吶喊,長安給了唐詩傳承和發展的空間,而唐詩給了長安精神內核和氣場。
  • 助慧、明理、賞美、華氣,給孩子讀唐詩
    唯有一種方式,幾乎可以起到上述所有的作用,那就是給孩子讀唐詩,讀唐詩的好處,可以用助慧、明理、賞美、華氣八個字概括。助慧,唐詩是最好的啟蒙兒歌「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唐詩有天然的韻律之美,琅琅上口,哪怕是孩子還沒有開始學識字,也會喜歡一首首韻律優美的唐詩。
  • 灌南縣開展誦唐詩宋詞品古今文化活動
    藝術辣評原創文章出自連雲港市婦聯,歡迎您的品讀:為了傳承和發揚中國傳統文化,近日灌南縣開展誦唐詩宋詞、品古今文化活動,吸引了一大批小朋友前來觀看。活動現場,由縣朗誦家協會成偉、縣音樂家協會劉曉雯、縣書法家協會朱亞群老師們選取了《春曉》、《江南》、《採蓮曲》等課本裡的詩詞,用朗誦、音樂和書法的形式帶現場的市民和孩子們學習唐詩宋詞,老師們誦讀的經典詩文內涵豐富、意境優美,將膾炙人口的古詩詞配上典雅的音樂、揮毫的書法,給在場的觀眾奉上了一臺精彩絕倫的視聽盛宴。現場還邀請了小朋友進行了唐詩宋詞朗誦。
  • 男父母的感情對孩子的影響,起到了潛移默化的作用
    孩子的興趣愛好是靠從小的培養,父母親的引導教育,在言傳身教方面,起到了潛移默化的作用。屬話說得好龍生龍,鳳生鳳,孩子一生下來或像父親或像母親,血緣關係天生註定下來。結果適得其返,小孩根本不喜歡灌鴨式教育,除了自個兒自已玩器外,一直變得性格內向,帶她出外時,不懂得與同齡的小朋友交流,讓她很後悔.為適應環境的發展,培養產生學習的興趣。
  • 跟著唐詩宋詞去旅行
    浙東「唐詩之路」貫穿浙江東部,是一條對唐詩發展產生重大影響的古代文人走廊,其人文與自然之魅吸引眾多遊客前往;圖為浙東大峽谷。作為唐宋文化的重要載體,唐詩宋詞一向備受矚目,也在每個人的孩童時代就與我們有了人生的交集。擁有如此豐富多彩的文化,如此盪氣迴腸的歷史回憶,唐詩宋詞的魅力無可比擬,跟著唐詩宋詞去旅行已成為越來越多人的出遊選擇。以往,可以手捧一本《唐詩三百首》率性行走,如今,我們有了更多的選擇。一張圖串起數百年這是一張神奇的地圖。
  • 拜佔庭文化歷史,留下了寶貴的遺產,對西方文化交流起到重要作用
    拜佔庭文化在中世紀歐洲佔有重要地位。它既保存了希臘羅馬時代(包括希臘化時代)文化傳統,又吸收埃及、西亞等地的東方文明,使得拜佔庭的文化豐富多彩,具有綜合的特色。它的成就遠遠超過當時的西歐,對基輔羅斯、保加利亞和塞爾維亞都產生過巨大影響。基督教被定為拜佔庭國教後,即與古典科學和哲學發生尖銳矛盾。
  • 英華萃| 腹有「唐詩」氣自華
    學習中國古代的優秀文學作品,體味作品中所蘊含的中華民族精神,提升學生自身對傳統文化作品的思維理解能力、誦讀表達能力、應用探究能力,並最終達到促進學生語文素養全面提高的目標。在這樣高屋建瓴的要求之下,如何解決唐詩在課堂教學中所暴露出的問題,如何合理運用和開發現有資源,如何讓學生把學習唐詩真正「內化於心、外化於行」,是值得我們深思的問題。
  • 唐詩三百首五言律詩《秋日赴闕題潼關驛樓》
    今天給大家分享手寫行書唐詩三百首五言律詩是唐代詩人許渾的《秋日赴闕題潼關驛樓》,又叫《行次潼關逢魏扶東歸》,詩詞內容:紅葉晚蕭蕭,長亭酒一瓢;殘雲歸太華,疏雨過中條。樹色隨山迥,河聲入海遙;帝鄉明日到,猶自夢漁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