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菸場所吸菸最高罰500元、公交站全面禁止吸菸……近日,國務院法制辦公布了《公共場所控制吸菸條例(送審稿)》(以下簡稱《控煙條例》),並公開徵求意見。條例指出,未來室內公共場所一律禁菸,並對禁菸的公共場所室外區域做出規定。
北京是國內最早一批規定公共場所禁菸的城市之一,11月28日,備受關注的《北京市控制吸菸條例》獲得市人大常委會表決通過,今後所有室內公共場所一律禁菸;備受爭議的「機場、賓館可設吸菸室」的條款最終被刪除。該項法規將於2015年6月1日起施行。
條例解讀
「史上最嚴」控煙令徵求意見
據了解,在本次國務院法制辦《公共場所控制吸菸條例(送審稿)》中,要求所有室內公共場所一律禁止吸菸。此外,體育、健身場館的室外觀眾坐席、賽場區域,公共運輸工具的室外等候區域等也全面禁止吸菸。送審稿規定,風景名勝區、文物保護單位、公園、遊樂園等一些公共場所的室外區域可以設立吸菸點,吸菸點以外的區域禁止吸菸。沒有設立吸菸點的公共場所室外區域屬於全面禁止吸菸的場所。
同時,禁止吸菸場所的經營者、管理者在禁止吸菸場所不得放置菸具和設置菸草廣告。對違法吸菸行為予以勸阻,對不聽勸阻的要求其離開。對不聽勸阻且不離開的,向有關監督管理部門舉報;對不聽勸阻並擾亂公共秩序的,向公安機關報案。
此外,條例要求,國家機關工作人員、教師、醫務人員應當帶頭控煙,國家機關工作人員不在公務活動中吸菸,教師不在學生面前吸菸,醫務人員不在病人面前吸菸。
除了日常生活外,電影、電視劇及其他節目中不得出現菸草的品牌標識,未成年人買煙、吸菸,甚至未成年人在場的吸菸鏡頭都不能出現。違反相關規定的,給予警告並處以五千元以上三萬元以下罰款。
這次涵蓋公共場所,相關從業人員以及影視放映內容的控煙條例一經報導即引起了社會的關注。該條例在送審後擬以立法形式予以出現,以往的違規可能變成違法行為,加之數額不菲的罰款金額,不少網友將其稱為史上「最嚴禁菸令」。
實地探訪
網吧菸民仍不少
網吧一直是公認的禁菸「重災區」。近日,記者探訪北京市內的多家網吧,發現其中網民抽菸的現象仍廣泛存在。
位於海澱區某大學校園外的一家大型網吧內,記者注意到,該網吧的牆上貼著「請勿吸菸」的禁菸標識。然而,就在距離禁菸標識不足3米的電腦前,幾名年輕男子正在左手夾著煙,右手點擊滑鼠,聚精會神地進行著電腦遊戲。在遊戲進行中,他們動作自然地抬手吸菸,目光始終沒有離開電腦屏幕。
提起在網吧內抽菸的習慣,經常到網吧玩遊戲的一位年輕人表示,雖然他自己也知道這樣的習慣不妥,但有時候實在無法控制自己。「來網吧玩就是為了放鬆,抽根煙提提神也可以理解吧?再說了,好多人都抽菸,就沒人說什麼了。」
探訪中,有的網管也會對吸菸的網友進行提醒,但第一時間見到效果者並不多見。這些網管坦言,按照相關規定,網吧為禁菸區域,一般網吧經營者都會在明顯區域內貼禁菸標識,「看到有人抽菸,我們只能提醒兩句,但顧客非要抽我們也沒辦法阻止。」
據了解,自2011年5月1日起,《公共場所衛生管理條例實施細則》正式實施,關於網吧等室內公共場所禁止吸菸的規定一度成為熱門話題。不過,細則實施幾年來,不少公共場所的禁菸情況都收效不錯,但網吧似乎仍然是禁菸「重災區」。這與網吧內人員流動性大、取證難等不無關係。
據北京市文化執法隊部門相關工作人員稱,他們在檢查網吧經營情況時,如果發現有人在禁止吸菸的網吧內吸菸,會當場向網吧經營者指出這一問題,但相關的執法與處罰權歸屬公安消防部門。
百姓說法
「被」吸二手菸居民嫌太煩
「煩死抽菸的人了,早該立法處罰了。」市民孫女士在獲悉國家正在針對公共場所控制吸菸問題面向社會徵求意見時,顯得比較激動。孫女士目前是位全職媽媽,女兒3歲,正在上幼兒園。
孫女士說,自打孩子一出生,她就強制讓老公戒菸了。可是,避免不了要帶孩子外出吃飯、看電影,尤其是飯店裡,隨處可見抽菸者。娃一出門就避免不了要被動吸二手菸,這是讓她最煩惱頭疼的事兒。所以,她希望國家早些立法,強制處罰,還公共場所一片淨土。
今年42歲的市民張先生有十多年的抽菸史,對於公共場所禁菸,他也表示贊同。可當知道如果立法後,將面臨高額罰款時,他表示「壓力很大」。
「其實吸菸的人,大多都知道吸菸有害健康,可有時候就是控制不了。」張先生說,戒菸不是一時半會兒的事兒,有時候實在忍不住。這萬一要是法律出臺了,他還沒戒掉菸癮,那損失可太大了。「其實最好在公共場所設置吸菸室。既不耽誤保護環境,也能讓我們這些菸民『緩口氣兒。
控煙措施
公益聯盟呼籲抵制「被吸菸」
據統計,在中國約有7.4億被動吸菸人群,目前每年有超過10萬人因被動吸菸而死亡。然而,大部分人缺乏對被動吸菸危害的認識,其中很少人能勇敢對被動吸菸說不。
2011年,蓋茨基金會聯席主席比爾·蓋茨先生提出了「被吸菸我不幹」口號。據了解,作為蓋茨基金會在中國宣傳的健康公益主張之一,該行動旨在提高民眾對被動吸菸危害以及維護自身健康權益的意識。
在過去三年中,「被吸菸我不幹」的公益主張獲得了包括中國控煙形象大使彭麗媛女士、前國家衛生部副部長王隴德院士等各界人士和各位控煙機構夥伴的響應和支持。
近日,蓋茨基金會發布了由2012年倫敦奧運會體操冠軍、四川省政協委員馮喆跨界擔當演唱的國內首支控煙公益歌曲《被吸菸我不幹》。該歌曲由中央音樂學院的志願者創作,歌詞彙集了八位網絡造句達人的優秀創意及國內外控煙夥伴共同提出的控煙公益主張。歌曲朗朗上口,易於傳唱。
據了解,作為最早支持「被吸菸我不幹」公益主張的意見領袖之一,早在2012年,馮喆便和國家體操隊隊員們一起呼籲網友共同拒絕「被吸菸」。在2013年四川省政協會議上,他更是上交提案,呼籲進行保護青少年的禁菸立法。
專家說法控煙:源於公德成於法治歸於和諧
世界衛生組織駐華代表處無菸草行動及傳播部門的負責人潘潔蘭博士表示,在如今的控煙形勢下,利用新媒體在中國宣傳控煙的經驗十分可行。「我們之所以使用新媒體,因為我們希望與公眾建立一個交流的平臺,來就他們關心的話題以及對中國的健康等重要的話題進行探討。而控煙在這其中至關重要。」她說。
據世界衛生組織控煙貢獻獎得主、新探健康發展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吳宜群女士說,「對於居民來說,二手菸的危害十分巨大。『被吸菸我不幹』是一個極具傳播力的口號,它提出的不是單向的行為訴求,而是雙向的行為規範。對不吸菸者而言,它表示不能因遷就你的嗜好犧牲我的健康,而對吸菸者來說,則表明不能因放任我的嗜好傷害你的健康。『被吸菸我不幹』,源於公德,成於法治,歸於和諧。」